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课上的预言-邻居“王心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孙玉祥

    小时候我的偶像是住在离我家有四五家之远街对面的邻居。这厮大我五六岁,长得高大英俊,穿得也周吴郑王——那时有点儿范儿的角色都爱穿军装,这厮也一身的确良军装(他的姐夫是一个军人),里面衬衣领白白的,绿军帽四周都有棱,戴在头上,配上刻意模仿的潇洒,几乎就是银幕上的王心刚走了下来,我们平时也就这么叫他。不过,我崇拜他跟在他屁股后面跑,不是因为他是“山寨版”的王心刚,而是在他家更有好些“文化大革命”前的小画册——什么《战上海》、《林海雪原》、《水浒》之类,为了能看上这些连环画,俺就是给这个风流潇洒的假王心刚当牛做马也愿意!

    既然有人愿意给他当牛做马,他当然也就不用白不用了,于是,在一个周日的下午他就拿着几个麻袋带着我一块儿去县农机厂“干活”去了。

    在介绍我们的“活儿”之前,先得介绍一下时代背景:那时大概是1973年左右,俺“妙龄”七八岁,“王心刚”十四五岁。其时的小孩,一言以蔽之:穷!拿俺来说,一个月大概可以从老爸那里要到两毛钱左右,这点钱在那个年代可以吃四杯炒瓜子(当时小贩卖炒瓜子用小酒杯做计量单位),或买两三本连环画。穷则思变,那时的小孩子因此想出很多办法弄钱:有的去人家商店木地板下面掏被顾客或店主掉在下面的硬币,有的偷自己爸妈藏在柜子里、枕头中乃至袜子里的生活费(这活儿我也干过),当然更多的是像现在都市里的拾荒佬一样,四方八面收集废品收购站感兴趣的东西卖给他们,换取零用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然,一些“杰出人物”不屑于跟我们这些“平凡之辈”一样弄钱,他们有他们弄钱的渠道和手段,比如,俺的偶像“王心刚”。

    偶像这次带我去农机厂就是去弄钱的。到了农机厂围墙外,他分配任务:我站在围墙外,竭力做出无所事事的样子,要是碰到有人来,就拼命咳嗽,借以告诉里面的偶像小心,别往外扔东西;此外,就是收集他往墙外面扔的各种铁块铁器。简言之:哨兵兼后勤。他负责翻进墙去选择可以当废铁卖的各种铁块铁器,而后扔出墙来。看明白了吧:他这是带我做贼。我当时怕得要命,既怕被里面的工人叔叔捉,又怕被外面的农民伯伯抓(工厂外面就是农民田地),更怕碰到警察大爷——这可是比在家里偷爸妈的钱危险百倍的活儿!可是,怕没用,偶像已经翻墙进去了,我也已经上了贼船啦。再说,还有那么多好看的连环画可以期待,所以,也就心惊胆战而又装得若无其事地在墙外做起了哨兵和后勤。很快,从墙那边扔来了一些铁块铁器,我把这些可怕的东西收集起来放在一个隐蔽的地方。一会儿,从墙头看到“王心刚”摸到很远的车间,又从车间的窗户翻进去。车间的墙壁上挂了一件油脂闪闪的工作服,这“王心刚”对人家这衣服显然很有兴趣。他过去将衣服的口袋一一细摸,结果只发现一包香烟,他似乎叹了口气,把香烟放了回去,而后回到墙边。在背着麻袋去收购站的路上,他咂着嘴十分遗憾:“那工人没有在口袋里装钱,要不然,嘿嘿……”

    这次行动的结果我不太记得了,好像他也没有分钱给我,至于看连环画,倒应该是有的——反正连环画看完还是他的。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事儿,他只找我做过一次,要不然……大概我不久也会出师的。“王心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参军——据说去部队那天,还有女孩子为他哭得惊天动地呢;后来转业回来在一家土产公司上班,我大学毕业回到老家,还跟他聊过;再后来,到了90年代,就听说他辞职下海做什么生意;到90年代末,就听说他搞非法勾当,结果给抓住了,判了无期徒刑。

    老话说“小时看老”,这话有点道理。不过,小时所以干些偷鸡摸狗的事儿,实在也是因为那个时代太贫穷了——管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确有他的道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