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日子暖日子-陌生而又亲切的旅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09-04-30 23:30:07)

    上个周末我去了此生从未去过的山东,这样说,是我不敢肯定自己前世是否去过。虽然到了一个此生从未去过的地方,不断与陌生人相见,却处处感受到亲切的情谊。

    人尚未到济南,济南的初曰春和曲阜的淡淡书香两位朋友就不停的在和我短信联络了,问我何时到,待几天。此行我是去参加第十九全国书博会、为新版《春草》搞签售的。他们说他们一定会来书市看我,还邀请我去曲阜玩儿……让我心里很温暖。其实这两位朋友,都与我素昧平生,我们是“网友”:在网络上相识相交,通过博客这个平台有了了解和信任。还有一位不曾谋面的网友孤独雪山,也说要来书市看我,他曾在西藏工作9年,当初我写《我在天堂等你》时,参考了他写的书《1950,进军西藏》,但我们一直没见过面。

    当然也有老熟人:我的一位分别了三十年的中学同学在济南。几年前她费尽周折找到我,多次邀请我去玩儿,这回终于可以见到她了。

    我还没到宾馆,初曰春就已经到了,带了三个战士在宾馆附近转悠,好像给我做安全保卫一样。我们见了面,彼此一点儿也不觉得陌生。初曰春虽然年轻,却是个爱书之人,他说他是带着任务参加书博会的,要为自己和一个出差在外的老同志买书并找现场作家签名。

    虽然和不少朋友联系上了,我还是在担心第二天的活动,怕冷场,很没出息。也不知一个小时签多少书才能塞满。如果人少,枯坐在那里是很尴尬的。我的责编,上海文艺社的副社长魏心宏曾告诉我,他在上海搞过几次签售,很著名的作家,结果冷场,只签了几十本。于是又发短信,又找朋友。

    第二天一早我刚起来,我的同学和她丈夫就到宾馆了,我们本来约的是9点,他们害怕堵车就提前出门提前到了。心诚啊。阔别三十年后的相见让我们非常开心。

    其实我们只同学一年,在重庆北碚,两家住的很近,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她本来叫芝梅,她妈妈用山东话喊她就成了“子妹”,我也就叫她子妹。我们家窗户和她们家窗户相对,我每天早上趴在窗户上大喊:子妹,子妹!她只是偶尔探出头来,不是摆谱,是没听见,因为我的声音“跟猫叫似的”(我娘语)。但她要喊我,只一嗓子我就听见了,如军歌嘹亮。高中毕业她随父亲转业回了山东,我们各自南北,直到两年前才联系上。

    子妹和丈夫开着他们家的面包车陪我去逛大明湖和趵突泉,老天爷很给面子,头天还是灰蒙蒙的天,到出游时晴朗无比,我因此拍了几张漂亮的照片。趵突泉泉水虽然不如原来丰盈,却十分清澈,不负我的想像。之后我去了他们家。让我吃惊的是,她已经有了孙子,家境虽不是很富裕,他们两口子和儿子儿媳都是普通工人,但一家五口住在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里,自得其乐。为了陪我玩儿,他们提前把孙子送到姥姥那儿去了。看他们生活的安宁幸福,我真是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虽然济南的市容不敢恭维,但趵突泉还是美丽的,正值春日,满眼绿意,生机勃勃,一边拍照看景,一边与老友随意闲聊怀旧,真乃人生一大享受。下午老同学把我送回宾馆,稍事休息,就和魏心宏赶到新华书店。3点不到初曰春就短信告诉我,他已经带着几个兵先去了,说是“先熟悉下地形”(真不愧是当兵的),我感动的真是不知说什么好。

    根据书博会的安排,我的签售时间是4点到5点。4点一开始,就来了个年轻人,他告诉我他是受我姐姐的朋友的委托,前来买一百本书。我真有点儿不好意思。出版社又喜又忧,因为准备的书不多,后来和他商量,让他先买20本,以免其他人买不到。这时读者已经排起了队,期间我见到了朋友的四个学生,山大女硕士,她们兴高采烈的,还和我合影;自然还有初曰春的队伍,全是小伙子。也见到了“孤独雪山”,他没有买书签名,而是拿着他相机在为我拍照。我跟他初次见面,却连握手的时间都没有。

    一看那么多人,我飞快地签起来,生怕让人等候过长。过了一会儿出版社的人跑到我身边小声提醒我,裘老师你慢一点儿,一会儿该没书了。我这才知道书真的不多,只有200本。于是放慢速度,签得仔细认真一点儿。即使如此,40分钟后200本书就卖完了。其结果出乎我和魏社长的预料。后来我看到报道,其他签名的作家也都很不错,看来山东人的确比上海人热情,嘿嘿。我注意到有好几个都是买四五本,替同事和朋友买,开了一串名单。我算了一下,我这里捧场的朋友和普通读者的比例大概是1:4,也许还1:5,总之还算真实。毕竟《春草》在山东台播放多次,影响较大。我终于松了口气。

    参加完记者见面会后,“孤独雪山”让我跟他走,去见一群在西藏工作过的朋友,我很乐意地答应了。这样的生活场景让我感觉很新奇:跟着一个陌生人去见更多的陌生人。到了一个地方,他把我介绍给满桌的陌生人后,说他另外一个地方还有事,离开一下,就走了,还好,都是西藏的朋友,因为西藏,我们很融洽很愉快地坐在了一起。

    第二天按计划前往曲阜拜孔子。行程是初曰春安排的,他本人去不了,让他一个哥们儿小魏陪我。9点多到曲阜时,淡淡书香早已在高速路口等我了。她并不在曲阜工作,而是在曲阜旁边的汶上县,为了陪我一早就开车出门了,真让我感动。

    由于她提前安排好了导游等事项,使得我有限的时间得到了非常好的安排,孔府,孔庙,孔林全看了。给我们讲解的是一位66岁的老解说员,孔子的第72代后人,他很坦率的告诉我们他是孔家这棵大树上的树杈,不是树梢。他的特殊身份和老资历,令他的讲解生动有趣,和死背硬记的不一样。一上午听下来我收获很大。

    我和淡淡书香通过两次电话,见到人却比我想的要年轻(初曰春也如此,是不是山东话让人觉得老成?)。我们见面握手,丝毫没有陌生感,真是有缘。她告诉我地震发生后她一直担心我,却打不通电话,后来好不容易打通了,才放心。我为有这样一位远方的朋友感到幸运。

    午餐也是由她安排的,她是行长,作陪的也全是行长,一桌五个银行行长,厉害吧?我感觉自己坐在了钱中间。气很足。呵呵。印象里最好吃的是煎饼。因为时间太紧,也没能好好跟行长们聊聊钱财大事,请教一下生财之道。不过临别曲阜的行长送了我一套线装本的《论语》,让我很开心。

    之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济南机场,我又片刻不停地带着满嘴山东煎饼味儿登上飞机飞回成都。一切顺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