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职场心理学-看穿职场——机遇造就升迁(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很快他就发现了人缘好的好处,首先他和客户的关系改善了,熟稔了,建立了一定的良好沟通关系,增进了工作成效,让他得以轻松地获得客户的信任,从而不断地取得不错的工作业绩,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顺利。

    找个扶摇直上的梯子

    古人有一句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深刻地阐释了外力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晋升,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外,有时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扶摇直上。

    香港某杂志曾经针对港岛的上班族做过一份调查,结果在所有受访者中,有70%的人表示有被贵人提拔的经历。而且,年龄越大,曾受提拔比例越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受访者,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贵人。

    该杂志同时指出,一般人遇到贵人的黄金阶段,大都集中在20—30这段时间,主要原因是,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事业关键期。

    这份报告证明,有个好梯子相助,的确对事业有益。受访者中,凡是到中、高级以上的管理者,有百分之九十都曾受过上司的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有百分之八十遇过贵人;自行创业当上司的,竟然百分之百全部都曾被人提拔。

    有一位在一家中型企业做销售部经理的男士,在闲暇时间喜欢上网,且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一有时间就将自己在商场打拼的体会、经验、教训等写在博客里和别人分享,也时常去关注一些精彩的博客。有一次,浏览博客网页时,他发现一篇很精彩的文章,读完之后,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以及对文章的肯定和赞美。这样一来二去,他和作者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并经常在网上来往。

    4个月后,这位男士和网友相约见面,交谈甚欢,并且对方邀请他到自己的企业去工作。原来,这位网友竟然是这位男士所从事的行业中第一大企业的老板,发现了他的才华并真诚提出邀请,后来,这位男士就是这家企业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后来这位男士还利用网络在全国十五六个城市结交了20多位知心的朋友,大大促进了他业务的开展,人脉资源延伸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不论是什么行业,只要是找好了适当的梯子就可以使自己的职场更畅。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成功就是因为遇到了能够赏识自己的伯乐,找到了晋升的梯子。

    哈维·麦凯大学毕业后开始找工作。当时他满以为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结果却徒劳无功。然而哈维·麦凯的父亲是位记者,他认识一些政商两界的重要人物。

    这些重要人物之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的人。他是布朗比格(Brown&Below)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月历卡片制造公司。四年前,沃德因为涉及到一些税务问题而服刑了。哈维·麦凯的父亲得知沃德的逃税一案有问题,于是他就赴监采访了沃德,并且写了一篇公正的报道。沃德看了那些文章后,他几乎落泪。在公正的报导和强大的舆论下,沃德很快出狱了,出狱后,沃德问哈维·麦凯的父亲有没有儿子。

    “有一个上大学。”哈维·麦凯的父亲说。

    “他什么时候毕业?”沃德问。

    “他刚毕业,正在找工作的时候。”

    “噢,那么刚好,如果他愿意的话,叫他来找我吧。”沃德说。

    哈维·麦凯在第二天便打了电话到沃德的办公室去,在刚开始的时候,秘书不让他见。但是直到后来他提到他父亲的名字三次后,才跟沃德有了一个通话的机会。

    沃德在当时就对他说:“你明天上午10点钟直接到我办公室面谈吧!”第二天,哈维·麦凯如约而至。招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沃德兴致勃勃地聊哈维·麦凯的父亲的那一段狱中采访。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在聊了一段时间后,他说:“我想派你到我们的对街——品园信封公司工作。”

    哈维·麦凯站在铺着地毯、装饰得阔阔气气的办公室内,想起一个月前还在街上闲晃的情景,心里美滋滋的,因为,他不但顷刻间有了一份工作,而且还是到“金矿”(薪水和福利最好的单位)上班。就是这份工作,使哈维·麦凯的事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过了42年以后,哈维·麦凯还在这一行继续寻找那个捉摸不透的金矿。而且成为了全美国最著名的信封公司——麦凯信封公司的老板。

    哈维·麦凯在品园信封公司工作时,努力学习并且熟悉了经营信封业的流程,懂得了操作的模式,学会了推销的技巧,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直到后来,哈维·麦凯还经常说:“感谢沃德,是他给我的工作,是他开创了我的事业。”这件事情是哈维·麦凯成就事业的一个关键。

    找到自己事业上最好的支持者,最好的伯乐就是像找到了一架可以使你直上云霄的梯子,当然,这里面也离不开你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才华。聪明的人善于借用梯子向上爬,而那些愚笨的人却只会一味地依赖别人的帮助而不思进取,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好的梯子也无法达到事业的最高峰。

    同事关系一定要融洽

    职场是一个大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性格特点,想要得到同事的拥护和老板的提拔,就不能轻易树敌,因为如果你树敌太多的话,就会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状态,给自己的晋升增添很多的障碍。

    香港巨富胡金辉在介绍他的成长时,曾告诫人们说:“处世方面,另外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得罪人!越有地位,越不应该得罪人。”

    麦琪是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但是她却不注意搞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一味抱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哲学。如果有同事主动和她说话,她就会加倍防范,认为人家是有所图谋。有一次,麦琪看到和她一起进来的新人的名字与老同事一起出现在作品上时,她就跑过去说:“你能量好大啊,某某都被你搞定了。”一来二去,本家都不愿意招惹她,而麦琪在办公室里成了一个边缘人,有什么集体活动都没人告诉她,遇到麻烦更是没人帮她,而她的业绩也基本都是倒数的。最后麦琪被辞退了。

    明代刘伯温的《郁离子》就曾经指出,为人处世不宜树敌太多,因为树敌太多会触犯众怒。在职场中一定要记住,凡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可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满足,可以“以爱消恨”。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

    美国总统林肯以伟大的功绩和完美的人格获得了人们的尊敬,但他成长道路上也曾因为爱得罪人而经历了不少的坎坷。

    林肯年轻时,住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不仅专找别人的缺点,也爱写信嘲弄别人,且故意丢弃在路旁,让人拾起来看,这使得厌恶他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他到了春田市,当了律师,仍然不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为难他的反对者。有一回做得太过分了,把自己逼入了困境。

    19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位虚荣心很强又自大好斗的爱尔兰籍政治家杰姆士·休斯。他匿名写的讽刺文章在春田市报纸上公开以后,市民们引为笑谈,惹得一向好强的休斯大发雷霆,打听出作者的姓名后,立刻骑马赶到林肯的住处,要求决斗。林肯虽然不赞成,却也无法拒绝。身高手长的林肯选择了骑马用剑,请求陆军学校毕业的学生教授他剑法,以应付密西西比河沙滩的决斗。后来在双方监护人的排解下,决斗风波才告平息。

    这件事给林肯一个很深的教训,他认识到批评别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但是不要故意以尖酸刻薄的话语侮辱、讽刺别人,这样会使自己树立很多的敌人,给以后的道路增添很多的障碍。从此:林肯改掉了自己为人刻薄的毛病,真诚结交朋友,最后以博大的胸怀赢得了民心。

    在职场中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不要非占上风不可。争吵除了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作用。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叫司马子期的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戈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于深,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却非轻易就能得到弥补的。有时候,本来并无存心伤人之意,可是却会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中山国王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的故事,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如果你一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这近似于强迫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他人,实在是不足取。

    在职场,与周围的人建立融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树敌过多就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麻烦,同时这些“潜在的敌人”还会影响你的晋升和发展。

    某公司一位程序员用病毒侵袭了一位同事的电脑,让他的电脑部分数据丢失。原来这位同事曾经得罪过这位程序员,这位程序员说:“有一次我的电脑有问题,丢失了一些数据,他那里有,我想去拷一份过来,他却不于。那些数据不会损害到他的任何利益,对我却很重要。”那位同事的小气行为使自己树立一个潜在的敌人,因此也给自己以后的工作埋下了祸端。

    所以说,身在职场,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一举一动,这样你才能拥有一个快乐、顺利的职场生活,不要无意或是刻意地树立敌人,这样你就将无法顺利地完成工作,更无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创新让你卓尔不凡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需要创新,员工也需要有创新的意识,企业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而员工只有创新才能在同事中独领风骚,卓尔不凡。创新是一个员工晋升最好的梯子,也是自我发展最好的武器。

    《伊索寓言》里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求求你,让我进去吧,我只想在你们厨房的火炉上烤干衣服而已。”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突然,这位穷人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就答应了。穷人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于是她给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你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在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如果这个穷人对仆人说:“行行好吧,请给我一锅肉汤。”那么他的结果肯定是被轰走。

    采取创新的模式、创造性的思维,可以使人得到认可和领导的肯定和欣赏。员工的可贵之处在于具有创新能力。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最大的热情去积极创新,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技术的发展,使企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员工,日本创造学家菊池诚博士说过:“我认为搞发明有两条路,第一条是全新的发现,第二条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实进行组合。”

    数年前,一位年轻男子进入美国某电机制造公司的洛杉矶营业所,他的名字叫汤姆。进入公司时,汤姆就决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不计较其他的推销员的推销比他多或少,只顾全心全意地做自己应做的——到商店销售更多的灯泡。

    这种工作干起来并不轻松。在商标意识相当浓厚,形成连锁经营的超级商场上,要说服人们去销售一种名气不太大的公司的产品,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苦思冥想,汤姆设计出一种新的营销战略。

    (1)锁定几家连锁商店的特约经销处。

    (2)定期巡回各家商店,拟定各种展示方法。

    (3)对于连锁店的各直销店,积极展开销售工作。

    各连锁商店对于汤姆的新方式和服务相当满意,各店的销售量都有增加,所以他们对汤姆渐生好感。过去没有销售过这种灯泡的商店,现在也开始订货了。采用新形式的店铺越来越多,汤姆的销售成绩也直线上升,一跃登上销售冠军宝座。

    在纽约的总公司对这位自有一套的年轻人甚为关注。公司的上级主动赶到洛杉矶,实地调原因,当他听了汤姆的说明后,相当佩服他的创造性。不久,汤姆被调到东部,并任宾西法尼亚电气制造公司照明事业部零售主任,而这时他年仅25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