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课上的预言-龙之味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梁晴

    八月份,到香港去尝试自助游,住在北角的一间酒店里,每天都会在英皇道上来来去去。有一次停下来买水果,无意一探头,看到水果摊儿后的巷子里有一块“龙之味”餐馆的招牌,便欣然推门而人,准备在这儿解决午餐。

    进去方知,这家餐馆主要经营的是外卖盒饭,不大的店堂一半隔去做了厨房,余下的窄长空间勉强放了三张小桌子。此时一个客人也没有,老板夫妇忙着接电话、炒菜配饭,一个伙计奔进跑出送餐,全都不搭我们的碴儿。拿起菜单一看,上面竟全是已经久违的江南家常菜。几样菜送上来,老板娘把筷子一拍,喝道:“吃吧!”转身时又加一句:“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好像我们是无端添乱的孩子,活该被她晓以颜色。

    他们的菜未见烈火烹油,却每一样皆色香味兼备。吃完结账,居然只收数十元。大家回到酒店,都对“龙之味”的菜肴和个性老板娘念念不忘。次日又去推“龙之味”的门,这次里面齐齐递上三张笑脸,老板说:“丢了手表吧?”遂从餐橱上取下L君的表来——L君直到此时,方恍知自己的失主身份。

    当下男人们交换烟来抽,对方的烟居然是安徽的光明烟,一问方知老板夫妇都是插队安徽的上海知青,十多年前由皖来港定居,烟是他们安徽故友的孩子即那位“伙计”从老家带来的。说着老板娘免费为我们沏了一杯安徽茶,L君乘兴索求安徽的花生米,“伙计”马上从广口瓶里为我们倒出一盘。

    现在想来,“知青”这个曾经的身份,颇有点儿类似我们这代人交往的“通行证”,在香港尤其如此。“龙之味”的老板出身于上海文化世家,老板娘赴港前是文物局干部,大家交谈起来,话题就更是广泛。

    次日再去“龙之味”,点菜程序已经形同虚设,老板娘配上三菜一汤,以鱼代肉,油腻减半,芹菜炒干子里却加添新鲜韭黄。餐后结账,账单上的数字简直令我们羞惭。

    我们是自助旅游,仅酒店住宿一项就资金流失严重,老板娘火眼金睛,施以侠义却又不动声色。其时L君正在申请私人账户,而没有港籍储户的介绍,银行方面不予受理。老板娘听我们议论此事,抱臂笑道:“格么我来做介绍好了。”又笑道,“你们总不会坑我。”

    L君一时竟有点惶悚。萍水相逢,我们也都在自问,老板娘的这份照人肝胆,换作我们,是不是能够拿得出?

    次日L君在老板娘帮助下,办妥银行手续以后,为致谢,也为表示诚信,去“龙之味”时,我带去了自己新出版的一本书。老板娘接书在手,反应格外热烈,一迭声叫在门外打羽毛球的老板回来看,还把书拿给在“龙之味”吃工作晚餐的三个香港警察传阅。警察与我们共处一个窄小空间,原本十分局促,此时气氛骤然活跃,彼此相谈甚欢。其中一位年轻的警察,甚至把他身上二十余斤重的装备解下来,让我们每个人都拎了拎。

    不日我因提前离港,去“龙之味”辞行。老板娘刚陪考上香港科技大学的儿子参观校园归来,满脸喜气洋溢。她把校园的堂皇形容给我们听,告诉我们孩子考上这样的大学,每学期的开销不会低于4万港币。“不过只要考上了,再穷的家庭也能上得起——香港政府会给中、低收入的家庭予以减免。我们的孩子能够减免一半也就很好啦!”

    谈及那些因为领取救济金而可以获得全免的家庭,老板娘的语气里却并无多少同情:“你到餐厅去看看那些悠闲地吃着早茶的人,都是不工作拿救济的。救济金拿到手,买赛马、买六合彩,平时一只塑料袋拎在手里,晚上把里面的东西往人家楼道口一铺就能过一夜——连租房子都懒得租的呀!”说着老板娘朝外一努嘴,“喏,来了一个。”果然进来一个拎塑料袋的男人,埋头吃盒饭。

    “这样的人会不会终于有一天中了六合彩呢?”拎塑料袋的男人走后,我们这样向老板娘请教。老板娘突然放大声音,不容置疑道:“怎么可能?不做好事的人,老天爷根本不会给他机会!”

    这是我听到过的最好的至理名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