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未解之谜大全集-野人秘踪:出没在丛林高山的幽灵魅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美国西北部神秘大脚野人

    在亚洲,从北部的戈壁沙漠到南部的印度阿萨姆邦,野人的名字被称为梅蒂、舒克伯、米戈或者坎米。而在美国西北部,住在偏远的伐木地带的人则叫它大脚野人。

    无论叫什么,野人的外形大致都是相同的:身高约3米,体重约136千克,外貌和头发像猿人,直立行走,种属不明。

    在19世纪,人们收到750宗有关发现大脚怪遗下的巨型脚印的报告,地点大部分位于由北加州延伸至哥伦比亚的常绿森林地区。在北美的印第安人中,早就流传着这种神秘大脚野人的传说。但确凿的足迹最早是在1811年发现的。当时,探险家大卫·汤普逊从加拿大的杰斯普镇横越落基山脉前往美国的哥伦比亚河河口,途中看到一串人形的巨大脚印,每个长30厘米,宽18厘米。但是,汤普逊没有见到这种动物,只看到了大得惊人的脚印。他报道了这一消息后,人们就用大脚怪来称呼这种怪兽。从此以后,关于发现大脚怪或其脚印的消息络绎不绝。到目前为止,至少有750人自称他们见到了大脚怪,还有更多的人见到了巨大的脚印。虽然不少科学家认为大脚怪是虚妄之谈,但有些报道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有一种说法认为,它们是巨猿的后裔。这是荷兰生物学家拉尔夫·冯·凯尼格斯沃尔德的发现。1935年,凯尼格斯沃尔德在香港中药店里发现了一些巨大的猿类牙齿。此后,在中国南部、印度和巴基斯坦,他又发现了更多的这类巨兽化石。可以判定,他在亚洲各地发现的牙齿是属于身高在3.55米~3.96米的无尾猿的。论证表明,在森林地带无力与人类进行生存竞争的巨猿可能迁移到偏远的地区以避免灭绝。

    怀疑者指出,就牙齿这一线索而言,它可能是熊、叶猴、喜马拉雅山的狐狸、灰狼或雪豹留下的。世界上真的存在大脚怪吗?以我们现有的资料还不能证明这一点。这个未解之谜,还有待于人类进一步探索求证。

    英国登山队看到的雪人脚印

    在我国西藏和尼泊尔一带、蒙古的阿尔泰山脉、苏联的高加索山区都流传着种种关于“雪人”的传说。据看见过“雪人”的山民讲,它们身高1.5米~4.6米不等,头颅尖耸,红发披顶,周身长满灰黄色的毛,步履快捷。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雪人”呢?

    1951年,英国登山队试图征服珠穆朗玛峰,在登山途中,队员锡普顿在珠峰东面的高里喀山雪地拍摄到了一个奇怪的脚印,脚印长31厘米,宽17.5厘米,形状很像是人的脚印。锡普顿认为,脚印很可能是“雪人”留下的。此外,波兰登山队1975年在珠峰南侧也发现了似人脚印。1980年,荷兰探险队在尼泊尔拉母当海拔4500米的高处又发现了似人的动物脚印。

    1970年,英国登山队员德·威廉斯在月光下,看到一个人形动物在雪地上敏捷地跳跃前进。1957年,苏联探险家勃洛宁在帕米尔山区两次看到一种奇怪的直立动物,头上披着白色长毛,伸展着长长的手臂,驼背行走。1977年,一名舍尔巴人从草甸上放牛归来,途中遇见两个“雪人”:一个慌忙逃走,另一个却与牧人搏斗起来,把他打伤在地后离去。

    英国女人类学家玛拉·谢克雷认为,“雪人”是尼安德特人的后代。尼安德特人在与智人的搏斗中败退,一支逃入森林成为野人,一支逃入高山雪峰成为“雪人”。我国人类学家周国兴认为“雪人”是巨猿的后代,古代的巨猿并没有真正灭绝,它的一支扩散到雪山地区,成为神秘的“雪人”。

    锡金政府曾组织过考察队考察传说中“雪人”出没频繁的干城嘉峰山麓,但一无所获。1959年,美国雪人考察队在尼泊尔考察了一个半月,也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至今没有人拍到过“雪人”的照片,“雪人”是否真实存在,仍然是个谜。

    人与野人的后代,杂交野人

    中国湖北发现了世界首例活体“杂交野人”。1998年9月26日,在武昌举行的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上人们目睹了这一奇迹。

    人们看到的“杂交野人”头部尖小,身高约2米,赤身裸体,四肢及形体特征均似“野人”,但无“野人”的长毛,也没有语言。该录像资料是1986年由野考会员在神农架毗邻地区拍摄的。当时,“杂交野人”33岁,其母健在,她早年丧夫,对杂交孩子一事闭口不提。

    中国野考会负责人李爱萍告诉人们,这一珍贵录像资料是她去年底清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其父李建1995年去世,生前任中国野考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毕生致力于“野人”考察。李爱萍女士说:“好在她的大儿子、‘杂交野人’的哥哥是队上干部,在得到野考会会员‘保密’的承诺后,讲述了其母被‘野人’掳去并杂交后代的‘隐私’。”据悉,“杂交野人”生母现已去世,野考会会员当初与其家人关于“不得在她生前公开‘杂交野人’消息”约定随之解除。

    据了解,在此之前见诸报道的“杂交野人”是三峡巫山“猴娃”。1939年3月,巫山县当阳乡白马村一妇女产下一猴子模样的婴孩,村上人说,这位母亲1938年7月间曾被“野人”抢进山洞生活过,孩子就是因此怀上的。可惜“猴娃”无意中让炭火烧伤,于1962年8月病故。

    我国著名野考专家刘民壮先生闻说此事,急急赶到巫山,在当地有关方面协助下挖出“猴娃”遗骨,并进行了初步测量和研究。在刘民壮先生1979年9月发布的《巴山猴娃科学考察报告》中,虽没有肯定“猴娃”就是其母与“野人”杂交所生后代,但对关于猴娃的“痴呆症”“特大返祖现象”等猜测均予以了否定。其于1980年在《科学画报》第4期发表《猴娃之谜》一文,进而提出:“如果说猴娃是人与‘野人’杂交的产物,那倒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巴山本是‘野人’频繁出没之地,况且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的记载。”

    偷袭牧群的喜马拉雅山雪人

    矗立在中国和尼泊尔接壤处的喜马拉雅山,不仅以其世界之颠的高耸吸引无数国内外的登山勇士,而且近百年来又以“雪人”传说,引起许多考察者的兴趣。那么野人到底有还是没有呢?当然也不会空穴来风。请看下面的例子:

    1959年6月24日,在卡玛河谷中游的莎鸡塘,一个住在中国境内的尼泊尔边民报告说:他的一头牦牛被“雪人”咬断喉咙死去。“雪人”吸尽了牦牛的血。其后中科院有关人员和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教师组成的考察队赶到现场,在死牛附近找到一根棕色的毛,长15.6厘米。带回北京鉴定后,认为与牦牛、猩猩、棕熊、恒河猴的毛发在结构上均不同,但是当时也无法证明它就是“雪人”的毛发。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中国西藏地区,也多次发现“雪人”足迹的报道。1972年12月,驻伸巴地区的边防部队曾接到当地民众的报告,说两个能直立行走的动物经常来偷牛羊,并说这两只怪兽不是把牛羊咬死,而是成群赶走,看管起来慢慢吃。边防军出于为民除害,派一位副团长带着几名战士上了山,很快找到了两只怪兽。在相距四百多米处,战士们开枪打伤了一只,另一只逃走了。但受伤的那只怪兽竟抱起一块300多斤重的大石头朝开枪的人冲来,没冲多远终于倒下了。

    据战士们说,这个怪兽长得像猿又像人,尖尖的头顶,长着20多厘米长的棕红色头发,有眉骨,大嘴,牙齿尖利,前肢很长,没有尾巴。在场的官兵没一个人见过这种动物,但由于当时交通、通讯条件的限制,这个很可能是“雪人”的怪物尸体就被白白抛弃了。

    学术界目前对“雪人之谜”的看法颇不一致,有人根据此地险恶的地理环境以及没有找到“雪人”存在的直接证据而否定它的存在,认为可能是熊一类的大型动物。还有一些人认为“雪人”可能介于人和猿之间,是至今科学界尚不知晓的一种高等灵长类动物。要想揭开“雪人”之谜,还有待于科学家的努力和确凿的证据。

    体形高大的新疆阿尔金山“大脚怪”

    阿尔金山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南部,系昆仑山支脉,呈东西走向。这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属第三纪末地壳变动形成的封闭型山间盆地,群峰巍峨,峡深谷幽,丛林莽莽,人迹罕至,是各类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国家在这里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阿不都逊介绍,在一个风雪弥漫的傍晚,当地维吾尔族牧民买买提·内孜在阿尔金山一带放牧时,突然发现一个直立行走、上肢摆动、身材酷似“篮球巨星”、没穿任何衣服的巨大“怪物”。他隐隐约约发现,这怪物通身无毛,披头散发,在雪野中行走如飞。由于风大雪浓能见度低,无法辨清其毛发色泽。不一会儿,这个“怪物”就消失在鹅毛大雪之中,当时牧羊人买买提·内孜既紧张又感到十分好奇,当他沿着这个“怪物”行走过的踪迹仔细观察时,发现它的脚印“足有一只羊腿那么长,步幅是成年人的一倍多”。

    自称见过“大脚怪”的一些牧民描述,大脚怪有如下特征:高2米左右;喜欢在雪天外出活动但不像别的猎食猛兽那样爱袭击人;身体看似笨重但反应灵敏,跨越轻盈,能轻而易举地跃过1米多高的障碍物。

    但这毕竟都是当地人的一些传闻,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新疆动物学教授谷景和分析说:“大脚怪”极有可能是国家级保护动物藏马熊。因为藏马熊行走时,后爪紧跟前爪,踏在前爪踏过的地方,但只有部分与前爪印重合,这样,人们便看到了酷似人类的大脚印。此言一出,震惊九座,不少人表示认可这种观点,但谷景和教授并没有对“大脚怪”长时间的直立行走作出解释,这不能不算一个很大的疑点。因为很少有人到保护区进行系统考察,所以谷教授的观点,目前尚无法证实,阿尔金山“大脚怪”仍是难解之谜。

    神农架目击野人的事件

    很多年以来,一个神秘的影子一直笼罩在神农架当地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谁也说不清它到底是什么,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着一个名字“野人”。

    早在1974年5月1日,农民殷洪发在去青龙寨砍葛藤的途中,忽然听到背后有响声,便大喊:“哪一个?”不见回答,他便抬起头望去,只见一个人形怪物披头散发飞快地从坡下向他奔过来,转眼间就跑到他的面前。他想退后躲开,可是那怪物却伸出手来抓他。情急之中他抡起砍葛藤的弯刀就向怪物砍去,砍中了怪物的头部。据殷洪发说,这个人形动物约1.4米高,头发下垂到颈部,眼睛是圆形红色,鼻子位置略比人高,眉骨突出,嘴比一般人宽,手臂及腰,手大指长,两腿上粗下细,两脚前宽后窄。

    1976年5月14日凌晨1点多,司机蔡先志开车从十堰返回神农架,在经过海拔1700米的椿树垭时,突然公路下有一动物躬身向车走来。蔡先志一面叫醒同车的人,一面加大油门向动物撞去。动物闪身躲过,惊慌地向边坡爬去,由于边坡既陡又高,那个家伙没能爬上去,反而摔了下来趴在地上。他们赶忙下车围住它,双方相持了一会儿后,其中一个人用石头砸了下那只动物的屁股。那家伙慢慢醒来后便惊慌地朝旁边跑去,最后消失在漆黑的树林中。据目击者之一佘传勤回忆,那个动物毛色鲜红、细软,腿长,大腿有碗口粗,小腿细,前肢短,眼像人,眉骨突出,脸上大下小,嘴略突出,但不像猩猩,没有尾巴,身高约1.3米~1.4米。

    2003年6月29日,神农架林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最新的一次目击“野人”事件。那天下午3点40分,神农架天燕原始生态旅游区天门垭景区所在的209国道附近,一小车内有4人看见一个身高160厘米左右、浑身呈白灰色、佝偻着腰、直立行走的人形动物。据车内的乘客、神农架林区干部何永兵及14岁的中学生周江说,这个人形动物前后持续5至7秒钟。或许是听到车响,“野人”迅速向路边密林中逃去。他们急忙下车追寻,在进入森林不到15米的地方发现了6个“野人”脚印,脚印清晰,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他们还在脚印处做了记号。在公路上“野人”待过的地方,还发现一大块未干并散发着臊味的尿迹。

    自1977年以来,目击“野人”事件已达一百多次,约四百余人看到一百多个这种似人非人、似猿非猿的奇异人形动物。目前唯一在第一线考察神农架“野人”的张金星肯定地说:“神农架‘野人’是客观存在的。”但至今也没有任何人捕获到一个活体“野人”。“野人”究竟在哪儿?又是如何生活的?这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是合趾猿还是野人

    1980年1月20日,勐来乡翁黑村田阮勐背着水枪到山地里守护庄稼。这天,他向地边的森林走去,发现了许多新鲜的马鹿脚印,凭经验判断这是一群马鹿刚从这里跑过。于是他提着枪,赶到岔路口等候。不一会儿,马鹿出现了,他刚准备射击第一只马鹿时,第二只又跟着来了;准备打第二只时,第三只又跑来了。之后,让他惊奇的是,在第四只最大的马鹿背上骑着一个浑身长毛的人形动物,同时发出响亮的叫声,右手抓着鹿颈上的毛。据他回忆说,那个人形动物身形为八九岁小孩那么大,但脸形却像十三四岁的男孩,毛发较长,红黄色。

    春节过后,田阮勐组织寨子里的七八十个青壮年到村后的大黑山原始森林围猎。他特别把村民李应昌安排在他碰到奇异动物的永爪岔路口上。李应昌等着,忽然左前方丛林里响起嗦嗦声,跑来一个奇异动物。李应昌迅速用枪瞄准并把它打倒在地。听见枪响,人们跑过来,看见被击毙的猎物,大吃一惊,责备他为什么要打这个“达”(佤语:爷爷),因为打死的动物是一个极似老头的人形动物,它的头发很长,浑身毛发灰黑色,个子约1.5米,脸白皙,有前额,眼大,眉脊和颧骨突出,鼻和嘴部稍凸,牙齿洁白整齐,有双肩,胸扁平,腰粗壮,无尾,属雄性,生殖器与人的相似。于是全村破除惯例,没有分食这个奇异动物。李应昌把猎物交给妻子,妻子按佤族人的习惯从猎物的每个部位上割下一块肉来,煮成一锅,但十分腥臭难以下咽。后来李应昌将肉剔去,仅留下颏骨、左掌做纪念,留下胸髓做药。1982年因工作调动,他又将这个奇异动物的下颏骨连同其他兽头一并烧毁。只留下左掌标本,后经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是合趾猿。合趾猿是各种长臂猿中最大的类人猿,原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和马来西亚,此次在中国是首次发现。

    1982年8月,班列佤族社员包老大用铁夹活捉了一个怪物,佤族人称它为“古”,在家里饲养了两个多月后因伤势严重才死去。这种被佤族称为“古”的奇异动物,其貌酷似老人,面白,有额和下颏,眉骨、颧骨和嘴部稍突出,个头高大,约1.4米,毛发灰黑,长及肩,手、脚已基本分工,似人,看不到尾,只有3厘米左右的无毛肉团,似一种尾巴蜕化形式:有喜怒哀乐和怕羞的表情。“古”除上述特征外,它还会到河里捉鱼、抓螃蟹,会搬动树干、捉土蚕,七八十个群居,基本生活于地面,偶尔会爬树但不能跳跃。有极强的集体感,相互关照,若同伴不幸被击伤,就集体帮助转移;若被击毙,则一同把它背到隐蔽地,挖土掩埋,实行“土葬”,两性关系固定、隐蔽等等。这些都说明,“古”是一种我们现在还未知的类人动物,其形象与李应昌捕获的合趾猿极其相似,是否同类?还是其他未知的灵长类?这些都有待于专业人员深入考察。

    将人引向“断魂崖”的“大灰人”

    1880年年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大学有机化学教授诺曼·柯里先生发表文章,讲述了35年前他在攀登班马克律山时的奇遇。柯里教授是位登山专家,当他独自一个人登上苏格兰高地凯恩果山脉的最高峰、海拔1308米的班马克律山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他每走几步就会听到一声巨大的脚步声,仿佛有人在山雾中以大过他三四倍的步伐紧跟其后。柯里教授自忖着:“这怎么可能,简直荒唐!”他又侧耳细听,果然又听到那种脚步声,他立即站住左右张望,由于大雾,什么也看不清,四周也摸不到任何东西。他只好迈开步子继续前进,可与此同时,那怪异的脚步声也随之响起,柯里教授禁不住毛骨悚然,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寒意顿生,不由自主地撒开两腿,一口气跑出六七千米。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独自攀登班马克律山了。柯里教授的奇遇引出各种关于山妖“大灰人”的传说。甚至有人说,“大灰人”有一种奇特的力量把人引向“断魂崖”,身不由己地跳下去送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5月末的一个午后,空中救援人员彼得·丹森正在班马克律山山头巡逻。忽然间浓雾急聚,丹森便就地坐下休息,等待浓雾散去。他掏出三明治和一块巧克力正吃着,忽然间凭着登山者特有的敏锐感,他觉得身边多了一个人,但并没太在意。接着又发觉脖子有什么冰凉的东西,他认为是水气增多的缘故,披上了带帽外衣,还是不太理会。又过了一会儿,他仍然觉得脖子上有股压力。这回他终于站起身,听见石标那边传来扎扎的脚步声,便寻声走了过去。就在他走近石标时突然想起“大灰人”的传说,他一向认为那不过是人的凭空幻想。此时此刻又感到十分有趣,毫无恐惧感。也就在这一刻,丹森发现一切都是真的,并意识到要逃下山去,可是已经晚了,他正在以一种难以置信的速度,飞快地跑向“断魂崖”。虽然他极力想停下脚步,但根本做不到,就好像有人在背后推着他跑似的,他也试图改变方向,可仍然办不到……

    也是这位丹森先生,“二战”期间曾和他的朋友——一位经验丰富的登山专家理查·弗瑞尔先生,在这一带山区搜寻一架飞机残骸。黄昏时分,他们爬到石标附近。转眼的工夫,丹森发现弗瑞尔似乎正在自言自语,可又觉得他是在同石标另一边的什么人谈着话。丹森走近前,不由得自己竟然也加入了谈话,他们俩同一个看不见的人谈了一会儿后,得到一些讯息。可是后来又忽然间明白了,四周除了他们二人外谁也没有。更奇怪的是,事后两人一点儿也想不起那个“谈话”的内容。这确实是一次奇怪的令人费解的经历。

    如果“大灰人”仅仅是一个传说,它为什么会被现代许多著名学者、登山专家的亲身经历所屡屡证实呢?这不是迷信虚幻,但时至今日,苏格兰高地的“大灰人”仍是一个难解之谜,而那使许多人产生奇异恐惧感的力量更是令人费解。

    美国惊现蜥蜴人

    1988年6月29日下午2时左右,17岁的美国人克利斯·达维斯驾驶着小汽车经过斯凯波·尤里沼泽旁时,蓦然清楚地看见离他约25米处有一个神秘的怪物,它身材高大,有2米以上,绿色的皮肤非常粗糙,全身长满斑点。手只有三个指头,又黑又粗又长。直立行走,尾巴的末端像针筒一样,整个看起来活像一只蜥蜴。

    克利斯·达维斯被眼前看到的这一幕惊呆了,不过他迅速地反应过来,然后开足马力,一路开到当地政府并作了汇报。

    加利福尼亚州里镇副警长威尼·阿金逊和骑兵米克·豪德基听到报告后,马上前往这一地区进行了仔细查勘,发现三处被揉得乱七八糟的纸板堆(体积约150升),离地约2.5米高处的纸板被扯碎,他们还找到几个像人似兽一样的脚印,长约35厘米~45厘米,十分清晰地印在较坚硬的沙地上。

    除达维斯外,还有很多人看见过蜥蜴人从他们的汽车前面飞快跑过去。工人乔治·霍罗曼说,他在世界20号公路和15号公路汇合处不远的沼泽地一眼自流井抽水时,看到蜥蜴人在不远处徘徊。它的身高达2米,全身长满绿色斑点,每只手仅有三根手指,还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尾巴的末端像针筒。直立行走,力气很大,能轻易掀翻汽车,跑起来比汽车还快,每小时可达65千米。

    蜥蜴人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强烈的震惊和轰动。许多专家纷纷前往发现地区考察研究,但蜥蜴人一直没有再出现。

    那么,美国真有的“蜥蜴人”吗?不少人信以为真,认为达维斯等人的报告是可信的。有人甚至认为,在远古人类起源的漫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缺失的环节”或“空白区”迄今尚未被知晓。“蜥蜴人”可能是远古“正在形成中的一支旁系”。

    持否定论的学者也有不少。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一个高级动物物种要维持生存,必须拥有一个适合的生存环境和最低基数的种群,没有足够的食物或不够这个基数,这个物种就要灭亡。而达维斯等人看见的都是孤身的“蜥蜴人”,未见过其群体或家族,所以不可能传宗接代。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可能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考察研究。

    形形色色的兽孩

    “生儿育女”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维护其自身繁殖而进行的一种普遍的生理活动。然而却有许多动物“越轨”,不养育自己的孩子,却哺养人类的幼子。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这对姐妹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狼”的特性,她们能利用四肢飞快奔跑,用舌头舔食牛奶和水,吃生肉,嗅觉也异常灵敏,能闻到距离很远的食物的味道,视觉也很突出,两人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在崎岖的山路上游玩。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也只活到1929年。

    1920年7月份印度还曾经报道了一位豹孩的故事。大约1912年时,阿萨姆邦附近北卡查尔山一只雌豹偷走了一个男婴,三年之后,这个男孩再次被发现。当时,这位豹孩四肢着地行走,其奔跑速度超过了成年男子,他还能够快速敏捷地躲开矮树丛和其他障碍物,他的膝盖长着厚厚的老茧,脚趾严重变形,与脚背呈直角状态。他的手掌、脚心和拇指都覆盖着坚硬的角质皮。当他被捉到时,他对任何人不断地用嘴咬,同时手脚相加试图摆脱束缚。当他回归家乡时,村子里的家禽只要处于他的活动范围内,很快就会被他用手撕碎吃了。

    一般认为,由动物养大的孩子或者是被偷来的,或者是喂养小兽的母兽捡回来的。然而,这些孩子不同寻常的身体素质、速度和力量(特别是由羚羊和熊养大的孩子)使人怀疑这种说法未必正确。

    根据人类目前掌握的情况,喂养孩子的有狼和熊,其次有豹、羚羊、山羊、猪、牛和绵羊,在俄罗斯甚至有“鸟孩”。在所有这些事例中,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地接受了这些动物的本性、习惯和技能。而当孩子们被接回到人类社会后,没有一个实例表明孩子能忘掉在野生动物中的生活并重新习惯于人类的生活方式。于是有的人类学家提出了这样一种惊世骇俗的观点:动物生出了像人一样的幼仔,诚如人有时能生出像野兽的孩子一样。尽管这种观点在今天大多数人看来纯粹是胡扯,但米特纳波尔狼孩事件却有利于这种观点,因为凡是看到狼孩的人都注意到他们的眼睛发出磷光,绝不像人,倒像狼。

    还有一种观点,在兽穴附近发现的傻呆孩子仅仅因为迷了路才出现在那里,而不是因为动物喂养了他们。顺便说一句,一些患有孤僻症的孩子常常使人想起动物喂养的孩子。

    高山上的蓝色人种

    20世纪末,一支欧洲的古生物考察队前往非洲一个与世隔绝的山区进行自然植被与野生动物的考察及研究。在一次考察途中,突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几个人影一晃而过。考察队员们随即悄悄地跟了过去,发现在前面不远的草地上有几个用兽皮、树叶遮体的人。与其他原始部落的人不同的是,他们的皮肤居然是蓝色的!

    考察队员们感到难以置信,他们甚至怀疑这些人在身上涂抹了一些类似蓝色颜料的物质。于是,他们决定作进一步的调查看究竟如何。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这些蓝色皮肤的人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居住在洞穴之中,过着狩猎的原始生活。他们又发现这些奇特的人不但皮肤是蓝色的,而且连血液也是蓝色的。

    在这一奇特的发现之后不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医院的著名运动生理专家韦西在智利的奥坎基尔查峰海拔6000多米的高处,也发现了适应力极强的浑身皮肤发着蓝色光的人种。这些奇特的蓝色人身手矫捷,像机灵的猴子一样在山地上行走如履平地。

    一位美国生物学家在考察喜马雅山时,也曾在6千米以上处发现了一些蓝色皮肤的僧侣,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蓝色的僧侣,在这空气十分稀少的高山上竟然谈笑自如,还能做笨重的劳动。

    有人说,蓝色人种的发现,向传统的人种划分理论提出了挑战:除了黄、白、黑、棕四个人种之外,还应该加上一个蓝色人种。

    那么,他们的蓝色皮肤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些美国科学家提出:在血细胞内,血红蛋白质负责输送氧气,当氧气充足时,血红蛋白会呈现红色,所以常人血液皆为红色;当缺乏氧气时,血红蛋白就会成蓝色。有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蓝种人正是在这种氧气稀薄、气候寒冷的自然环境中逐步适应,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低下,而表现出肤色呈蓝色的特殊人种。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蓝种人的血液中血红素大大超过了正常人。这大概就是他们能适应高山缺氧环境的原因。

    另外一些科学家从具有蓝色血液的动物身上得到了启发。他们指出,血液的颜色是由血细胞蛋白中含有的物质元素决定的。在海洋中,有一种大王乌和马足蟹的血液是蓝色的,是因为血液中含有血蓝蛋白,里面含有铜元素;而海蛸和墨鱼的血液呈现绿色,因为血液中含有血绿蛋白,里面含有钒元素。从这一理论出发,科学家们推测,蓝色人种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血液中铜元素过多造成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为什么会存在蓝色人种,他们又是起源于何处,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考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