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烟标·炉果-有种水果叫香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聂翠

    “香——蕉”。老史在课堂上读,学生们就跟着念,满屋子的“香蕉”声就这样划破了山村晨雾。学校是沂蒙山区深处的一座破庙,老史是学校里唯一的教师,学生只有十四个,却分属四个年级。

    “老师,什么是香蕉?”一个孩子从石板叠起的“课桌”后面站起来——他举了手问这个问题。他的脸蛋儿冻得通红,猴子屁股似的。他还穿着开裆的棉裤,屁股蛋儿肯定被板凳冰得生疼。

    “香蕉是一种水果,可以吃。”老史回答。

    “像咱村的山楂一样吗?是圆的吗?有山楂大吗?”孩子继续发问。村里只有山楂能够称得上水果。

    “大概是吧。”老史挠了挠头,头发马上沾了些许白白的粉笔屑。

    “老师吃过香蕉吗?”孩子不依不饶地问,另外13个孩子也瞪大眼睛看着老史。

    “没……我也没吃过……”老史不光没吃过香蕉,也没见过香蕉。“连老师也没吃过。”孩子长叹一口气,很失望地坐到板凳上。

    老史回到家中,问自己媳妇儿,家里还有多少钱。媳妇儿刚卖了鸡蛋,有十块钱准备到集上打油吃。“拿来给我,吃过饭,我进一趟城。”

    媳妇儿撅着嘴从裤腰里掏出了手绢儿,一层层打开,把一卷毛票不情愿地递给老史。

    到城里有六十多里路。老史步行到镇上坐汽车,要两块钱,老史心疼:媳妇得攒多少鸡蛋哪?但还是坐了。

    到了城里,一下车,老史就在车站上打听:“有卖香蕉的吗?”正好旁边有卖水果的小贩,一听便乐了,真是老土,连摊子上黄灿灿的香蕉都不认识!他忙把老史叫过来,问老史买不。老史这才认识啥玩意儿叫香蕉:黄黄的月牙儿般的,十几个像孩子一样挤着,真像学校里自己教的十四个娃儿。老史想着想着便笑了。老史问多少钱一斤,小贩要一块五,少一分也不卖。老史讲了半天价也讲不下来,只好称了四斤。

    老史看天还早,掏出怀里的玉米饼子,向小贩讨了一碗开水,蹲在车站上吃了。老史兜里还剩两块钱,他舍不得花了,心想又不是不识路,干吗还要瞎花钱坐车?走着回去吧,省两块钱给媳妇儿买个头巾。冬天天短,走了四十里地,天就渐渐黑了。还有二十多里山路呢,老史很着急,不觉紧跑起来。等村里人掌灯吃饭的时候,老史才瞧见村里的灯火。山路曲益折折,天又黑,老史一脚踩空,跌了一跤,头正磕在石头上,眼前一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老史醒来的时候,觉得头疼,睁开眼一看,媳妇儿正在油灯下哭,见他醒了,忙给他盖了盖被子。“香蕉呢?”老史忙问。“在这儿呢。你连命都不要了?”媳妇儿心疼他。见香蕉好好的,老史放心了,忙从怀里掏出头巾给媳妇儿。媳妇儿破涕为笑,把头巾蒙在头上对着镜子照,不一会儿又哭了……

    第二天早上,老史还没起床,一睁开眼,吓了一跳——十四个学生都站在床前,手里提着鸡蛋、红糖之类的东西。那个问问题的孩子哭着揉眼:“都怪我,老师。”老史把孩子叫到身边,用手给他把泪擦干,然后,把香蕉拿出来,一只一只地掰给学生,最后自己也拿了一只,笑着对孩子们说:“老师不知道怎么能教好学生,今天,你们都知道什么是香蕉了吧!来,一人一只,咱们一块儿吃。”

    说完,老史便把香蕉塞进嘴里。学生们打量手里那黄黄的、胖胖的、月牙儿一样的香蕉,学着老史的样子,把香蕉塞进嘴里。每个人嘴里都涩涩的——不好吃。老史对学生说:“大概香蕉就这味儿吧,你看城里小贩多坑人!”虽然不好吃,学生们都吃下了。孩子们眼里盈着泪,不知是不是涩的……

    后来,那个举手提问的孩子走出了大山,考进了城里的学校。再后来,他又考进了更大的城市的一所大学。他早已知道香蕉是热带植物,是一种剥了皮才能吃的水果。他去了南方,在香蕉树下照了一张照片,咧着嘴笑,头顶一挂硕大的香蕉。他把照片寄给了老史。

    那个孩子就是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