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玉宇呈祥-中和殿君臣议河务 体仁阁鸿儒试文章(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举世瞩目的博学鸿儒科终于开考了。这天是康熙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天色刚亮,应试鸿儒们便齐集太和门,黑鸦鸦跪了一地。老总管太监张万强手执钺,端立太和殿口,静等康熙驾临。

    忽然一阵景阳钟鸣,静鞭三声,天街上传来细细鼓乐之声,不一会儿,便见康熙乘三十六人銮舆从保和殿后迤逦而来,直至太和殿前方才夏利,张万强一声高呼:“万岁爷驾到!”立时肃穆寂静。

    康熙下舆,却不急于进殿,在晨阳中舒展了一下身子,深深吸了两口略带寒意的空气,漫步踱着,先看了看巍峨壮观的太和殿。经过几个月的修饰,这里已是焕然一新,灵龟、香鼎、仙鹤、瑞兽腹中早燃上了百合香,霭雾缭绕;品级山旁八对象、驼依次肃立,背上的宝瓶灿然生光,这一切真给人一种“紫气蒸腾”的感觉。康熙见楹柱上有新书的对联,便踱过去,默默地读着,一副是:

    日丽丹山 云绕旌旗辉凤羽

    祥开紫禁 人从阊阖觐龙光

    另一副是:

    鳷(鹩)观祥云 九泽同文朝玉陛

    风楼焕彩 八方从律度瑶阊

    康熙知道是高士奇的手笔,不禁点头一笑。觉得两联中俱用了:“阊”,不无重复之嫌,但文辞气势无可挑剔,笔式庄重矫健有神。见熊赐履等人就跪在身边,康熙笑道:“高士奇不枉吃了朕一坛茅台,数日之内,竟将三大殿和乾清宫李的楹联全都换新了。”眼见穆子煦引导,礼部司官带着近二百名鸿儒亦步亦趋拾级上来,康熙微一点头,便大踏步进殿,在盘龙雕凤、金碧辉煌的“天下第一座”上端正坐了。须臾,穆子煦将人带至殿口,躬身一礼,自退到一边。由熊赐履、明珠和索额图三大臣带着众人鱼贯而入。近二百人在殿中扬尘舞拜,山呼万岁,震得大殿嗡嗡作响。接着熊赐履便奏:“内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臣熊赐履、臣赫舍里索额图、臣纳兰明珠,奉诏率应博学鸿儒科士人一百又七十九名,叩见吾皇万岁?”

    “顾炎武、傅山他们终究拒不应试!看来收服人心不能一蹴而就啊!”康熙心里微叹一声,默谋着,只将手轻轻一抬,索额图忙出班南面而立展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机时暇,游心文学,思得博洽之士,用资典学。我朝定鼎以来,崇儒重道,培养人材。四海之内,岂无奇才硕彦,学问渊通,文藻瑰丽,可以追踪前哲者?凡有学行兼优,文辞卓越之人,无论已仕未仕,著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其余内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见,在内开送吏部,在外闻报于该督抚,代为提荐。务令虚公延访,期得真才,以副朕求贤右文之意。钦此!

    康熙一动不动,用目光扫视着广阔的大殿,选进的鸿儒们也都伏地静聆圣谕,从征召他们之日,已听过了几遍,但近日当着这位二十八岁的青年帝王庄严开读,更有一种崇高的神圣感,良久,众人方齐声叩答:

    “谢万岁隆恩!”

    “众卿!”康熙的声音很洪亮,“国家扫平三藩逆乱,武事渐弭,文运兴起。望尔等倡明圣道,各展所学,不负朕亲试谆谆之意。”待康熙降谕毕,便有鸿胪寺正卿佛纶闪出班外,用金盘捧着一张摊开了的黄绢,躬身上前。康熙提前朱笔在绢上一挥而就。佛纶退下来将绢又捧给明珠。明珠大声宣道:“御试题目:一、璇玑玉衡赋;二、省耕诗一篇。着熊赐履、索额图、明珠率诸士至体仁阁拟卷,巳时缴上,午时在体仁阁赐宴,钦此!”

    这是殿试、馆试翰林庶吉士都不曾有过的殊遇。人们立时一阵兴奋,互相交换着热烈的目光,带着难以形容的激动心情循礼退下。康熙方下了龙座,招手儿叫过穆子煦来问道:“昨日传旨叫靳辅递牌子进来,不知道来了没有?”穆子煦忙笑道:“方才奴才侍候主子来太和殿,瞧见靳辅跪在乾清宫门外侯旨呢!”康熙原地兜了一圈,仿佛有点舍不得方才那种气氛,不愿离开这座至高无上的宝殿。想了想,这里终不是议政的地方,因笑道:“叫上来,朕在中和殿见他!”说罢,一径自殿后门出来,踱至中和殿前,一边斟酌着上头新写的楹联,便见靳辅远远急步而来,因点头笑道:“免礼,进来说话——那边体仁阁正考较鸿儒,我们君臣说说治河的事。”

    “是!”靳辅几乎一路小跑上来,说话还微微带喘,“只是主上日理万机,诸务丛集,也当节劳才是……”说着便跟进殿来,侍立在康熙身旁。康熙开口便问:“你预备几时启程赴任?”“回皇上话,”靳辅一躬身说道,“奴才的折子已递上去,不知可经御览?面聆圣训之后,奴才即刻南下赴任。”

    康熙点了点头,接过内侍捧上的一杯蜜水,转手便递给了有点慌乱的靳辅:“赐你喝了吧——这些日子在京,听到外头有些什么话没有?”

    靳辅有些摸不着头脑,捧着杯子小心地问道:“不知圣意指的……”

    “李光地和陈梦雷的事。”康熙淡淡说道,“下头都说些什么?”靳辅不料康熙竟问起这个,觉得有点匪夷所思,沉吟着答道:“下头臣子原都预料皇上将兴大狱。有的应试孝廉便有些不安。陈梦雷为福建学者素受南方士人仰望,虽有罪而证据似嫌不足。主上处置之后,众人无不仰服,称皇上仁心高厚,实天下读书人之福!”康熙盯了靳辅良久,笑道:“你不用奉迎,说风凉话的怕也有!这事朕心里有数,清水池塘不养鱼,有些事只能糊涂办理,朕从不随意糟蹋人才,就是这个话——你不要觉得与你不相干,朕这话是对你说的,告诉你的折子早递上来了,你晓得么?你这个人哪,怎么就敢从国币中提银子进京来打点权贵?”见靳辅鼻子上渗出汗珠儿,急着要申辩,康熙一笑摆手道,“他们的折子朕已留住不发,你也不必往心里去,借库银总比追加火耗银子敲剥百姓堂正。你往后管河工,银子像淌海水似的,朕不能不提个醒儿,叫你小心一点,若信不及你,也就不讲这些了。说正题吧,你折子里有些水利条陈,朕有些看不明白,且说说你的打算,朕来替你筹划。”

    听着康熙这些话,靳辅鼻子一酸几乎堕下泪来,忙偷拭了。心想此时也只能大略奏陈一下,便从袖中抽出一张图来,那是陈潢入京后连明彻夜赶制出来的。康熙见了伸手要过,便摊在案上,让靳辅一一指划给他细看。

    “主上,”因离康熙太近,靳辅心情有些紧张,舒了一口气才道,“臣之治河大体分两步走,总而演之是以治河为本,治漕为标……”他用手指在图上划着,“……第一步先将黄河现有决口全部堵塞,由东向西渐进,使黄河河道归复。大修工程共是五项:疏浚清河浦至云梯关到海口河道;挑浚高家堰以西至清口淤沙,然后在高家堰筑坚堤一道,确保洪水不至在此决口堵塞清口之北……这几项工程完毕,黄河入海之路便畅通无阻,然后着力将旧决口依次填堵,不至重新泛滥。最后深挑运河、清理积水潭,运河即无恙矣……”

    说至此,靳辅抬头看了康熙一眼,见康熙毫无厌倦,双目炯炯盯着河图,忙又接着说道:“第二步,在河南考城仪封一带,沿黄河开挖一条中河,从骆马湖经宿迁、桃园至清河仲家庄,避开黄河中流一百八十里风滔之险,漕运船只在黄河中航行便仅有二十里,亦无大忧。”接着,靳辅口述手划,将改运河口、挑皂河、归仁堤诸项细目工程一一指出。这都是与陈潢反复计议了的,早已烂熟于胸,说得十分畅快。

    康熙边听边点头,不住地“嗯”着,一直没有插断。直到靳辅说完,他才抚着脑门向后一仰,闭目沉思良久,方道:“听起来似乎尚属可行。不过朕不精水利,又没亲自踏勘,难置可否。第一步工程完成,漕运即不受黄害,甚慰甚喜。不知需多少时日?”

    “回万岁,十年!”

    “十年不行,七年如何?”

    “臣勉力为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