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革命-远离不良习性,为健康投资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人认为癌症是不可防、不可治的绝症,是上天早已注定了的。其实不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同样的道理,也没有凭空而生的癌症。研究证明,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如抽烟喝酒、不良饮食、空气污染等。只要远离不良生活方式,努力做好防癌措施,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癌症并非天注定——远离不良生活方式,远离癌症

    现在,很多疾病和生活方式有关,癌症也不例外,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目前有2/3的人死于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正是许多不良生活方式、生活中的诸多失常才会导致疾病,癌症缠身。所以,我们与其害怕、抱怨癌症,不如检讨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

    1.三餐上重晚轻早

    人们对早餐的安排十分简单,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对中饭也采取凑合的态度,对晚餐安排得十分讲究,大多人要改善一番,有的还要进餐馆美餐一顿。早上阳气升发,人体需要补充一些阴,吃早饭就可以补阴,让身体达到阴阳平衡。中午是小肠经当令的时候,人体主吸收,这时一定要吃好,吃得有营养,否则在体内不能吸收就会变成垃圾。一旦形成垃圾后,人体就得调动元气来化掉它,这样就会耗损阴精让身体虚弱。晚上阴精内敛,体内呈现一派阴霾之气,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消化食物,这时如果吃得多、吃得好,身体也很难消化和吸收,而且对人体会造成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合理饮食,重视早餐,吃好中餐,晚餐不宜吃得过多、过好。

    2.活动上重住轻行

    如今的人们逐渐住上了单元楼房,同时把房间装修得十分豪华舒适,加之有电视、电话、空调的陪伴,相当多的人在这种舒适的环境中养成了好静不好动的习惯。与过去相比,住单元楼房不但冷了邻里情,而且外出活动也大大减少。这种重住轻行的不良习惯对身体极为有害。

    3.保健上重补轻健

    吃补品是当今人们普遍追求的新时尚,特别是给老人、孩子服用蜂王浆、脑白金等补品,几乎成了许多家庭的共同行为。其实,人的健康与长寿取决于无疾病、运动锻炼和生活习惯的合理性,只要增强体育锻炼、合理调整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减少疾病,增进健康。补品只能对营养缺乏症患者和体质虚弱者有作用,并非是老少皆宜,人人适用。

    此外,还有很多生活方式,也是我们经常陷入的误区,是导致癌症侵袭的因素。所以,如果您想远离癌症,走在健康的大道上,那么就必须远离这些误区。

    不吃主食的时髦赶不得

    和朋友、家人一起吃饭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少吃点饭,多吃菜。”在我们的意识里菜是好东西,比饭好吃,也比饭有营养,还能控制体重。

    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这种方法对健康的伤害是相当大的,这种不吃主食的时髦是赶不得的,让我们首先从迎粮穴说起。

    鼻子旁边有个穴位叫迎香穴,而在嘴巴两旁有个穴位叫迎粮穴。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鼻子是用来闻香味的,而嘴巴是用来吃东西的。现在有很多素食主义者,他们觉得吃素就是吃蔬菜,还有的人认为菜是好东西,比饭好吃也比饭有营养,所以“少吃饭,多吃菜”的饮食观念也风行起来。

    其实我们祖先早就给我们指了条明道——“迎粮”,就是说人要多吃大米、玉米、高粱、地瓜、胡萝卜、土豆等种子类粮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蔬菜要做得可口需要大量的油,现在这不是什么问题,但过去的时候,人们缺衣少食,能吃饱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吃点有油水的东西并不容易。所以,蔬菜的制作一般都是用水煮煮加点盐,根本谈不上可口。而土豆、地瓜等种子类的食物,不需要加油,煮熟后就香喷喷的,引起人的食欲,还容易饱腹,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们都是用种子类的食物作为口粮,蔬菜只是辅助。虽然简单,那时人们的体质也相当不错,很少生病。现在那些以蔬菜摄入为主的素食者,动不动就上火、生病,体质弱得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

    另外,“少吃饭,多吃菜,饭没有营养,营养都在菜里”,这种观点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从科学营养的角度来看,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身体健康极其不利。

    米饭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在合理的饮食中,人一天所需要的总热能的50%~6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如果我们每顿都少吃饭、多吃菜,那么就不能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满足人体的需求,长期下去,人就会营养不良,疾病也会不请自来。

    另外,为了减肥,尽量少吃饭多吃菜,甚至光吃菜不吃饭,这也是不可取的。肥胖的根本原因在于摄取热量过多而消耗过少,造成热量在体内的过度蓄积,产生热量最多的营养成分是脂肪,所以胖人往往在食量过大、吃肉过多而运动过少的人群中产生。单从饮食上讲,米、面等主食中含有的脂肪成分并不算多,而往往由副食中的油和肉类中获得。多吃蔬菜不是坏事,但大部分蔬菜要用油烹调才可口,这样不仅容易造成热量蓄积,达不到减肥的目的,而且容易得病。

    按照中国人的体质状况,一个成人每天应当至少吃6两米饭,如果长期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菜,极容易得高血压、心血管病和肥胖病。即便没有,亚健康也会悄悄来袭。所以,我们一定要抛弃“少吃饭,多吃菜”的观点,把主食与副食科学合理地搭配。

    胡吃海喝,饱了口福涣了心神

    人们都知道不良饮食习惯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但与朋友聚会时,大量的美食放在你的面前,你能管住自己的嘴吗?这时你也许会想,偶尔暴饮暴食一顿应该不会给身体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吧,于是,就开始大快朵颐。

    与朋友聚会,开开心心、吃吃喝喝是难免的,但如果暴喜加上暴饮暴食,那么你可要注意了,心脏也有不能承受之美食呀!

    太高兴会让人心气涣散,又吃了这么多东西,会怎么样呢?这就会出现中医里说的“子盗母气”的状况了。

    所谓的“子盗母气”,是用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在这里子指脾胃,母指心,就是说脾胃气不足而借调心之气来消化食物。

    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有心脏病,太高兴心气已经涣散了,然后这个时候又暴饮暴食,脾胃的负担超负荷了,只好“借用”心气来消化这些食物,心气必然亏虚,因此心脏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这个时候往往会突发心脏病,这就是乐极生悲了。

    所以,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节庆假日里,都要在饮食上有所节制,要把好自己的嘴,千万不要让美食成为生命的威胁。

    乱吃药摧毁的是人的自愈潜能

    很多人认为养生就是吃补药,冬虫夏草、六味地黄丸……总之,什么东西宣传得厉害就吃什么。其实,这种盲目进食补药的办法根本不是养生之道,是药三分毒,时间一长,药的毒性一发,身体就会遭殃。金世元是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但他不提倡吃药,他认为药补不如食补。

    现在,还有一部分人自己备有常用药,一碰到头疼就吃止疼片,遇到感冒就乱吃感冒药,殊不知乱吃药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反而可能危害到健康,甚至是生命。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统计,中国每年平均因用药失误而致死的人数多达19万。

    小李夫妇年过三十才生下一个大胖儿子,这让早就想抱孙子的李奶奶看在眼里,喜上心头,每天都宝贝似的把孙子抱在怀里。孩子快到一岁的时候,李奶奶不知从哪里听说鱼肝油可以预防佝偻病,便买了两瓶回家,每天喂给孙子吃。李奶奶对小李夫妇说:“每天都要多喂几粒,这样孩子将来才不会患佝偻病。”小两口连连点头称是。

    不久后的一天夜里,孩子突然发起烧来。这可急坏了李奶奶,连忙和小李夫妇一起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医生仔细地给孩子做了检查,又询问了孩子最近的饮食情况,最后下结论说:这是鱼肝油中毒。

    由此,我们应该警醒:药不可乱吃。吃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自己不可凭着“经验”随意用药。

    有位姓张的老先生,为了能尽快治好自己的老年性关节炎,就将几种药物与常服的阿司匹林一起服用。不到半月,关节果然不痛了。可没过几天,他就感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上腹部胀满,肝区疼痛,小便发黄。惊恐万分的张老先生急忙前往医院求诊。经抽血化验,肝功能及病原学检测报告显示: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病原学检测为阴性,医生诊断他得了药源性肝炎。王大爷糊涂了:“吃药怎么吃出了肝炎呢?”

    据专家介绍:“肝脏是药物进入人体后最重要的代谢场所。当药物的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即会对肝脏造成伤害。特别是不恰当地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损害更甚,会造成部分肝细胞坏死,出现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情况。这在临床上被称为药源性肝炎。张大爷就是这种情况。”

    张大爷大悟:原来是用药不当引起。

    人体是一部复杂的机器,稍出差错就可能让它停止运转,所以我们不可凭借所谓的经验乱吃药。

    有病不一定要吃药,人体本身就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如果遇到个头疼脑热的就吃药,那么人体这种自愈能力就会被搁置。“业精于勤荒于戏”,久而久之人体的自愈能力就会衰退、丧失。

    药物只是人体战胜疾病的一种武器,真正的灵丹妙药是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

    生命并不是全在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的这句名言深入人心,影响了无数人。那么,果真是“运动有益健康”吗?

    现代许多繁忙的都市人都利用夜间进行运动,人体经过了一整天的体力消耗,到了晚上已经没有多余的能量可供运动。因此,运动时身体必定是调动储存的肝火,加上运动的激发,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在夜间九、十点钟停止运动后,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让这种亢奋状态消除,才可能入睡。由于肝火仍旺,这一夜的睡眠必定不安稳。这种运动对身体不但没有益处,如果形成长期的习惯,反而会成为健康的最大杀手。多数人都以为运动可以创造能量,所以才能在运动之后精神特别好,殊不知完全是透支肝火的结果。

    古人有“冬不潜藏,春必病温”之说。冬季是人体阳气潜藏、温养脏腑的好时期,此时尽量减少活动,否则春天就会生病。

    有一位年轻的女孩,为了增强体质便开始锻炼,冬天也不例外。冬天时,这位女孩每天要打两三个小时的乒乓球,每次都会出一身大汗,自己感觉身体很舒服。她的一个中医朋友嘱咐她赶紧停止运动,否则来年必病。但是她认为只有运动才能健康,所以没有理会,照样坚持运动。冬去春来,女孩的体质不但没有增强,还频频感冒。等到冬天又一次来临时,年轻女孩便听从朋友的话,没再去运动。来年,她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过量运动也是不利健康的,是众多疾病的根源。

    运动,尤其是大量运动是要耗费人体大量气血的。我们知道大量的精气储藏于人体深处,它持续缓慢地供应着人体的日常生活所需。大量运动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气血的损耗,会逼迫人体把原本应该储藏起来慢慢使用的精气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出来,以维持人体的需要。年轻时运动过度,可能当时并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但岁数大了的时候很多疾病就可能找上门来。这在专业运动员的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他们中的很多人,年龄稍大后身体出现的问题比常人多。

    运动有益健康,关键在度,不要盲目相信所有的运动都是有益于人体的,一定要把握好适量的原则。每日取平缓之法,活动活动身体,既促进经络中气血的流通,又不损耗气血,这才是正确的运动之道。

    要选择最佳的运动时间,那么什么时间锻炼比较好呢?

    早晨时段:晨起(日出后)至早餐前。

    上午时段:早餐后2小时至午餐前。

    下午时段:午餐后2小时至晚餐前。

    晚间时段:晚餐后2小时至傍晚(日落前)。

    盲目节食易患癌

    减肥是女性最热衷的话题,如今,因为肥胖患高血压、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减肥已不再仅限于爱美的女士,也是更多追求健康的人的做法。

    怎么办呢?节食恐怕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长时间坚持节食,确实会让体重减轻,但是一旦恢复正常的饮食习惯,就会反弹。此外,长期节食使气血生化无源,不仅影响健康,还容易诱发癌症。

    其实,肥胖多是因为虚的原因,所谓“胖人多虚”就是这个意思。中国有句话叫“血虚怕冷,气虚怕饿”。血少的人容易发冷,而气虚的人容易饿,总想着吃。针对这种食欲旺盛的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补气。每晚少吃饭,用10颗桂圆、10枚红枣同煮水喝,不至于因为晚上吃得少而会感到饿,同时红枣和桂圆又补了气血。另外,平时要多吃海虾,这也是补气、补肾好方法。当把气补足后,就会发现饭量能很好地控制了,不会老是觉得饿了。坚持一段时间,体重就会逐渐下降。

    对于那些吃得少,也不容易饿的胖人来说,发胖是因为血虚,平时要多吃鳝鱼、黑米糊糊、海虾,同时多吃牛肉,自然就会有劲。气血补足了,肥胖的赘肉自然就消失了。

    在中医看来,造成肥胖的最大问题是肝郁、脾虚。肝郁使胆汁分泌不足,脾虚使胰腺功能减弱,而胆汁与胰腺正是消解人体多余脂肪的两位干将。只要将这二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迅速解决肥胖的问题。

    脾虚可用食补,多吃些大枣、小米粥、山药,不仅可以健脾还可以补气血。消解肝郁就要常揉肝经,大腿赘肉过多的人,最好用拇指从肝经腿根部推到膝窝曲泉穴,这通常会是很痛的一条经,但对治肝郁很有效。

    消肝郁脾虚的方法,对减去臀部和大腿上的赘肉是最有效的。至于腰部赘肉太多的人,可以敲带脉。方法很简单:躺在床上,然后用手轻捶自己的左右腰部,100次左右就可以。人体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只有带脉横向环绕一圈,就像一条带子缠在腰间。经常敲打带脉不仅可以减掉腰部赘肉,对女性朋友来说,还可以治愈很多妇科疾病。

    有些人是急性子,很没耐心。如果你属于急性子的人,那么建议你采用更简单的方法:想瘦哪儿就敲哪儿。通常哪个地方的赘肉多,说明经过这里的经络出了问题,你敲打这里,会把气血集中到这里,气血集中过来,此处的经络运行旺达,赘肉就会消失了,自然就达到打哪儿瘦哪儿的目的。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在敲打后,敲打部分可能会先胖起来,这是细胞充水的表现,然后才会瘦下去。

    另外,腹部赘肉多的人可以摩腹,也许你会很奇怪,摩腹怎么会瘦腰呢?摩腹实际上就是对肚脐的一种按摩,肚脐附近的丹田,是人体的发动机,是一身元气之本。摩腹可以刺激肝肾之经气,而人体两肾就在腰的两侧,肝经之气足了,腰部的赘肉还能有立足之地吗?不过摩腹要在每天进食后30分钟再开始,顺时针进行,注意力量一定要轻柔,稍微带动皮肤就可以了,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钟30圈即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