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不叫,天也明-念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周乡长到刘庄村下乡。周乡长非常喜欢太行山区的秋色,办完公事之后,就沿着村边的长满绿草开满黄花的小路往山上走。走到山脚下时,忽一阵秋风,脑门儿就被碰疼了。周乡长抬头一看,原来他走进了一片偌大的枣树林,枣树上密密麻麻结满了大枣。正是仲秋八月,斜阳一照,那枣个个红得玲珑剔透,整个枣林如霞似火,眼前一片壮丽一片鲜活!

    碰了周乡长脑门儿的,就是枝头上的大枣。

    周乡长知道刘庄的大枣在全县、全省有名,就伸手摘了一颗放进嘴里。觉得那颗枣又脆又甜,满口生香,吃起来很美妙、很惬意、很享受,就多摘了几把装起来,准备带回城里去。那天是星期六,他自然是要回家的。

    周乡长总共摘了两兜枣,一兜给媳妇儿吃,一兜给孩子吃。

    周乡长心满意足正要退出枣林时,忽然被一个人喊住了。那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汉,老汉的手里握着一把明晃晃的镰刀。

    老汉喊道:同志,你等等再走!

    老汉简直是从天而降,说话之间就站到了周乡长面前!周乡长打个愣怔,随即笑道:火叔,您好。您是在这里……

    老汉说:我是在这里看秋的,防止有人偷我的红枣!

    周乡长捂了捂自己的两个衣兜,坦然说道:大叔,光天化日,我这算偷吗?

    老汉说:你又没和我打招呼,咋不算偷?光天化日,应该罪加一等!

    老汉的脸色很严肃,口气也很严肃,两只眼睛钉子一样盯住周乡长,没有一点儿通融的意思。

    周乡长后退一步说:老人家,您认识我吗?我常到你们刘庄村来,和你们村主任特别熟!

    老汉说:我当然认识你,你不是乡里的周乡长吗?你开会时老在台上给我们讲,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损害群众一草一木!你偷的不是村主任的枣,你和他熟不熟和我没关系!

    既然人家知道他的身份,还多次听过他的讲话(自己确实讲过那样的话),周乡长也就没了奈何。周乡长发现自己很笨很愚蠢,在这种场合你提村主任干什么?拉关系吗?走后门吗?要挟人吗?你不提村主任还好,你一提村主任你的思想水平就低了。

    周乡长说:大叔,对不起,我来赔偿您的损失吧,您看您要多少钱?

    老汉说:周乡长,钱不钱的等等再说。我们这里有个乡俗,这树上的枣你吃多少也不犯规矩,但是一个也不能往口袋里装,装了就得挨罚。现在你就吃吧,你如果能把你摘下的两兜枣全部吃完,你就走你的,我一分钱不要;如果你吃不完,剩下多少我再罚多少!说完从腰带上拽出一杆秤来,顺手扔到了地上。

    周乡长知道了老汉的厉害,他是带着秤看秋护枣的!

    周乡长不想挨罚,不是怕掏钱,而是害怕丢面子——哪有村民罚乡长的?说出去岂不让人笑话?所以在老汉的监督下,就把兜里的枣全部掏出来,一颗一颗地吃。一开始吃得狼吞虎咽,秋风扫落叶似的,但是吃着吃着犯了疑惑:我这是干啥呢?我这样一吃,不就真的成了偷枣的贼人了吗?我是乡长,我是干部,我拿不出这么一点点钱?而且被自己装进兜里的枣有四五斤之多,一时半会儿能吃得光吗?这岂不让老汉笑话,而且吃光了也是笑话,吃不光也是笑话!

    周乡长发现自己真是愚蠢至极,真是笨而又笨!

    周乡长把他吃剩的红枣全捧进秤盘里,请老汉过秤,算钱。结果是三斤七两枣,每斤合款五元,共计十八元五角钱。

    周乡长说:大叔,您把那个零头抹了吧,我给您十八元。

    老汉说:不能抹!我又是浇水又是施肥又是除虫,弄点儿收成容易吗?

    周乡长还是给了老汉十八元钱,因为他手里没有那五角零钱,老汉手里也没有那五角零钱。

    过了秋天到了冬天,过了冬天到了春节。春节前夕,老汉亲自来到乡政府,找到周乡长,递给他十八元五角钱。老汉说:周乡长,眼看就要过年了,我把这钱退给你吧,这还是你那十八元五角钱!周乡长说:大叔,奇怪了,您什么时候拿过我的钱?老汉说:哎呀,光怕你忘掉你还真给忘掉了。这是秋天时你摘我的枣被我罚过的钱。我看你人不赖,就决定把钱退给你!周乡长说:老人家,你看我哪儿不赖?老汉说:第一,你认错,认罚;第二,你不搞打击报复,不给弄过你难堪的人穿小鞋儿;第三,你心里想着你的老婆孩子——后来我才听说那几斤枣是为你的老婆孩子摘的。

    周乡长笑了。周乡长请老汉抽烟、喝茶,在他屋里多坐一会儿。周乡长说:老人家,不对账呀,那工夫我给了您十八块钱,现在您给了我十八块零五角……老汉说:我知道,我知道。那五角钱是给你留个念想,你好好收着!

    老汉起身走了,周乡长还没来得及问他的名字。

    周乡长想,大叔您要留给我怎样的念想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