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忠延客体散文-客体散文:探求散文创作新常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客体散文:一个新生的概念

    客体散文是我命定的一个新名称。这似乎有点背离文学的规律,文学向来都是作家主观情愫的抒写。无论写什么,也无论怎么写,都逃不开主观思维的主宰和再现。看来客体散文是有点冲撞文学既定的标杆。不过,散文既然作为文学的一个门类,自然就是在主观思维的映照下来进行、来完成的,决然不存在对主观思维的悖逆。所以,当我将散文冠之于客体时,实际是限定在文学天地里的一种舞蹈。

    那么,何谓客体散文?先说客体,客体即写作对象,人、物、事、风、马、牛……凡是进入作家笔下的东西全都在客体的范畴。这么说,给客体加上散文不就成为客体散文了吗?如果这样理解,那只要是有描写对象的散文就可以称为客体散文,这就有些机械了。我这里的客体散文其实不是那么简单,而是指作家要拥抱生活,贴近、吃透描摹对象,并随着客体质地的不同,不行转换写作手法、写作风格,达到主客观的高度合一,这就是客体散文。通俗地说,客体散文也可以说成是得体散文。所谓得体,是取自人们穿衣服,胖者穿宽些的,瘦者穿窄些的,只要上身的衣服合体匀称即为:得体。得体散文无外是作家的文章跟随不同的对象及时转换,写得符合其体貌特征和内在精魂,恰如穿在其身上合体匀称的衣服,将对象的体貌形象和精神特质展示出来,便可谓之得体散文。

    走出散文繁而不荣的囹圄

    笔者所以要提出客体散文的概念,不是要为散文贫瘠的理论园圃增添花色品种,而是有感于散文写作繁而不荣的现状作了一番思考。平心而论,新时期以来散文写作较之打开桎梏前简直是天壤之别,可以说是繁花似锦。面对海阔天空,作家既可以搏击长空,也可以独抒性情;既可以写前朝古代,也可以记今朝;既可以纵横寰宇,也可以咏叹私欲。这无疑是放手写作,收获大作的最佳时机。不知缘何,作家写着写着,便疏离了时代,疏离了社会,走进了释放自我欲望的私密空间。因而,我提出客体散文,就是要冲击当下写作的囹圄,来个破茧而出,脱颖新生,翱翔于浩瀚天宇,与时代同呼吸,共悲喜,写出大视野,大胸怀,大气度主导下的大作品。

    自然,客体散文的写作,并不是简单地摹写社会现象,摹写生活表象,那样新闻化的新作,虽然省力省事,却会消减一个作家应有的价值。严格说,客体散文是给作家设置的更高标杆。作家面对纷繁的世界,纷纭的生活,非但不能从俗逐流,而且更要秉持自我,透过表象直抵本质,揭示事物的真谛,并用与表现对象所贴近的语言,写出一篇篇质地各异的新作。显而易见,客体散文的写作不仅是走进时代、拥抱生活的需要,还是走出重复写作,尤其是自我重复困境的需要。

    这里我尤其要强调客体散文突破自我重复的必要性。我以为,一个作家的作品质量如何,能不能让读者喜欢是一个标准。让读者喜欢一篇容易,喜欢多篇却不易。要是在读作家个人的作品集时也能喜欢,也能一口气追着读下去,始终沉浸在阅读的快感中,那最大的试金石就是看他是不是达到了客体散文的境界。基于这个拙识浅见,客体散文即使不是散文家写作的最高境界,也应是避免重复和雷同的有效手段。

    缘此,我以为客体散文是走出当下散文创作低迷状态的一条路子。

    甘当探求的独木桥

    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便开始新的尝试。说穿了就是自加压力,设置一座散文的独木桥,而且还要自己走过去尝试是否可行。这样,我把自己的视野对准时代,对准寰宇,将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收纳集聚,进行反思提炼。当纷繁的生活图像凝定于头脑,驱使着我敲击时,每每动手前还要增加一道新的工序。即在有了鲜活细节,有了明确思绪,有了大致链环,仍要继续孕育写作的情绪,或者说找感觉。这感觉,这情绪,不是别的,而是和表达对象相一致的语言旋律。这犹如作曲的基调,又如演奏前的定音,定准了,才能首尾贯通,格调划一。记得,人民文学出版社给我出版的《远去的风景》一书面世,有位读者要我签名,我写下的是:“过平常人的日子,想天下人的事情,有了非写不可的感慨再写。不过,动笔前要先想好第一句话。”这里的“第一句话”就是找基调,定琴音,找到和客体相匹配的文章风格。这固然较前费事,但费事的结果是跳开了重复的窠臼。如今我已在独木桥上走过了十数载,也写出了风格全然不同的文章,这里我也以两段文章为例:

    船行漓江,向前看去,水往山中流,让人忧虑水到山前疑无路,该往哪里去呢?然而,游船缓缓行进,没等逼近那山,却见水在岭中,在峰间,悄没声息地调个头,扭了个弯,轻手轻脚地去了。不见这江水对那山的恼怒、怨恨,也没见这江水对那山的拍打、攻击。漓江应用了自身的宽怀,将碧水结构成一种山间灵秀的自然。宽怀的结果,漓江曲径通幽,更具有山重水复的美韵,也使这江,这水,少了急湍,少了波浪,少了断崖绝壁,少了礁石险滩。

    千军万马厮杀着来了,狂风暴雨呼啸着来了,雷霆霹雳轰鸣着来了,火山岩浆喷吐着来了,来了,来了,凝聚着这人间,这寰球,这宇宙最剧烈的力量,最震慑的声响来了!于是,如石破天惊,如山崩地裂,如倒海翻江,如日月逆转,轰轰然,隆隆然,滚滚然,烈烈然……

    ——这就是壶口。这就是黄河壶口瀑布那惊心动魄的雄姿!那撕裂肝胆的写照!

    前一段是描写漓江风光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甲在明丽秀美,文字也就应有这样的质地;后一段是写壶口瀑布的,壶口瀑布以其排山倒海的气势名扬天下,文章就不能再婉柔,而是要有气壮山河的声威。这样就使文章和客体紧紧融为一体,具有了不可分离的个性特征。从单篇文章说,这是对客观事物的活画,画形,画神,画出独有的境界;从整体风貌说,因为所表述的对象不会重复,其形,其神,便各有异趣,读起来一篇一个风味,恰如餐桌上的饭菜,即使一顿上个十道八道,也一道是一道的颜色,一道是一道的味道,绝不会相同,也就不会让人倒胃口。进一步说,在这个大变革时代,作家要应对从步行到车速、音速、光速的飞速的社会变化,必须贴近客体,理解客体,驾驭客体,将其内在本质融入自我反省,笔底文章,使作品既能展示社会常态,又篇篇不同,常写常新。这便是客体散文追求的效应,也可称散文创作新常态。

    客体散文的写作,既是作家的自我挑战,也是自我逃遁,将使作家再无成熟之说,永远处于追逐的生长期。按照过去的定式说,成熟即风格,这等于说写作客体散文的作家很难有自己的风格。不过,梢头的成熟之果没有一个不坠落的,从这个角度看,不成熟也未必不是好事。不成熟就需要生长,生长的过程是蓬勃的,还会开花,花朵无疑是美丽而耀眼的。如果将每一篇作品都写成盛开的花朵,那该是多么绚烂生动的风光啊!由此推及,不成熟、无风格说不定才是最难得的风格。

    我率先提出客体散文的写作,并不是说我写客体散文已经得心应手,已经独成一家,但至少说明我走过了一个朦胧的摸索阶段,进入了清醒的追求时期。如果我说的还有一定道理,就请诸君和我一起努力为之。为告别散文写作的自我咏叹,自我重复,为散文世界的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朝客体散文迈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