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代女皇武则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唐代是个相当开放的时代,妇女与男子有着近乎平等的地位。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烘托熏陶下,走出了一个千古绝唱,名震天下,统治权力中枢近半个世纪,并最终改唐易周的女皇帝武则天。

    传说当年曾有一个善于看相的术士袁天纲,对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说:“这孩子(武则天)将来贵不可言。”武士彟便问:“她能成为皇后吗?”袁天纲却答非所问地留下一句:“岂止是皇后。”便转身离开了。虽然这只是传说,却也能看出人们对武则天的神化与尊崇。

    公元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召入后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当太子时,经常到父皇宫中问安,受到武才人的殷勤接待,两人一见倾心。唐太宗逝世后,凡未生育的嫔妃均要出家为尼,武才人亦不例外,到长安感业寺落发。这时,唐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便屡次劝高宗接回武则天。唐高宗怀念旧情,便将武则天接回了宫中。

    武则天再次入宫,处处迎合王皇后,被封为昭仪。站住脚后,她便离间王皇后与唐高宗的关系,以夺取皇后之位。为了往上爬,达到获得权位的目的,武则天不惜扼杀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使唐高宗心生怨恨以致要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但废王立武,遭到了唐高宗的舅父、太尉长孙无忌等旧臣的坚决反对。无论唐高宗、武则天给长孙无忌送厚礼,封他的儿子官爵,还是武则天母亲杨氏去向长孙无忌请求,或者让礼部尚书许敬宗去劝说,都毫无作用。公元655年,废王立武在朝廷上发生激烈争论,最后唐高宗将反对派大臣褚遂良驱逐出朝廷,于当年10月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

    从此,武则天协助唐高宗处理政事,渐渐掌握了朝政。公元675年,由于唐高宗患风眩头痛病,朝廷大政几乎都由武则天决断。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病逝,由太子李显即位,即唐中宗,尊武则天为太后。唐高宗遗诏军国大务都由太后裁决。不到两个月,武则天便以唐中宗要将天下送给岳父为名,废黜了中宗,另立幼子李旦为帝,即为唐睿宗,仍由武则天临朝称制,掌握大权。她以铁腕手段排斥异己,消灭反对势力,牢牢控制了局面。

    公元690年,武则天下诏改唐为周,改元天授,以睿宗皇帝为皇嗣,赐姓武。至此,67岁的她终于登上了皇位。

    武则天出身勋贵家庭,对于历代兴亡及政治得失颇有了解;又侍奉唐太宗多年,“贞观之治”对她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她在执政期间制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唐代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的发展,继续推行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此外,她还广开言路,注意纳谏,对于直言敢谏的官吏和臣民都十分敬重,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不予追究。武则天又继承了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注意严惩贪吏,拔擢贤才。唐朝初年,汉魏以来兴起的士族门阀制度逐渐由盛而衰,武则天在镇压反对势力的同时,大力打击旧门阀制度,扶植庶族地主出身的官僚,发展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武则天所制定的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她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可以说武则天的统治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对唐王朝中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她和历代封建帝王一样,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点和错误,尤其晚年时期,武则天在生活上日益奢侈腐化、荒淫无度,又大修宫殿、佛寺,使得朝廷政治也逐渐腐败。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她任用一些贪赃枉法的酷吏,滥杀了一些无辜臣民。尽管如此,这些过失同她的政绩相比,还是功大于过的。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危,宰相张柬之、崔玄等联络文武官员多人率领禁军入宫,逼迫武则天退位,徙居上阳宫,拥戴中宗复位,恢复国号为唐。这年11月,武则天病逝。武则天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皇后、萧淑妃二族及褚遂良、韩瑶的亲属等都赦罪。

    这次兵变,虽说是废周复唐,但最终的实质是母亲将帝位传给儿子,与寻常的改朝换代并不相同。何况武后临终自愿除去帝号,称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并曾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颇丰。所以整个李唐王朝及后代的李氏君主都对武后尊崇备至。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