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去看了《盗梦空间》。虽然时间长达近两个半小时,但注意力一直被紧紧抓住,不觉长。现实与梦境交织,梦境与梦境重叠,相互穿越,难解难分。有帅哥,有美女,有爱情,有悬疑,有科幻,也有哲理,几乎所有吸引眼球的元素都有,难怪一上映就好评如潮,连续三周蝉联北美票房冠军,已经挣了6亿美元。
之前就听很多人说,该剧剧情很复杂,不易看明白。看过的人,有的说看懂了7成,有的说看懂了5成。闻听此言,我的好奇心顿时被挑起,所以今天一看成都上映了,马上跑去看。
去时还有些忐忑,真要看不懂怎么办?因此与以往看电影不同,仿佛不是去享受,而是去上课,态度很认真。结果顺利地看下来,一点儿也没糊涂。几重梦境,几条线索,了然于心。
可是我却很难说我喜欢它。
当然还是很佩服这编剧,有这样的奇特思路:盗梦(去梦中盗取他人的想法)——为了盗梦而造梦,将人引入人造的梦中——在梦中把某个想法植入他人的大脑,以期这想法在他的头脑中固执地生长蔓延……也佩服导演和演员们,将这样的想象演绎得如此逼真。特技很精彩,令人叹为观止。
是感官的盛宴,心却依然饥渴。
看的时候,忽然想起一道脑筋急转弯题:怎样让梦想变为现实?(答案是“醒过来”。)
还想到了庄周梦蝶。分不清梦和现实,这样的思考中国一定早于西方。
还想到了佛洛依德。佛洛依德析梦,是为了帮人了解自己,而这部片子,却是为了控制他人的梦,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主人公因为造梦而失去了爱妻,又为了实现自己最简单的梦想(回家),再造出无数复杂诡异的梦境,在经历了一层又一层的梦中梦之后,他终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或者说,把自己的现实,变成了他的梦。(写到这儿我忽然意识到,梦想和梦境不是一回事。梦想几乎特指美梦,梦境却含有恶梦。)
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会如此喜欢这部影片?
是因为现在的人越来越缺少梦想了,渴望从影片中弥补?还是因为现在人的梦想变得越来越现实了,从而期待飞越?
据说该片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的排名已经冲到第三,而前两名是《肖申克的救赎》和《教父》。但在我,还是更喜欢前两部影片,甚至,还有更多的我看过的电影,可以排在它的前面。
我很怀念那种人间烟火味儿浓厚、略微有些梦幻的电影,很怀念那种从电影院走出来却依然沉浸在电影里的梦感(梦感这词儿时我临时造出来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出电影院就回到了现实中。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经说过:人类因有梦想而伟大。
而这部电影,却将可以使人类伟大的“梦”物化了,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变成了一个可以被盗取,被控制,被利用的工具。
也许这就是我很难喜欢它的原因。
梦原本是人类唯一能超脱现实自由飞翔的精神状态,却也被物化。我们真的要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人才罢休吗?真的要把生活全部纳入统一程序才罢休吗?
人造梦毕竟是人造梦,无论多么精彩,我依然向往神赐的梦。
这神赐的梦,源自我们的忧伤,源自我们的思念,源自我们的心疼,源自我们的微笑,源自我们自由的心灵,源自我们对远离尘世的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
愿各位今晚好梦。
9月4日夜匆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