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温暖人间-父亲的院落母亲的痛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一次回故乡,没有再去老院子,也没有告诉母亲相关的信息。老院子的“后院”已经垮塌了,破败的让人不忍细看;父亲曾经引以为荣的“粮仓”,也已经走风漏雨破败不堪。在岁月的侵蚀和剥落中,老院子就像一位进入暮年的老者,皱纹里装满了故事。作为这个院落曾经的主人,母亲是这些故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不想告诉母亲,是想把一切淹没在如飞的岁月中,让母亲从容而安静的生活。上了岁数的母亲,身体每况日下,如果受到这些消息的惊扰,看到这样的辛酸的场景,又会拨动她怎样的心痛之弦。

    老院子前面的果园,远看依旧绿色葳蕤,一排生机勃勃,那里面能结什么样的果实,会有什么样的丰收景象,或许早就在父亲的憧憬之中。时过境迁,父亲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母亲则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打发着孤独的日子,怀想曾经愉悦的时光。而如今,无论母亲老怎样絮絮叨叨她的果园,怎样羡慕醉人的田园生活,但世事无常,失去的终将失去。人的一生,错过与邂逅,得到与失去,冥冥之中或许就有一种宿命轮回。再好的梦,不一定都能圆;再美的风景,一拐弯,就什么也看不见。

    父亲规划院落,可谓绞尽脑汁,为自己心中的梦想,也为泽惠后代。但这点淳朴的愿望,差点成了村子里的众矢之的。他肩挑背扛,用愚公的精神,和母亲一起忙碌,披星戴月,把一块凹凸不平的荒地,平整成叫人眼红的宅基地;他用农民的精明和强干,试图把老院子建设成令人羡慕的“样板工程”,让自己和家人独享那份不甘人后的荣光,这也是父亲不认命、不服输的性格所在。父亲不但拥有超大的院落,十二间土坯房霸气而列;而且还别出心裁的建造了自己的“后院”。“后院”里面家畜兴旺,父亲经常坐在墙头,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家禽,想着不为人知的心事。但有一天,村子里的人们发现父亲和母亲,又在院子的前面“折腾”果园子的时候,敬佩和嫉妒,惊讶和气愤,超越了些许人的心理底线,这些人的心态是,我不好,也不会让你好,宁可让你和我一起跪着,也不会让你站起来。于是有人一纸诉状,告父亲擅自扩展,多占耕地。父亲做过二十年的生产队长,深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道理,这些手续的审批早已准备就绪,在人们的等待和观望中,一切不了了之,父亲俨然成了村子里不可战胜的勇士。

    在我们兄弟俩跳出农门的时,就像空中响雷,炸醒了村庄,也炸醒了父亲。听母亲说,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父亲老是念叨,为什么两个儿子都出去了,这院子到时候谁来守护。记得我参加工作不久,父亲很认真给我谈过一次话,大意是,做教师嘛,找个农村的媳妇,守这一份家业,将来日子一定能好过。见我不吭不哈的样子和不置可否的神情,父亲终于拿出他的“粮仓”诱惑我,我知道这是父亲的“命根子”,父亲把自种自收地麦子囤积起来,满满当当,经常见父亲沉醉于麦香,沉睡于小麦堆中,在八十年代末,父亲无疑是村中的粮食大户,仓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应该是父亲值得骄傲得资本。拿这样的条件进行对话,是父亲的“杀手锏”,父亲多么希望我能够给予什么样的承诺,或者付诸什么样的行动,但我还是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真的不能为不可预知的未来而承诺。我的倔强,让父亲的梦想化为泡影后,父亲的绝望在他暴躁的脾气和紧皱的眉头中日益显现。

    最让父亲不能接受的是,在他与岁月苦苦抗争中,在他含辛茹苦的期盼中,上天对他的残酷和不公。没有过什么好日子,没有享什么清福,罹患重病的讯息,像针一样野蛮地扎进了父亲的心里,使他难以接受、寝食难安。梦,不再有归宿;心,不再能安放;对于那些无聊的追逐,父亲又夫复何求?在那些日子里,父亲的脾气越来越坏,谩骂、发火、砸东西,搅得家里鸡犬不宁,空气中弥漫着恐惧和不安,只有母亲忍气吞声,不声不响地应付着这一切。父亲对活着的渴望,似乎是那样的强烈,他不再为他的“粮仓”而自豪,不再为吃皇粮的儿子而骄傲,不再为这份家业而惋惜,他有点慌不择医,因为相信游医的“偏方”,差点丧了命。因为去拜访“神医”,差点儿走失。他对大夫不再相信,常常在疼痛中嚎叫,甚至咒骂护士和大夫。这个以“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为信条的老人,最终在无限的失望中,把自己心爱的院落托付于老伴,然后在埋怨和哀叹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没有父亲的院落,多了几份落寞。在顶梁柱坍塌的那些日子里,母亲以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操持着这里的一切,家里家外,母亲有很多的委屈,也有很多的不适应、不如意。很难想象,孤独的母亲,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怎样面对那些好事者的责难,怎样度过那些逼仄而难熬的时光。虽然儿女们也来看望,虽然孙子们也来陪伴,但母亲的脸上还是缺少昔日的笑意和安详,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记得父亲去世后的那个春节,因为兄长动员母亲到城里居住,平时很少发火的母亲大发雷霆泪水涟涟。母亲说,金院子,银院子,还是舍不得我的老院子。再苦,再难,也要撑着,也要守住这个院子。

    母亲的执着与坚守,怎能抵得住岁月的打磨和考验。母亲在老院子里一住就是三年,因为心疼儿子劳累,担心孙子受屈,暂时离开了老院子去陪护孙子。记得在离开的那天,母亲这儿摸摸,那儿看看,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脚步沉重的像灌了铅,久久不愿意离开。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母亲离开后的一天,叔叔打电话说,院子里被人偷盗了。得到消息的母亲,火急火燎地赶了回去。院落中一片荒凉,昔日整洁的屋子里狼藉不堪,母亲心爱的镜子和相框全部被砸坏,柜子里面东西被洗劫一空,母亲在屋子里嚎啕大哭,那种场面让人怆然而泣。是啊,这个倾注一生心血的院落,没有了父亲,就已经没有了安全的屏障;没有了母亲的操持,哪里还有家的味道和生机。

    现在这个院落,已经几易其人,里面早已不再住人。母亲每每回乡一次,总是苛责自己,不该离开老院子;埋怨我们,不该以那样的低价卖掉院落。但无论怎么说,在这个平常的院子里,有父母的幸福与梦想,有我们的欢乐与忧伤,毫无疑问,它始终是我们生命中的驿站,“你本是尘土,依旧归于尘土”,不管多少年,不管多少天,老院子可能远离我的视线,但魂在这儿,思念就一定在这儿驻足,直到永远。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