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夏天,我接受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的邀请,赴新加坡开始“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课题的研究。当时我对中华古代文论研究已有一些积累,我觉得通过对中华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来勾勒出一个中华古代文论的完整体系是可能的。我发现中国和西方在对文学的认识方面,由于文化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也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为此我在我设计的体系内作了一些中西比较。我的这些比较是否成功任由读者评说,但我觉得我终于作了我多年来想做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终于把中华古代文论的潜在体系,变成了一个具有体系性的系统性的显在体系。
本书最初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时,书名叫《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署名是童庆炳、谢世涯、郭淑云。这次新版书名和署名都做了改动,这是需要作些说明的。由于我当时接受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资助,名义上与我合作的有南大的谢世涯、郭淑云两位研究员。但我提交了写作提纲后,并未讨论,我就开始按照我的观点和构思一章一章地写,然后把写出的章节,送郭淑云研究员阅读,郭老师偶而也就个别英文翻译问题与我交换意见,但并未提出过修改意见;谢老师因为忙,始终未能在出版前读过这部书稿。
但他们对我的友情,对我的支持与帮助,我至今始终不忘。因为本书与北京出版社的出版合同已经过期,我在作了一些修订、补充后,新版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故书名和署名作了上述的更动。
我长期研究文学基础理论,中华古代文论的研究虽然也下了一些工夫,但总觉得研究的深度和力度都不够,有些问题的看法也与长期研究古文论的学者不尽相同,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很有学术眼光。我的书被列入该系列的书目中,深感荣幸。刘汀作为责任编辑,态度认真负责。在此我对人大出版社和刘汀编辑一并表示敬意和感谢。
童庆炳
2009年2月11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