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物的寿命是不同的。但是,任何生物(包括人类)都严格地按照生物规律,经历由胚胎到出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衰老通常与老化并提。衰老或老化是老年期变化的简称,是任何生物生命过程的必然规律。一般地说,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变化,亦是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力逐渐减退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在生命过程中,生物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在结构和功能方面所呈现出的各种不利于自身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生物机体达到成熟以后,身体的各种结构和功能不断下降的变化过程。
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是指成熟期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即人在体质方面的变化,亦称正常衰老。病理性衰老是指在生理性衰老的基础上,由于患某种疾病或由某种外来因素所导致的衰老的加速过程,亦称异常衰老。
引起异常衰老的原因很多,诸如遗传、疾病、传染、中毒或精神紧张等。好逸恶劳、不用脑,会使人丧失活力,从懒散无力到智力衰退,变成痴呆,酗酒过度,酒精侵蚀人体,促使细胞老化,脑细胞会附着脂褐素黑斑,使人早衰早死,厌世者,丧失人生乐趣,终日消沉,也促人早衰。相反,思想开朗,乐于为社会服务,有时代使命感的人往往属于正常衰老。
衰老是个漫长而又不平衡的生物退化过程,不可能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老年人的生理致病与病理变化往往很难区别开来,它们通常相互并存,相互影响,形成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什么是老征呢?老征是一系列老化特征,其中包括:组织逐渐脱水,细胞的分裂,再生后组织恢复能力减低,基础代谢率降低,细胞萎缩及变性,组织弹性降低,结缔组织变性,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及神经-肌肉反应速度减慢,骨骼的强度及韧性减低,调节内循环稳定的诸因素发生障碍等。
老年的界定
人是一种生物,同其他生物一样,他(她)的一生要经历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整个过程,也就是说,有青少年、成年和老年各个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才能珍惜人生,争取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作为个体的人,避免不了衰老和死亡。但是,正是人类个体一代又一代的贡献,人类才得以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可以延长人的寿命,却无法阻止个体人的衰老和死亡。
那么,一个人怎样就算老了呢?也就是说,怎样就算跨进了老年时期。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不会有一个明确回答,老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怎样的年龄算作进入老年,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例如,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那时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今天平均寿命的一半,年轻和年老的年龄划分界限自然与今天不同。在更早的古代,由于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卫生保健,三四十岁的人看上去就十分衰老。而今天,三四十岁的人却正当年富力强。
不同的个人,即使同是60岁,由于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有的显得精力旺盛,有的显得十分衰老。
甚至从事不同的职业,老年的概念也会不同。对于有些运动项目,运动员才接近30岁,便感到力不从心,自叹“老了”。可是对于政治家,也许60多岁正标志着他的成熟,虽然他的体力和精力不免会下降。
原来,人过中年以后,随着身体器官的退化,生理上便会开始衰老,体力和精力都会逐渐下降。这时,他对于原来从事的繁重工作便会感到力不从心,逐渐地影响到心理,便会自叹“老了”。一般地说,当一个人已感到(或者别人认为)不再能愉快胜任原来所担负的社会性工作时,他就是进入了老年。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平均而言,这里就会有一个年龄界限;虽然就每一个人而言,有的人进入老年实际上会比这个界限早,有的人会比这个界限晚。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半是为了维持就业劳动力的活力,一半是为了对因为衰老原因而失去正常劳动能力的老人实行社会保障,就有了确定一个进入老年年龄界限的必要。
目前,不同的国家对老年的年龄规定是不同的。有的规定60岁以后算进入老年,有的规定65岁以后才算进入老年。
我国的退休制度,除了少数例外,是规定男60岁和女55岁实行退休。可以说,这就是我国统计老年人数所规定的下限年龄。这个年龄是根据我国国民的身体状况、生活劳动条件以及劳动力来源等种种因素确定的。我们相信,随着这些条件的改善,我国关于老年下限年龄的这个规定在将来很有可能推迟。
老化是一种自然规律,但老年界限只是一种规定。愿每一个人都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推迟自己实际老年的到来。更愿身体确已进入老年的人,加强自己修养,做到人老心不老,欢娱地度过晚年。
老年的起点
人的年龄有时序年龄与生物学年龄之分。时序年龄是指个体自出生以后经历的年代,又称年代年龄或年历年龄;生物学年龄是根据个体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状况确定的年龄,又称生理年龄。
时序年龄取决于个体出生时间的早晚,生物学年龄取决于人体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退化的程度,二者不一定一致。例如,有的人时序年龄较大,却可能仍然生气勃勃,生物学生龄并不大;有的人虽然时序年龄不大,却可能早已显出老态,生物学年龄并不小。在老龄问题的研究中,一般指的是时序年龄。
根据一般人生长发育情况,可以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时期:0~5岁为幼年期,6~11岁为童年期,12~17岁为青春期,18~24岁为青年期,25~44岁为壮年期,45~59岁为初老期,60~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期。大致说来,25岁以前,人体以生长发育为主,所以这段时间也可总称为发育期,25~44岁为成熟期;45岁以后为衰退期。
至于什么年龄以后算作进入老年,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历史情况不同,也由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进行统计时并无同一标准。在国际上,人口统计中,50岁、60岁、65岁均作过老年的起点。1982年,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联合国讨论老年人问题时,用60岁为标准,而联合国以及一些欧美国家在进行人口统计时,为了与过去的人口资料保持一致,仍沿用65岁为标准。
1964年我国第一届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术讨论会曾规定60岁为老年起点。1981年,第二届老年医学学术会议建议以65岁为老年起点的标准。
老年起点的标准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地域范畴,它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又具有现实社会意义。不同的人口,不同时间,不同的研究角度,其标准不同。
自然寿命
自然寿命是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当稳定的平均寿命的最高值。人类的自然寿命即人类寿命的极限值,或者说理想情况下的正常寿命。
一般认为,人类的寿命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寿命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最高寿命相当于性成熟期的8~10倍。如果人类性成熟期按14~15岁计算,则人类的寿命至少应为110~150岁。六十年代初,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突破,在大量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来推算人的寿命的理论。从人的胚胎中获得的一种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次数是40~60次,从而推算人类的寿命应是110岁或更长。单个细胞不能再分裂,整体也就死亡。
大量的长寿调查资料证明,人类的正常寿命应当超过百岁,但是不能无限延长。对于人类的生命极限目前尚无定论,有的认为是110~120岁,有的认为是120~150岁,也有的认为是120~170岁。虽然说法不一,但基本范围差不多,即100岁以上,200岁以下。目前世界上超过一百岁的老人较为罕见,这表明人类有达到自然寿命的潜力,不过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人不能活到这一平均寿命的最高值。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活各方面条件不断改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将逐渐向自然寿命接近。
从某种角度看,你的年轻程度的一个标志是你的动脉。动脉老化在所有衰老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当你的动脉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时,它们被脂肪堆积堵塞,减少了氧气和养料的获得。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不只是你的心血管系统,而且你的全部身体会衰老得更快。心血管病是全美国成年人的第一杀手,超过40%的人死于此病,超过一半的人患有严重的此病。患高血压(超过140/90mmhg)会使人的真正年龄比血压较低(115/76mmHg以下)的人衰老25岁。你把你的动脉照料得越好,你的动脉就越年轻,你也就越年轻。
免疫系统老化
不要让你的免疫系统使你变老。当你逐渐变老的时候,你的免疫系统也开始衰退,它会忽略非常重要的警示信号,变得粗心大意。你会因为免疫系统发生故障而死于癌症或者其他疾病。例如,当你年轻的时候(个别情况除外),你的细胞里的基因控制系统会防止细胞发生癌变。如果这些细胞控制中有一个出现了差错,你的巨大的免疫系统会认出你身体内的癌变前期的细胞并消灭他们。所以,你的身体有一个双重抗癌的结构,一个在细胞内,一个在全身的器官内。当你衰老的时候,在细胞内的基因控制系统和你的免疫系统都变得容易出现故障,你也就更容易患癌症。患关节炎就是免疫系统失灵的例子,这也是为什么关节炎和衰老有关。因而我们应该通过维持良好的免疫系统,尽力避免这些疾病和防止过早衰老。这本书将告诉你哪些维生素(什么剂量)会有助于保护基因控制系统和免疫系统。这个真正年龄方案将向你描述减轻生活压力的方法,而正是这些压力使得你的免疫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而加强锻炼的措施将有助于维持你的免疫系统状况良好。
影响寿命的因素
从主客观条件看,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1.性别。男性和女性比较,哪一方的平均寿命长?有人说:男人比女人身体健壮,理所当然寿命长。但是,科学家统计的结果正好与此相反。女性比男性平均寿命长。我国男性平均寿命67岁,女性约70岁,美国男性约69岁,女性约77岁;日本男性约74岁,女性约79岁。女性寿命比男性寿命长是普遍现象。各年龄组男女人口的死亡率有所差别。据估计,怀孕期男胎与女胎的比例为120∶100,出生时,男女比例降至105∶100。少年期男女比例为103∶100,结婚生育时的青壮年期男女比例大致相同,老年期比例反降为75∶100。造成男女寿命差别的原因从外因来看与男女的社会分工有关,男子的劳动强度大,紧张、冒风险、劳动条件差,男子还具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从内因看,女性体内产生免疫抗体的基因比男性多一倍。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的寿命长呢?美国遗传学家曾用遗传学的观点,解释了女性在生理学上的优越性。他们认为,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内,有二十三对染色体,其中最后一对叫“性染色体”,男性由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女性由两条x染色体组成。对体内免疫系统能够进行调节的免疫基因就存在于x染色体内。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决定了女性具有双倍男性的生理免疫物质,因此,女性体内的抗体较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也强。此外,女性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体内分泌的雌性激素、月经来潮和分娩失血都能促进女性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其衰老的进程。
除了生理因素外,还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因素。人的寿命与经济、职业、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里,男人从事间空、高温、地下、海底等危险职业较多,容易造成意外死亡,而影响了男性的平均寿命。而女性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优于男性,生活、工作比较有规律,并相对安全,受死亡的威胁较小。男性发生动脉硬化的年龄也比女性早,30~40岁的男性就可能出现血管硬化,而女性多在停经后才发生。
从生活方式上看,男性嗜烟、嗜酒的习惯普遍高于女性,从而导致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炎、肺癌、心血管病、肝癌等。
女性比男性的寿命长,其心理因素也很重要。男性老人退休以后,往往随其社会地位的下降和经济收入的减少而削弱其进取心和成就感,变得无所事事,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女性老人则不同,她们中的多数人退休回家后,承担起料理家务的重担,仍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和强烈的责任感;照顾丈夫,关心儿女,帮助晚辈取得生活和事业上的成功。即使老年丧夫,她们也比较容易因生活的多样性和繁杂性而能较快地调整自己的生活适应能力。
虽然男性的平均寿命低于女性,但除了生理因素之外,其客观因素是可以进行自我调整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情绪等,都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标。
2.自然环境。环境与寿命有密切关系。人是恒温动物,恒温最适于人体生存的要求,在极端的温度中寿命就要缩短。多数学者证明,大气污染是导致肿瘤发病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极高的噪音犹如无形的杀人剂,水质污染、射线都使人类健康受到巨大威胁。
3.战争。在奴隶制和封建时代,战争一直是造成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本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亦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4.饥馑与营养匮乏。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低,这一因素对人类生命的威胁越大。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因经济落后仍受到饥馑和营养匮乏的困扰。
5.医疗与卫生。疾病历来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人的寿命在普遍延长,长寿者也越来越多。医学科学上海取得一次重大突破,均会带来全体人口寿命的明显提高。
6.遗传。遗传因素对人类寿命的影响,在长寿者身上往往反映突出。父母赋予的长寿遗传因子只是长寿的先天条件,后天条件对寿命也有重要影响。
1975年5月4日午夜,某国一名空军飞机师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亡,在同一时间,飞机师的孪生兄弟也患同一疾病去世。遗传学家发现,孪生子同时患病、同时死亡的事例绝非仅有。经过周密的调查,他们发现,孪生子的寿命很接近:同卵生的,平均只相差3年,异卵生的,相差6年。而且,引起死亡的原因大多相似。似乎每一对孪生子在出生时都装配了同样的“寿命钟”,“寿命钟”到了一定的年龄便先后停止摆动。医学上称其为“生物钟”。
医学家卡尔曼早在1961年就报告过他调查研究的结论:同卵孪生子之间寿命的差异,小于双卵孪生子。双亲寿命长的,后代寿命也长,双亲寿命短的,后代寿命也短。孪生子死亡的原因往往相似。这说明寿命生物钟有遗传特性。罗马大学吉列德博士总结了5000对以上的孪生子的遗传基因后得出结论;每一个基因的作用如同一个生命活动的时钟,它在人的一生中决定这些遗传特性何时出现与消失。
既然寿命钟由遗传所决定,那么,寿命是不是命中注定的呢?不是的。有人曾将一个人的寿命与遗传、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喻为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底边表示遗传因素,而其他两条邻边则为环境因素,其中包括个人的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三条边所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寿命。三条边愈长,面积愈大,即寿命愈长。从这个形象的比喻中,我们可以看出,底边——遗传因子固然重要,但两条邻边——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决不容忽视。如果遗传因子优良,其寿命三角形的底边就长,再加上后天的衣、食、住、行、情绪、婚姻、气候、地理等环境因子良好,才能使寿命三角形的面积变大。
如何延长寿命,是有待于长期研究的课题。我们相信;“生物钟”之谜终有一天会被揭开,人类寿命一定能继续延长,以期接近或达到人类正常寿命的极限值。
主观因素
1.生活习惯。生命的延长需要合理的营养和适当的饮食供给。饮食不在多,而在于食物中各种成分齐全,并且搭配合理,数量要适中,饮食的内容与数量应与年龄、环境相适应。
2.生命节奏。生命节奏即生命新陈代谢的节奏。适当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健康,世界各地的长寿老人大多数都在晚年坚持劳动。积极的体力和脑力运动既是健康之道,又是长寿之宝。
3.精神与心理。现代医学提醒人们,心理的老化对衰老的影响有时要超过自然老化,而健全的心理也是健康的一个保证。对生活的乐观主义态度,对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开朗乐观的性格,精神有所寄托,都有利于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当的生命节奏,注意心理卫生,都会使个人的寿命或多或少得到延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