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老天大旱。大地干得裂开了一道一道口子,庄稼一片一片被晒卷了叶子。所有的飞禽走兽被晒得四处乱跑。一天,兽王狮子召集所有的飞禽走兽一起商讨求雨的大事。
狮子还没有把召集大家来的目的讲清楚,自以为聪明的妥勒尕尕三蹦两跳来到狮子跟前,说道:“大王,请你不要小看我一尺长的身子,我会办成大事的。”狮王见妥勒尕尕口气坚决,就同意了。
一眨眼工夫,妥勒尕尕腾云驾雾,像离弦的箭一样很快上了天,找见了雨公大神。“雨公大神呀!请施施大恩给人间降些甘霖吧!眼看庄稼枯死,人畜鸟兽快完了,快救救命吧!”妥勒尕尕求告说。雨公说:“我们背后有一口神缸,还有一个水勺子,你去舀三勺泼下去,千万不能多泼!”
妥勒尕尕高高兴兴地舀了三勺泼下去,倾盆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山川万物得救了。妥勒尕尕知道自己立了汗马功劳,得意洋洋,飞奔下来。由于过于高兴,不小心跌了个跟头,它的头被一块大石头碰得起了疙瘩。这时妥勒尕尕又痛又气,自言自语道:“地怎么硬硬的,一点雨都没有,肯定是雨公骗了我。不行!我还得上一趟天。”说罢,又飞奔上天。
雨公见了妥勒尕尕,便问:“你怎么又来了?”
妥勒尕尕又气又急,没好气地回答:“要雨来了!”
雨公说:“不是下了三天三夜吗?”
“根本就没下雨,地还是硬得很呢,你看我的头被碰了个大疙瘩。”妥勒尕尕摸着凸起的疙瘩说。
雨公说:“既然是这样,你再去舀三勺泼下去。记住,千万不能多泼!”
妥勒尕尕不相信三勺水能给人间下三天三夜雨,蹦跑到缸边连连舀了三八二十四勺水向人间泼下去。
妥勒尕尕哪里知道,这二十四勺水变成了人间二十四个白天、二十四个夜晚的大雨。河水像脱了缰的野马,奔腾咆哮,淹没了良田农庄,造成了重大灾难。
现在,青海同仁尕沙尔[2]一带,沟壑纵横,据说就是那次大雨冲的。
搜集整理者:马少青
选自郝苏民编《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三邻舍
九曲黄河盘银线,大河家正靠黄河岸。水环山,山抱水,大河家地方山清水秀风景美。
天上三朵云,大河家居住三家人。风来三家挡,雨来三家顶,同甘共苦,互帮互助,勤勤恳恳过日月,谁也不敢把他们来欺负。
三邻舍有三个当家的,这三个人,各有一套神奇的本领,东家大哥是个“风里耳”,风吹草动,远远近近的声音,只要顺风一听,都瞒不过他的耳朵;西家二哥,是个“穿山眼”,不管眼前隔着万重山,只要定睛一瞅,山背后梅花鹿怎样喝水,都看得一清二楚;北家三哥是个“万能手”,心灵手巧,会做各式各样稀罕物件,就是要摘星星,他也能造出一架登天梯。这三邻舍,和和睦睦相处。可是,南山有个魔王,心里非常嫉妒他们,千方百计,总想害这三家人。只是因为三邻舍很要好,任魔王想出什么诡计,都被三兄弟齐心合力破除了。这一来,南山的魔王越加气恼。
这一天,魔王又想出了一条毒计。他召来了黄河神,命令河神发三天洪水,把三家人淹死冲掉。魔王和河神刚在南山里咕咕唧唧地商量,话还没落地哩,早已被风里耳大哥听到了。
“弟兄们!”大哥风里耳说,“魔王叫河神发洪水淹咱们呢,快想办法吧。”
万能手三哥想了想说:“如果有两只牛皮胎,我们就不怕了。”
“让我看一看。”二哥穿山眼说着,向四面八方扫了一眼,又说:“哈,正好,雪山背后的古寺里,一帮脚户在宰牛呢。你瞧,牛肉已经挂在梁上了,两只牛皮胎在地下扔着哩。”
三哥万能手说:“我马上去把它买回来。”说罢,骑上他自造的木头马,不大一会儿工夫,就跑到雪山背后,用银子把两只牛皮胎买回来了。他用三升雪花盐,三斤好清油,把皮胎涂擦了几遍,吹饱了气。气鼓鼓的皮胎,拴绑在桦木排子上,连夜做成了水上工具——“双牛”。这种“双牛”,放到水面上漂荡起来,又轻便,又平稳。据说,后世黄河上使用的皮筏子,就是从这里流传下来的。
第二天,黄河里果然发了洪水。水淹树,水爬山,洪水吞掉大河家的绿草滩。水盖地,水连天,洪水的浪头卷上太子山。可是,住在大河家的三邻舍,平平安安坐在“双牛”筏子上,桨板拨开千层浪,游游荡荡,还把山歌唱。
魔王的诡计又失败了,但是,他还不甘心。这一年夏天,他又召来了瘟神。命令瘟神打开瘟疫葫芦盖子,放出疫病,吞掉大河家。他们的话刚出口,风里耳就听到了。
“弟兄们!”大哥风里耳说,“魔王叫瘟神散布疫病,要害死咱们呢,快想办法吧!”
万能手想了想,说:“不要紧,如果咱们能找到一种艾叶草,就不怕瘟疫了。”
“让我来看看,哪里有这种草。”穿山眼向四面八方一瞅,看见高高的太子山顶上,满山满坡都长着银白色的艾叶草。于是,三兄弟便划起“双牛”皮筏子,渡过黄河,登上太子山,采来了几大捆艾叶草;又各自在自己的菜园里,挖了很多红皮大蒜。当瘟神打开瘟疫葫芦盖子,把疫病散布到大河家的时候,三家门口,早燃起了避瘟草。艾叶草的香烟升起,逼住了瘟气,三邻舍怀里揣着红皮蒜,嘴里噙着红皮蒜,鼻子里塞着红皮蒜,各人都提着大汤瓶,又洗手脸又洗澡,浑身上下,洗得干干净净,疫病一点儿也沾不着他们。从此,人们都知道,艾叶草和红皮蒜,是辟瘟免疫的宝物,一直流传到现在,人们还在利用这种东西祛病除疫哩。
三邻舍就这样同心同德,共同战胜了南山魔王一次又一次的阴谋诡计,团结得更亲密了。
魔王见硬碰硬自己占不了便宜,便挖空心思,想了一个软办法。他叫来了当地山中的一种弄舌鸟儿,名叫“嗤叫子”。
“去吧,”魔王吩咐说,“用你的花言巧语,去挑拨住在大河家的三邻舍;只要能离间破坏了他们三家的团结,我便一家一家收拾他们!”
这天晚上,嗤叫子落到风里耳的房檐上,放开嗓门怪声怪气地唱道:
咕咕登,咕咕登!
顺风耳阿哥你听呀,
你的本领比天大;
没有阿哥的一对耳,
你的两家邻舍早就淹死啦!
顺风耳正在捆柴,听着嗤叫子唱得不入耳,便顺手抄起一根柴火棒,把这捣弄是非的鸟儿撵飞了。
第二天夜里,嗤叫子飞到穿山眼院里的桃树上,提高嗓门怪声怪气地又唱开了:
咕咕登,咕咕登!
穿山眼阿哥你听呀,
你的本领比天大;
没有阿哥的一双眼,
你的两家邻舍早都病死啦!
穿山眼正要做礼拜,听着嗤叫子唱得心里烦,便骂道:“滚!别在我耳根前说坏话!”说着,拾了个石头把这编白道黑的鸟儿撵走了。
第三天夜里,嗤叫子又飞到万能手门口,尖着嗓子怪声怪气地唱起来:
咕咕登,咕咕登!
万能手阿哥你听呀,
你的本领比胡达大;
没有阿哥的一双手,
你的两家邻舍早都完蛋啦!
万能手正提着汤瓶洗脚,听着嗤叫子这么唱,不觉暗暗点起头来。嗤叫子看万能手动了心,趁机又唱道:
咕咕登,咕咕登!
万能手阿哥你听呀,
你用好心对待两邻舍,
他们在背后说坏话;
说你是个大草包,
耳朵聋,眼睛瞎,
没有他两家,
你能顶个啥!……
万能手听着听着,把手里的汤瓶一摔,生气地说:“哼!想不到我的两家邻舍这么坏,我离开你们,难道就活不下去了?!”
从此,万能手怀恨在心,再也不理两家邻舍了。东家种田,想请他帮帮忙,他不去。西家要借他的斧头用一用,他推说没有,不借给。这么一来,三邻舍经不住嗤叫子每天夜里飞来叫唤,搬弄是非,便渐渐失了和气。万能手划着“双牛”皮筏子,搬到太子山下去住了。穿山眼赶上尕驴,到三二家地方落了户。只丢风里耳一家留在大河家。
魔王见到这种情况,心里很高兴,便接连施用风旱雨涝等各种灾害,折磨这三家。因为三个老弟兄失去了互相帮助的力量,吃了不少苦头,终于忍受不住各种灾害,都先后死了。临死的时候,他们才觉悟了,便都嘱咐他们各自的后代,一定要和睦团结,齐心合力,只有这样,才能战胜恶魔降下的灾难。儿孙们接受了祖先的这个遗训,终于生活下来,成为三个繁盛的民族——住在大河家的是保安族,住在太子山下的是东乡族,住在三二家的便是土族。直到现在,这三个民族的人民都认为嗤叫子是不祥之鸟。谁听见嗤叫子叫唤,都厌恶地啐口唾沫,把它赶走。
搜集整理者:乔维森 野枫
选自马学良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第二分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神马
保安三庄紧靠着巍峨的积石山,积石山正对着保安三庄的一条谷壑叫崔家峡。
传说很久以前,崔家峡口有一眼神泉。每天太阳刚刚升起,彩霞满天的时候,从泉眼里奔出一匹雪白的神马,它欢快地奔跑在保安人居住的土地上。每当天旱的时候,神马张嘴长嘶三声,清清的泉水就从泉里哗哗流出,保安人就用它浇灌正盼水的庄稼。雨水过多的季节,神马就悄悄地把田里的雨水“咕咕”喝到肚里,积蓄起来。因此,这里的庄稼比别的地方好,真是粮食装满仓,牛羊满山坡,花果四季香。核桃呀,年年都是果实累累,皮薄仁香,名扬西北。保安人啊,年年过着丰衣足食、幸福美满的日子。
可是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村里有个财主叫其其巷,他看到神马的神力大,日思夜想着怎样把神马弄到自己手里,好发更大的财。他思谋好以后,带上干粮,背上箭,偷偷摸摸地来到神泉边上藏了起来。过了四十六天,还不见神马的影子,其其巷可生气了,拉开长弓,对准泉眼狠狠射了一箭。这一箭,不偏不斜,正好射中了在泉底草滩上吃草的神马。雪白的神马痛苦得大吼一声,冲出神泉,跑进了积石山,再也没有回来。这惊天动地的吼声把积石山震开了个大口子。于是,一股洪水像大河急流那样从这个裂口里冲了出来,怒涛滚滚,一眨眼的工夫,肥沃的田地被冲毁了,茂密的果树被冲走了,牛羊马匹不见了,许许多多的男人和女人都被卷走了。从这以后,美丽的山村变成了一个乱石滚滚的石头滩,河里没有水,坡上没有草,地里不长庄稼。而其其巷呢?他也被神马的吼声惊死了。他死后变成了一只老鼠,到处乱窜,打洞躲藏,见不得人。在这场灾祸中,据说只留下三个壮实的小伙子,他们翻山越岭,跨沟越涧,找啊,找啊,一直找了七七四十九天,始终没有找到那匹神马。从此,他们又在洪水冲毁的石滩上,辛勤劳作,重建家园。山坡上草木又茂盛了,树上又结出累累果实,地里又长起了一片好庄稼。不过,比起神马在的时节,还差得远呢。过了几年,三个小伙子中第一个娶了回族姑娘,第二个娶了蒙古族姑娘,第三个娶了藏族姑娘,三对青年夫妇和睦相处,勤劳耕作,子孙逐渐繁衍增多。不知过了多少年,他们的子子孙孙,分居在三个庄子里,就是今天的保安三庄。
人们为了让后代不忘神马曾给保安人带来的幸福,在山峦叠翠的崔家峡峰巅上修了一座白马寺纪念它。同时,为了让后代知道贪婪自私的财主其其巷给保安人带来的灾难,至今,在保安语中把老鼠叫其其巷。
搜集整理者:马少青
选自郝苏民编《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保安腰刀的传说
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这里有三个庄子[3],名叫保安庄、上庄、下庄。三个庄上居住着汉、藏、保安、土四个民族。因为保安族来这里最早,人口也较多,这三个庄就统称保安三庄。各族兄弟喝的是一道河里流来的水,吃的是一块地上长出的粮,和睦共处,就像一家人一样。
俗话常说:“奶子里掺了血喝不得,地方上有了坏人安宁不得。”保安城里有一家姓田的大财主,是个狼心狗肺的坏蛋。有一年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下庄的一位叫开吉尔的保安族兄弟,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就将自己祖传的一把“什样锦”[4]腰刀拿到保安城里打算先当上点青稞糊口,等麦收后再赎回来。当开吉尔拿着“什样锦”来到城里大街上时,没想到恰好遇到了田财主,田财主一见这把刀顿起歹心,就皮笑肉不笑地说:“开吉尔,你手里的这把小刀,像我家前些年丢失的那一把。当年为这把刀差点把我想疯了,没想到今天在你的手里看到了。快把刀给我,不然我给你传出去,名声不好啊!”
开吉尔听了大吃一惊,说:“田财主,我这刀是祖先从西域带回来的,你怎么信口胡言呢?”田财主说:“这是我家的宝刀,确凿无疑。刀柄上有十二种宝石,七种颜色,刀柄不长不短,三寸三分,刀口不宽不窄,一寸七分。刀光分白、青、黄三种,早上太阳升起时闪白光,中午日照当头闪青光,晚上夕阳下闪金光。不信,由众人作证,我来舞刀,若差分厘,我认输;若不差分厘,你把刀乖乖还给我,免得吃官司。”
田财主说的是真是假,开吉尔莫名其妙,但他坚信刀是自己的,不管怎么,事实是赖不掉的,就说:“好吧,有众位乡亲在场,我不怕你赖账。”这时,蓦地从人群里钻出一个人来,一把夺过刀,说:“这刀是财主爷的,和财主爷说得分厘不差,刀柄上不多不少正好有十二种宝石,七种颜色,把刀还给财主吧。”他把刀交到田财主手里。开吉尔急了,上前拦住说:“你们这是明着抢人哩!快把刀还给我。”田财主说:“不信,我再叫众人公断一下,我刚才说我的宝刀有三种光,现在叫你看。”他把刀在众人眼前“刷刷”挥舞起来,果然一道道青光从众人眼前掠过,大家一看日照中午,正好闪青光,和田财主说得实在分厘不差,田财主见众人都被他欺哄住了,就收起腰刀在几个狗腿子的护卫下扬长而去了。
这事立即传遍了保安三庄,各族穷人都气愤难平,三庄上有位年纪最大的保安族老人叫索南尔,他对众乡亲说:“田财主的心就是坏,但是,只要我们众人心齐,就能斗过他。我是庄上的长者,这件事我就拿个主意吧,让他把刀乖乖还回来。”
第二天天刚亮,田财主打开他的大铁门时,只见门上插满了保安刀,和昨天抢来开吉尔的完全一样,他又惊又喜,便双手抱住刀柄要拔下来,可是这一把把长刀,插进铁门里,就像生了根一样。他又觉得这一把把大刀插在门上,就像插进他的心窝里一样,吓得他“嗷嗷”直叫:“快来人,把这些刀拔下来,扔到山沟里去。”几个狗腿子拼命往下拔,累得死去活来,连动一下都不能。田财主吓得六神无主,只要一闭上眼,就看见有几十把大刀直向他的两肋插来。后来,只好将开吉尔的刀乖乖送还原主。说来也巧,就在他把开吉尔的刀送还后的当天晚上,铁门上的刀也无影无踪了。
俗话常说:“恶人先告状。”不久,田财主把这事偷偷报告了隆务[5]的大头人。大头人早就听说保安腰刀四海扬名,但总是弄不到手,就对田财主说:“请传话,限三天叫保安人把所有的刀都交来,过期不交我自有办法。”田财主说:“他们拿我的话当耳边风,还是你自己走一趟吧。”于是大头人亲自带了狗腿子到保安庄来抢刀。
索南尔老人料事如神,他和大家早有准备。当大头人和田财主进庄时,保安庄的乡亲们都藏起来了。大头人找不到保安人,更得不到宝刀,就命令狗腿子放火烧庄。当第一把火点起的时候,索南尔老人突然出现在大头人的面前说:“你要的刀,我们早已准备好了,你要耍野蛮,这刀就得不到手了。”大头人为了得到宝刀就下令灭了火。索南尔老人又高声喊道:“为了我们保安人的尊严,为了三庄的乡亲,起飞吧,保安祖先留传给我们的宝刀!”
一听到索南尔老人的号令,保安人把自己身上的腰刀和挂刀,有“什样锦”,有“一道线”,有“波日李”,有“飞龙”、“丹凤”,一起掷向空中,只见三庄的上空,宝刀飞舞,刀柄上的各种宝石,放出各样光彩,像是早晨的彩霞。大头人和田财主看见那么多的宝刀在天空飞舞,喊道:“心爱的宝刀快下来,不然的话,我要把你们的主人杀死。”宝刀在天空飞来飞去就是不下来。大头人和田财主气急败坏,就抓住开吉尔和几个保安兄弟要杀头。这时,索南尔老人出来了,他对天空招招手说:“下来吧,我们的宝贝,你们分清善恶,明判是非吧!”
听了老人的话,一把把长刀慢慢降落下来,刀口直对着大头人和田财主的头顶刺来,把他们吓得抱头鼠窜。宝刀把这群坏蛋赶走后,各自回到了主人的手里。
俗话说:“狼吃不到人心越狠。”大头人和田财主又使出一条毒计。他们切断了三庄的水,不让三庄的老百姓活命。索南尔老人说:“我们保安人不向恶势力折腰,正像青松不在风雪中低头一样,为了不连累各族群众,我们把三庄和草滩留给大家,把我们保安人祖传宝刀赠送给汉族、藏族、土族兄弟们做护身的武器,我们走吧,只要团结一心,走尽天下也有活路。出路就在远走高飞。”保安族兄弟们都同意老人的话。在一个明月当头的夜晚,在索南尔老人的带领下,保安族兄弟上路了。
有人传说他们翻越大山,到甘肃那边定居了,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又有人传说索南尔老人为自己民族的生存,费尽了心血,在路上化成了神。
搜集整理者:王彰明
选自郝苏民编《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注释:
[1]妥勒尕尕:保安语,即兔子哥哥。
[2]尕沙尔:又作尕撒尔,在青海省同仁县,即今临夏大墩村保安族的原籍地。
[3]即俗称的“保安三庄”,系指青海同仁县之保安城、上庄、下庄而言。现在这里居住着藏、汉、土各族群众。相传百余年前,保安人从这里迁徙到今甘肃积石山定居,并形成新的“保安三庄”。
[4]什样锦:是保安腰刀中的最优产品,即指腰刀本身附有全套装饰工艺。
[5]隆务:同仁县的旧称,因有大寺院隆务寺而得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