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阳日报》记者征求我对城市精神的看法。说,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精神的坐标,应该具备下述要求:一是体现当地的特色,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反映出这一城市的个性、特点来。二是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使城市精神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能够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是具有广泛性,全面反映市民的价值取向,具有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培根说过,科学的力量取决于大众对它的了解。其实,文化的力量也同样取决于大众对它的了解。四是具有科学性,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城市精神应能促进市民的理性意识,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法治社会的发展。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及其居民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这里说的其实是城市的灵魂。既然称作灵魂,那它就不是物化的一切,而是物化背后的文化生命。文化建设说到底是人的建设。文化塑造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涵盖了生活态度、生命意义的追寻、生命目标的设计,等等。文化的基本功能是对人的教化与培养,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永恒主题。
文化关系到人的精神需要。人类生活从脱离动物界的第一天起,就是二元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二者相互平衡,才能引导社会健康、心理健全地发展。随着高科技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心理内涵更为丰富、复杂,对于精神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迫切。按照马斯洛的学说,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而精神需求属于高等层次。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提高到新的层面上。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文化的平台。城市如果缺乏人文特色,就会失去魅力,失去光彩。明代学者文震亨提出:好的居住环境,应该让人进入“三忘”境界:居(常住)之者忘老,寓(暂住)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城市是市民的家园,应该让人们可游、可望、可撷(如采撷风光,摄影留念)、可忆。
为此,城市的雕塑显得极其重要。现代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维造型艺术品,是与城市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相统一的。城市雕塑不同于其他雕塑的根本点,在于它是一种环境艺术,讲究的是雕塑主体与环境背景的有机结合,环境整体的审美效应。在这方面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把城市雕塑当作城市建筑的附属物,结果被视为无关紧要、可有可无。有的甚至认为,在未解决城市住宅、交通等实际问题之前,搞雕塑属于浪费。
关于城市雕塑的功能,一般认为,包括历史纪录、缅怀先辈、反映传统、文明象征、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审美享受等方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认识还有待于深化,还应从更深层次上加以理解。
一是它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人类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一方面得以创造和享受城市的物质文明,使生活的物质质量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现代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矛盾又使人的精神生活出现了新的困扰,特别是城市在现代化之初所造成的交通、住宅、通信联系、人际关系等压力,又会导致精神上的焦虑、烦躁,心理冲突层出不穷。这就有赖于公共政策、公共艺术的调适,其中包括城市雕塑、环境美化,都会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
二是城市雕塑的经济效能。它可以构成一种高雅的美化环境,使生活其间的人有一种审美体验,随之而来必然带来良好的投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城市雕塑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表征,苏联的“祖——亲”的雕塑,主雕高于美国的自由女神,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其综合国力。城市雕塑作为旅游景观,更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像巴黎、雅典、华沙、奥斯陆、罗马、佛罗伦萨等城市,都是以城市雕塑驰名于世,成为世界性的旅游胜地。
三是文化积累功能。在欧洲一些城市,雕塑往往凝聚着民族发展的历史,凝聚着民族发展的每一阶段的精神面貌,反映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信仰与追求,标志着价值观念及相应审美趣味的变化。文化,从最本质意义上说就是人化,是人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物的总和。雕塑作为人的创造本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在人类现代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任何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城市雕塑一旦形成,便作为民族文化的永久性物化形态,具有永恒的意义。而且,由于城市雕塑代表着一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探索,体现着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追求,是对生活方式最佳标准的艺术表达,因此,具有文化开拓的战略意义。
如果说,过去由于城市绿化与美化欠账太多,城市雕塑尚属不急之务,那么,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城市雕塑建设不能过远地落后于城市建设的总体步伐。
(2003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