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道德、知识与责任-家庭生活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包括收养关系)为基础、婚姻关系为纽带、人口生产为特征的,共同生活、共同消费的社会基本组织单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间的社会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经济关系、血缘关系、思想关系及社会责任,千丝万缕地将成员联系成为一个极其紧密的群体。有无家庭文明,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安定和文明。因此,在家庭生活中讲究文明对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生活中讲文明礼貌,首先是尊敬长辈,其次还要关爱兄弟姐妹。除此之外,还要处好邻里关系,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做合格的宠物饲养人,懂得家宴礼仪。

    (一)尊敬长辈,孝敬父母

    冯玉祥将军不仅是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旧社会当兵是件苦差事,当兵的经常发不上军饷,逢五排十还要打靶。每到打靶的日子,父亲念冯玉祥年幼身弱,总是想方设法给儿子凑几个小钱,让他买个烧饼充饥。可懂事的小玉祥知道家里日子艰难,父亲又伤了腿,正需补补身子。但如果不要这钱,父亲会生气。于是他就把父亲给的钱全攒了起来,过些天再把自己平时省下的一点饷钱凑在一起,到肉店买了两斤猪肉,请假回家给父亲烧锅焖猪肉。父亲见后顿时生疑,便质问这肉的来历。冯玉祥深知父亲的严厉,只好如实道来。听后,老父亲一把拉过懂事的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长辈给予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都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因此,任何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人,在处理自己与长辈之间的关系时,都应当以孝敬长辈为立足点。

    青少年与长辈相处,要谦恭有礼,长幼有序。对待长辈,必须尊重有加,处处以礼相待。不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能允许自己的一言一行失敬于长辈。不要随意同长辈打闹,乱开玩笑。至于成心取笑长辈,有意令其难堪,则更不应当。与长辈打交道时,一定要讲礼貌,守规矩,时时刻刻按照礼仪规范行事。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不管是当面,还是背后,在提及长辈时,务必要使用尊称。不论长辈是否允许,都不应当直呼其名。另外,随意使用诸如“老头儿”、“老太婆”、“老爷子”之类的谑称去称呼长辈,都是有失尊重的。

    尊敬长辈还要懂得倾听长辈的心声,不要顶撞长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长辈的培养,当长辈对我们进行教导时,我们应认真接受,洗耳恭听。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长辈对晚辈的管教,都是其爱心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要懂得倾听长辈的心声,对于正确的意见要认真接受,积极采纳;意见不同时,我们要等长辈说完后和颜悦色地提出来,不应当当场顶撞长辈,无理狡辩,或是拂袖而去。即使是在表面上显得不耐烦,也是非常失礼的。

    尊敬长辈要对长辈抱有感恩之心,关心长辈。对于长辈的“滴水之恩”,我们自当“涌泉相报”。父母不仅要养育我们,而且要照顾家庭,可想而知,他们的负担是很重的,因此我们要减轻父母的负担,不要事事让父母操心,处处让父母出力。我们应尽量地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每天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动手整理学习生活用品等等。不能凡事都找父母帮忙解决,更不要所有事情都让父母替我们料理。

    如果我们是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我们应懂得照顾老人。要知道他们非常需要晚辈的帮助和照料,因此我们要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如果没有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一定要经常抽空去探访他们,尽量为其排解孤寂。没有时间去的话,也要多打电话,多问候老人。

    尊敬长辈还要记住对父母、长辈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如父母、长辈的生日,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父亲节,母亲节等,并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祝贺和问候。一句话、一首歌、一件小礼物,这些都可以给父母带来欢乐,都是关心父母的表现。

    经典语录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解读:孝是天经地义的。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解读:孟子说:“(在舜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算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二)关爱兄弟姐妹

    有三兄弟,平日里关系十分密切。父母去世后,三兄弟对于分财产的事也没有争议,所有财产分成三份,每人得一份。但院子里一颗生长了多年的银杏树,三兄弟不知如何分才能公平。最后,实在没主意,兄弟三人只好决定把树从上到下分成三截,每人取一段。到了分树的那天,三兄弟发现,昨天还好好的树,那天却全枯萎了,枝条也像被烧过一样,干裂粗糙。三兄弟看到这种情形,顿时省悟。树尚且不愿把同根生长的根、茎、树干和树梢分割开来,更何况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呢。自此以后,三兄弟再也不提分家的事,和和气气地生活,生活自然是越来越好。

    这虽是一则故事,却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作为兄弟姐妹,只有同心同力,团结友爱,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家庭才更和睦。

    我们的生活需要亲情、友情的滋润。然而,很多同学却越来越无法享受兄弟姐妹这种同胞的手足之情,甚至开始怀疑这种亲情是否存在。古人云:“人不可无群。”在我们的大家庭中,对兄弟姐妹要以礼相待,相互尊重关爱。因此,我们在和兄弟姐妹相处时首先要尊重对方;其次要对兄弟姐妹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再者要懂得谦让,要对兄弟姐妹宽容,不斤斤计较。

    《我的兄弟姐妹》剧照

    哥哥姐姐要以身作则,做弟弟妹妹的榜样;弟弟妹妹则要尊重哥哥姐姐,不以小自恃,认为自己一切都可以优先。

    哥哥姐姐在弟弟妹妹遇到困难时,要耐心、诚恳地帮助他们;弟弟妹妹则要把哥哥姐姐当做自己的知心人,遇到问题要主动寻求他们的帮助。

    弟弟妹妹犯了错,哥哥姐姐应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呵斥他们,更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弟弟妹妹则不能自恃年小、受宠,向父母告哥哥姐姐的状。

    在兄弟姐妹相处中,不要耍小聪明,说话不诚实,待人不诚;不要吝啬小气,兄弟姐妹的东西随便用,自己的东西他们却不可以用;不要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指手画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兄弟姐妹身上,完全不顾他们的感受。

    经典语录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解读:“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为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争斗、自相残杀的名言。

    (三)处好邻里关系

    刘家和宋家是邻居,刘家嫌宋家的花盆妨碍他们走路,就和宋家发生了争吵;宋家不甘示弱,仍把花盆放在那里。谁知两天后宋家心爱的花被拔,宋家为此大为恼火,打伤了刘家的人。两家从此结下了仇,相互提防,上班心里也不踏实。一天,刘家的两个人在家休息,宋家的人生怕家里出事,一走神结果出了工伤事故。

    邻里关系是最普通的社会关系,好的邻里关系等于为自己添了左膀右臂,在困难的时候,可以得到邻里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思想得到沟通。反之,不好的邻里关系会招致许多麻烦。楼上扔下的垃圾,让楼下的邻居不堪其扰。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差不多人人都会说,但真正把“近邻”处得比“远亲”还亲,并不是件容易事。邻里之间为一棵树、一堵墙、一条路以及树叶遮阳、空调滴水等“鸡毛蒜皮”的小事红脸乃至诉讼公堂的事,也时有发生。邻里关系淡了、远了,以致对门邻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小偷撬门还以为是主人回家等等。因此,我们要处理好邻里关系,要加强团结,互相帮助。邻里之间需要共同努力,做到相互尊重、体谅和关心。

    尊重,这是处好邻里关系最基本的准则。早晚相见,要热情打招呼;唠起家常,要推心置腹。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在邻居间扯“长舌”,说闲话,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影响邻里团结。

    邻里间还要做到互相体谅。人们的兴趣爱好不一样,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起来早的可能会惊动起来晚的,睡得晚的又可能会影响睡得早的。但是,只要能处处为别人考虑,体谅别人的困难,就会少给别人添麻烦,也不会因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一点干扰而不满。如我们在使用音响等设备时,要控制好音量,以免影响邻居休息。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体谅所得到的回报,必然也是体谅;斤斤计较的后果,必然是让人看不起,邻里关系紧张。

    邻里之间在相互尊重、体谅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做到相互关心。邻里是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相处时间较长,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我们应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感情。邻居家有了困难,应当积极无私地予以帮助;邻居家有了病人,应当尽力热情地给予关照。要尊敬邻居家的长者。如发生矛盾,应讲清道理,以理服人,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平时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邻里之间居住地的公共部分要共同爱护,保持整洁,不要乱抛垃圾杂物;住在楼上的居民,不可随意向楼下倾倒污水、杂物;平时浇花、晒衣服时注意不要让水滴到楼下晒的衣服、被子上;不要随意拍打棉胎或衣物,以免灰尘飞扬;要固定好放在阳台上的花盆等物品,以免被大风刮落,发生意外。

    经典语录家庭和为贵,邻里睦是金。

    出入为友,邻里相亲。守望相护,疾苦相扶。

    (四)生活勤俭节约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

    1961年12月4日周总理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就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只有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也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这件事至今听来仍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伟大的人格,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

    勤俭节约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做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做“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方针。

    从小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有的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我们的生活这样好了,还需要勤俭节约吗?”答案是:“当然需要。”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精神,它不以物质是否丰富为前提。生活贫困要勤俭节约,生活富裕也要勤俭节约。

    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粮食,做到每顿不浪费,饭菜不随意倒掉,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适时适量吃零食,尽量少吃零食。

    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提倡一水多用,避免大开水龙头。用水后要拧紧水龙头,避免水龙头滴水现象。

    我们要节约每一张纸,不随便丢弃,能做草稿纸的要留着做草稿纸。养成双面用纸的好习惯,不浪费任何一张纸。尽量少用餐巾纸,多用手绢和抹布。

    我们要节约每一度电,提高节电意识。随手关灯,人走灯灭,人离扇停。外出时关闭室内的各种用电设备,彻底杜绝“长明灯”现象。

    我们要节约每一分钱,合理利用废弃物。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少一次性物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的使用。

    我们要提倡节俭,把握好吃穿用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适度消费。

    经典语录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解读: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解读:节俭才能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五)做合格的宠物饲养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闲暇时间用于饲养各类宠物。宠物不仅能给人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更成为一部分人情感的寄托。但是,随着宠物特别是宠物犬的增多,因宠物伤人而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也日益增多,不论是受害人还是宠物主人都因此平添了许多烦恼。

    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2007年上半年,因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的已达92698人次,同比上升33.7%。同时,已出现2例因被犬咬伤后未及时诊疗而引发狂犬病死亡的病例。宠物犬伤人的主要原因是,宠物犬数量逐年增加,部分养犬人遛犬时有不束犬链等违规行为,增加了犬伤人的可能性。

    宠物嬉戏

    这告诉我们宠物对人造成的伤害已提升到法律的层面上,作为宠物的饲养人应对宠物造成的人身伤害负责任。除此之外,我们在饲养宠物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给周围的人造成困扰。例如,宠物的叫声使邻居无法休息,宠物的粪便污染了小区的环境等等。因此青少年在饲养宠物时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宠物饲养人。

    宠物主人应加强对宠物的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可对宠物太过溺爱,放任不管。

    宠物主人应在宠物的脖子上套上项圈,上面注明家里的电话号码和地址,以便宠物不慎走失后可以很快被人送回。

    到适当的时候,宠物主人要把宠物带到医院进行节育避孕手术。因为现在的流浪宠物越来越多,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减少它们的数量。

    晚上要让宠物保持安静,以免打扰周围的人休息。

    在遛狗的时候一定要用狗绳把它拴住,以免小狗到处乱跑,甚至攻击他人。

    避免宠物在公共场所大小便,对宠物在道路和其他公共场所产生的粪便,应当及时清除。

    要按时给狗注射狂犬疫苗。

    经典语录“埋在这片土地下的遗体,生前美丽却不虚荣,强壮却不傲慢,勇敢却不凶残,具备人类一切的美德,却毫无人性的缺点。”这段话若铭刻在任何一个人的墓碑上,必为毫无意义的谀词;然而对波兹旺恩,一只狗,却是最公正的谢辞。——拜伦为其爱犬所写的墓志铭

    对一只狗好,也许只花你一部分的时间,而它,却将一辈子回报于你。如果你愿意,狗,它知道怎样打动你的心。——嘉贝丽·文生

    (六)懂得家宴礼仪

    嘉嘉有一次去看望一个亲戚,这位亲戚见到晚辈来访非常高兴,席间,不停地用她的筷子给嘉嘉夹菜,一筷子接一筷子,弄得嘉嘉很是招架不住。而且嘉嘉发现,她在用餐时又特别爱用嘴嘬筷子头儿,几乎每吃一口都嘬一下,看得嘉嘉一个劲儿地反胃,顿时食欲皆无,还不能说、不能道。

    故事中嘉嘉的亲戚虽然对待来访的客人有极高的热情,但是却缺少一些礼仪。家里请客,准备的重点要放在一个“情”字上。周到的礼节,热情的招待,比饭菜的质量更能取得客人的好感。

    相对于正式宴会而言,家宴最重要的是要制造亲切、友好、自然的气氛,使赴宴的宾主双方轻松、自然、随意,彼此增进交流,加深了解,促进信任。

    举杯畅饮

    请客时间应当选择在大家休息的日子。在一日三餐中,我国一般以午餐为正餐,西方国家请客常在晚上。随着我国经济生活的变化,晚餐请客的也日益增多。选择时间,应同主要客人当面商定或电话商定,其他客人可以当面、电话、书面约会或邀请。隆重的家宴可用请柬邀请,以示郑重。

    客人到来,全家人都要出来表示欢迎,并殷勤接待,然后按照事先的安排,全家人分头行事,倒茶、递烟、叙谈、下厨房,热情融洽,使客人感到无限温暖。客人进门,主人应先备好茶或饮料。

    在用餐前入座时,我们应主动为长辈或客人拖出座椅,请他们先坐下。拖拉座椅时尽量不发出声响,要做到轻而缓。等客人与长辈落座后,自己再从椅子边轻轻入座。

    整个用餐的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姿态,双手自然平放在桌面边缘,脚要自然落地,身体和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用餐时注意吃相,尽量从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中夹菜。夹菜、舀汤要用勺或碟碗接着,以免把菜和汤洒到桌子上。

    用餐过程中,每一道菜应该请客人或长辈先动筷,不能抢在他们的前面。离客人或长辈较远的菜肴要送到他们面前,或用公筷主动给他们夹菜。

    用餐完毕后,要轻轻放下碗筷,用餐巾或纸把嘴擦干净。如果要先离开餐桌,应该与客人或长辈打个招呼,然后轻轻离开座位。客人或长辈离开餐桌时,主动为他们拖拉座椅。

    经典语录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弟子规》

    解读:对食物不要过于挑剔,不暴饮暴食,不过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