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温暖人间-夕阳下的思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奔波了一天的夕阳,仿佛是一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人,遍体的金光使周围的云彩倍受恩惠,特别是爬在西山顶上的一片片晚霞,宛如少女脸上的红晕一样妩媚。雄壮的大山像是一位殷勤的店主,老远就招呼太阳公公到他家住宿。夕阳恋恋不舍地看着这个熟悉的世界,像是久久不肯离去。

    凝望着夕阳,我不仅浮想联翩。

    太阳生来就是地球上万物忠实的公仆,它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芒,用它一颗赤诚火热的心温暖着世界温暖着人间。它曾给多少生灵以勇气,曾使多少枯黄的生命重返绿意。正因为它的照耀,烂漫的春天才变得生机盎然,丰盈的秋天才变得硕果累累;也正因为它的奉献,这世界处处充满光和热,人间处处有温暖。它的丰功,它的伟绩,人们当然不会忘记。

    然而,面对西下的夕阳,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是否以为黄昏的太阳缺乏朝气死气沉沉?你是否以为落日就意味着精神颓废意志消沉?你也是否以为夕阳老气横秋一蹶不振?如果你有肯定的答案,那么你一定也在高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古调吧。

    太阳的光明磊落,太阳的公正无私,太阳的奉献精神,这是人人所共知,人人所敬仰的。同样,夕阳也毫不例外。它并不因为拥入大山的怀抱而自悲,而是将自己弥留之际的光和热,赠给花草树木,让它们进行一天中最后的光合作用;送给老人和孩子,使老人健康长寿,孩子们茁壮成长,它知道,它的隐退,是为了让明天早晨的太阳更好的升起,是为了迎接一个崭新的明天。

    由此,我想起了美国电影《最后一片藤叶》中的老画家。一个正值妙龄的少女卧病在床,望着窗外藤条上仅剩的一片快要落的藤叶,默默地说:要是那片藤叶落下来,我就会死的。年老的画家为了给她生存的勇气和希望,便用一夜功夫画了一片活生生的藤叶挂在树枝上。第二天,那个少女看到藤叶没有落,并且又嫩又绿,她的病奇迹般的好了,而老画家却因受风寒而告别人世。这位老画家不就是夕阳的化身么?他的精神不就是夕阳精神的写照么?

    清代短篇小说大师蒲松龄,一生饱经忧患,仕途坎坷,读一辈子书而未求得半点功名。他利用晚年余生,进行写作,洋洋洒洒的一部“孤愤之书”《聊斋志异》千秋传颂名垂青史。这难道不是夕阳精神的典范么?这难道不是那种伏老、不消沉、不悲观的精神的体现么?

    我曾亲眼看到过那些年过半百的老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新学期的第一天坐在干净的教室里,不顾年迈体弱,默默无闻地为学生打扫教室。我也亲耳听到过那些离休的老园丁,为了祖国的花朵更更好,不计报酬的为学生当校外辅导老师。有人说,他们是春蚕的化身;也有人说,他们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然而,我觉得他们更像发光发热无私奉献的夕阳。

    我凝望着夕阳,几多爱慕,几多敬仰,还有几多深深的祝福。心中默默地吟着曹孟德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且用这至理名言敬赠夕阳以及那些具有夕阳精神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