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的豪爽是有目共睹的,对朋友,对亲属,对朋友,一腔热血,一股豪情,直来直去,但大哥内心的柔软,却从不轻易示人。母亲独居小镇,大哥在兰州工作,虽然不能常陪母亲身边,但是一有空闲,就急匆匆地探望母亲一次,每次总是给母亲带来喜欢的东西,陪着母亲唠唠家常,常常给母亲做喜欢吃的手擀面,这也是他多年的习惯。大哥做饭极其认真,洗菜、切菜、炒菜,每一个环节亲力亲为;和面、擀面、下面,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每当这时候,慈祥的母亲总是站在旁边,看着儿子忙活的身影,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为儿子现在的孝顺,也为儿子曾经的荣光。大哥做的每一顿饭菜的余香,丰富着母亲美好的记忆,流淌着温馨的关怀,使那份孝心恒久如常。而这一次,大哥精心烹调的这道“大菜”,不仅是晚辈们的精神大餐,会滋养他们越来越苍白的心灵;还是母亲爽口的菜肴,老人家虽然不识字,但常常为家里的客人,推介儿子的厚厚的作品,仿佛这是她一生一世的招牌和骄傲。
人的回忆是生命的炼狱,而阅历则是源泉和宝库。大哥能够写出这样一部自传体的小说,这与大哥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大哥并没有机会圆自己的读书梦、大学梦,而是头也不回地走进社会这所大熔炉,开始过那种日出日落的单调日子,体验煤矿井下昏天黑地的生活,经历戈壁风餐露宿修路的艰苦岁月。大哥没有对命运低头,他为了追寻自己的理想和憧憬,瞒着家里所有的人,为了梦中的橄榄绿,毅然对人生做出了抉择,义无反顾走进了军营。难忘的军旅生活,滋养了大哥的精神世界,磨炼了大哥的意志,锻炼了大哥的气魄。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将生死置之度外,瞒着家人递交了赴滇参战的请战书,并且成为当时49个战斗突击队的成员之一。当家里的人知道他在前线的时候,父亲眉头越发紧锁了,常常坐在那棵老树下,有时聚精会神地听着关于前线的新闻,有时闷声不响抽着烟卷注视着远方;母亲常常以泪洗面,为前线的儿子没日没夜的纳着鞋垫、鞋底,以夜继日的劳作寄托着对儿子的思念。对于儿子的选择,他们似乎无可奈何;但对儿子的牵挂,却在无数个斗转星移的夜晚无限延展,犹如一段思念之弦,连接起边关明月和家乡星空,连接着人伦之情和家国情怀。
大哥荣立二等功,凯旋而归之后,常常回忆那段刻骨铭心的战地生活,讲述猫儿洞里的艰苦和惊险,述说当突击队员的豪情和壮志。那一段峥嵘岁月,是大哥一生荣耀和辉煌,常常怀念长眠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战友,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硝烟散尽,祖国安宁。长眠了多年的兄弟啊,你在天堂还好吗?你们走了,我人模狗样地活着,再见你,却再也抑制不住双眼的泪水,抚摸你冰凉的墓碑,我的心却不能给你温暖。”“长眠了多年的兄弟啊,不要抱怨时代冷漠英魂,奉献永远是老山军人的情怀,愿每年那流泪的烛光,照亮你回家的路,也捎去活着的老兵们永远无法磨灭的情。”与他一起参加突击队的副班长,在那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临终时交给他一块手表,委托他转交给其父母。大哥在复退后,凭着仅有的一点模糊的信息,靠着一双脚板,在四川内江找了三天,硬是把战友的遗物和自己的一点抚恤金交给了战友的父母。大哥常说,没有什么经历比生死战场更伟大,没有什么比战友更值得怀念,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何地,也要把战友的嘱托传递给父母,也要把生死交融的情谊延续下去。这也许就是大哥夜以继日完成这部作品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原因吧。
在我们兄弟之间,大哥始终以对待战友的胸怀处理兄弟之间的交往,以朋友的尊重对待兄弟之情,使我们相知、相助、相依为命。每当在我人生的紧要关头,大哥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给我精神上抚慰,物质上的馈赠,给我指点迷津,给我战胜苦难的勇气和力量。大哥给予人的甚多,而要求于人的甚少,甚至从来就不求什么回报。我想,为了永不褪色的信念,连生命都敢于奉献的人,注定不会蝇营狗苟,注定会敬畏正义无所畏惧,这或许就是“老山精神”和军人情怀的写照吧。记得大哥因病住院,他担心病中的母亲,他怕耽误兄弟的工作,怕战友们看到他病中的难堪。封锁消息二十多天,而我风尘仆仆,在深夜到达医院的时候,他的脸上只是闪过一丝不被人察觉的惊讶,脸上还是那种坚毅和刚强的笑容,说自己没什么大病,只是打打针、输输液,休息休息就好了。而事实的情况是,在过去的日子里,他痛得让陪护的人都掉泪,甚至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即使这样,他依然用轻描淡写掩盖病情,把坚强的一面留给亲人,把痛苦和疼痛留给自己。这就是经历过生死场的人,这就是越战老兵的品格,既有超常的毅力,又有坚韧的品格,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病痛折磨,对于生活的虐待和生命坎坷,只不过是上帝开的一次玩笑,旅途中的一次颠簸,笑谈渴饮,小菜一碟。
记得台湾散文大家简媜说,“50岁以后因为膝关节不够灵活,所以不适合再背着仇恨怨憎的包袱;肠胃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不好,所以恶意言语都不想吞下。跨过50岁的门槛,进入人生的下半场,功名利禄的诱因弱了,只希望追求真善美的事物,一个人静静地继续在稿纸上长途跋涉。确实,50岁以后以什么方式活着,是自己与上天之间的事情,别人插不了手。”我以这样的一段话结尾,只是羡慕大哥现在的生活状态,在还没有跨入不惑之年时,已经调节好“稿纸上长途跋涉”的心态,淡定的走,从容的活,过一种云卷云舒的生活。因为我知道,大哥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热忱;大哥以凡人的行动,咀嚼生命的意义,诠释文字的不朽;这部作品的问世,就更说明了大哥坦然面对生活,追寻平凡人活着的价值和美好。在此,衷心希望大哥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启迪和感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祝福大哥。哥不是传说,是传奇。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