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原来的居民,都是东南百越中闽越族。西汉时期的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兵灭掉反叛的闽越国,迁其民于江淮之间后,北方汉人才不断南迁入闽,逐渐成为福建的主要民族。历史上,北方汉人向福建的大规模移民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东、西晋之交,“五胡乱华”后的中州“八大姓入闽”;第二次是唐初受命入闽平叛,随后定居福建的陈政、陈元光父子所率的6000多中州官军及其眷属;第三次是唐末从河南光州辗转入闽,并在福建建立闽国的以闽王王审知兄弟为首的5000多农民军及其眷属。
所以,现在福建居民的祖先,大多是历朝历代从北方各省,尤其是河南省南迁入闽的移民。同样地,闽清县虎丘黄氏和长乐县青山黄氏的肇基祖黄敦、黄膺兄弟俩,也是唐朝末年从中州河南移民到福建的。经过1000多年的繁衍播迁,如今的黄氏兄弟已是枝繁叶茂,成为福建黄姓的两大主要衍派。
一、黄氏兄弟的南迁入闽
黄姓是我国的大姓之一,在全国的姓氏排名中位列第七。在福建和台湾,黄姓更是仅次于陈、林的第三大姓,所以,在福建就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或“黄郑满街走”)的说法;在台湾,也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成山”的说辞。据《福建日报》2005年3月21日报道,福建的黄姓人口总数将近200万人,约占全省3500万人口总数的5.64%。
福建各地的黄姓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基本可分为几个大的衍派,都是由几个人闽始祖繁衍下来的子孙后裔。如闽清的虎丘黄(黄敦衍派),长乐的青山黄(黄膺衍派),莆田的金敦黄(黄岸衍派),泉州的紫云黄(黄守恭衍派),邵武的和平黄(黄峭衍派),以及宁德的黄鞠衍派,就是福建黄姓的几个主要的衍派。
1.王审知的入闽和黄氏兄弟的南迁
黄敦、黄膺兄弟俩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都出生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时值唐朝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淮河上游的屠者王绪也趁机而起,组织起一支农民军,占领了光、寿两州,但受制于唐蔡州的防御史秦宗权,被授为光州刺史。光州固始人黄霸及其第五子黄敦、第六子黄膺父子兄弟三人,一起参加了王绪的农民军。
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王绪的农民军受秦宗权逼迫,无法在河南立足,不得不渡江南下,经江西进入广东,再从广东到达福建。由于王绪暴虐猜忌,滥杀无辜,引起下属的不满和军心的不稳。王潮、王审邽和王审知三兄弟利用军中的这种不满情绪,在福建泉州的南安县发动兵变,夺取了领导权,并在当地士绅的支持下,于光启二年(886年)攻占了泉州。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王氏兄弟又挥师北上攻占福州,进而夺取全省,建立了闽国,王审知也在五代的后梁(907-923)被封为闽王。黄霸和黄敦、黄膺父子兄弟三人,也随王氏为首的农民军一起来到福建。
2.虎丘黄氏的肇基繁衍
黄霸父子三人随光州农民军入闽来到福建后,先居于清流县泰宁乡梓潭村。黄霸逝世后,黄敦兄弟葬其于清流县白塔桥。然后兄弟俩各奔东西,分头发展。黄敦“唐授官,辞不受”,“不荣以禄,有功不仁”,而是决心归隐乡间,“志乐山林,”请地到福州下辖的闽清县梅溪坪盖平里凤栖山(今塔庄镇秀环村),“兴创访舍,垦辟农田,积善积德,清居乐道”。
黄敦在闽清娶当地女陈氏为妻,传下宗、礼、凝、勃、启、余6个儿子。为了使子孙后裔和睦相处,黄敦作了一首《厅壁训子》诗:“六叶同开一样青,莫因微利便相争。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以后,宋哲宗皇帝也和一首诗予以赞誉:“六叶同开一样心,多生兄弟少相争。白马桥头旌御葬,穆然为尔永风声。”因此,黄敦的子孙后裔被誉为“六叶传芳”,其宗祠也被称为“六叶祠”。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911年),黄敦卒于移民地闽清。据其宗族的《入闽谱志》中说:“初敦公晦德躬耕,登庐后峰览景,异其形胜,每徘徊其间,俄以寿终,因攒其地。夕有巨虎咆哮,发土培枢,迟明视之,殆若培冢,子孙惊异以为神,遂即宅兆,世传虎葬是也。”据其族谱中说,黄敦是因为登山览景,受野兽惊吓,倏然而逝的。其家人找到黄敦后,本想把他抬回家,但却抬不动他,只好就地安葬。其后有老虎不断为其坟培土,使坟逐渐增大增高,人们异为祥兆,因此,黄敦的子孙后裔号称“虎丘黄氏”。
3.青山黄氏发展播迁
黄敦的弟弟黄膺入闽后,先与父、兄择居清流县泰宁乡,后迁邵武军武阳故县的仁泽乡,卒于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据其宗族的族谱记载,黄膺与王审知友善,相交莫逆。他天资颖悟、学行俱优,而律赋自成一家,更以五经课子而显名于世,号五经先生。黄膺娶杨氏耀卿为妻,生茂材、茂哲两个儿子。以后,兄弟俩各自择地而居,分枝繁衍。
黄茂材于唐天佑年间(904-907)任秘书丞,特进光禄大夫、太子少师。他传下宾、推、惬、鸣凤四个儿子,黄茂哲也传下安、颇两个儿子。历经上千年的衍传,黄膺一脉至今也是子孙繁茂,后裔众多,并且英才辈出,与黄敦一脉交相辉映。其中较有名气的有监察房、少师房、秘书房、仆射房、鸣凤房、胪峰房,被称为黄膺衍派的六大望族。
黄茂材长子黄宾由太学出身,学优而登仁,后唐时任古田县令,后又兼知长乐县事。他到长乐上任后,奇其地风土淳厚,喜董奉高峰灵气,爱海滨鱼米之乡,就在离县城15里的青山下筑庐而居。其后裔子孙众多,名人辈出,成为福建黄姓中着名的“青山黄”,也是黄膺衍派的代表。以后,黄茂哲的第二子黄颇也迁居长乐县芳桂乡炉峰境。
二、黄氏兄弟的向外发展
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入闽始祖黄敦、黄膺南迁至今,黄氏兄弟及其后裔已在福建生息繁衍了1100多年。经过向国内外的不断分支衍派,如今黄氏兄弟的子孙后裔已嗣遍寰宇,成为福建着名的宗族,也是福建黄姓的两个重要衍派。
1.在大陆间的播迁
一千多年来,黄敦的虎丘黄氏已繁衍到40多代,如今其子孙后裔总人数已多达200余万人,遍及福建9个设区市中8个,在全省80多个县、市、区中,也有30多个分布有六叶祠的子孙后裔。在福州市,他们分布在城区和闽清、长乐、永泰、闽侯、连江、罗源和福清7个县、市;在莆田分布到莆田和仙游2个县;在龙岩分布到市区和龙岩、漳平两个市;在三明分布到市区和尤溪、沙县、建宁、明溪、宁化、清流、永定7个县;在南平分布到市区和顺昌、邵武、光泽、浦城4个县、市;在泉州分布到市区和晋江、德化2个县、市;在宁德分布到市区和古田、周宁、寿宁、福鼎、福案、霞浦6个县、市;在厦门,也分布着其子孙后裔。
以四叶黄勃的后裔迁居福州义序为例:其四世孙黄腾从闽清县迁往永福县的龙井。大约在南宋的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其12世孙黄复又从龙井迁居福州近郊南台岛的义序,成为义序黄氏的始祖,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现在,其子孙后裔分为15房,总人口有2万人左右,成为当地一个着名的大宗族。
还有一些虎丘的子孙后裔迁居到外省,如江苏的镇江、广东的梅县、潮州,以及浙江的台州、乐清、平阳、苍南、黄岩等市、县。特别是四叶黄勃的九世孙黄龟年,从福建移居到湖南渠阳,共生了10个儿子,传下56个孙子,以后又分为483支。至今其子孙后裔已遍及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省,总人口达数十万之多。
弟弟黄膺一脉也是不断地开枝繁衍,子孙后裔繁荣昌盛,遍布省内外各地。如其衍派的六大望族中,监察房子孙就分布于福建的福州、长乐、连江、建阳、建瓯和广东的潮汕、化州等地;少师房子孙也分衍到福建的古田、罗源、连江和浙江的温州等地;秘书房之后裔,主要分衍于闽北、江西和浙江金华;仆射房也广播于闽粤各地,鸣凤房后裔分迁于福建的福州、长泰、邵武、建宁、浦城、建阳、安溪等地,炉峰房则远播广东的潮州、汕头、江苏的南京,以及安徽和福建的诏安等地。
在黄膺一脉中,比较突出的是黄膺14世孙黄干(勉斋)的衍派:其子孙后裔经过800多年,30多世的繁衍,如今瓜瓞绵延,总人数已达30多万,播迁到省内外各地。在省内的有福州市城区及其下属的长乐、连江、福清、永泰等县、市,南平市城区及其下属的建阳、武夷山、建甄、浦城等县市,漳州市城区及其下属的漳浦、南靖等县,还有泉州市属的永春县,宁德市属的霞浦县,龙岩市属的连城县,以及厦门市等20多个县、市、区。其中仅在长乐市的就有3万多人,在建阳市的也有2万多人,在福清市的则有近万人。播迁省外各地的有:广东的潮阳、惠来、海丰、陆丰4个县共4万多人,化州市有3万多人。此外,还有北京、上海市和浙江、江西、广西、山西省和香港。
黄膺的7世孙黄程迁居广东澄海县后,子孙后裔也是发达旺盛繁衍众多。他们广泛分布于广东的澄海、潮州市区、惠来、揭阳、潮阳、潮安、梅州、佛山、湛江等县、市,以及相邻的福建诏安县,还有一些人再播迁到江苏的南京、安徽等地。现在,黄程衍派的子孙后裔,仅在潮汕和惠州等地,人口就达20万以上。黄膺10世孙黄潜善的衍派更是枝繁叶茂,子孙后裔众多。宋高宗时曾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的黄潜善传下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养、久安、久康和久兴9个儿子,子孙后裔播迁到福建、广东等地,以及世界各大洲,人口不下百万。
2.往台湾和海外的移民
除了在大陆间的播迁外,黄敦、黄膺兄弟的一些子孙后裔还跨洋过海,向海峡对岸的台湾以及海外的东南亚等地繁衍发展。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朝廷派施琅率水师攻打台湾,消灭了岛上的郑氏割据政权,把台湾纳入清王朝的统治版图。此后,许多福建人不顾清廷的渡台禁令,纷纷迁居当地地广人稀的台湾进行垦殖。尤其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取消渡台禁令后,福建人民更是掀起举家迁台的热潮,使台湾的汉族人口急剧增加。黄敦、黄膺兄弟的一些子孙后裔也比分随着这股移民大潮,前往一水之隔的海峡彼岸开拓发展。经过300多年的繁衍发展,现在,黄氏兄弟的子孙后裔已分布到台北、基隆、台南和宜兰等南北各地的许多市、县。移居湖南渠阳的虎丘黄氏四叶黄勃的九世孙黄龟年衍派,也有一些子孙后裔迁往台湾发展。
另一方面,近代以后,随着中国人出国大潮的兴起,一些黄氏兄弟的子孙后裔也远涉重洋,迁居到海外各地。尤其是20世纪初,闽清许多虎丘黄氏的子孙后裔,在其族人黄乃裳的带领下,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的沙捞越拉让河流域建立垦场,开辟“新福州”之举,更是为世人所赞誉。他们的垦殖地诗巫也得到很大发展,成为沙捞越最大的城市。以后,这些虎丘黄氏的子孙后裔逐渐从沙捞越分散到马来西亚各地,以及印度尼西亚、文莱、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二战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又迁居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世界各地。
同样地,福建沿海侨乡一些黄膺的子孙后裔也纷纷播迁到海外。如黄干这个衍派中,就有人移民到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的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这4个国家。黄潜善的子孙后裔也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居多。迁居广东侨乡澄海县的黄膺7世孙黄程,也有许多子孙后裔移民到海外。特别是潮汕华侨最集中的泰国,更有不少他们的后裔。如泰国北榄府巨贾黄两镇,经营水产业致富后,担任北榄德善堂监事长、泰国黄氏宗亲总会副会长等职,荣获泰王陛下御赐勋章。泰国黄氏宗亲总会另一副会长黄志标则是黄干的后裔。
三、黄氏兄弟后裔英才辈出
1.黄敦衍派英才辈出
虎丘黄氏的子孙后裔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英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黄氏子孙后裔中状元及第者9人,登进士者389人,入相者3人,任京官、地方官者400多人。其中有3人被封侯,5人被封国公,4人曾担任尚书。此外,还有担任光福禄大夫、监察御史、节度使等重要职务的。南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时任太子少保、左丞相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为虎丘黄氏的族谱撰写了序言,盛赞黄氏子孙之贤达。
这些子孙后裔中的一些事迹突出者,还被史书所记载,留芳于后世。如黄敦第四子黄勃的九世孙黄龟年,在宋朝担任监察御史,曾四次上奏皇帝,弹劾秦桧之专权奸佞。文天祥在为虎丘黄氏族谱撰写的序言中,曾赞誉“其奏章与日月争光”。十三世孙监察御史黄师雍,也多次上疏弹劾史嵩之奸恶凶残,文天祥也赞誉“其疏词与山川兢色”。
近代以后,有担任孙中山先生秘书的黄展云,1906年东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在日期间,他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担任福建支部负责人。在1911年11月上旬的福建反清起义中,他亲冒炮火与清军激战于福州于山,历三昼夜目不交睫,终于使革命取得成功。福建军政府成立后,他担任教育部长,一心为公,鞠躬尽瘁。还有担任孙中山先生高级顾问的黄乃裳,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曾与梁启超及“六君子”讨论变法新政,八次上书痛陈兴革。变法失败后,他在清廷的追捕名单中被列为第11名。幸得友人相助,才得以脱离险境,离京回闽。1907年,他参与组织潮州的龙冈起义。“双十”武昌首义后,在11月上旬的福建反清起义中,时已62岁的黄乃裳带头组织学生炸弹队,为福建革命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起义胜利后,他担任福建军政府交通部长兼筹饱局总办等职,向华侨募款70多万元,缓解了军政府的财政困难。民族英雄黄乃模在甲午中日大东沟海战中,协助管带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军舰与日激战,不幸军舰被鱼雷击中,以身殉国,名垂青史。
在中国现代史上,虎丘黄氏的众多子孙后裔中,也涌现出一些为人们所赞誉的英才。祖籍湖南省永兴县、1995年被授以大将军衔、曾任中共第七届、第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也是虎丘黄氏四叶迁居湖南的子孙后裔。另一四叶子孙后裔、祖籍闽侯的黄春平研究员,曾担任2002年成功发射的“神舟号”火箭总指挥,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海外的虎丘黄氏子孙后裔也是英才辈出。祖籍闽清湖头的黄顺开,历任马来西亚人民联合党秘书长,沙捞越州副首席部长兼基本设施暨发展部长等要职,他为官清廉,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曾荣获马来西亚国家元首颁赐的丹斯里拿督阿玛勋衔。另一虎丘黄氏后裔黄启晔也历任马来西亚国会上议员,还担任黄氏公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前夕出国前往印度尼西亚的黄双安,现已成为该国的“木材大王”,他的材源帝集团拥有30多家公司,3万多名员工。据香港《Forbes资本家》杂志1995年6月统计,其个人财富总额已达到20亿美元,荣获马来西亚国家元首颁赐的高级拿督勋衔。福州义序竹榄村的黄依娇从家乡来到厦门,后移居台湾,再移居到南美洲的玻利维亚。以后她经商成功,成为该国华人的首富,还曾被玻利维亚统委派为该国驻广州总领事,被人们誉称为“传奇夫人”。
2.黄膺后裔人才济济
黄膺的后裔子孙也是人才济济。据不完全统计,仅黄膺衍派的监察房、少帅房、秘书记、仆射房、鸣凤房、炉峰房这六大望族中,就至少有130多人考中进士,还有人高中状元、榜眼、探花这类皇帝钦赐的前三甲,他们分别是宋朝文状元黄朴、榜眼黄中、武进士、探花黄桂,清朝武状元黄仁勇。在黄干(勉斋)这一脉中,历代高中进士者就有12人;黄膺的12世孙黄执躬和胞弟黄惟则,一门五代登进士者40多人;榜眼黄中之后裔高中进士的也有10多人。
在古代,最为着名的是理学大师朱熹的嫡传弟子黄干(1152-1221),他不仅担任过湖北汉阳、安徽安庆、广东潮州的知州,而且还拜朱熹为师,深得朱子理学之真传,是朱熹的四大弟子之一,成为朱子理学最重要的传人和南宋的大学问家。他着有《朱文公行状》、《勉斋先生文集》、《书传》、《易解》、《四书通释》等书,为朱子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确立其在当时思想界中的主导地位作出很大的贡献。他也深得朱熹的赏识,被嫁之以女,成为朱熹的爱婿。据谱志记载,他“秉承师志,存统卫道”,为人“笃行直道”,求知“志坚思苦”,讲学“义理精传”,为官万民载德。因此。黄干还被从祀圣庙,《宋史》中也辟有《黄干传》。
黄膺二儿子茂材的后孙后裔中,黄履在宋代进士出身,历任御史中丞、尚书右丞、大学士、资政殿学士,封会稽郡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黄伯思也是进士出身,历任校书郎、秘书郎,为北宋后期杰出的书法家。黄中榜眼出身,曾任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等职,封江夏郡开国侯,食邑1500户。他是南宋着名的主战派,极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深得国人的敬仰。黄中逝世后,朱熹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这三人都是宋代名臣,俱入《宋史》“名臣传”。宋代另一名臣黄潜善,更是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深得宋高宗的赏识。在明代,有曾任广东、浙江布政使的黄泽,还有明天启二年进士,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的大儒黄道周,都是其中较为着名的英才。
近代以后,有中华民国首任海军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黄钟瑛,他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后,他以临时舰队司令的身份率舰队驶至九江响应,救援武昌,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南京政府成立后,他被孙中山总统任命为中华民国海军部总长兼海军上将总司令。任职期间,他整顿海军,力促南北统一,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为此,他废寝忘食,竭心尽力,终因劳累过度,鞠躬尽瘁,年仅44岁。孙中山先生亲临主祭,并亲撰挽联吊唁:“尽力民国最多,缔造艰难,回首思南都旧侣;屈指将才有几,老成凋谢,伤心问东亚海权!”给他以很高的评价。
在当今,黄膺的38世孙黄如论先生是北京世纪金源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福建金源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他被评为全国十大企业家之一,也是中国地产三巨擘之一,在福建、浙江、江西、北京、吉林和香港、菲律宾等地有企业40多家,总投资达100亿人民币。他曾连续四年获得中国最大慈善家荣誉,总捐资额近5亿元人民币。他还以建筑设计学上的精深造诣和巨大成就,而被中国人民大学礼聘为客座教授。
在海外,担任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的澳洲大学博士黄嗣恩女士,担任新加坡大学校长的英国牛津大学博士黄兴件,担任新加坡政府的福利部副部长的黄秀玉,也都是黄膺子孙后裔中的杰出英才。
参考文献
1.虎丘黄氏宗史研究会编:《虎丘六叶黄氏宗谱》“总谱”。
2.虎丘义序黄氏谱志编纂理事会编:《虎丘义序黄氏世谱》。
3.黄拔灼:《福建虎丘黄氏主源发展》,载“首届海峡百姓论坛”组委会2007年9月编印:《首届海峡百姓论坛文选》。
4.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5.江夏入闽始祖黄膺公宗史研究会编:《正本清源,光辉历史》。
文献来源:2008年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作者简介:黄英湖,福建社会科学院华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