都是克隆惹的祸-斗地唿子的傻精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傻精是娄城乡下长江边七丫村人。傻精花甲年纪的人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半截子身子入土的人了,可他依然烟不会,酒不会,女人不碰,麻将不碰。就有人说他,说他这样活着,嘴里淡出鸟来,傻卵一个!

    傻精不在乎别人说他啥,只要自己觉着活得滋润就成。傻精别样笨,别样傻,可有一样他精得很呢,那就是捕地唿子、斗地唿子。地唿子是当地土称,其正规名称叫鹌鹑,是鸡形当中个体最小的一种鸟类。近年人工饲养鹌鹑已很普遍,以致有人以为鹌鹑与鸽子与鸡鸭都一样是一种家养禽类。其实非也。鹌鹑以前向来是一种野生鸟类。冬天时,在长江边上的芦苇荡里,杂草灌木丛中,时有其踪迹,因其羽色灰褐,与泥土接近,一般不易发觉,待人走近,此鸟常发出一声唿哨,窜向远处,转眼不见,故而当地人俗称其为地唿子。地唿子的肉味比鸡比鸭鲜嫩,其斑斑驳驳色彩的鹌鹑蛋据说极补,因此就有人捕之食之。只是此鸟个小,精灵,捕之不易,也不像野鸡、野兔,捕一只是一只的价钱,因此很少有专捕地唿子的专业户。

    傻精大概可算一个。傻精捕地唿子有其绝招。他或张巨网,或张三角小网,支好网,到夜晚,他镗锣一敲,那地唿子会争先恐后往他网里钻。他的本事是一眼就能看出哪片芦荡里有没地唿子,几乎从不空手而归的。

    这还算小意思,更绝的是,凡捕获的地唿子,他不但一眼能辨出雌或雄,还能辨出哪只善斗。

    地唿子的特点之一就是雄性者好斗喜斗,就像斗鸡一样,此风明代时一度极为时髦呢。

    傻精是看地唿子的眼睛,如果见其目有怒睛,他即择其驯养,一旦驯熟,这地唿子就身价百倍。

    傻精有这本事,所以大家叫他傻精,所谓又傻又精,傻傻精精。

    文化大革命中,傻精被狠批狠斗了一番,巨网三角网统统被队里没收,气得他大病一场。

    改革开放后,饲养鹌鹑之风也刮到了七丫村,傻精被多家饲养专业户聘为了顾问。可傻精对人工饲养的鹌鹑没一只看得上眼,常很轻蔑地说:“这些统统是肉鸟,像阉了的太监似的,没一点强悍之气。”

    可能是环保的关系,如今的长江边上,已很难见到地唿子了,但难见到,不等于没有,功夫不负有心人,傻精还是能捕到有怒睛的地唿子。傻精驯养后,把那地唿子置于绣袋之中,悬于胸前,与人赌胜。只是难寻斗手,傻精常常扫兴而归,有时只好让自家的几只地唿子互斗取乐。

    去年,市里提出了弘扬地方文化,有人建议挖掘濒临失传的斗地唿子,说不定能吸引外地游人呢。

    这一来,傻精被重视了起来。

    前不久,市里举办文化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邀请了不少外商来经贸洽谈。也是未料到的,那些蓝眼睛高鼻子的洋人最有兴趣的竟然是观看斗地唿子。

    傻精抖擞起精神,让一只名叫“楚霸王”的与一只名为“小泰森”的叫阵斗狠。唯见两只地唿子眼睛均有一圈血痕,仿佛要滴出血来,两只地唿子一到场中,互相怒视片刻后即扑棱着冲上去又抓又啄,那拼劲狠劲比之斗鸡有过之无不及,看得那些老外惊心动魄,大呼小叫的。最后那只楚霸王把小泰森抓得羽毛零落,啄得满头是血,那小泰森缩成一团,一声不吭,而那楚霸王振翅鸣叫,昂首在场中绕了一圈,极是威风。

    其中有位德国的客商看得如痴如醉,他执意提出要购买那只楚霸王,并言明价钱只管开。

    有人对傻精说,开个天价,宰他一刀,有捞不捞猪头三。

    但傻精倔强地回答了两个字:“不卖!”

    弄得那位德国客商老大没趣。

    后来连市里也有人劝傻精卖了算了。傻精的回答是:“他养不活。如果他养得活,我送给他也肯的。”

    傻精就是这号人,傻时傻,精时精。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