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记
省知名女记者罗娜案再度引起关注
本报讯 罗青报道 近期,本已定案的知名女记者罗娜自杀案再次引各方关注。
三个月前,省报知名记者罗娜死在家中,有关部门多方调查取证,确认罗娜生病多年,系自杀,缘由是长期病痛所致。近期,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丈夫收集整理的她的作品集《我心依旧》,序言是她儿子写的,详述母亲生病种种细节,情真意切,甚是感人。可前不久被害人的丈夫某大学教授欧阳明与负责本案的法官林雨蒙突然成双入对出入公众视野,两个人的亲昵行为使平息许久的此案再掀波澜。详情有关部门正在调查中。
(摘自12月20日《新河晚报》)
原载《广州文艺》2017年第12期
原刊责编 刘妍
本刊责编 黑丰
创作谈
为另一半代言
文清丽
这是我疾病系列的第六个中篇。
年初中篇小说《采葑采菲》写到结尾时,我突然发现女主人公的丈夫冲到我面前,抗议我把他塑造得面目模糊,举止呆板。细细看稿,的确丈夫形象单薄,但我怕他夺了妻子的戏,狠心地把他摁在了原地。可他一直在我脑子里盘旋,我却找不到恰切的路径抵达他内心的幽微。我想,写他,必是此系列的终篇。换言之,准备充沛,方可完美收官。
妻子常年得病,丈夫咋想,他会怎么做?我反复问自己,也问身边的朋友。经常听不少女朋友说,男人没几个好东西,好色、懒惰、功利。虽失偏颇,可在某些方面,我还是认同的,比如男人不如女人痴情,没有女人细腻,对物事欠敏感。
一次朋友聚会,我得知敬慕的一位作家老师没来,是因为老伴得了老年痴呆症,他放心不下。听之,我心怦然一动。
再回头细观所见男人,的确他们比女人更不易——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担任抗洪抢险救灾急难险重任务。学校门口接孩子。在手术单上艰难签字。遇到悲恸事却埋到心里不动声色。还有像作家老师那样,陪着妻子走过漫漫岁月的男人,应不在少数。
纳博可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把一个在世人眼中的杀人犯写得那么迷人、鲜活,甚至腔调,都让人为之动容。由此,我想男人跟女人一样,内心深处,都有秘道,亦有黑洞。一个优秀的作家,当心怀众生,方可步入创作佳境。
落实到此篇小说,我想写出妻子得病后丈夫内心的烦躁、绝望,同样,也要写出他对病妻的体贴、温情,也绝不回避他对健康异性的渴慕,甚至欲望。我不想让偏见制止我去触摸他内心的褶皱和沟回——体力上,要照顾病人;心理上,要承受众人的挑剔及他的自我纠结。我坚信,他跟得病的妻子一样,也有颗千疮百孔的心,而这却很少有人去关注。至于叙述人称,我想何不让他站出来给一位漂亮的女士讲他的心路历程,来诉诉自己的苦恼呢?于是小说顺利完成了。特别是那个关于小桶的勾连,我很得意,也算向大师卡夫卡致敬!还有后面的补记,我想再延伸下故事,算多个视角,使故事相对客观些。
小说写得如何,只有交给读者去评判了。感谢《广州文艺》和《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诸位老师,有你们,我好温暖。
文清丽,女,1986年入伍,陕西长武人。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大学艺术系、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和鲁院第二十八届高研班深造班。
曾在全国文学刊物发表作品四百余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出版有散文集《瞳孔 湾湖》《月子》《爱情总是背对着我》,小说集《纸梦》《回望青春》,长篇非虚构小说《渭北一家人》。
现供职于《解放军文艺》杂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