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克隆惹的祸-蒲松龄设奖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话说当年文曲星蒲松龄被贬下凡后,文心未泯,每日里四野采风,终于完成了一部传世之作《聊斋志异》。当时,那些文豪才子,政要巨富们都十分鄙视蒲松龄的著作,认为“野狐禅”、“小儿科”、“不登大雅之堂”,但心高气傲的蒲松龄自信,这部《聊斋志异》日后必大行于世,受到后世读者的青睐。然而,当时又有几个人信之呢?

    蒲松龄后来虽然位列仙班,却并未受到重视,原因是玉皇大帝认为短文太没气派,他看重的是那些洋洋洒洒的长文,认为那种像城墙砖似的大部头著作才体现水平,才相称泱泱大国的文人,对于不能曰试万言,倚马可待的他一概斥之为胸无点墨,或认为江郎才尽。

    蒲松龄很是不服,认为舟桨空长终为水役,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精短美文远比三纸无驴的长文难写。他决定设立蒲松龄文学奖,专门奖励优秀的精短文章,然而却被有关方面否定了,认为以个人名字命名一个奖项不妥,这不是宣扬个人主义吗?而且,还有一点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这不是公开要与“长城砖”文学大奖抗衡吗?简直太不自量力了。

    因为批不准,蒲松龄奖就一拖再拖,直拖了两三百年。

    近几年,西风东渐,什么都要讲究效率,玉皇大帝面对一本本厚厚的奏章,天天看得昏天黑的也烦了,再后来,他只要一看案头上那长城砖似的码在那儿的奏章,他就头发胀发痛。他终于想起了写文章言简意赅的蒲松龄。他想,要是大臣们的奏章都像蒲松龄的文字那样简洁,那该多好啊。对,设立蒲松龄文学奖,以倡导精短文风,奖励优秀的精短之作。但一想又不行,自己向来是提倡长文的,突然转向提倡短文,岂不自己打自己耳光?玉皇大帝脑子一转弯,想出了一个法子,他对蒲松龄说:你不是一直认为聊斋体日后会流行吗,现命你下凡考察,并如实禀报。

    蒲松龄得此差使后,好不开心,但又不无忧虑。他不知人世间会不会像自己预料的那样,精短文章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

    蒲松龄不辞劳累,各地奔波考察,他发现城墙似的厚书依然不少,只是没几个人会认认真真去读去看,或沉睡在书店的仓库里,或去了图书馆闲赋,或上了书架,充当花瓶角色,让人观赏观赏书脊而已。

    蒲松龄为取得第一手资料,又化妆成读书人去调查书店书摊,他发现《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是几种最热销的刊物,每月发行量竟高达六七十万册,这数字着实让蒲老先生吃惊不小。想当年,一般学子的大著能印到上千册就算上上大吉了,谁又肯奢望上万上几十万呢?

    蒲松龄一读那些微型小说竟迷上了,咳,那么多精美的故事,我当年怎么没采集到呢?遗憾、太遗憾了。不,不遗憾,因为这微型小说不与我的《聊斋》之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好啊好啊,看来,精短之文是时代的需要。激动万分的蒲松龄决定捐出自己的俸银,设立“蒲松龄文学奖”,以奖励那些多年来耕耘于精短小说这块土地上的拓荒者。对,此奖分创作奖、理论奖、评论奖、编辑奖、读者奖、组织奖等六种,每年评一次,每次评六人,他甚至连如何聘请评委也已心里有底了。

    蒲松龄急急忙忙赶回了天上,他要认认真真写一份调查报告,让玉皇大帝知道:当今世界,精短文风已成了主流。

    蒲松龄奖的设立已呼之欲出了,也许在今年,也许在明年,反正快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