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铜像-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共汽车行驶在二〇〇五年秋季的一个傍晚。

    傍晚的黄旗沟,山黑、河黄、天红、地紫,田畴地亩拥裹着稀疏村落,在晚炊的氤氲中,发散着历久弥新的闲适和生生不息的忙乱。车里呢,也乱。从集市回来的妇女,叽叽喳喳地,数叨鸡蛋卖贱了。抓猪崽的汉子,高门大嗓地炫耀,嘬到贱货了。老人互聊的,是双方儿女。孩子攀比着手中的玩具。不乱的,是两个外乡人,女的,一老一少。她们衣着时尚,静静地,坐在临窗的座位上。老人一头银发,年逾古稀;女孩长发披肩,二十出头。汽车在新铺的油路上行驶着。老人的思绪,在经历的隧道里,也行驶着。行驶在双重的时间里,行驶在多维的空间里。不行驶的,是女孩。女孩短浅的阅历,限定了她的想象空间。所以,她只能抱着老人胳膊,目光新奇地打量着窗外。窗外一座汉白玉基座,吸引了祖孙二人的视线。女孩偏过头,摇摇老人胳膊,说姥姥,这里该是黄旗沟吧?老人的目光,停留在基座上,口中喃喃自语。看样子,该是了。女孩笑了,搂住老人脖子,娇嗔道。姥姥,黄旗沟可是你的家乡呀,怎么说得含含糊糊的?老人回过头,握住女孩的手,傻丫头,姥姥出生不久,就赶上日本人烧房子。娘哩,把我送到舅舅家了。在陶家隈子,离这十几里山路哩。女孩听了,点点头,说乡政府离这儿,也有十几里山路哩。见老人没有应答,女孩想了想,又说。乡里说,天黑前,他们就把铜像运过来。运过来,还要安装哩。老人听了,点点头,连说那就好,那就好。女孩见姥姥满意了,莞尔一笑,说县民政局交代过,这对铜像是您老用退休金铸造的。他们要求乡政府,一定把铜像安装好。

    女孩说话的时候,汽车慢下来了。车窗外,不时有放学的孩子,三三两两地,逆着霞光往家里走。车内呢,也骚动起来了。乘客有拾掇东西的,有提起包裹的,乱纷纷拥向车门,准备下车了。

    下车了,就拎起东西,有说有笑地,往村里走。女孩呢,却没走。女孩扶着老人,站在路旁。站到人走了,车走了,这才偕着老人,向不远的基座走去了。正走着,包里的手机响了,女孩停下来,接听电话了。女孩接听电话,身旁的孩子们也停下了。停下咬着手指,眼睛大大地,看她。

    女孩接完电话,转过身,对着老人耳朵,说乡里打来的。老人听了,回过头问,乡里都说了些什么?女孩撩了下头发,看着前面的基座,乡里说,太姥姥的铜像,一会儿就到了。老人一怔,警觉地盯住女孩,你太姥爷的铜像呢,他们没说?女孩托起老人胳膊,继续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回答。也说了,太姥爷的铜像,路上碰了。要在县里维修两天,没啥大问题的,后天就到。

    说话间,两人来到广场了。广场在斜阳下,泛着熏黄的光晕。树木把影子投在上面,有明有暗的,反差强烈。十个孩子聚在上面,欢叫着,跑动着,身影一闪一闪的,扑朔迷离。老人看那基座,也有明有暗的。明的呢,浑红;暗的呢,酱紫。有红有紫地耸立着,把山里的黄昏,渲染得愈发深厚,愈发浓稠了。

    老人望着基座,自言自语着,不行,我们得回去。

    女孩回过头,惊诧地看着老人。我们刚到,要回哪儿呀?

    老人看着面前跑过的孩子,告诉女孩。回县里去。

    女孩惑然了,问老人。你不是说,我们到村里找表舅爷么,今晚要住在他家的。

    老人回过身,往公路走了。不住了,我们回县里去。

    女孩跟在老人身后,边走边问。这么晚了,哪儿有车呀?

    老人头也不回,边走边说。乡里不是来车么,就坐那车回去。

    两人来到公路上,停住了。停住踮起脚,朝那条通往山外的路口上看。路口呢,也空静,也沉寂。夕阳斜射下来,两旁的崖壁上,一面呈黑,一面泛红。黑红交汇着、错合着,挥发,漫溢,逐渐用深重的浓彩,板结了山里的万象。有脆亮的童声,从后面挤出来,颤抖着,跳跃着,染红了基座下相依相偎的身影,膨胀着山口上那点渐行渐近的黑。

    几几灵,

    跑马城。

    马城开,

    打发个小姐送进来。

    责任编辑 咏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