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日子暖日子-又来打扰北京人民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2010-03-02 22:35:11)

    又到北京了,又来打扰北京人民了。

    北京一朋友发短信给我,为我进京作一对联(玩笑):“会会两会会和会,山山相连山连山”。我回复横批:“不搭界”。

    真是不搭界哈。山在天边,会在眼前。不过,作为代表,我还是以很认真的态度来参加会议的。今年已经是第三次会议了。前两次,我都提交了建议,今年也准备提交一个。在这里跟朋友们(人民的一部分)汇报一下:

    第一年提交的是:《建议将我国贫困人口数字和城乡差距比例定期公布的建议》。这个建议是我在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后临时动议的。因为在报告中关于贫困人口这部分较含糊,说:“贫困人口逐年减少”。我质疑的是,原来基数是多少?到底减少了多少?贫困线是怎么划分的?都不明晰。据我所知,有些地方不仅没有减少,还有所增加。还有,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其比例几乎是世界之最。这在报告中也没有提及,而这是个非常让人忧虑的问题,有点儿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我建议公布这两个数字,是希望引起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切切实实地采取措施,切切实实地减少贫困人口,切切实实地缩小城乡差距。

    这个建议交上去后,在会议结束后,我收到一个回复函,很简单,就说我建议的这个数字已经有公布,每年在什么年鉴里有。我不知道有几个人能看到这个年鉴。我是希望政府工作报告里能提到,能引起大家高度重视。但显然,我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因为第一年是临时写的,没有留底,很可惜。)

    第二次会议,我提了三个建议。因为经历了大地震,其中两个都和地震有关。第一个建议,《关于建立民间应急救援队的建议》,这个是受美国学者薛涌的一篇文章的影响,他谈到美国每个小镇都有民间救援队,家家户户出一个壮劳力,利用节假日学习一些救灾技能,集资买一些救灾设备,一旦有灾,迅速集结成救援队就地展开救援。我感觉是个很好的方式。像这次汶川地震,从百里千里之外调军队,毕竟还是耽误时间的。

    这个建议交上去后,给我的回复是,我们的民兵队伍就是民间应急救援队,今后会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装备,更好地完成应急救援任务。这个回复还算行吧,我的本意是,应该家家户户都有人能够参与救援,有一定的救援能力。后来看到著名志愿者陈岩组织了四川的第一个志愿者队伍,很高兴。希望这样的群体能够普及。比如一个小区,每家出一个人,平时参加训练,一旦有灾,可以有组织的迅速的就地展开救援。现在这个世界,灾难变得扑朔迷离,毫无规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和责任啊。显然,我的建议还没被理解和接受。

    第二个建议,《关于加强志愿者管理的若干建议》。这个建议案是儿子和我一起写的,他写第一稿,我修改。08年他两次去灾区做志愿者,感受很深。我们一共提了6条建议。后来我看到其他代表的提案,关于志愿者的有9个。我也就比较放心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出台志愿者法。

    第三个建议,《关于全国人大应转变会风,带头开节约型会议的建议》,这个建议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其中提出的建议也是很实在很具体的,比如应当减少不必要的迎送,应当节约纸张,多用电子文件,会议期间的代表考察活动也应轻车从简。一个节约型政府,应该从节约型会议做起,这不应该只是套话。

    很遗憾的是,对我这个建议的回复,几乎是应付。我都记不清说了些什么,大概意思是,已经强调了节约。这次来开会,那个令我讨厌的迎送仪式依然如故,先是机场送花(花捧了一下就还给迎宾小姐了),小姐们在寒风中拍巴掌把我们送上飞机,她们辛苦我们尴尬;到了北京,进宾馆时又有小姐们列队在红地毯两边拍巴掌。为何要如此呢?我们又不是英模,干嘛要享受这种待遇?组织欢迎的人辛苦,被欢迎的人不自在,我看到好几个代表都想从边上溜过去。你不情我不愿的事,是谁在坚持?难到是那个扛摄像机的?

    其实,在每次在发下来的代表手册里,都有节俭办会的要求,但仅限于不互相宴请,不互赠礼品。对电子文件的使用,也有怎样登录人大网站查询资料的方法,也教大家使用电子信箱,以便及时与人大机关有关部门及外界联系。但还是有很多代表不习惯利用网络,大会也没有特别做宣传指导,所以依然以纸质文件为主。看到那么好的纸,用一次就迅速废掉了,真是心疼。

    我打算今年把这个建议再提交一次。

    今年,第三次会议,我又带来一个提案,是关于义工的。这个是受我的老朋友李老师的启发。李老师在美国一大学教书,他告诉我,他每年都要投入很多时间来做义工,做一些社会工作,他的人生准则是与人为善和感恩,做义工能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周围有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毫无功利目的去地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活动,让我很羡慕。

    我由此想到,如果在我们的社会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义工该多好,也有许许多多的公益事业该多好。这不是没有可能啊。汶川地震后,从全国四面八方赶到灾区的志愿者,曾深深打动和温暖了灾区人民以及全国人民,我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善良的种子,需要挖掘。

    于是我以此为中心,写了一个建议:《关于将每年三月第一周设定为义工周的建议》。希望通过政府的立法,大张旗鼓地开展义工活动,在义工周里,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有公德之心,怀有感恩之心,以一个公民的身份,主动去做一件或数件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做一件或数件有助于他人的事,或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大到去贫苦地区服务,去孤儿院养老院服务,为困难家庭捐款捐物,义务献血等;小到为邻居疏通一次下水道,捡拾公共场所的垃圾,关爱流浪狗流浪猫,或者向平日里帮助过自己的人道一声谢,向不慎伤害过的人说一声对不起……施惠于人,快乐我心。以这样善行,去一步步地,逐渐地,建立起每个人的公民意识,培养公民良好修养和文明习惯,提高全社会的公民素质。

    希望这个建议,能够被接受。如果今年不行,明年我再提。正好明天有个采访,我打算先造造舆论。

    我知道,很多朋友对我的提案感到不过瘾,认为那么多关乎到民生的问题没有涉及,腐败问题,拆迁问题,农民工问题,医保问题,买房难问题,等等。但我是这样认为的,提议案,必须对某个问题有深入研究,掌握大量现实情况,并对此有见解,有建设性意见。而我不具有这种能力。我会关注这些问题,在讨论会上谈这些问题,但我不想写那种泛泛的只是表示义愤的建议,没有意义。我愿尽力提出我能够表达出准确看法和有可行建议的议案。

    还是那句话,重要的是态度。

    最后,欢迎大家登录人大网站,关注人大会议,也可以积极建议建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