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良
“盛开在人心间的花儿”在没有道出之前,便是“世间美丽的秘密”,这是王德强先生的两行诗,我把它颠倒了一下。你会惊奇地发现,德强先生机智地道出了一首诗的孕育和生成。
德强的诗就是这样盛开在人心间的花儿。读到“小时候/我哭,娘也流泪/我并不知道/那是娘心疼我/长大后/我哭,娘不哭/她生气地说我没出息/我懂得那是娘/怕我经不起摔打/娘老了/看到病中遭罪的老娘/我跪在面前泣不成声/老娘没流一滴泪/我完全明白了/那是老娘怕我伤心”(《娘的泪》),在真挚朴素的语言中,一个善良、慈祥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在一次诗歌活动中,我和德强有过短暂的交流,德强谈到诗歌创作,也谈到过他的家庭状况,二老都在乡下生活,他每个周末都要从所工作的县城乘车赶往一百多里地外的乡下看望老父老母。难怪他在《冬月就像腊月天》中写道:“不是我急盼腊月到来/是老父老母盼我/早点回家过年”。
德强的亲情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选取生活中经典的细节,来表现个体的深层生命体验和那种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血浓于水的真挚痛切的情感。像他的《不忍仔细多瞅娘一眼》:“飞白的发丝/是岁月落给娘的满头霜雪/我不忍仔细多瞅娘一眼/瞅一眼,娘又老一截//深深的皱纹/是艰辛留给娘的满面伤疤/我不忍仔细多瞅娘一眼/瞅一眼/娘又疼一次”,读得直让人泪落。再如他的《听父亲坟上的草动》:“来到父亲的坟前/坟上长满了蒿草//午后的风漫过坟地/那窸窸窣窣的草动/恍若父亲习惯性的唠叨/无论委婉还是刺耳/如今听来/句句在理”。这样的诗还有不少,诸如《母亲的日子》、《老伴儿》、《庄稼地,父亲的身影》等等,总是这样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去展示父母亲的艰辛和一个儿子对父母的深情。
乡情是德强诗的又一个主题。“那些伸过来的树枝茅草/从你身上轻轻挨过/亲昵地打着招呼/连一根荆条也拽拽你的衣角”(《乡情》),因而他便不停地《回家》,沿着《小路回家》。而最重要的一个魂牵梦绕的原因是“我从小路回家/像游子沿着故乡的臂弯/一步步走进母亲的怀抱”(《小路回家》),故乡让德强留恋的就不仅仅是蒿草、荆条、小路……这分明是来源于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就使乡情不至于空泛,诗人心中的乡情就有了根基。
一个诗人心中有了亲情和乡情的滋润,那么这个诗人的心灵便是广阔的,因而关心着“一个空手行走/一个扛着行李/一个骑自行车/一个跳水的人”(《雪夜路上》),尽管诗人也是一个雪夜行路人,也就有了“不少人陆续搬往高层/有些人依然住在低处/居高居低的感觉有差别/只有一个感觉是一样/高处看低处的人变小了/低处看高处的人也变小了”(《居处》)……
佛家有语,不是幡动,不是风动,是心动。读德强先生的诗就是这种感觉,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又是人人心中有而人人笔下无的感受,用德强自己的话说就是“盛开在人心间的花儿”。这不禁让我想起德国思想家卡希尔对诗歌的诠释:“诗歌是生命中开出的语言之花”,德强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德强更东方。
如果硬要给德强先生的诗说点意见和建议的话,他的诗显得传统了些,这并非不好,若是能多将现代诗的一些技法融入其中,那样德强的诗就会更通透,张力会更大。这仅是一己之见,也不一定准确。
端坐窗前,凝视黑漆漆的窗外,夜已很深了,我却没有一丝倦意,仍被德强先生的诗感动着。我,仿佛从深深的夜幕中看见了世间美丽的秘密,从一声声虫吟里嗅着了盛开在人间的花儿!
兄弟写诗,兄弟闲话——读王德强乡情亲情诗歌札记
◎陈瀚乙
一、我想请王书记买车票
我和德强先生是熟悉的,主要源于我们都喜欢点文字活儿,一来二往,越来越熟悉了。
德强也做了县机关一个部门的书记,算是官员。我先前总以为官员的脸,有一部分官场,或者至少有一时刻官场。他不怎么笑,疑似是?会不会是感受了他的《帮乡亲们买车票》、《回乡的班车》、《说给乡亲们》等,一部分一部分的释然,索引一个乡村进城的干部来,还有礼品:醇厚的乡情。
他清楚乡亲在乡下的习惯,没到为难时,是不会随意打扰别人的。自己是乡下人,也不好意思随便去即便是熟悉的城里人家做客。所以曾经有过的心思,现在变为对自己的提醒。他要像个乡亲的样子,拉客似的——
你们到城里/就来我家随便坐坐/哪怕喝口水也好/若是办事就来给我说说看/能办的我会尽力帮忙/办不了指个路也行//你们要是觉得自己是农民/身上土脚上泥不好意思/你们这可就见外了//我们是乡亲/乡亲就是亲人/若是我见了你们不理睬/你们就当面唾口大骂我——/这家伙嫌贫爱富忘了本/吃了皇粮进了城就不认人
——《说给乡亲们》
他知道乡亲们在城里没几个熟人,他帮他们是“为他们节省时间精力”,他能看见他们接票的手在“颤抖”,他们怀揣“期盼”握着“希望”(《帮乡亲们买车票》)。
德强不在乡下了,他的父亲母亲在乡下。他不在乡下了,他亲人的鸡鸭还在乡下,牛羊还在乡下。父母亲老了,需要乡下邻居照顾。牛羊有时候吃了隔壁的庄稼了,没有脸红脖子粗,是谁的胸怀原谅了谁的过失?这样的人情还得起?所以,只要他能办的,“他们打个电话来/我帮他们随时去买”。由此,我想到了请他买一次车票,再度体会这份乡村情感和走出乡村的情感。换位后体会更深,更能珍重这样的人。附:(笔者模拟)
我在车站的售票口一天了/现在,只有转身,先找旅社住下/一个名字一亮,王德强,王书记/他是我们老家人,还是干部/他或许有办法/夜深了,我不能这时候找他/“票”,对,是他的声音/现在,我有指望了/在去找他的路中,我又一次/想到王书记,王德强/我手提蛇皮袋/害怕转嫁了重量
“心中缺乏某种养分/一日开不出鲜花的”(《感恩》)
对。这样的情愫,一日可培养?源于乡情世世代代的相依相伴,源于相互的“体谅”、包容。这样的情感朴实,真切。这与在桌上吃饭,坐也要坐出个级别来,动筷子也要夹出一个什么长什么长的顺序来的官员相比,我们的感觉是不是更加亲切。这份乡下走出去的官员情感,是私情,更是鱼水情。这样的身份文字,我们是不是更容易看到可亲些。与政治无关,与品性有关。至少代表好多这样来自乡下的官员心态,代表“惠泽乡里”的价值取向,代表感恩的一个艺术。
仅此一点,没有用文字展示这样情感的人,就会是他的知音。真情的艺术与做人的艺术良性互动,成就了这诗、这人。这些用家常话写就的诗,这些乡村农民能听懂的诗,技巧成拙,圣境接纳。
二、和王德强一起坐班车
我一直在听,他们说些什么呢?
……车内谈论的每一句话/我都会仔细聆听/他们说起高兴的事/我跟着一起高兴/他们说起忧伤的事/我跟着一起忧伤……/
——《坐在回乡的班车上》
地域,是回乡的路上。地点,是活动的是有方向的。说话的是他们,他们其实也说着我要说的话。情绪是他们的,其实也是我的。就如看戏,看别人的坎坷,流自己的泪。看别人的幸运,微笑是羡慕是崇尚。而此时我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都是回家的人。更重要的是,这趟车和另趟车不一样。这是开往家乡的车,不是离家的车。车上的人是一个镇子或者一个村子一个组的人,范围唯一。“一路我没说一句话”悬念为何?是我不善言语,是我不想说话,是我晕车,还是我……说破,没意思。猜想,有意思些。有这句话,这首诗立即可爱得多了。忧伤也好,高兴也好,也有分量得多了。因为,即便不相识,那份乡音却熟悉。关键还在于“他们谈论每一件事/似乎与我息息相关/”。他们其实唠嗑的是家常话,是村里的方言话。家长里短,还真的仿佛。
他的高兴不是你的高兴,你替他高兴。他的忧伤不是你的忧伤,你也忧伤。这是感情。
体人还是体己。
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给德强打了电话:
你猜我为什么想和你一起坐车?
想听你不说话。
我知道:一滴泪里有一辆车,还有一幅生活画。
三、德强的一件事
德强落脚县城了。他爱做重复的事了。
父母都在乡下,他又是兄弟一人,他得利用周末常回家。《又到周末》,别人在周末放松的时候,他又要考虑回家的事了。
他看到过、也便常想到这样的情景:
母亲又一次抬起头/望着老家门前树上的鸟巢/嘟嘟囔囔自言自语//我听不清她在说些什么/但我知道她在说些什么/她说这个巢就是鸟的家哟/她说这家就该有几只鸟哦/她说巢里一定有老鸟和小鸟/她说这巢在露天里日晒雨淋/她说秋天来了鸟也会嫌冷啊/她说小鸟长大就会远走高飞/她说这几天咋不见鸟回巢/是找过冬粮食去了呢/还是在别处安了新家/……
——《母亲对着鸟巢自言自语》
我明白了。
意无限,情无瑕。一个人的孝心撞击了眼泪库,深深感染。
所以,给父母买药、买化肥,买吃的东西、穿的东西,这些琐碎的事,就是农事,就是家事,是必须做好的事。一个人的事,对一个人,是大事。所以反观德强念叨的、忧虑的、慎重的,包括一个姿态的拿捏,重复一次,让人感动一次。
问问天下做子女的人,你的孝行距离父母远不远?是一次,还是几次?还是……
问问天下做子女的人,你的孝意带回家没?你还带回几许不便几许相知?
《又到周末》了,你回家了,还是你的小物品回家了?“在老父老母眼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回去/”。
诗在孝行中,孝行里有诗。
这是德强的事。这是德强的事?
这是德强诗的事。这是德强诗的事?
王德强先生的“白开水”
◎杨建东
生活就像白开水,我忽然有这样的想法。
佛说,无即是有,有即是无。
正如我说的生活就像白开水一样,能否说白开水就是生活,我不敢妄言。但对于有些人来说,白开水一样的生活照样能调理得有滋有味。
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白开水对每个人,它的味道都是一样的,而不同的人在品味它的时候,就加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那么,面对生活的白开水,每个人所品出的味道就千差万别了。你不能只追求味道,而忽略了白开水,总的来说,人生最真的还是那一杯还冒着热气的白开水。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白开水包含了世间所有的味道。
说了这些闲话,该说我认识的王德强先生了。
我向来不喜欢和官员打交道,原因不是官员不好,而是我个人是个散漫的人,见着官员,自己总感觉心里有压力,说话做事都不能率性而为,长此以往,就对领导敬而远之。话说回来,王德强先生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位领导,所以我最早看他的文集《心韵流声》,虽然能感觉一种人生的沉重和社会责任感等让人敬重的地方,也对王德强先生为文为人有一些亲近感,但是要和他打交道,心里总有一种疏远的感觉。等到又一次一些朋友聚会,我看见一个面色微黑、为人随和的中等身材的人,大家都很亲近他,我也能感觉一种没由来的亲切感觉,别人介绍说是王德强先生。
等到后来熟悉了,才了解王德强先生在小小的镇安县城是出了名的随和客气。先生对人谦和,每每让人肃然起敬,先生为文却让人感觉一种大爱,没有一定的胸怀是写不出来的。一日闲谈,我忽然冒出一句:先生的诗是白开水。阅读先生的诗歌需要自带茶叶。
村口,故园的门/年年月月敞开着/自小从这里出出进进/口里口外的模样在变化/唯独这门没变样/村口的位置不会变/出门在外多远多久/你荣耀也好落魄也罢/随时回来,门迟早都开着/进门就是家呀,这里/对你永远不生分
——《村口》
读先生的《村口》,你能感觉到什么?你要是觉得先生仅仅是在写乡情,那是因为你是一个想家的游子;你要是以为先生在写生命,那是因为你的人生走过了太多的风花雪月;你要是以为先生在写祖国,那是因为你的心中装满了自豪。先生把村口当成家门,那需要多大的胸怀才能容下那么多父老乡亲,那么多兄弟姐妹。先生把一杯白开水端到你的面前,你细细地把自己的“茶叶”放入先生的开水中,就能品味出自己的味道。
城里楼房越建越高/摩天大楼与日俱增/不少人陆续搬往高层/有些人依然住在低楼/居高居低的感觉有差别/只有一个感觉是一样/高处看低处的人变小了/低处看高处的人也变小了
——《居处》
小城的摩天大楼越来越高,人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先生用白描的手法写一种生活现象,没有过多的笔墨,也无需过多笔墨,你到底是居于高处,还是低处,你的感觉如何,这都不是先生能够说出来的,需要你自己把“茶叶”放在他的水里面,自己去品味。
天还没亮/四周一片昏暗/踏着厚厚的积雪/我赶路等车//沿途不见一户灯光/十里雪夜路我遇到四个人/一个空手行走/一个扛着行李/一个骑自行车/一个挑水的人//看不清每一个人的模样/看不清年龄、穿着和神情/也不知道他们各自的境遇/隐约能看清的,他们/都是男人。也能清楚的是/他们都是苦于生计的人/当然,包括我这个等车的/雪夜行路人
——《雪夜路上》
先生遇见了四个人,在雪天的夜晚,四个男人,加上先生,应该是五个男人,你究竟是哪一位?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答案。关心人,纯粹是关心人的角度的诗歌在先生的诗歌创作中是一种不变的社会责任,先生总是把自己对人性、人生的关注蕴藏在水波不兴的平静的文字背后。不需要看清每一个人的面貌,要是看清了,那就不是诗歌。先生是没有看清这些人的衣着和外貌,包括先生自己,但是先生心里明如镜子一样。这是先生的“白开水”,作为读者,我们该放进自己的茶叶。
刚立冬就下了一场大雪/雪停了,天气却阴阴暗暗/小城周围的山坡还残留着积雪/天空被铅灰色的云雾压得很低/冷飕飕的风不时刮在脸上/感觉走在腊月的时光里//冬月就像腊月天/不是我急盼腊月的到来/是乡下老父老母在盼我/早点回家过年
——《冬月就像腊月天》
亲情和乡情在先生的诗歌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先生的这类诗歌,没有过多的笔墨描述过去,只是紧紧攥住眼前的一点一滴的变化,把自己对亲人的关心放在大环境中去书写。这样,让每个读者面对先生构筑的背景都有自己想象的空间,作为诗歌本身,这些就不是作者一个人的浅吟低唱了,而是作者和读者的共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牵挂,而先生用自己的牵挂浸润着所有想家的人的牵挂,这无疑又是先生这一“白开水”艺术之树上结出的果实。
我又想起佛说:无即是有,有即是无。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王德强先生深得其中滋味。
(原载《商洛诗歌》2010年1期)
真淳质朴的王德强诗歌
◎梁玉贵
诗歌是心灵的歌唱。
我虽然不写诗,却对诗充满了挚爱。小时候读余光中、徐志摩、戴望舒的诗,青春期读汪国真、席慕蓉的爱情诗。工作之后,也常买一些诗集放于桌边,以供消遣。镇安的诗人当中,德强先生自成风格。近些年,拜读了他的不少诗歌,每有新作,我必阅读,时间久了,便也生出许多感念来,他那真淳质朴、亲切自然的诗歌语言,阔淡恬静、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以及他清逸平和、大道自然的艺术境界,常令我欣羡和喜爱。
任何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或者艺术形体的出现,都与作者的个性、修养、情趣、背景密不可分。德强先生生于乡下,长于乡下,后来尽管工作在县城,但他仍然忘不了深情而熟悉的故园乡土,丢不下他热烈而深厚的故园情怀,抛不开他忧心而牵挂的平民疾苦。他利用每周回家看望老父老母的时间,更多地接触大自然,接近最底层的人群,与山林、土地、庄稼对歌,与素心淳朴的农人交往,和他们交朋友、拉家常、话农事,在这里寻找人生的归宿与真谛,于田园山水之中寻找自然之义。所以他的诗歌抛弃了名利,远离了官场,明净清澈得如同没有经过任何污染的湖水,在自然图景与理想情感的水乳交融中,为读者创构出清新隽永的艺术境界。所以他的诗有着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弥漫着五谷和桑麻的芬芳,洋溢着劳动的欢悦和艰辛,表现着农民生活的苦难。
如果说是理想衍生了境界,那么他选择的是一种超脱的人生。他的思想核心是对自然的回归与崇尚、对世界的审视与坚守、对人生的轻取与淡远。他的诗歌理想表现在他对生活的任真上,表现在他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安时处顺、任真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真率自然、任真唯美的诗风品格上。他以内心的理想坚守心中的自然,并且以“抱朴含真”作为自己人生奉行的准则,在自然温馨而神秘的拥抱中寻找到自己创作的真正源泉。
从德强先生的为人、为文、为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淡泊名利、忧国患民的人,特别是在坚守人格、奉行孝道、体贴民生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主要有描写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和他恬静的心境,田园诗平和散淡,自然淳朴,感情流露舒缓自如;写父母乡亲的亲情诗又无不让人为之动容、热泪涓然,拳拳赤子之心充溢其间而又催人泪下。描写心境的诗又是那样的宁静致远、阔远恬静,如同高空飞雁、平湖行舟,走过之后只是轻轻的雪泥鸿爪,把深深的警世思想平缓地告白读者。这些思想完全发情于内心,返归于自然,如风行水上,水到渠成,用生命之歌描真景、抒真情、表真意、悟真理,将情、景、理有机地融为一体。
纵观其诗歌艺术特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独特魅力。
一是诗歌语言真淳质朴、亲切自然。他的诗歌没有夸张的铺排,没有过雅的文采,没有生僻的典故,没有藻饰的雕琢,全是他性情的自然流露,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书写出来,他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他表达的是真实的内心的世界。如他的《说给乡亲们》:“你们进城时/就到我家随便坐坐/哪怕喝口水也好/若是办事就来给我说说看/能办的我会尽力帮忙/办不了指个路也行//你们若是觉得自己是农民/身上土脚上泥不好意思/你们这可就见外了//……若是我见了你们不理睬/你们就当面唾口大骂我/这家伙嫌贫爱富忘了本/吃了皇粮进了城就不认人”,还有他的《帮乡亲们买车票》、《想起农活儿》等,这样的诗歌语言像极了诗人和你拉家常,让你感觉到他的诗歌语言就和他人一样朴素。然而,这些看似朴素得如同家常话、毫无矫揉造作的诗歌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加工的民间口头语言,而是经过精炼、去腐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而自然,让人读来倍感亲切,就像一个物件无须太多华丽的雕饰,保有天然的本色,才是最朴素的美。最简单、最朴素的东西,往往却是最高雅的象征,这是人性的自然回归,更是艺术的返璞归真。可见,他对世界的认知有着自己的感触和表达,对文字的提炼运用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平淡而有思致。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二是艺术风格阔淡恬静、清新隽永。风格就是性格,有什么样的王德强,就有什么样的胸襟、学识与修养,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在德强先生的心中,故园村庄的一切生生不息,是那样的和谐美好,风里见长的青草、日见茁壮的庄稼、悠闲自得的牛羊、年高多病的父母、含辛茹苦的乡亲、远逝足影的童年,这些,都写进了他的诗行,在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浮华,没有都市的铜臭钱腐,有的只是一种恬静自然、安详静美的生活。它以平淡充实的特色给人以心灵上的满足。如在《回归故里》他写道:“回到故里/你回归真实而单纯/一切随意,自然而然//你的姿势随意/或行走,或奔跑,或站立/你的表情随意/或喜,或悲,或笑,或哭/你的话语随意/想说就说,信口开河/你的习惯随意/不必讲究,不用拘谨//即便久别经年/即便白发三千/你回到故乡故土/依然保持着童真”。还有他的《村口》、《细小的地名》、《我是故乡一片叶子》等,这些诗歌,把人带入一种不慕名利、平和淡泊的境界之中,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让人一看就懂,懂则意味悠长,让我们能从他的诗作中读到“淡乎其无味”的老庄美学境界。
三是艺术境界清逸平和,大道自然。艺术的灵魂是境界。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一切自然的东西都是最美的,一切最美的东西都是自然的。自然不是粗糙的野蛮不化,而是源于后天不断的努力与刻苦训练而达到的精致淳朴;自由不是放肆,而是深刻掌握了规律之后的得心应手、出神入化。一个从未经过训练的人站在舞台上跳芭蕾并不“自然”,一个从未经过训练的人拿起大笔写书法也并不“自然”,无为自然之妙境必源于有为的训练!德强先生的诗歌境界正印证了他的诗歌创作。那么在这里我想让大家读读他的《老伴儿》:“父亲在世时/母亲老和他争争吵吵/常气恼地说‘你咋不死呢’/冤家对头似的//父亲刚一去世/母亲就把父亲遗像立在桌上/还不时添一盘吃货在面前/默默地瞅着父亲/像有说不完的话//母亲与父亲争吵一辈子/父亲陪母亲争吵一辈子/如今父亲不在了/连个拌嘴的人都没有/她怎能不想老伴儿呢”。这样的诗章,让我们读得热泪盈眶,先生的孝道与世间的悲怆,像烈酒一样浓浓地燃烧在每一位读者的心里,还有《娘的泪》、《我幸福地叫着娘》、《我祈祷,这个冬天》等等,读来无不让人涕泣泪连。他的诗歌魅力,在于其诗句充满感情力量,舒缓、平和、少有激荡,用严谨而冷静的思考,创造出大道自然的诗歌意境;在于从平凡的生活素材中提炼深沉的意蕴和哲理,深深地感染读者,让人回味无穷。
对德强先生的诗歌,我们应该用品茶的方式,耐心、温和、清心、静气地去品,反读复吟,我们才能从中读出诗的真正品质,他的诗把住了时代最脆弱的神经与脉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