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影视传播—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广播影视

    电影的发明

    1878年,美国铁路大王斯坦福为了与百万富翁怀特打赌,出重金请著名摄影师慕布里奇帮助他证明奔跑的马4个蹄是同时离开地面的。慕布里奇用12块感光板放在12个照相机里,找12个助手控制跑道上横着的12根绳索,然后发出信号,让马奔跑,奔马蹄至绳断,每踢断一根便使镜头开启一次,自动拍照。以后,他又按此法增用24架照相机拍摄,收到了较好效果。

    慕布里奇把这些连续拍摄的马在奔驰中的快照,放在幻灯机上放映,那些静止的马竟然变成了自由奔驰的奔马。1888年,法国人马莱发明了第一架电影摄影机,他第一次用感光影带拍成了活动影片,电影由此诞生。

    蒙太奇

    “蒙太奇”本来是法语的音译,原意是“构成”和“装配”。影视剧作借用这个词是“剪辑”、“组合”的意思。现在“蒙太奇”是人们常常用在影视剧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电影或电视剧是根据导演事先的构思,将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摄录制的片段,再按照一定的要求组接起来成为完整影片。导演为了使影片产生对比、悬念等艺术效果,常常有意识地把单独看来是毫无联系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反映特定的生活内容,这种表现方法就是“蒙太奇”。蒙太奇主要指画面与画面的组合,同时也包括画面与音响、色彩相互之间的组合,这种表现手法最早出现在1900~1901年英国电影家斯密士拍摄的《小医生》中。

    世界上第一部立体电影

    世界上最早的立体电影《爱的力量》是美国帕费克特·皮克丘斯公司在1922年拍摄的。为了获得立体感,放映时,观众必须戴上装有红色和绿色镜片的眼镜。1945~1946年,在黑海沿岸,苏联拍摄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立体电影,这部影片由安德烈耶夫斯基导演,1947年2月在莫斯科首次放映。在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整整用了5个晚上的时间,才解决了技术上的最大困难,让一只真猫沿着细树枝向摄影机镜头走来。

    特技摄影的发明

    特技摄影,是法国的著名电影大师梅里爱发明的。

    自从电影诞生后,梅里爱就狂热地爱着电影摄影技术。1898年的一天,他在巴黎一条街上拍片。当他正在拍摄一辆行驶的公共汽车时,摄影机突然出了故障。这时,正好远处开来一辆灵车,梅里爱没注意到灵车到来,只顾迅速排除故障后,又马上继续拍摄。可是,在放映这段影片时却发现了一串奇特的镜头——行驶着的公共汽车忽然变成了一辆灵车。梅里爱从这个偶然的发现中得到了启示。于是,他开始研究与改装摄影机。经过反复的实验,他终于发明了“复摄法”,即将一个形象叠拍在另一个形象的上面,这就是目前“多次曝光摄影法”的前身。后来,梅里爱还创造出“变速摄影法”。

    最早的广告片

    电影广告片诞生于19世纪末。1897年,在法国、英国、美国都出现了电影广告片,其中英国的广告片《海军上将西加雷特》最为著名,流传至今。

    有关资料上对这部广告片作了如下描述:“这个胶片上写着《海军上将西加雷特》,以很大的广告画式的垂幕作为背景,穿着漂亮衣服的年轻妇女出来了,她横穿画面,从坐着的男人们面前走过,把手上的香烟递给男人们,升起了长条旗。长条旗上写道:‘大家都爱吸烟。’”

    起初广告片主要宣传的是酒和小商品,数量不多并且制作简单,后来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广告片广泛用于各种商品宣传,不但数量越来越多,制作也越来越精美。

    最早的动画片

    《奇怪的脸》是世界上首部动画片。它是1906年由美国纽约比塔格拉夫公司委托詹姆斯·斯图瓦特·布拉克顿拍摄的。在这部电影中,底稿漫画有8000张。布拉克顿采用由画家出场作画,然后让画突然动起来的手法完成拍摄。影片中大部分是些简单的动作,譬如,男人的眼睛骨碌碌地转着,狗推着轮子转着。

    据有关资料记载:世界上第一部天然色动画电影是1916年美国纽约布雷伊·皮克丘亚兹公司拍摄的《托马斯·卡特首次登台》;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动画故事片是1918年8月15日在美国公演的《鲁西塔尼亚号的沉没》;世界上最早的有声动画片电影是1928年由沃特·迪斯尼公司摄制的《汽船维利》。

    海报溯源

    海报并非现代才流行的公告形式,早在古埃及时代就有了。考古学家发现,在埃及废墟残存的墙上、桩子上都有壁画的存在,这种壁画意味着公告当地百姓将有某种事情发生,这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报。

    到了罗马时代,海报的运用更为普遍。每当竞技场上要进行比赛、决斗的时候,各处都会先张贴海报加以宣传。印刷术发明之后,海报的形式更灵活多样,不仅可用以张贴,而且可以人工分发。1796年平版印刷术的面世后,海报加上了各种色彩与图案,更具艺术魅力。

    为什么叫“海报”?据说,早先戏院的观众座位称“池子”,舞台称“海子”,演员正式登台演戏叫“下海”。因此,张贴在戏院门口报告戏名的红纸,也就叫“海报”了。

    电视的发明

    电视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而是一大群位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度的人们智慧的共同结晶。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讨论和探索将图像转变成电子信号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词就已经出现。

    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做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但是,这种看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也是在那一年,美国人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

    尽管时间相同,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与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的电视系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史上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电视系统称作机械式电视,而斯福罗金的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式电视。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但是“电视”却由此诞生了。

    肥皂剧

    肥皂剧(英语:soap opera)是从英语传至中文的外来词汇,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但“连续剧”一词可以泛指一切剧情连续的电视节目)。

    肥皂剧源于西方,最早的肥皂剧指20世纪30年代美国无线电广播中播放的一种长篇广播连续剧,由于当时的赞助商主要是日用清洁剂厂商,其间插播的广告也主要是肥皂广告,“肥皂剧”之名便由此而生。现在一般指的是家庭妇女一边做家务,一边心不在焉地收看的啰里啰唆讲述家长里短的长篇连续剧。肥皂剧已经成为西方社会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为此,也引起了越多人的研究兴趣。

    “奥斯卡奖”的由来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9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

    关于“奥斯卡”这个名称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931年的一天,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管理员玛格丽特·赫丽克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后,便大声惊叫起来:“啊!这塑像看上去多么像我的舅舅奥斯卡呀!”正巧,一位新闻记者听到了玛格丽特·赫丽克的惊呼声,便在报道里介绍了镀金塑像,并写上了一句:“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工作人员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

    当金塑像成为电影奖的标志时,“奥斯卡”的名字也同时在世界各地传开。

    奥斯卡奖项是如何设置的

    奥斯卡奖可分成就奖和特别奖及科学技术奖三大类。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特别奖则有荣誉奖、欧文·撒尔伯格纪念奖、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科技成果奖和特别成就奖。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主角奖属表演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渴求的殊荣。

    好莱坞

    好莱坞是当今闻名的电影名城,但鲜为人知的是,它的奠基人却与电影毫无关系。

    1886年,洛杉矶已成为一个拥有5万人口的城市。哈维·威尔科克斯在该城市附近的一个山谷里买下了一片无花果果园,并给这片果园起了一个响亮的英国名字——好莱坞,它的英文意为“冬青树之林”。

    1911年10月,一批从新泽西州来的电影工作者以每月30美元的价格租下了当地一家客栈,创建了好莱坞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内斯特影片公司。该公司很快就开始摄制影片,并把电影底片送往纽约复制。因此,电影观众们从影片中看到了好莱坞的锦绣风光。

    后来,好莱坞变成了尽人皆知的电影王国。

    百老汇

    美国的“百老汇”原来是纽约市内二条大街的名字,意思是“宽大的街道”,中国人将它音译成了“百老汇”。在这条大街上剧场林立,经常演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和音乐剧等。不仅本国的剧团来此演出,外国的剧团也经常到此演出,于是“百老汇”便成了美国的戏剧中心,也是美国“剧院业”和纽约“娱乐业”的代称。

    戛纳国际电影节

    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于1946年,如今已成为世界最有声望的电影节之一。戛纳国际电影节于每年的5月份在法国南部小城戛纳举行。该节除设有比赛项目外,还有“导演15天”、“评论周”、“一瞥”、“金摄影机奖”以及电影交易等多项活动。

    该节的宗旨是评价世界各国有艺术价值的优秀影片;鼓励各国电影工作者的合作与交往;促进商业性的发行放映。该节大奖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短片,此外还有银狮奖、评委会特别奖、最佳导演奖等。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

    随着电影节的发展和变化,现在其主要目的是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有创造性的并符合意大利发行放映条件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为发展世界各地的电影贸易提供方便条件。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电影节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我国自1971年开始选送影片参加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英美电影广告标记

    英国:

    U:表示内容正派的影片。

    A:表示一般观众可以观看的影片。

    X:表示禁止18岁以下青年观看的影片。

    AA:表示禁止儿童观看的凶杀片。

    美国:

    X:表示禁止未成年人观看的影片。

    R:表示成年人可以观看的影片。

    G:表示一般观众观看的影片。

    PG:表示儿童必须由家长陪同观看的影片。

    世界六大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电影节,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1932年8月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创办。最高奖是“金狮奖”和“银狮奖”。

    戛纳电影节:在法国戛纳举办,每年5月举行,最高奖是“金棕榈奖”。

    柏林电影节:在德国柏林举办,每年举办一次,奖项是“金熊奖”、“银熊奖”。

    印度电影节:不定期举办,奖项为“金孔雀奖”、“银孔雀奖”以及“铜孔雀奖”。

    莫斯科电影节:两年举办一次。

    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每两年举行一次,最高奖是“水晶地球仪奖”。

    百花奖和金鸡奖

    “百花奖”和“金鸡奖”是国内最具权威的两项电影奖项。

    电影“百花奖”是我国电影业的一个重要大奖,是《大众电影》编辑部根据周总理指示的精神和群众的强烈要求在1962年设立的,百花奖是群众性影片评选活动,即由刊物读者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影片和演员。

    “金鸡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于1981年起举办的一年一次的专业性评奖活动。由于创办的1981年为农历鸡年,此次活动又以金鸡啼晓象征百家争鸣,所以取名“金鸡奖”。该奖由电影专家投票评选,奖品为铜质镀金的金鸡。

    卓别林装束的由来

    卓别林那套装束诞生于1914年。当时有位名叫麦克·塞纳特的导演要拍一部喜剧片——《威尼斯赛车记》,要求男人物穿一套看上去很滑稽的服装。卓别林在自传中写道:“在去化妆室的路上,我忽然有了主意:我要穿一条鼓鼓囊囊的裤子和一双大鞋子,拿一根手杖,戴一顶圆顶礼帽。我要每一件东西看上去都显得不合适……”

    于是他从胖子身上借来裤子,从瘦子身上扒下上衣,剪了人家一些头发做胡子,帽子用的是一个人的父亲的礼帽。鞋太大,就左右颠倒着穿上,免得掉下来。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经久不衰。

    “唐老鸭”是怎样“出生”的

    “唐老鸭”是美国好莱坞迪斯尼动画片中与“米老鼠”齐名的一个角色,它的配音者是美国一位名叫克拉伦斯·纳什的艺术家。纳什爱鸟成嗜,从小练就了一套模仿鸟鸣和各种家禽家畜声音的本领。

    一天,纳什来到经常路过的沃尔特·迪斯尼动画片制片厂摄影棚,自荐单口表演百鸟大合唱。一位导演会见了他,并让他即席模仿鸭子的声音说话。纳什做了表演,模仿鸭子的声音从厂内通讯机上传出,被该制片厂经理听到,他喜出望外,说道:“这不就是我们寻找已久的鸭子么?”

    从此,纳什开始了为迪斯尼动画片配音的艺术生涯。1934年6月9日,迪斯尼放映了一部名为《聪明的小母鸡》的动画片,片中首次出现了一只身穿破烂水兵服、跳着号笛舞(英国水兵跳的一种活泼的民间舞)的鸭子形象,由纳什为其配音——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唐老鸭”。

    舞台上的云雾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舞台上的云雾效果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干冰在这里唱了主角。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它的饱和蒸气压很大,很容易升华,升华时会大量吸热,使其附近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成雾滴而在空气中弥漫,其效果就如云雾一般。如配上各色灯光,效果更佳。

    新闻出版

    新闻溯源

    在中国新闻史上,“新闻”一词最早源于北宋末年出现的小报。

    北宋末年,一些中下级政府官员和书铺主人秘密合作,将未经官方审查的邸报或不准备发表的消息,私自以“小报书之,飞报远近”。当时人们私下把这种小报叫做“新闻”。从此,新闻这个名词就与报纸联系起来了。

    报纸溯源

    我国最早的报纸是“邸报”,创始于西汉初期,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

    西汉的行政划分实行郡县制,全国设若干郡,郡下设县。各郡在京都长安分别驻有代表,其驻地称为“邸”,各郡代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皇帝和各郡长之间的联络工作,这样便产生了“邸报”。造纸术的发明,使“邸报”的发行进一步扩大。到了唐代,邸报的发行已扩展到全国,各地的朝野官吏是其主要读者,而且唐朝的“邸报”内容也较以前大为丰富,除刊登皇帝的起居、行动、诏令、会议外,还登载奏章、叙任、赏罚、辞令、朝觐、通报等内容。

    国外报纸的出现,可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古罗马帝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恺撒大帝为了便于管理国家和进行征战,出版过一种“每日记闻”,借以颁布各项政令和战报,报道贵族院里的选举情况,刊登贵族院议会记录,另外还发布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等消息。

    报纸之最

    最早的不定期报纸创刊于中国汉朝的《邸报》,又称《朝报》,是一种不定期手抄报纸,专供朝廷官吏阅读。

    最早的日报是1650年,德国书商里茨施在莱比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正规印刷和发行的报纸《新到新闻》,为一种日报。

    最大的报纸是我国一张长19.45米,宽28.83米,总面积560.74平方米的报纸。它采用纯棉细帆布制,报纸内容为1995年9月4日《西安晚报》特刊的第一版和第四版,总字数约10000多。

    篇幅最大的报纸是美国1859年发行的《星座》,它是迄今世界上开张最大的一种报纸。它长120厘米,宽90厘米。

    世界上现在仍在发行的最古老的报纸是瑞典的官方日报“Postochhlrikes Tidningar”,创刊于1645年,由瑞典皇家文学院出版。

    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为日本的一家报纸《读卖新闻》所创,它创刊于1874年,1988年4月1日,该报达到了14474573份。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报纸是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的一份《进奏院状》,它是一份《邸报》,藏于甘肃敦煌千佛洞,后被窃去英国。

    世界五大通讯社

    美联社

    美联社于1848年成立于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作为当今世界新闻资讯系统的中枢、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庞大的新闻组织之一,它在世界各地一共设有240多个分社,每天为10亿多人提供新闻、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方面的服务。在美国国内,美联社为5000多家电台、电视台和1700多家报纸提供新闻。

    法新社

    法新社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新闻机构,它创建于1835年,其创建人查尔斯·路易斯·哈瓦斯被尊为全球新闻业之父。今天,法新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电台、电视台、报社和公司为一身的综合性新闻机构,在世界各地设有分社。

    路透社

    朱利叶斯·路透于1949年创建了路透社,经过50多年的发展,路透社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新闻及电视机构之一。

    塔斯社

    塔斯社是一个国际性的信息搜集和分派组织,其前身是前苏联的塔斯社。它拥有强大的记者阵容,这些记者都曾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不仅能从正常的渠道获取新闻,而且善于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秘密和独家消息。

    共同社

    共同通讯社(以下简称共同社)是代表日本的国际性通讯社。它独立于政府,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新闻,并将之提供给日本全国各报社、民营电视台以及NHK等新闻机构,同时,共同社还将日本动态提供给世界上其他各新闻机构。共同社总社设在东京。

    世界上最早的职业记者

    16世纪的威尼斯是欧洲的经济中心,商业活动频繁,各国商人纷纷来到这里进行商业竞争。他们聚集在城里,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涉及切身利益的各类信息。有些人投其所好,专门采集有关政治事件、物价、船舶起航等方面的消息,或手书成单篇新闻,或刊刻成报纸,然后公开出售。人们根据他们工作的特点,分别称呼他们为报告记者、新闻记者、报纸记者。这些专以采集和出卖新闻为生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记者。

    记者招待会溯源

    有一年的秋天,美国第6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在白宫波多玛河里游泳时,女记者安妮·罗耶尔要求采访总统。当时总统游得正高兴,没有答应她的要求。

    罗耶尔是个大胆而又倔强的姑娘,她不但没有走,而且干脆坐在总统的衣服上,庄严地向总统发誓,如果总统不接受她的采访,她就绝不离开。波多玛河的水凉,不宜在河里多待,亚当斯终于上岸“投降”,接受了这位女记者的采访。

    在和记者往回走的途中,总统寻思,与其迫不得已地接受采访,何不主动把记者召集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久,亚当斯总统真的召集来一些记者,向他们阐述自己的主张、设想,后人名之曰“记者招待会”。以后,许多国家都认为这个方法简便易行,记者招待会遂成国际惯例。

    节目主持人的来历

    “节目主持人”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年。1952年是美国第34届总统大选之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节目负责人米克尔森挑选了具有丰富经验的沃尔特·克朗凯特报道这一年的美国两党代表大会。米克尔森和制片人唐·休伊特认为,为了更好地报道这次大会,应让最有能力的记者在最后把所有的报道串接起来,然后高度概括一番。休伊特把他的这一设想比做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最后一棒,他把接最后一棒的人叫做“节目主持人”,“主持人”就是主要持棒之人。于是,克朗凯特便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节目主持人,这就是“节目主持人”这一称呼的来历。

    何为“皮书”

    “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几年推出的大型系列图书,他们有一系列权威研究报告组成,在每年的岁末或年初对每年度有关中国与世界的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每册“皮书”都有不同的颜色,与世界经济、国际形势相关联的皮书称之为“黄皮书”,如世界经济黄皮书—《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另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对“白皮书”解释如下:一国政府或议会正式发表的以白色封面装帧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的别称。各国的文件分别有其惯用的颜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书;封面用蓝色,加蓝皮书;也有用红色、绿色或黄色的,分别叫红皮书、绿皮书和黄皮书。使用白皮书和蓝皮书的国家最多,特別是白皮书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正式官方文书。

    新华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最早为江西瑞金红色中华报社,1932年开始向国内广播。1935年随红军长征迁至陕北。1937年4月在延安正式成立通讯社。1949年10月改为国家通讯社,定名为“新华通讯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45年9月5日在延安正式广播。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为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斗争服务。经多次转移,于1949年3月25日开始在北平广播,同年12月5日改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五个一工程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自1992年起每年进行一次,评选上一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部分部委,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组织生产、推荐申报的精神产品中五个方面的精品佳作。这五个方面是: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片)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并对组织这些精神产品生产成绩突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和部队有关部门,授予组织工作奖。对获奖单位与入选作品,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1995年起,将一首好歌和一部好的广播剧列入评选范围,“五个一工程”的名称不变。

    国内出版行业重要奖项

    中国图书奖:是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承办的全国性、综合性图书奖。它筹办于1986年,创办于1987年。

    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委托,开展“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这项评选活动对加强出版队伍建设,促进出版事业进一步健康、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从1996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评选100名。

    中国韬奋出版奖: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于1987年设立的“韬奋出版奖”,是为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者、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工作者邹韬奋同志而设立的。“韬奋出版奖”,是我国出版界高层次、高荣誉的奖励。中国版协与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持评选,每两年一次。国家图书奖:为了鼓励和表彰优秀图书的出版,国家新闻出版署决定设立“国家图书奖”,于1992年10月10日制订并颁布了《国家图书奖评奖办法》。国家图书奖是全国图书评奖中的最高奖励,每两年举办一次。每次授奖额为30个,不分档次。

    伯乐奖: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办,旨在表彰从事出版工作,离退休后又作出贡献的老出版工作者,均为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老出版家,每个人都是“为书的一生”,有着感人至深的事迹。这些老同志都为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1996年颁发了首届出版伯乐奖。

    常见的出版名词

    书的序和跋:

    放在书的正文前面的叫序;放在书的后面的叫跋。

    护封:

    护封是指套加在图书封面外的包封纸。一般印有书名或图案,有保护封面和装饰的作用。

    衬页:

    在封面和扉页之间或在封底和正文之间的空白页叫衬页。

    扉页:

    书籍封面或衬页后、正文前的一页,也叫“里封面”或“副封面”。

    篇章页:

    在正文各主要部分之间排一面单页,上面印有篇或章的名称的叫篇章页。它只利用单码、双码留空白。

    书脊:

    书的脊部,连接书的封面和封底。书脊上一般印有书名、册次(卷、集)、作者名和出版者名。

    范长江新闻奖

    范长江新闻奖,是以中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的名字设立的新闻奖。本奖是中国记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中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本奖从1991年起每三年举办一次,但自2000年起本奖改为每两年举办一次。1935年,我国处于民族危亡时期,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社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到贫穷落后的大西北采访,他看到了当地人民的苦难,也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以极大的爱国主义热情,连续发表了反映当地人民备受煎熬和压迫、各界抗日激情高涨以及工农红军坚持战斗的通讯,引起国人的关注。范长江也因此一举成名。后来他又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奋斗几十年,一直到1970年逝世。他曾经担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他还是中国记者协会的前身——1937年成立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

    什么是册与卷

    在战国前后的时代,书写的主要材料是削制成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扎”或“牍”,通称“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就叫“册”。“册”字很像几片竹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后来,书写的材料逐渐用纸代替,印出的文章装订成书,但仍沿用了“册”这个名称。

    古代,在未发明纸以前,书是写在竹简上的,但因其笨重,阅读起来不方便,后来就改写在丝织品上。在丝织品上写的书,称为“帛书”。为了便于保存,就把“帛书”依照篇幅的长短裁剪开,然后再折叠起来或卷起来。特别是卷起来保存更为方便,这样就出现了一卷一卷的书。于是,“卷”也就成了计算书籍数量的单位。这就是中国书籍称“卷”的由来。

    什么是著作权和专利

    著作权:指作者依法对自己著述和创作的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叫版权。它是一个法律概念,其主体是作者,客体是作品。著作权的内容是: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专有权利,主要表现为作者的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1990年9月7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这个法案于1991年6月1日生效实施,标志着中国现代著作权保护制度基本建立。而世界上两个主要的著作权公约,即《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也于1992年10月在中国生效。

    专利:其原意是公开给人看,敞开受公众审查的东西,出自拉丁文。专利通常有以下三个意思:一是指专利权,即国家专利机关依据专利法授予专利申请人或其权利继承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享有的制造、使用或销售的专有权利;二是指取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三是指专利文献,即记载发明创造的详细内容和受法律保护的技术范围的法律文件。

    世界十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现代大型综合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西方ABC三大百科全书之B;《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是德国大型综合百科全书;《拉普斯百科全书》是法国综合性大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是标准型综合性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是前苏联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世界大百科事典》是日本标准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科里尔百科全书》是美国20世纪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插图欧美大百科全书》,共80卷,全书以国际人物和地名条目为多;《意大利科学、文化与艺术百科全书》,全书以人文科学、艺术内容及装帧和插图特点而驰名。

    《吉尼斯世界纪录》

    《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各种奇异的世界之最的书。

    《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创刊人是吉尼斯啤酒公司总经理休·比佛爵士。1951年,英国吉尼斯啤酒公司的总经理休·比佛就全鸟是否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展开争论,为了弥补这项知识的空白,他决定由自己的公司出版一本记录这种“世界之最”的书。

    1954年9月12日,经别人推荐,比佛会晤了诺里斯·麦克沃特和罗斯·麦克沃特孪生兄弟,希望他俩在伦敦的统计机构能够帮助他收集部分材料,主持编纂这本书。1955年8月27日,印刷厂完成了第一本《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装订工作。

    这部仅有198页的小册子,当年便夺得了第一畅销书的桂冠。之后,其销售量始终名列前茅。每年都要重版和增补新的纪录。如今该书在世界上140多个国家畅销,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