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空使者张骞-死亡之水(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赤米率领五万精锐骑兵忍受着酷暑的煎熬马不停蹄地来到黑山湖旁的大山口,眼望辽阔无边的黑山湖,就想冲向湖岸让人马畅饮一番,解除夺命的焦渴。

    赤米的人马白昼疾行在烈阳的炙烤下,夜里狂奔在无水的戈壁大漠,连日来已经被焦渴逼向死亡的边缘。

    这样被干渴逼得浑身冒烟的人马见了水焉能不拼命去争抢呢?

    五万人马见了湖水喜出望外地冲动起来,狂呼乱叫地就要冲向诱人的湖水。

    而赤米也同样忍受不住难熬的焦渴,他浑身燥热得像着了火,恨不得立刻长出两只翅膀飞向湖岸掬饮湖水。

    为了能够喝到水,他已经失去了应有的理智。

    他决定下令让五万人马冲向湖岸去解渴。

    然而,就在此时胡勇拍马冲到赤米的跟前,急切地对赤米说:“赤米将军!千万不可下令让人马冲入湖岸。”

    赤米听了胡勇的话,不禁一怔,说:“为什么?”

    胡勇皱着眉头,以狐疑的口吻说:“我怀疑芦苇丛中有伏兵。”

    赤米听后摇头说:“不可能。”

    胡勇反而感到诧异地说:“将军根据什么说不会呢?”

    赤米似乎很自信很有经验地说:“你看那水鸟和水鹰来回飞旋,并不惊飞,证明那里面不会有伏兵。”

    胡勇仍然怀疑地说:“将军有所不知。那汉朝的卫青练兵练马十分严格,他的人马可以安卧一天不动,被称为神马天兵……”

    赤米听到这里十分不满地打断胡勇的话,烦躁地说:“你不要长汉朝的志气,灭我们的威风。什么神马天兵!我看是些乌合之众。”

    胡勇面对盛怒的赤米,心想此人太过刚愎,听不进逆耳忠言,倒不如我射箭试探,以证实我的判断是否正确。

    他仍然坚持不懈地说:“将军息怒,算我说错了话。但我全是为了将军着想。如果将军不信的话,我可以命我的手下向芦苇荡放箭,一试如何?”

    赤米心想,既然他说的这么强硬,就让他放箭一试,也好消除我们的顾虑,便冷冷地说:“好吧!你放箭吧!”

    胡勇当即命令他的手下向芦苇荡纷纷射箭,然而箭入芦苇却毫无反响,相反地却惊飞了一些水鸟和水鹰。

    赤米眼见此情立刻嘲讽地说:“胡将军!看来你是草木皆兵啊!哈哈!”

    随着赤米的笑声,所有跟随赤米的将领们也都随之发出嘲笑来。

    胡勇并不认为自己的看法是荒唐的,他总认为自己的考虑是正确的,认为百十来枝箭不足以触动伏兵的毫毛,打算领兵到芦苇丛再做进一步箭探。

    胡勇勒马近前,对赤米大声说:“将军!我想领一支人马去探试,如果确定安全,将军可下令大军去湖岸……”

    赤米听了胡勇的话,很不耐烦地说:“人马早已快渴死了,你还啰嗦什么啊!你闪开吧!”

    赤米说完就要勒转马头对众将领下令奔往湖岸,但被胡勇阻住了。胡勇十分着急地说:“将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请听我把话……”

    不等胡勇把话说完,赤米急躁地打断了他的话,恶声恶气地说:“干什么?你想把我们渴死不成?”

    众将领听到赤米说出这样的话,心想胡勇实在太讨厌,便异口同声地附合着赤米,大喊大叫地说:“胡将军!你想把我们全都渴死吗?你安的什么心?是不是想替汉朝出力呢?滚开!快滚开!”

    随着这样的喊叫声,赤米下令五万精兵立即奔向湖岸去喝水。

    五万人马分头拥向浩荡的湖水。

    他们争先恐后地奔向解渴的湖水。

    当所有的人马全都进入湖岸饮水时,胡勇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迟疑着带领他的人马走向湖岸。他怀疑自己是否有些杞人忧天了。

    当他的人马刚刚下湖饮水时,突然从芦苇丛中猛然而飞快地射出了密密麻麻的弩箭,似暴风骤雨般射向赤米的五万人马。

    只顾饮水解渴而无防备的赤米的人马在飞蝗一般疾射的毒箭中纷纷倒毙。中箭受伤的人马挣扎着逃离湖岸,但逃出不远便又中箭倒地而亡。

    为了逃命自相践踏的人马乱成了一窝蜂,反而阻塞了通道,无法尽快逃走,又纷纷死在疾射而来的毒箭中。

    整个湖岸四周成了靶场,被射死的人马横七竖八地倒在草地里,有的人死马亡,有的挣扎呻吟着慢慢地扭曲而死,有的发出凄惨的哀号直至无声地倒地而亡。

    赤米和胡勇带领部分精锐骑兵不顾死活地拼命往外逃,终于逃离了湖岸,向对面的深山遁去。

    然而,从对面的深山口又杀出浩浩荡荡锐不可挡的卫青的一万骑兵,用毒箭劲射赤米和胡勇所率领的残兵败将。

    赤米和胡勇面对突然杀出的劲骑束手无策,只好慌忙退出,折向西面的山林,躲避卫青的一万精兵的追杀。

    卫青的目的就是迫使赤米的逃兵遁入西面的山林,以便困死他们。

    那西面的山林三面都是高插云天的悬崖峭壁,无路可通。

    惟一的一面是通向山林的缓坡出口,如果把守住这惟一的山口,那么赤米和胡勇的人马无论如何是逃不出去的。

    而今,赤米和胡勇出于走投无路,只好逃入这孤岛似的山林,寻求新的转机。赤米的五万精骑,死在湖岸之中的大约有三万,逃入山林之中的尚有两万人马。

    这两万人马也大都是负伤的人马,早已挫伤了锐气和元气。

    他们如惊弓之鸟,躲藏在山林里企图苟延残喘。

    卫青把埋伏在芦苇荡里的两万人马调出追杀逃跑的伤兵。

    赤米和胡勇在山林里垂头丧气地看着自己的残兵败将,心里琢磨着如何设法逃走。赤米后悔没有听胡勇的话。

    胡勇暗恨赤米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胡勇暗忖:如果守在这座山林,不是饿死便是渴死。要想死里逃生的话,惟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他不想把自己的心思告诉给赤米,他认为让赤米引诱监守的敌人,而自己则从后山的悬崖悄悄逃走,岂不化险为夷?

    胡勇想好之后,便带领自己的心腹部将,来到后山从悬崖上往下看,不看则已,一看惊魂。整个后山像刀削般壁立而下,丝毫没有攀缘而下的可能。

    陡立的绝壁之下是万丈深渊,人马一旦失足而落,立刻会摔得粉身碎骨,毫无生存的余地。要想从后山逃走,绝不可能。

    并且他们隐隐看到悬崖底下走动着监守的人马,一律手持大刀,身背弓箭。在把守如此严密的布局下,想逃逸是比登天还难。

    胡勇在绝望中又观看了左右两旁的山崖,结果发现与后山的情景大致一样。他陷入悲哀与绝望之中。

    他苦思冥想着该如何设法逃离险境,他感到死亡之阴影正一步步逼近自己。他决心要奔向活命之路。

    卫青和张骞率领三万人马将孤岛似的山林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面对山林感到十分欣慰。

    卫青和张骞各骑自己的战马,并排站立在山林的出口处,遥望山林高处,坦然而认真地谈论着置敌人于死地的策略。

    卫青以敬佩的口吻说:“张将军果然料事如神啊!我们的人马没有白费心血啊!仅湖岸就消灭敌人三万人马,实在是了不起的伏击战啊!这功劳归于张将军。”

    张骞以谦虚的口气说:“卫将军过奖了。我不过根据地理情况建议将军打伏击罢了,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倒是卫将军指挥有方,训练的人马神出鬼没,英勇无比,使此战大获胜利。”

    卫青平静而急切地说:“依你之见,山林里的两万人马会有怎样的打算?”

    张骞思考了一会儿,说:“他们如同困兽犹斗,处于焦急不安中。为了活命,他们有可能冒死突围。”

    “所以,我们断绝敌人的出路是万无一失的良策。你估计敌人几天后会突围?”

    “我想不出三日,敌人肯定会突围。”

    卫青望着自信的张骞,说:“这是为什么?”

    张骞语气坚定地说:“因为山上无水无粮,敌人的人马仅靠吃树叶草根活命,而这座山林的树草只能供两万人马吃两天,他们在饥饿与干渴的驱使下,只有拼死突围。”

    卫青很有同感地说:“我很同意你的看法。不过敌人有可能会杀马维持生命。”

    张骞很明智地说:“即使是杀马也难能解除两万人马的饥渴。更何况敌人突围全靠马,如果他们杀光马,将无法突围。所以,他们不可能过多地杀死战马。”

    卫青信服地点了一下头,说:“张将军的看法很正确。敌人固守山林是没有生的希望,一旦突围,也只有一死。但敌人还是对突围有所幻想的。”

    张骞赞同地说:“卫将军的看法很对。山上的赤米是个很狂傲的武将,他常以常胜将军自居,说不定经受此次挫折,可能有自杀的想法。而胡勇是个颇有心术的人,他很可能会伺机突围,我们应当有所准备。”

    卫青思索了片刻,颇有顾虑地说:“如果他们认为突围也是一死,索性不突围,杀光所有的马,以马肉充饥,以马血解渴,拖延时间,等候援军到来,那将对我们不利。”

    张骞皱起眉头,思索了一会儿,说:“敌人的援军从他们的大本营出发,日夜飞速而来的话,至少也得半个月。如果敌人拖延半个月,肯定对我们不利。但我们不能让敌人固守半个月。三日后,如果固守山林的敌人不思变动,那我们立刻放火烧山,逼他们投降。”

    卫青的心情有所好转地说:“对!你的看法有道理。我们要严格限制他们固守山林的时间,不能使他们有喘息的机会。我同意放火烧山的办法。”

    张骞若有所思地说:“放火烧山的办法虽然好,但也有损失的一面。”

    卫青不解地看着张骞问:“什么损失?”

    张骞颇有远见地说:“当我们引燃了山林上面的树木,整个山林就会变成一片火海。”

    卫青若有所悟地说:“那无情的火海将会吞噬所有的人和马,两万多匹马被烧死的话,对我们来说,实在太可惜了。”

    “这两万匹马可是我们应该得到的战利品啊!”

    卫青感慨颇深地说:“是啊!无情的大火是不顾我们的战利品的。我们既要消灭敌人,还要得到活马,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还要好好考虑一番。”

    张骞骑在马上举目远眺,似乎发现了什么奥秘似的说:“卫将军!我倒想出个办法来。”

    卫青面呈喜色,望着张骞,热切地说:“请张将军快说出来,究竟是什么好办法?”

    张骞沉思片刻,说:“我们不妨撤走山林出口的监守部队,给敌人造成疏于防范的错觉,引诱敌人突围。”

    卫青思索似地说:“敌人为了活命,说不定冒死突围。”

    张骞沉稳地说:“当敌人突围而出时,我们仍可采用伏击的战术。”

    “仍以弓箭射杀敌人?”

    张骞肯定地说:“伏兵们以弓箭专射马上的敌人,不射死敌人的马。”

    卫青不住地点头说:“这个办法好。这样既可射死敌人,又可得到敌人的活马。”

    卫青仍有顾虑地说:“如果后面的敌人得知前头部队中计而仍然固守山林呢?”

    张骞毅然而又果断地说:“此时此刻,固守山林的敌人肯定被饥渴折磨得骨瘦如柴,毫无士气可言。”

    卫青赞同地说:“他们已成惊弓之鸟,只求逃生,不思抵抗,对吧?”

    “是这样。我们趁乱而进,杀向山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固守山林的敌人,肯定大获全胜。”

    卫青感到心头豁然一亮似地说:“只杀敌人,不杀战马。”

    张骞望着卫青说:

    “那我们立刻就去召集将领们,安排我们的军事计划。”

    卫青坚定地说:“好!我们走吧!”

    他们骑着马,离开山林的出口,并驾齐驱地向大本营驰去。

    在孤岛似的山林里,胡勇和赤米坐在一棵高大的树下,正在紧张地谈论着该如何摆脱危险的困境。

    赤米已经接受了失败的教训,认为胡勇还是很有心计的,不应该忽视他的建议,为当初拒绝胡勇的意见而深深感到痛悔。

    赤米预感到死亡的阴影正紧紧地笼罩着自己,再不能掉以轻心,再不能无视面临的死亡阴影。他现在真切地感受到惨败的痛楚是无法忍受的,轻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他的精神几乎崩溃了。

    他在可怕与颓丧中看到胡勇正在查看三面高山的悬崖绝壁,感到胡勇又有新的发现和转机,于是,便找来胡勇共商对策。

    胡勇看到赤米对他另眼相看了,心中多少也产生出几许同情,认为在此大难临头之际,应该和他研究出逃的良策,而不应该水火不相容。

    共同的求生欲望使他们重归于好。

    他们都感到必须尽快逃离山林才有活命的希望。

    所以,他们摒弃了原有的成见和怨恨,平心静气地坐在一起商量逃生的谋略。

    赤米以好奇的眼光瞅着胡勇,急切地说:“胡将军查看三面绝壁,不知有什么打算?发现了什么秘密?”

    胡勇心想:你事到如今才想起向我讨教,可已经晚了。他本不想谈起令他绝望的查看与巡视,但为了配合逃生的需要,他还是如实谈出了绝望的境况。

    胡勇很颓唐地说:“赤米将军!我原想从这座山林的三面绝壁上找出逃走的路,但全都是千仞绝壁,鸟雀难飞,根本无法下去。”

    “用绳索垂吊呢?”

    “不行!悬崖底把守着汉朝军队,来回查看,根本没有垂吊的可能。”

    赤米失望地说:“看来我们没有逃走的可能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