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打工者-他拥有众多的异性忘年交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崔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有对美的向往和对爱的憧憬。

    我看到了老崔好多文章,这些文章有直抒胸意的,也有针贬时弊的,也有游历名山大川的,有风花雪月的,还有他的谈婚论嫁的文章,包括他如何去与富姐约会,这种私密性极强的内容,他老崔也毫不掩饰地娓娓写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崔属于前卫网络写手。

    老崔现在已近古稀之年,他还会发手机短信、电脑写文、上网聊天,可谓“与时俱进”了。他还喜欢摄影,我看到他保存的大量照片中,既有风光照也有人物照,其中一些女性的镜头就很细腻而传神,这些随着岁月保留下来的女性的照片中,有的是他处过的女友,有的是他的“粉丝”。他极其善于发短信。他在短信传递中,有过许多幸福而美妙的故事。有的缠绵,有的含蓄,更多的短信是意味深长的。能够发短信的古稀老人并不多,而能够将短信与情诗结合起来发,并且每每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而获取不浅的艳福的老人则更是罕见的。因而,年迈的老崔,收获了晚年爱情的生动篇章。

    说到这些女性,老崔是充满温情的。在我感觉中,他为此而感激着,也为此而欣慰着,更为此而激发了他的生命激情与创作激情。他的《俊子散文选》中有一辑“女性群像”,描写了他与各种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女性的交往:有富姐的言谈神态和生活作派;也有白领丽人的生存状况和音容笑貌;有打工妹下班后的逛街活动,也有风尘女子的特有神态;还有乡下纯朴女孩在溪畔洗衣的情景,老崔从中发现了王维“竹渲归浣女”的意境。

    老崔喜欢女孩子,有时候喜欢得很是感动人。他在这种喜欢中,表现出一种不俗的姿态。诸如在他的一篇题为《寻访苏琳》的短文中,他详尽叙述了有一天突然接到了一封陌生女孩的来信,这封信是用小小的便笺写的,字迹纤细而工整,这是一位读者,是在深圳一家书店里看到他的《伤逝》一书,并且深深被他的身世经历与如今的奋斗精神所感染而深受鼓舞的打工妹。她写道:

    “东莞曾留有我一年的足迹,现羁居深圳,为生计也为理想做一点微薄的努力。我出生于八十年代,读过的书不少,却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这是我的遗憾……初识《伤逝》是在书城。以为该书是鲁迅的作品,翻阅之下才知不是。您与我是两代人,可您不屈于命运的奋斗精神令我感动。因我也在困境中挣扎,更引起共鸣。同时,您作为著者与学者,让我敬重。”

    “崔老师,明天是无法预料的,年轻人的生命被抛在这看似繁荣而于我却是荒原的深圳,我看不到努力的作用与生存的意义……今天我冒味投寄,只为留下一丝痕迹……”落款写着“苏琳”的名字。

    看完信,老崔内心肯定是不平静的。这是他的“粉丝”,对他充满敬意,而且是缘于他的著作而引来的信,这更让他看重。他隐隐对于这位年轻的女孩子有着深切的担忧,这个女孩子可能是在厌倦人世,打算要告别人世发给他的最后一封信吧?这个念头一闪现出来,老崔就有种莫名的紧张感。他赶紧写了一封信,按着信封上的地址发去。却没有回音。等到几天后,他到深圳下版时,他按图索骥地找到了那个地址。房东不在,他问了周围邻居有无一个叫苏琳的女孩子,人家摇头不知。他回去了,仍然担心她的下落,担心是否因打工陷入困境而轻生?这位与他不那么相干的女孩就这样走入了他的心中,他像惦记自己的亲人惦记自己的女儿一样,惦记着这个自称叫苏琳的女孩子的下落。

    他又一次到深圳下版时,又到了那个地方。找到房东打听这个苏琳,房东说,租房子的名单在她丈夫那里。他又找到她的丈夫。果然,打听到了不久前是有一个女孩子姓周。他又打电话给周小姐。电话中的周小姐很有礼貌,但是她说自己是刚住进来的,不知道以前谁住在这里的。周小姐说不久前有位赵先生住在这里,找他问问吧。于是,老崔又打电话给赵先生,却打不通。回到东莞后,老崔又电话赵先生,仍然不通,他锲而不舍地再打。他经过多次联络,终于接通了赵先生。赵先生说,他的女友曾经有位同学在这里住过几天,不过不叫苏琳,已经离开深圳回家去了。老崔执拗地说,那可能就是她了,希望对方帮着联系一下。可能是老崔的真诚与执著打动了这位赵先生,不久,老崔又接到了一封来自安徽青阳农村的信,仍然是那种小小的纸笺,仍然是那种纤细的笔迹。只见上面写着:

    “崔老师,对不起,我种下一颗失望的种子,然后一去不回,却不想引起您的关怀与牵挂,这是我未曾预料的。现在,我又回到这个小城,清晨的鸟鸣、午夜的蛙聒,都是大自然给我的慰藉……”

    老崔在接到这封之后,是这样写下了自己的心情的:“我为多时寻觅有着落而放下了心,但一封不知轻重的只是随意排遣的信,却使我担心多时、寻访多次,不禁为之茫然。”

    老崔真够痴心了。我想,他这样寻找的结果,除了“茫然”之外,他肯定还会有些别样的复杂滋味在心头吧?

    老崔是个性情率真的人,他喜欢开玩笑,开起玩笑来,显然不像老年人。我在采访他的时候,他也不回避谈他与女人们的交往。我跟他开玩笑道:上帝对你很关照的呀,在你一生的漫长岁月中,在气血方刚、风华正茂之时,却与女性绝缘,而到了六十岁之后,上帝将他的满园春色都朝你开放了呀!你真是艳福不浅呀!

    老崔笑得眯缝起眼睛,这时候,屋外的阳光照射进来,直照射在他的脸上。他肤色白皙而细致,或许是玩笑开得令他兴奋中夹杂着些微羞涩,面呈红润,在阳光下越加鲜明生动。

    于是,他给我讲了几则与女性交往的故事,其中有些场景和情节很富有戏剧性。他平静的叙述,显得娓娓动听。他可能在大墙里的狭窄地狱里被关得太久了,与女性散步总喜欢走到坦荡的阳光下面接受煦照。通常,在他与女子见过一面之后,他的学识,他的仪表风度,都令对方心仪,而他的年龄却时常会被对方忽略。老崔说,在深圳、东莞这样的城市,不幸而独身的女人太多,她们渴望爱情而难以如愿,总盼望有人为其指止点迷津。老崔是一位心地善良、悲天悯人的人,因此,他在与女性交往当中,以关怀为主旋律,使她们在每次相谈之后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的关怀通常更像长辈,而对方大都年轻如同女儿。在这样的年龄差异中相处,女方是会感觉到具备保险系数的。他不温不火,循循善诱,如微风细雨,在交谈中,会照顾对方的情绪和心理。有很多专门找他谈话找他倾诉苦恼的女性,她们在都市当中感觉孤独,无人关爱,性情也渐渐怪戾起来,她们内心的裂纹与破损让老崔心疼,也让老崔悲悯,因此,他是通过谈话为对方缝合心灵的残破,他细腻而婉约的语言,时有比喻,时有例证,时而典故,时而哲理,正像岭南的款款细雨,又如灯下老人的绵密针线,在一针针为对方缝合着伤口。他发现这个城市有许多心灵有着裂纹的女士,她们对人生的怨怼情绪,需要缝合与抚慰,而善良的老崔恰恰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这样的角色。或许是因为自身所受的苦难太多,不幸太多,他极富同情心,他也心甘情愿地去帮助、劝导、关爱着这些心灵有伤口的人。可能是由于他的真诚与善解人意,也可能是由于他的修养与学识,他在这样的过程中,赢得了许多女子的尊重,而尊严与爱,也并不是天壤之隔,有时候,这样由尊重到爱的过渡,便是十分自然的节奏。

    老崔由此获得了许多幸福。这些幸福写在他的脸上时,便是那种白皙中微透的红润,而他的精气神则愈发振作而年轻起来。日复一日,越来越多的人说他年轻,不像近七旬的人,而越是说他年轻,他拥有的幸福与甜蜜也就越多。他被他所喜欢的年轻女孩子们围拢着,如同置身一片弥散芳菲的花园,满园春色关不住,而能够真正读得懂满园春色并且能够高雅地去珍视去写诗的人,在这个时代已经鲜见了。老崔在改革前沿阵地上,以其现代人的理念,成功缀联起他的古典情怀与慈悲心肠。因而,他获得了他六十岁之前所不曾拥有过的爱的温馨,他那被深重压抑的人性由此得以温存的回归,他得到真正的补偿。有意味的是,这种补偿用不着去费尽心机地乞求,也用不着心力交瘁地奔波,那是属于人性的温暖层面发生的故事,是一种同样受过苦难,同样需要倾诉需要补偿需要缝合心灵伤口的人的共同的需要与慰藉,因而,它必将美丽着、闪烁着,以至自然而然地汇聚到了他的笔下,幻化作动人的故事。

    他对女性的视野是比较开阔的,似乎有点“博爱”成分。他写过女老板、女强人,也有白领丽人、全职太太,还有保姆和村姑。但是,我认为他在与众多女性的交往当中,最生动、最富诗意的还是与深圳那位女歌唱家的故事。

    这是一位才艺双馨的女郎,仅从老崔珍藏着的一封她的情书,便可见一斑。这是用隽秀的字体手写而成的,一看那漂亮的字迹,便感觉到这位女士的文化底蕴和品性涵养。经主人公同意,我将全信抄录于此——

    俊子:

    我好久没如此兴奋、激动过了。您带给我的震撼太大了!

    下午五时多时收到盼望一天的信,我都不知该先看什么好,最后还是先选择看照片,再看您的亲笔信。接着又欣赏了您的摄影作品,最后我一口气读完了您那些文章,我不知该怎样形容我的感受,只觉得太棒了!

    先谈照片,告诉您实话,您的照片我好喜欢,有风度、有气质,精神面貌也好,反正是我心目中的你,而且还真像我父亲二十年前的照片。

    再谈您的信,其实我与您信中所说的感受是同样的,我觉得这是缘分,想到寻觅多年竟在这么晚才遇见您,真是相遇恨晚,但还是觉得上天太厚爱我了,我想,若真能如愿,我将会用我的全身心去爱、去付出!以往的二十年是为了孩子,今后的余生是为我的爱人。我好羡慕那些白头到老、相亲相爱的老伴们,望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家!我也同意你的意见,先书信往来,电话沟通,我也会将您的作品给我的姐妹欣赏,并加以品评。至于您的摄影作品,更使我惊讶,真是一专多能,真美,我好喜欢!以后可得多给我照片哟。

    最后谈谈您的文章,我觉得您的文章是既真实又朴实,从那里可以看出你的为人、爱心、你的教养,见到您的作品后,对您更多一分崇拜和敬佩,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我早就对写作有向往,但我读的书太少了,写文章是需要很多“墨水”的,其实我要求不高,只想能有机会写写自己,当然能向您学多点更好,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能帮助扶持你。我以后想多看些书,这十年多来为孩子,为养家忙忙碌碌,没多少时间看书,就连信都很久没写过了,真惭愧,原来写信还能看看,现在就让您见笑了。但我想您应该不会嫌弃我这个既崇敬你,又好学的学生吧。

    不怕您笑话,这些天晚上都没睡好觉,满脑子都是您,甚至怀疑这些是否是真的,我有这么幸运吗?

    以上都是在今晚与您通电话前写的,经过晚上一番谈心及沟通,更让我看到您的那分真诚及您的与众不同,也让我觉得离那个美梦太近了,相信我,我会好好珍惜的!

    因为明天一早要起床,不多写了,下次再谈,请不要见笑。

    附上近照两张。

    也请代我向您女儿问好,愿她事业有成!步步高升!

    祝

    健康、快乐!

    莉莉 书于04、3、2晚

    他们头一次见面时,老崔就制造出了一个电影的场面:

    在深圳的一个铺满阳光的大台阶上,老崔西服革履地款款拾阶而上。他在攀登着爱的阶梯,这阶梯越长越陡,似乎就越是具有境界。他手捧鲜花,一步步接近着那位高贵而高傲的女演员。那位中年女子在台阶上见到老崔时,已经兴奋得满脸露出幸福与甜蜜的期待了。老崔在距对方还有三级台阶的地方停了下来,双手将鲜花擎起,而他的右腿按照西方电影中贵族青年向美女求爱的方式,谦恭而礼貌地稍微打弯,将鲜花呈给了对方。

    他在《浪漫黄昏》一文中写道:

    三月的傍晚,深圳街头人如潮、车如水、灯如虹。

    今晚我要去会见一位未曾谋面的单身女士,她早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声乐系,现在星海音乐学院深圳分院任教。在几次电话长谈中,我已真实地感到了她的出类拔萃,所以此行便慎重其事了。

    下午四点,我便去打理头发、擦净皮鞋、整顿衣衫,然后请一男一女两位朋友帮我参考买花。他们配选了一丛以大红色玫瑰为主、洁白的百合花点缀其间、再衬以散枝漫天星的花束。显得热情大方,富丽高雅。

    6点,叫了一辆出租车直驶松泉山庄,车行20分钟,在约定的地点停下。当我推开车门跨步而出的时候,一位打扮入时、气质不俗的中年女子步下台阶,迎面向我走来,我知道这位便是今晚要会见的女主角了。我紧步过去,把手中的鲜花递上,并说:“今天是三八节,祝你节日快乐。”同时按照西方影视中的动作,双手执花,右腿微微弯了一下。她微笑着接过花束,邀我随她登上台阶。

    来到六楼她家,铁门开处,跳出一只哈巴狗,绕着腿转悠表示欢迎。我们在沙发上先谈了一会儿,由于我们曾有书信往来并互赠照片,所以并不很陌生。她告诉我,女儿去年考入中山大学法学系,在珠海校区就读,一个月大约回来两次,平日家中显得有些冷清。

    她带我参观居室,三室两厅中她和女儿大小各一间卧室,那间书房靠边放着一台钢琴,左右两面各有一幅精致的壁画。这小小的空间不仅有书香气,更有琴瑟韵,代表着主人的品位与涵养。

    为表示她的热情,她叫钟点工买来菜蔬之后便亲自下厨。晚餐四菜一汤:螃蟹、河虾、鲈鱼和青菜,另煲了排骨汤。席间我们谈得颇久,体会到一种家宴的温馨。

    晚饭之后,已近九点,我们下楼在小区周围散步。其时春风微拂,路灯柔和,远处保安侍立,那条小狗欢快地时左时右。

    回到居处,我们在长沙发上倾心交谈,从江苏的民俗、家乡的饮食,谈到她的教学和我的笔耕,还涉及到深圳大龄女青年的婚恋现状。我们感到彼此的见解如此地相近,感到空间里充盈着令人陶醉的气息。其后,我请她一展歌喉,她便用通俗和美声各唱了一首,我又请她唱一首邓丽君的,她便唱了一首《甜蜜蜜》。她也客气地问我是否来一首,我如何敢在她这位专业人士面前献丑。

    时过十二点,她要把主人房让给我休息,我说可睡小房间,相持不下,最后她说,小间是女儿的卧房,她回来后闻到男人味不好,还是她睡女儿房,把大间让给我,我只好遵命。

    这个黄昏是如此地心悦神往,也只有在南国的珠三角,年近黄昏者如我才会有这等浪漫的情节。(2004.3.19)

    这是一位婚姻失败而事业有成的中年女子,爱情一直处于荒漠之中。数年来,她遇到的男人只有低档次的骚扰而未有高品位的追求,尤其这种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古典方式,更是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于是,她很快就坠入爱河。

    老崔头一次走进她的家。在深圳这种地段要买下这样一套房子,本身就说明了居住者的身份,而室内装修更是典雅而华贵。女人给老崔递过拖鞋,那分温柔从目光透出来,有种可以融化一切的感觉。

    他们相对而坐,谈天说地。有音乐陪伴,这让双方感觉心醉神迷。不知不觉间,夜色完全降临下来。老崔起身作要走状,自然那位女士不肯让他走,将他挽留下来。

    因为是三室两厅,老崔可以住在客房。还有一间是她孩子的屋子,孩子不在家,偌大的空间便显得气氛轻松起来。这位歌唱家很会关心人,她递给老崔一件还不曾拆封的浴衣,并将卫生间浴池的水放好,请老崔去洗浴。老崔进到卫生间时一眼就发现这里的装修都是上好的建筑材料,特别是浴缸很讲究,金光闪闪的阀门,洁白光滑的缸壁溅着斑斑水珠,在灯光映射下,如同珍珠般晶莹。还有排列一溜的洗发洗浴用品,各种品牌,各国文字的说明,老崔大致看了一下,有日语、韩语,也有英语。他将浴室的门关上,感觉这里面的空间很宽敞,犹如置身在五星级宾馆的洗浴间内。他躺到浴盆里,被一层柔软的泡沫厚厚地履盖住时,他完全沉醉在温柔之乡了。他这时候感觉到浑身筋骨酥软,那水的微微震荡,幻若无数只温暖的小手在他的周身上下抚摸起来。他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于是,他的眼前出现的是那片北风肆虐的湖滩,他们这一队人在挖湖泥的情景。汗水早已浸湿了衣服,从一个个用力弯曲挖泥的背上,他能够分清一层层汗纹。因为每天都要出汗,衣服却不能洗,导致了昨天的汗与前天的汗的接壤,而今天的汗线与昨日汗线的连接处,便是如同海浪线那种白花花的碱印。但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们只有出汗的份儿却没有冲凉的条件。几十人住在一间临时搭起的棚子里,根本就没有床,只能在地上铺一层稻草,像沙丁鱼一样挤睡在一起。每天一个人只能发一大瓷缸热水,喝了就没有擦身的。那么一身臭汗,仅用一缸子水能擦吗?对于常人是无法想像的,但是对于他们这些非常人什么奇迹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就有人宁可喝生水却将这缸热水用来擦洗身子。这种擦洗实际上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因为一屋子这么多人,都是一身臭汗,连脸和脚都不洗,你想想,这种汗臭味道怎么能不令人窒息!

    然而,他现在一想到那些个日子,那种无法言喻的汗臭,他就要呕吐。触景生情,他似乎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他一走进高档的卫生间或豪华的宾馆,他便总是会浮现出那些苦难的当牛作马的改造生涯。于是,他就会加倍地感慨,加倍地珍惜。

    他躺在浴缸里只顾回想,只顾对比,可能时间太久了。那位细心的女主人在外面轻轻扣门,柔声细气地问他是不是感觉不舒服。他开始没听清,等到他听清了人家问话的时候,他慌忙回答:舒服,舒服啊!

    罪是人遭的,福也是人享的。能够遭罪也能够享福的人,才没有虚度人生。而真正有过强烈反差对比的人,才会真正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女人虽然孤独,但是她并没有老崔的那一番刻骨经历。在偌大的深圳,哪一个人会有老崔这样上天入地都经历过的人呢?他每每遇到最幸福的时刻降临时,他都会出现瞬间的发呆。而他发呆的时候,差不多是他最具魅力的时候。因为女人会喜欢他这样的含蓄而有深度的男人,所以,这种时候女人常常要朝他抛出橄榄枝了。

    在南国的城市,云集着许许多多离乡背景的孤男寡女,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他们都在婚姻的绳套中困惑地钻进钻出。当他们身心疲惫之时,他们是多么需要彼此的拥有与慰藉呀!这一切,无论是老崔还是这位对他情深意切的女友都心照不宣。然而,传统的中国女人毕竟没有直露地扑过来向老崔直接表达爱意。她给老崔在另一间客房里铺好了被褥。老崔带着浴池的芳香与甜美的想入非非的酥松,出了卫生间,在女人的引领下进了客房时,他似乎有些怅然若失。

    他坐在床边,一时理不出头绪。女人也进卫生间了。水音清亮而悦耳,在老崔听来像音乐。这音乐声声入耳,也声声撞击着他的心灵。等到女人洗完澡,将长长头发盘卷在额顶,满面红光地飘然而出时,老崔的心便剧烈地狂跳起来。许多年了,他没有过这样的狂跳。在这种狂跳中,他体验到了年轻人的感觉与年轻人的生命状态,当然,还有愈发强烈的欲望。老崔毕竟是文化人,老崔也毕竟是懂得女人的。他没有任何粗鲁表示,他只是凑近女人轻轻说:我们即使分开各住一屋,人家也不会相信的。

    女人看他时,已经是眼神散乱了。她面色潮红,喃喃地说了句什么,应该是骂了一句“你真坏!”之类,似乎更合乎国情与恋情。

    老崔进入了幸福的季节。如果我们将老崔拥有女人爱情比作他拥有了世界,似乎不够准确。因为他拥有一个女人,可以这样形容,他要是拥有了两个呢?可世界仅此一个。

    再看看老崔的另一次感情交往吧:

    有一篇叫《未现火花》的文章,详细记载了他去与一位富姐相会的情景。

    珠三角地区确有为数不少的腰缠万贯的女性,她们或因事业成功而驰骋商场,此谓之“女强人”;或因父辈的家境殷实而养尊处优,遂有“富婆”或“富姐”之称。

    阿薇属于后者。

    经友人介绍,我们通过几次电话,感觉对方是一位真诚而善良的女性。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她约我去莞城相见。在总站下车时,她居然开了辆“凌志”来接我。经八达路,右拐园岭路,不久便在一条僻静的巷子深处停了下来。随着两声喇叭,一位女佣打开了铁门。

    她引我穿过一方周围放满盆景的天井,在大客厅坐下。就在她去沏茶之际,我打量了一下客厅,一组紫檀木的家具,显得古朴而庄重。壁上除了大幅的山水画之外,有一幅她父亲与香港某企业家的合影。再看茶几另侧的这位女郎,此时才细加端详。她年龄约为三十七八,穿一袭浅蓝底色嵌着淡红碎花的连衫衣裙,颈上一挂珍珠项链,头上是一只鹅黄色的菊花发夹,此外别无饰物,显得清雅而亮丽。

    呷了几口茶之后,她便引我去见她母亲。这是一位典型的南粤老太,不会说普通话,但能听懂几句。我们在表情和姿势的帮助下,算是打过招呼。

    晚餐时共是五人,她母亲和她,保姆和我,还有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见我在座有些腼腆。满满一桌的菜肴,可谓丰盛。而我虽来广东多年,却一直未习惯粤菜,尤其他们称道的党参、黄芪煨乌鸡汤,给我盛满一碗,却半天未曾饮下。阿薇见我少吃菜,便叫保姆加了一盘青椒炒鸡蛋,她该是认为外省人一定都是吃辣的吧!

    晚饭之后,她带我参观她家的居室。这是一幢三层的老式建筑,二楼有她父母和她的卧室,孩子也有个小间。小客厅与一楼的大客厅不同,弧形沙发、玻面茶几、装饰橱内有各型艺术品,壁上刻有名家的字画,显示主人的格调不俗。

    越过三楼,来到屋顶,虽说是个阳台,却宛如一处小花园。数以百计的花盆,大小参差,错落有致,靠东还搭了个花棚,牵着蔓藤植物。我对花卉知之甚少,许多植物都叫不出名称。阿薇告诉我,她父亲在香港有一厂一店,常年在那里打理,一般是周六回家,周一早上去港。

    晚间,由七点半直到九点,我们有一次单独的谈话,地点是在三楼的长沙发上。这里环境静谧,灯光柔和,是一处理想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地方。也许我们都是已过了易于激动的年龄,在我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和寻觅,而她却保持着女性的矜持,所以,虽然是置身于如此理想的浪漫之所,却完全没有那份应有的浪漫。我们虽坐在同一张长沙发上,但彼此间都保持着至少两尺的距离。

    我们平静而不失礼貌地交谈着,既无羞涩与忸怩,亦非随便而轻佻。正如我们的坐姿一样,谈话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她告诉我,她是土生土长的莞城人,父亲年近七旬,刚才见到的那位50多岁的老太是她的继母。原夫在银行工作,因车祸去世已有两年,她本人在一家公司的财务部工作,每天两点一线,很少参与社交活动。今年以来,娘家婆家的人皆关注着她今后的生活,说她还不到四十,孩子还小,应该重组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

    壁钟的大铜锤规律地左右摆动,我们相对侃侃而谈。有社交经验的人有这样一种说法:两个未曾谋面的人,通一次电话可了解三分,见一见面可了解五分,交谈一次可了解七分,长期交往可了解九分。今晚一个半小时的交谈,对她有七分了解。我对她的感觉是:一位典型的南国富家女性,看不出多少娇气,潜意识里却有一种骄气。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固定的、狭小的圈子里,家世使她不了解或不肯走近平民阶层,她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对中国历史的风云和当今的世态人情有着一层无形的隔膜。基于礼貌,我只有随着她感兴趣的话题转,当我涉及一些她未知的领域而无可应对时,我便赶紧转过话题,免得尴尬。

    当晚我睡在三楼的客房,她不仅为我准备了漱洗用品,还拿来了几本杂志,可见她是一位会关心人的贤妻良母。

    两个星期之后,她父亲由港归来,约我去绿色世界后面一家牧场吃鹿肉,席间,我对其千金的人品和涵养颇多称道,但也委婉地表明了我的看法:由于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相去太远,可引起共鸣之处不多。我可能不适合她(我不讲她不适合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未说,她要求我定居在她家,这样我便要完全纳入她们家的生活方式了。

    其后,我们便未再见面,偶尔也通次电话互致问候,保持一份淡淡的友谊,这是最明智的态度了。

    这篇文章写得婉约而细腻。此次相见虽没有出现“火花”,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择偶标准和情感意向。

    还有另一封情书,经老崔同意也在此展示,以飨读者:

    俊子——我亲爱的:

    半生漂泊遇见了你,是“缘”!

    我从感情的荒漠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我饥渴、劳累、企盼……

    我是为你盛开的红莓,穿越遥远的千山万水来到你寂寞的阳台,为的是温暖你的心。我就像那小小的茉莉花,洁白芬芳而美丽,为你开放;可你,又为谁开放呢?

    与你缘起是在俱乐部,乍看你的照片,一双睿智的眼睛,气宇非凡,直觉你就是智慧的化身,文化的象征——再看你的兴趣、爱好与品位:搞文学创作、摄影;觅有涵养、性格温和气质佳,爱好文学喜读书,有情趣的女子。真令我大喜过望,在当今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的现代大都市,似你此等“活宝”,我何处去寻?似你要觅的此等傻女,舍我其谁?一刹那,我真的震惊了,那种得遇高山流水、千古知音的感觉竟令我如此心动!与你“建交”后的几天,我对你的感情简直是一日千里,犹如决堤的洪水,犹如沉寂多年后终于爆发的火山——过去因为没有你,我的人生充满遗憾,今天我已无所求,巧遇你令我莫名兴奋!我时时想念着你,惦记着你!你含笑而睿智的眼睛就像星光闪闪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鉴赏摄影图片,拜读佳作,真令我五体投地,钦佩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你影技高超,艺术细胞丰富,品位更胜人一筹;文笔隽永,文风秀丽清新,令人耳目一新,内中蕴含诸多人生哲理,细读之下,令人心驰神往,为之动容,浮想联翩——周某自惭才疏学浅,相形见绌,甚觉举笔维艰,若非答应与你要回复,怕失诚信,周某实不敢在你面前露丑,乃至令你失望、失落……更担忧我俩文化底蕴相去甚远,若你力求尽善尽美,则周某实恐有负你厚望……

    然则一切随缘!人和人之间,有缘相聚,有情才能相守!

    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犹如窗前的乌柏,自生自落之间,自有一份圆融丰满的喜悦。

    已经过了大悲大喜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本是这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相知相属的温馨,分手便也欢喜。相识是缘,分手也是缘,缘来——惜缘;缘去——随缘!

    春夏秋冬,走过四季皆是诗;天地之大,人间百味皆成文——懂得了生活,懂得了生命原来可以这样:恬淡,沉寂,宁静致远,激越婉转——

    俊子啊,俊子,既有你,亦复有我,两颗不同凡俗、不随波逐流的共振的心,两个躁动的灵魂,相逢在这充斥着铜臭味的现代大都市,擦出爱之花,共谱爱之歌,幸甚!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啊,不知今宵是何夕的云烟?也不知今夕是何时的睡莲?只愿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身边。

    正如你所说:多年来我一直孤独而寂寞。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你这样与我进行心灵的交流与对话,我一直苦苦渴求而郁郁不乐。但我却又是美丽的,我寂寞是因为没有人欣赏,而我的美丽正是因为我承受了没有人欣赏的寂寞。

    他日定当讨教,望言无不尽。谢谢!

    夜已深,众人皆眠我独醒,虫儿也已睡去,我是也该歇着了。

    愿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周茜

    于03年2月23日3时30分

    我全文引用了这封爱情信,是因为我首先被这封信所感动着。因为在当今上网时代,一切都是时尚而快速,即使写这样的情书之类,也无需用自己的语言或感情去表达,从网上“荡”一封相似的东西,就可以“忽悠”了。然而,这封情书,却是带着一种属于上一个时代的具有古典情怀的表述,情真意切,这样的情书真的已经很少见了。因而,能够得到这样一封信,真是一种福分。这封信里的许多句子,都是她内心世界的动人表述。在这个商品实用的时代,又是在东莞这样的城市,据说这封手写的情书出自一位小学英语老师的笔下,能够拥有这样一份古典情怀确实不易。

    从落款上看,周茜的信写于2003年,莉莉的信写于2004年,这年月的老崔已俨然是六十六七岁的老头了。这个年龄选择配偶,应该说不同于中年或更年轻时的浪漫了。然而,老崔却不然,他在年轻时候的一切浪漫被大墙所遮拦、所阻断,而到了黄昏之时,上帝却将年轻时应该拥有的浪漫情调统统还给了他。

    他不仅拥有了一封封这样灼热的情书,他还拥有一张张靓女的玉照,还有动人的诗篇。老崔等于将生活与文学同时酿造,而且有滋有味。有位女士给他的爱情诗中有这样几段:

    我怕,

    自己没有一双温柔的双手,

    抹平生活刻在您额上的皱纹;

    我怕,

    自己没有一把灵性的锁匙,

    开启您那紧缩的眉毛;

    我怕,

    自己没有一颗醇香的酒子,

    酿造您喜爱的美酒;

    我怕,

    自己没有一身出色的泳艺,

    在您宽阔大器的心海畅游。

    就是说,老崔对于东莞、深圳这样的城市中的那些有着伤口的女性们,是一剂良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医生。他与之交往过的女性无论最终是否真正走到一起,但是,她们都由衷地喜欢着并爱着老崔,而老崔最终也都不曾伤害过她们。

    这是一种水准呢,还是一种作为男人的境界?

    崔老师在众星捧月般的女性之中,滋润着、温暖着、期待着,同时也在选择着。这是抉择,是关乎到他晚年生活的重要抉择。老崔这个时候,仪表堂堂,他的年龄与他的额头的智性光泽,无疑会被许多人视作拥有巨资的台商港商。其实,老崔拥有的是精神,是思想,是爱,是向往。

    一个人无论年纪多大,只要他拥有着向往,拥有着对于爱的向往,那么他就自然会浑身弥散出超越年龄的魅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