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政治军事—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政治常识

    联合国的成立

    “联合国”一词最早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发明的。1942年1月1日,美、苏、中、英等26个国家为了建立统一战线,签署发表了一个共同宣言。根据当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议,称其为《联合国家宣言》,亦可译为《联合国宣言》。到了1944年8月,英、美、苏三国代表在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举行会议,讨论起草关于建成战后国际组织的具体方案。在谈到国际组织的名称时,三国都同意沿用1942年“共同宣言”所用过的“联合国”一词,这个提议最后获得了旧金山制宪会议批准。

    1945年“二战”结束后,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国以及大多数签署国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并规定联合国这一国际性组织于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从此,10月24日就成为联合国日。联合国的宗旨概况地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欧盟的成立

    欧盟是由欧共体发展而来的,它的雏形是1952年由欧洲六国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在1957年,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到1973年,欧共体成员扩大到12个国家,成为欧洲国家经济、政治利益的代言人。二战以后,欧洲各国实力的下降,使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经济乃至政治上的联合,即从初级的经济联盟到高级的经济联盟,再过渡到政治的联盟才是保持欧洲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最好办法。因此,在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并取代欧共体,欧洲国家迈出了走向统一的重要一步。

    什么是国体和政体

    国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性质。比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

    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比如总统制、议会制等。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什么是君主制

    君主制是以君主为国家元首的政体形式。君主掌握最高国家权力,并且不经选举产生,没有任期。君主一般是世袭的,终身任职。

    君主制有不同类型。无限君主制,君主拥有无限权力,是真正的君主专制,在古代东方国家中曾普遍实行。有限君主制,君主权力有限。有限君主制包括等级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

    什么是共和制

    共和制是国家元首及国家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的政体形式,采用这种形式的国家称共和国。

    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共和政体。资产阶级共和制有两种形式,它是根据总统、议会和政府之间关系的不同而分类的。第一种形式是议会内阁制,第二种形式是总统制。议会内阁制以议会为权力中心,议会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总统制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彼此分立。

    什么是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是指国家和地方的一切重要事务的决定权集中在中央,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家各个职能部门凡事要依照中央命令和指示办理。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根据国情采用了中央集权的政权组织原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大多仿效。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整体,全党服从中央。

    什么是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制度指政权与神权合一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国家元首与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掌管,国家法律以宗教教义为基础,民众受狂热而专一的宗教感情支配。

    政教合一的国家在封建时代较为普遍。资产阶级革命提出“政教分离”口号,资产阶级上台执政后就废除了政教合一制度。

    当代国家政教合一的典型国家是伊朗。伊朗国家元首同时也是宗教首领。

    什么是安理会“大国否决权”

    中、俄、美、英、法是世界上的五个大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是常任理事国。他们在一切实质问题上有否决权,这就是人们通常称谓的“大国否决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继续争夺世界霸权,于1920年1月成立了“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联盟”组织。盟约规定:国联理事会的实质性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理事国(常任或非常任理事国)的一致通过。1946年4月国联宣告解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各大国开始考虑战后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以维护世界和平。1943年10月30日,中、苏、美、英发表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决定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同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会议上达成“首先保证四大国行动一致的原则”的协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协议:在新创立的国际组织中,一切重要问题都要以五大国的一致同意来决定。

    什么是国际法院

    在国际联盟的努力下,1922年2月15日在荷兰海牙和平宫成立了名叫“常设国际法院”的机构。

    战后,国际联盟被解散,常设国际法院也不复存在。

    后来,在成立联合国组织的同时,建立了一个新的法律机构——联合国国际法院,它实际上是常设国际法院的继续。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司法机关,设在荷兰海牙。它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分别投票选出15名法官组成,法官为不同国籍,任期9年,每3年改选5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主要职能是处理限于国家之间的诉讼案件,法院的管辖以当事国的自愿接受为前提。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的工人和革命士兵,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推翻了由沙皇领导的资产阶级政权,这就是伟大的震惊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这次划时代的革命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

    何谓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是对俄国和各国共产党人的称呼。“布尔什维克”一词,是俄文的音译,意思是“多数派”。

    1903年7月1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个面粉仓库里,43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共产党旧称)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主席是普列汉诺夫,副主席是列宁。大会议程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党纲、党章和选举党的中央机构。会上列宁严正地驳斥某些代表的错误观点,要求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条款列入党的纲领,得到与会代表的支持。

    在这次大会上,拥护列宁的代表占了多数,反对列宁的代表只占少数,所以人们把拥护列宁的多数派称“布尔什维克”,把反对列宁的少数派称为“孟什维克”。从此,“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称呼就载入苏联共产党的史册。

    1912年1月,布尔什维克在布拉格召开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将孟什维克全部驱逐出党。从此后,布尔什维克由党内的一个派别转变为独立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朝鲜“三八线”的由来

    从1910年开始,朝鲜即沦为日本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极想控制这个亚洲战略要地。但是,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布投降时,美军远在冲绳,而苏军早已逼近朝鲜半岛。美联合参谋总部急令陆军部在10日当天,必须拿出一项阻止苏军控制整个朝鲜的方案。于是,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认为和苏联争速度、抢地盘已来不及了,只有划一界线才能阻止苏军到朝鲜南部接受日本投降。这条界线既要求靠北,又要使苏方能够接受,因此选定了早在1896年日、俄企图在朝鲜瓜分势力范围的北纬三十八度为分界线。

    8月15日,杜鲁门将三八线方案密告斯大林,16日斯大林即表示同意。这样,未经任何国际会议确认,三八线就由苏美领导人定了下来。

    圆桌会议的由来

    据说,以前中外会议,尤其是那些正式的会议或宴会,对主宾的席位座次十分讲究,一般都是安排主、尊、长者坐在中间,宾客则根据其身份、地位、辈分,一左一右,依次安排在主位的两边;但如果恰巧客人的地位、身份高于主人,就难办了。公元5世纪时,英国的亚瑟王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即他和他的骑士们举行会议时,不分上下席位,都围着圆桌坐,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与会者席位上下尊卑而引起的纠纷。于是,便形成了“圆桌会议”。

    什么是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因为发展中国家多在地球南半部,故称“南南合作”。南南合作作为随着大批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而出现的新生事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其纲领是:南方国家按照集体自力更生原则进行经济合作,加强政治、经济独立,并以此作为手段促进南北谈判,以实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

    什么是南北对话

    当今世界上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它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贫富程度,被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类。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在南半球,所以通常被称为“南方”;发达国家大多在北半球,通常被称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就经济关系进行的对话和会谈通常被称为“南北对话”。

    什么是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指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政策的运动,又称“不结盟主义”。1956年,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使夹在其中的广大中、小国家深受其害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前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五星红旗的诞生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

    但是五星红旗是如何诞生的呢?新中国成立前夕,负责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首都等方案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彭光涵当时担任第六小组的秘书。他谈到,国旗图案的公开征集工作反响极为强烈,短短几天时间,就收到了全国各地寄来的2992幅国旗设计方案。

    经过两次筛选后,38套国旗设计方案成功入围,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旗”图案位列第32号。不过,在当时的设计原稿上是最大的一颗星里还带有镰刀、斧头的图案。那时有人认为,这和当时苏联的国旗太像了,作为主权国家,我们的国旗图案一定要独立。于是,此图案被否决了。

    于是,大家让彭光涵去找毛主席汇报。毛主席看了几个方案都不太满意,就问彭光涵:“还有没有什么好方案?”彭光涵就把“红地五星旗”的方案说了。

    毛主席考虑之后,同意了“红地五星旗”的设计方案,但是提议说,可以把代表含义改为“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的大团结”。 最终,去掉了镰刀和斧头图案的“红地五星旗”中选,并在改名为“五星红旗”之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鸽子、橄榄枝为什么象征和平

    为什么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呢?这个问题得从圣经《旧约》中的有关神话说起。

    相传,上帝耶和华看到人世间欲望横流,非常恼怒,后悔自己造了人类,决心把地上的人全部毁灭。

    然而,希伯来族长诺亚对上帝非常虔诚,耶和华不想毁灭他,就吩咐诺亚准备方舟,待洪水泛滥时,全家人和牲畜都要带进方舟。诺亚按照上帝耶和华的旨意,做好了准备。果然,当诺亚活到600岁的时候,洪水大发。他按上帝的吩咐,带领他的全家,以及牲畜、飞鸟、昆虫上了方舟,安然无恙。

    当洪水退去的时候,诺亚打开方舟的窗户,三次放出鸽子:第一次,洪水很猛,鸽子只好飞回方舟;第二次,鸽子嘴衔着橄榄枝飞回方舟,预示着世间洪水已经退了,橄榄枝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第三次,鸽子不再回来,诺亚知道外界已可立足,能觅食生活了。于是,诺亚就从方舟里走出来。从此,鸽子衔橄榄枝就象征着灾难已过,平安来临。到了近代,人们就用鸽子和橄榄枝来象征和平。

    何为水门事件

    指美国1972年总统竞选期间共和党尼克松政府的非法活动。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是1972年民主党总统竞选的总部。1972年6月17日,共和党全国竞选委员会派出的5名工作人员企图潜入这里安装窃听器以刺探对手情报时被捕,并引出了一连串共和党竞选的丑闻。尼克松在事件暴露后的初期否认自己以及政府涉及此案,但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不仅知道这件事情,而且在极力毁灭证据掩盖事实真相。1974年7月,众议院启动弹劾总统的司法程序,尼克松被迫于8月8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的辞职总统。

    什么是无记名投票

    “无记名投票”一词是外来语,出自意大利语“球”。公元5世纪,古希腊、罗马在选举时人们用“球”代替选票进行投票。投票时选民将小球投入一个特制的箱内,并事先约定,球分两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对。1884年后,美国也采取这种投票方法,但并不限于小球,有时也用蚕豆或玉米粒代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纸张文字的应用,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无记名投票。

    什么是弹劾

    弹劾是对政府官吏的违法失职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1640年11月11日,英国国会下院议员约翰·皮姆带领约300名议员来到上院,以下院和英国公众的名义,以叛国罪控告弹劾国王宠臣斯特拉夫伯爵,并促成其死刑,开创了议会弹劾国家官员的先例。1689年以后,下院逐渐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监督政府、弹劾管理官吏的职能。

    后来,弹劾为西欧诸国采用。

    监狱探源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机关囚禁犯人、执行刑罚的主要场所。

    然而,在我国古代,囚禁犯人的地方并不叫监狱。在夏朝,监狱被称为“夏台”,或叫“夏宫”。殷代(即商朝)称监狱为“羑里”。羑里,本是一个古城的名字,它的故址在今河南汤阴北。因殷纣王曾囚西伯即周文王于此地,所以“羑里”成了监狱的别称。还有一说,殷朝称监狱为“圉”,而“囹圄”则是秦朝对监狱的称谓。汉朝以后,监狱被叫“狱”,到了明朝后称为“监”,最后才称为“监狱”。

    军事武装

    何谓“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集中了我国古代兵家的奇谋方略,全计共分六套,前三套是处于优势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之计。

    第一套战胜计中六计是: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中六计是:7无中生有;8暗度陈仓;9隔岸观火;10笑里藏刀;11李代桃僵;12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中六计是:13打草惊蛇;14借尸还魂;15调虎离山;16欲擒故纵;17抛砖引玉;18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中六计是:19釜底抽薪;20浑水摸鱼;21金蝉脱壳;22关门捉贼;23远交近攻;24假道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中六计是:25偷梁换柱;26指桑骂槐;27假痴不癫;28上屋抽梯;29树上开花;30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中六计是:31美人计;32空城计;33反间计;34苦肉计;35连环计;36走为上。

    红军名称的由来

    “红军”的名称源自一副对联。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部队被称为工农革命军。同年11月13日,数万人参加了湖北黄麻起义,部队被称为农民自卫军。第二天清晨,农民自卫军一举攻克黄安县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

    当地著名书法家吴兰阶兴致勃勃地写下了一副对联:

    痛恨绿林,假称白日青天,黑夜沉沉埋赤子;

    光复黄安,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后来这副对联被贴于县衙大门两侧。表示颜色的十个词巧妙地被镶嵌在对联里,其中用红色象征革命部队农民自卫军。从此,“红军”这个称谓便开始使用了。

    义勇军的来历

    所谓义勇军,是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三省的广大民众和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不顾国民党反动当局的不抵抗命令,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救国军、自卫军、总队等各种武装组织。由于是群众自发组织而成的,是一种义勇行动,因此这些武装被称为“义勇军”。

    据资料统计,到1932年夏秋之际,全东北的义勇军人数超过30万。从范围来看,在当时全东北的154个县中,有93个县有义勇军活动。可以说,他们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勇敢地站了起来,用自己的生命筑成了保卫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

    “冷战”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将发动战争、以军事对抗形式之外的一切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活动,通称为“冷战”。

    “冷战”这个词的第一次出现,据说是在1946年初。当时,美国一位名叫赫伯特·斯沃甫的政治家,在他为某位参议员起草的讲话稿中,首先使用了“冷战”一词。

    在赫伯特之后,英国当时的首相丘吉尔在富尔敦演说中,美国的杜鲁门在1947年提出的国情咨文中,都沿用了这个词。

    黄埔军校的由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1924年1月24日国民党一大期间提出创设军校案,并以大元帅令任命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1月28日孙中山指定广州附近黄埔岛为军校校址,5月,军校成立,名称为“陆军军官学校”,6月16日举行正式开学典礼。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中国共产党曾派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是一个新式的军事学校,学习苏联制度,实行党代表制和政治工作制。黄埔军校为革命斗争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革命的进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的由来

    1945年8月11日,朱德总司令连续发布了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六项命令,在延安《解放日报》第1543号(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二日,即1945年8月12日)第一版公布了命令全文,总标题为“延安总部命令各路解放军向辽吉热察绥等省挺进”,这是我军第一次使用解放军的名称。1946年10月3日,在《解放日报》发表的《为实现一月停战协定及政协决议而斗争》的社论中指出:“蒋介石自顾不暇,在我人民解放军的打击之下,决无办法长久保持他们所占领的解放区城市”。这是我党在报纸上第一次公布“人民解放军”的称号。

    1948年,中央军委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的精神,于11月1日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编制、番号做了统一规定,即团和分区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等。

    两伊战争的由来

    两伊战争自1980年9月爆发,至1988年8月20日停火,整整持续了8年之久,是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两伊战争的起因错综复杂,领土问题是导致两伊战争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阿拉伯河的边界划分问题;二是波斯湾入口处3个小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另一问题是1971年伊朗占领了波斯湾入口处的阿布穆沙、大通布和小通布3个小岛,并使之成为可以控制波斯湾出入航道的军事基地。伊朗的行动遭到海湾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伊拉克的强烈反对。

    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伊朗在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

    新四军的由来

    在黄埔军校成立以前,粤军第一师一直是孙中山先生所唯一倚重的武装。1926年北伐前夕,粤军第一师扩编为第四军。在当时的7个军中,以第四军实力最为雄厚,其中共产党员也最多。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第四军出湘鄂,在前线所向无敌,有“铁军”之称。叶挺率领的教导团,在汀泗桥、贺胜桥两个有名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厥功至伟。所以,后来在抗日战争爆发,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将江南游击队改称为新四军,以纪念第四军的光荣历史。

    中国十大元帅、大将

    十大元帅

    朱德元帅 (1886~1976)

    彭德怀元帅 (1898~1974)

    林彪元帅 (1906~1971)

    刘伯承元帅 (1892~1986)

    贺龙元帅 (1896~1969)

    罗荣桓元帅 (1902~1963)

    聂荣臻元帅 (1899~1992)

    叶剑英元帅 (1897~1986)

    陈毅元帅 (1901~1972)

    徐向前元帅 (1901~1990)

    十大大将

    粟裕大将(1907~1984)

    王树声大将(1905~1974)

    许光达大将(1908~1969)

    陈赓大将(1903~1961)

    罗瑞卿大将(1906~1978)

    张云逸大将(1892~1974)

    肖劲光大将(1903~1989)

    徐海东大将(1900~1970)

    黄克诚大将(1892~1974)

    谭政大将(1892~1974)

    肩章的由来

    肩章最早是古代侠客义士用来保护双肩,以防冷兵器打击的金属板片。这种金属板片佩带在铠甲和锁子甲之间。

    1763年,俄国军队把肩章戴在男式长衣的左肩上,作为隶属于某一团队的识别记号,同时还是一种用来绊住子弹带绳的装备。

    从1810年以后,各种肩章便逐渐固定下了各自的颜色,用来戴在双肩上面,成了区别军衔高低和军兵种的符号。

    军衔是怎样产生的

    军衔,是表明一个军人的身份、地位、荣誉、权力和威望的等级标志。

    我国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将军、校尉的军衔称号,比欧洲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欧洲军衔最早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国家。产生军衔的主要原因是:构成军队主要成分的农民、自由民、市民、破产骑士,在战斗中立了战功,要求打破出身门第,按劳绩战功取得职位;来自非贵族的指挥官由于没有爵位可以表示自己的身份,没有一种属于个人级别来保障自己的荣誉、地位和待遇,也要求设立一种与职务相称的等级称号。于是,军衔便产生了,并为各国军队所采用和完善,形成了以兵、军士、尉官、校官、将官、元帅为次序的分等设级的世界通行的军衔体制。

    军礼

    英国女王为欢迎打败西班牙舰队凯旋的海军将士,举行了祝捷大会。在大会上,伊丽莎白一世亲自为有功的将士颁发奖品。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别规定将士领奖时,要用手挡眼,以免平视甚至俯视女王。这一动作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军礼。

    军乐

    军乐产生于公元14世纪的欧洲。14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乌尔汗王第一个建立了军乐队。随着他的军队扩张到欧洲,军乐也就流传到了欧洲诸国。18世纪,波、德、奥、俄等国相继建立了军乐队。

    在我国,直到清朝末期才引进欧洲的军乐,在“兴洋务,建新军”时,由袁世凯在天津小站操办“新军”,在军中建立了军乐队。

    军乐多是随着步点节拍演奏的,因而节奏鲜明,乐器多以管乐器和击打乐器为主,旋律激昂、雄劲。

    为什么要用铅灌制子弹头

    不少人总认为子弹头里灌铅是为了能“炸子”,增大杀伤力。其实不然。用铅做弹头,是因为铅的比重比钢、铁、铜都大。在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弹头要比轻的弹头飞得远,而用铅灌子弹头,是为了打得远。

    什么是师、旅、团、营

    师作为正规军的重要建制,首先创立于1873年法国军队,当时明确规定每个师下属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和两个炮兵连。后来被俄国和其他各国军队所仿用。

    旅的名称也来自法语,原意是“一支战斗队”。16世纪瑞典王国固定了旅的编制,并启用了旅的建制,但人数不固定。俄国彼得一世军事改革时最先在步兵和骑兵队里启用了旅的编制。

    团是俄语词。14世纪前,团是俄国部队的总称,后来渐渐演变成军队下属的一个战斗队,组建正规军时,团便有了固定的编制,并为各国仿用。

    营译自英语,原意是“小或者少”。14~15世纪时,营被称作方块队,并没有固定编制。例如15世纪法国军队的营下属有17个连之多,400名战斗员。彼得一世军事改革时,在俄国组建了营,并规定营下属有3~4个连。后来营的建制也为各国启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