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公路沿线人类文明遗迹-吉拉斯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当我们越过布多加赫小河,沿着喀喇昆仑公路向西前进,就看到贾亚金德(Jayachand)山在我们的右边,左边是一系列低矮的小山,再往前是河边的小山,特尔班(Thalpan)大桥在那里横跨印度河。实际上,这里有三个遗址,它们都属于吉拉斯Ⅰ。在贾亚金德山的边缘,可以看到一条从特尔班通往吉拉斯的古老小路。第一个遗址,即吉拉斯Ⅰa,在喀喇昆仑公路左边,以刻画在一块朝西的岩面上的一座高高的窣堵波为标志,从喀喇昆仑公路上便可看到。这是竖立在数层台阶之上的美丽的拱形窣堵波,窣堵波顶上有好几层伞,并有捐献者的名字俱毗罗·伐哈纳(Kubera-vahana)。这是公元7世纪的作品。后来,大约在公元9世纪,有人在先前的铭文上面刻上了大大的Sri字样。在这块岩石周围及朝北的一些独立圆石的平坦表面上,刻有更多的窣堵波并伴有铭文。我们来到另一块岩石跟前,看到了一幅不同的岩画。在一个壁龛里,稍高处刻有一座先前提到过的同样是公元7世纪的窣堵波图形,但它的下面是用公元9世纪——10世纪的原始纳格里文字雕刻的铭文,记述了这一地区王朝统治者的历史。第一位国王是斯利·伐折罗·苏罗(Sri Vajra Sura),他有两个王子僧诃苏罗(Simgha Sura)和伐亚格罗·苏罗(Vyaghra-Sura),以及一个大臣吉基希拉(Gikisila),其中Vyaghra-Sura有Mahapilupati和Mahagajapati(两者均意为“大象王”)的称号。附近还有一些刻画很浅的后期铭文,列出了一些人名,也有苏罗(Sura)家族的一些国王的名字,有些名字至今仍为当地操希纳语(Shina)的居民所采用。其中一些人可能是死后在这里火化的。如果这是真的,这个地方也许曾被用做焚尸场。据当地传说,过去在附近曾发现过墓地。

    我们来到了下一块岩石,在窣堵波、铭文和人头雕刻中,我们发现了非常重要的岩画,也是这一地区唯一的描述有关摩诃萨(Mahasattva)献身的佛本生经故事的岩画。顶部铭文的标题是:Vyaghrani dharma nyayam,意即“对待老虎的正法原则”。中间是先前见到过的那种高高的窣堵波,左边跪着一个信徒,另一个信徒匍匐在右下方。在这个信徒上面,菩萨平躺在地上,饥饿的母虎和幼虎们正在吃他的肉。菩萨自愿用自己的肉体来喂食饥饿的动物。在上面,菩萨在中间出现了两次,一次在同左边的树神说话,第二次同地方神迪格巴拉(Dikpala)说话,是一幅地方化了的感人的献身画,描写佛陀拯救动物的场面。

    继续向东,我们注意到喀喇昆仑公路切断了贾亚金德山区,吉拉斯Ⅰb区在河边,Ⅰc区在山边,两边都可以看到岩刻。今天,一条小路穿过河边的Ⅰb区,通往特尔班大桥。沿着这条小路,可以看到刻在零散石头和岩石上的若干窣堵波。有的地方刻有一匹马,有的地方刻有一名骑士,还有一些模糊的铭文。这些岩刻一直延伸到固定大桥的绳子的木桩插入岩石的地方。在喀喇昆仑公路的下面,有一座破碎的佛陀像,只有两块碎片,包括头部的第3块碎片非常不幸地已经不见了。这是一尊在抬起的基座上作沉思状的佛陀坐像。座位上的衣服褶皱呈半圆形,克什米尔型的双三叶拱带着金底座围在佛陀周围。这也许是公元7世纪的作品。在稍下朝北的一块岩石上,有更多美丽的雕刻。文殊师利菩萨(Bodhisattva Manju Sri)的坐像在顶部中间,右边有一段后婆罗谜文铭文,是对神的颂词。左边是一座同期的美丽的窣堵波,下面的一段铭文说这是僧诃提婆(Simhadeva)王建造的。右边有一座后来刻的窣堵波,下面的铭文注明是吉伐达摩(Jivadharma)建造的。再往前的一块石头上,有文殊师利菩萨的无畏坐姿像,也是克什米尔风格,全身围绕着发光的三叶光环。

    吉拉斯Ⅰc遗址在喀喇昆仑公路的另一边,亦即在山边。无数岩刻从路边延伸到岩石顶上。当我们从镇上沿喀喇昆仑公路来到这里,首先看到刻在高处的一只山羊,下面是贵霜风格的佉卢文铭文Kshatrapasa Enakasa,即“地方长官Enakasa的”。还是在上面,有一只似豺的小动物正在用弯曲的角追逐一头北山羊。继续往前,我们看到在顶部有佛陀的坐像,克什米尔风格的三叶花形光环围绕全身,衣服盖住了双肩,似是犍陀罗风格。往右上方看,我们看到在一块朝东的岩石表面上有一长条非常有意思的图案,所有的图像都表现出克什米尔的风格。正中间是当地风格的公元7世纪的一座窣堵波,其右[1]边是文殊师利的坐像,右边一则铭文是僧诃提婆王对文殊师利和在窣堵波右边的佛陀的颂词。僧诃提婆王在下面,左手拿着念珠,右手拿着一盏灯。非常真实地表现了僧诃提婆王高贵的举止。左边是佛陀的坐像,但他紧靠着窣堵波的结构,似乎是后来被添加上去的。最右边是弥勒菩萨(Bodhisatta Maitreya)的立像,手持一水罐。最左边是世界之主(Lokesvare)[2]的坐姿像,手呈施无畏式,此外还有僧诃提婆王和妻子对其表示赞颂的铭文,左边还有一些后来的雕刻。

    再往东,我们来到了一块高大的岩石前,朝北的岩面上有一座漂亮的阶梯形窣堵波。左边是一个正在膜拜的人,右边的铭文是人名Priyasura(帕里亚苏罗)。我们来到这块岩石朝东的岩面,看到上面有两个菩萨立像、一只Purna-ghata(幸运罐)和僧诃提婆王的一段铭文,左边站立的是湿婆,右边是弥勒菩萨,均表现出克什米尔风格。左边像下面的铭文是对观世音菩萨(Avalokitesvara)的赞颂。右边像下面的铭文是Bauddha samana surena,即“佛教僧侣的英雄所立”。再往上高处的岩石上有窣堵波、贝壳等岩刻和铭文,在一块独立岩石朝东的岩面上有汉文铭文,但只有四个字。

    [1]即阿姆河——译者

    [2]指嚈哒,亦常称作“白匈奴”。——译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