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涯论-“天上与地面之间往返”——关于长诗的写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杜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晚期以来的长诗创作,客观反映并部分呈现了我们时代凋落的真实乡村景象和荒芜时代的内心意识流变;同时,杜涯因身处农业大省中原腹地,地理区域特殊性所牵引出的写作语境、审美气质以及写作中潜意识的身份确认等,让笔者自然联想起蔡文姬“真情穷切,自然成文”的《悲愤诗》。杜涯有着同样自传体风格的长篇叙事诗,彰显出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的城乡两元对立矛盾,以及在这个转变下作为部落群体的心理失衡甚至畸变,但她更关注是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命运、抗争,以及对衡定的某种古老价值的追问、呼唤与对应。

    长诗的写作涉及“叙事”,这对于擅长抒情短制的诗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笔者感觉杜涯的叙事法是一种奇特的复述法,有音乐上重奏般的对位效果,就是对背景的一种呼应与强化。如果说她的抒情短制是盘旋向上,用她的话说,“眼光是向上的,我的心始终是在远处的,在天上”,最终“便引诗情到碧霄”,归入“磔磔云霄间”,那么她的长诗则是接通地气的,不同于米勒笔下谦卑的《拾穗者》《晚钟》中默祷的农夫,集中反映在《秋天之花》《北方之星》《天国之城》中的,都是以向苦难大地默哀式的人物作为背景的。虽然是两种向度的,但是有机关联着。杜涯说:“我又是来自乡村,我们都明白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乡村,它的贫困、无助、无望以及挣扎、无奈、屈从、听天由命,带给我怎样的沉重和伤痛啊。我无法完全脱离这一切,也无法做到无视这一切。所以我总是在天上与地面之间往返,也时常处在飞翔在天上与回到地面的矛盾中。”[22]

    在《秋天之花》中,诗人巧妙地将连接乡村与集镇的“乡间公交车”,设定为其中各色各样的人物一一登场的一个流动剧场。这些人物身份各异,在特定情景设置中,用对话的形式逐次披露和展开生活的真相。通过一辆在城乡间运行的公交车——这个典型意义的“窗口”,窥见人生百态,也在这里,诗人号到了时代之脉,公交车同时又是一个消解一切不公、忧愁与忿闷的“容器”。坐车的有各色人等:

    坐在车上:他们都来自附近的村庄

    他们是春灌秋收的乡村农民

    每天都为粮食、年景和雨水操心

    而此时他们则是贩果贩菜小贩

    城市街边开小门面房的小商人

    垒建楼房和掏挖下水管道的民工

    还有一两个赶火车谈小业务的奔忙者

    ——《秋天之花》

    这些人是全中国亿万外出打工流动人员的一个缩影。在这辆公交车上,他们感叹流年不利、人间不公、世态炎凉,他们满怀希望也低眉认命。与此同时,诗人向我们展开了另外一个世界,似乎不被这些世俗力量左右,吸引着诗人,即明亮之花对应着的人间灰暗的生活:

    而我则被路边盛开的野花吸引,它们

    一片片,一丛丛,散布在草丛中、树林间

    我认得它们:金黄的是野菊,蓝色红色的是牵牛

    我熟悉这些花朵,如同熟悉星辰

    它们遍布在村庄边、河堤旁、路途上

    每到夏秋,它们便在乡间的院前屋后开放

    或围绕房屋,或爬上墙头、窗台

    陪伴着村人寂寞缓慢的生活

    公交车缓行,路旁野菊牵牛们也更趋繁盛

    我想到鲜艳、灿烂、绽放、彩霞

    而我最想说的是:秋天之花,明亮之花

    ——《秋天之花》

    诗人细心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的那些人,那个最具代表性的群体,他们既生活在大时代的边缘,也生活于大时代的风暴眼中。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家长里短,他们的生老病死,就在眼前,就在身边,诗人不是高高在上,用俯视的目光打量他们,诗人就在生活之中,平视着他们,因为诗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辗转、挣扎,和他们一样贫病交加,和他们一样倔强坚韧。在这个时刻,诗人的能量就来源于生活本身的能量,诗人的创造力仿佛就是生活本身的创造力。诗人和他们一样,散落在乡村和城市中不为人知的角落,像村头路边以及广阔的大地上随处可见的“一丛丛的野菊和牵牛花”:

    那照亮他们的脆弱、无助、黯淡

    照亮他们的幽暗寂默年月的

    ——秋天之花

    ——《秋天之花》

    我们可曾真正关注过人生的、岁月的流逝,从白昼和黑夜,从初春到隆冬,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终结,我们注视过那些弱小的生命和他们洒下的淡薄之影吗?许多生命体是那样的模糊,没有面孔,无名无姓,甚至连同自己的影子都是别人的,因为他们就生活在这个所谓大时代的阴影之下。杜涯的三首长诗书写了这些“影子”般的生命——她生活过的城市、乡村、郊区,将这些大地上的卑下小人物的命运无情地展示在大时代面前,甚至是将他们一次次地从光鲜的广宇大厦背后隐匿和幽暗的角落里面挖掘出来,使人不得不正视他们的存在。这让我想起两位匈牙利大师——作家、编剧拉思罗·克拉斯诺霍尔卡伊(Laszlo krasznahorkai)和电影大师塔尔·贝拉(Béla Tarr)合作的影片《撒旦探戈》中凝重的长镜头,那是在时间之轴上缓缓铺展的生命之旅。杜涯笔下的乡村、郊区有同样的凋敝、破败与人心不古,其实,这样的方式在她的短制中,早已被娴熟地运用,也蕴含着这样缓缓推移、捕获到不为人知的“暗物质,光,阴影”,“生者和已逝者的心灵”,“未知和不可名状之物”,这是客观、公正而悠长历史“镜头”的力量:

    我想象重新回到花家地,回到那样一种

    存在,生活:它包含玫瑰,暗物质,光,阴影

    引领悲苦、欢乐,生者和已逝者的心灵

    以及胆怯、卑微、细小,未知和不可名状之物

    ——《花家地的秋天》

    轰鸣的碎石声中他们没有了多日前

    ——劳动,永远使人心安

    ——《采石场》

    对公安、检察、法院、市县乡三级政府

    对所有的国家机器感到畏惧

    感到它们深不可测,高不可瞻

    他们总是仰望,然后感到脊背发凉

    ——《北方之星》

    从《岁末为病中的母亲而作》《为一对老夫妇而作》《岁末诗》到《花家地的秋天》组诗,再到长诗写作,杜涯带我们一起深入到中原腹地的乡村、城镇,深入到繁华都市的郊区、城中村,展开的“画卷”上无论是留守土地的农夫,还是流徙各处的采石工、挖煤工、制砖工,从事收旧货的、小商贩等各色营生的,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她的工笔“画轴”上,他们在人世间活动如同“服役”。他们也会在孤苦无助时寻求拯救和解脱之道,向他们心中一切超自然的力量诸如土地神、菩萨、耶稣等祈祷。是的,女人们有时想另辟蹊径,向“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现象”[23]的宗教寻求帮助,但最终,永远记得的还是“他们的身影、衣食、年岁/他们的房屋、偏远、无助、黯淡/艰硬、忍受、和寂默”:

    星期天她们聚集在附近礼拜堂里

    唱诵,捧领圣饼,含着泪祈祷:

    “主啊,快治好我的腿疼腰疼病吧,

    我疼啊,筷子掉了我都捡不成。”

    然后她们回到家里,做饭洗衣,照顾男人

    ——《秋天之花》

    有人生了病,家人会去庙里进香,或去礼拜堂祈祷

    有孩子发烧,会有老人说:“吓丢魂了,叫叫吧。”

    于是有几天,我总在正午时听见屋后街上两个妇女

    的叫魂声:“小军,回来吧。”“回来了。”……

    ——《北方之星》

    在遭遇生活的种种重负、不公、屈辱之后,他们依然选择的是继续“回到生活”,平静地接受:

    他们有时关在屋中,夫妻互相争吵

    女人小声埋怨,压低声音哭泣

    为税务工商部门的罚款、孩子的高价学费

    也为拖欠的房租,房东的不满、催逼

    第二天早晨他们依旧送孩子上学

    相互沉默着出门,开始一天的劳碌生计

    ——《天国之城》

    诗人告诉我们,仰望星空,成为了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书名)的一种“信仰”,因为北方之星代表了“公正、正义”,蕴含着“宇宙的善意,接纳,怜爱,深厚”以及“无边无际的慈悲”:

    我安慰:这一片乡土上的人,这些被剥夺、被献祭者

    仍能时常抬起头来,看到那北方的夜空

    看到那北方之星——北方的公正、正义、引领

    那几颗星,不能给他们带来食粮、井水、房屋

    不能带给他们所期望的时年运气、福禄寿岁

    但他们仍旧能够年年抬起头来,伫立仰望

    我相信:那是他们的北方之星

    我相信:无形的手可以夺走他们的年月,生存的一切

    但却夺不走那北方之星:他们的向往、明亮、夜光

    那是所生存的宇宙对他们的安慰、馈赠

    那是宇宙的安宁,是宇宙的善意、接纳、怜

    爱、深厚

    ——无边无际的慈悲

    无边无际的爱、荣光,以及永恒、完整、宽广……

    ——《北方之星》

    也许诗人本意并不想以史入诗,以诗证史,留下诗史意义的作品,但客观上她的长诗又超出了一般意义上感情咏时、怜物怀人的范畴,没有风花雪月,也不止是城市化大潮中一曲乡村的挽歌,是在场者、亲历者的实录、证词与呼号,当然这仅仅是诗,是用包括痛楚的个人经验交换来的诗。那些卑微渺小、无声无息,像地上的影子一样无足轻重却又无处不在的群体,也像影子一样活在低矮、边缘的暗处,“胆怯、卑微、细小”,随时会被踩在脚下,却又有着坚韧无比的生命力,在幽暗的角落中闪烁着,启示录般烛照着我们的历史与现实。杜涯的诗歌记录下了裹胁在宏大的历史进程中无处逃避的小人物的命运,磅礴的时代洪流中草民的欢笑与泪水,他们的忍气吞声、漂泊沉浮,他们的抗争、无奈、认命、麻木——她用白描手法压缩了现代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小人物的心灵史,是见证更是实录,还原了最日常生活场景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生活世相,展示了质朴文字功力的能量;同时,她的言说方式又是生命实证式的,由此她的诗歌也成为了记载生存价值、真实生命能量、生活意义的现实文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