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花凋青颜改:陆小曼-寂寥清影:浮萍自流转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沧海一粟

    沧海中一叶孤舟,随波逐流。漫无边际的游荡在海面上,只有孤独与黑暗的陪伴。她却还是幸运的,不论是身在何处、何时,总有那么一个人陪伴在她的左右。闺中密友成为她的救命稻草,伴着她度过最黑暗、寂寥的日子。

    翁瑞午,小曼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世俗却容忍不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小曼的名誉全因翁瑞午受到玷污,可小曼却从不这样认为。不管是志摩生前的劝说,还是志摩死后胡适的最后通牒,或者事赵家壁和赵清阁临近解放时的好心相劝,小曼从不搭理,她可以众叛亲离,就是不离开翁瑞午。

    小曼这样对待翁瑞午不仅因为她与翁瑞午之间志趣相投,还因为翁对小曼的关怀,让小曼倍感温暖。曾经她与翁的关系就是社交场上、烟榻上的相互陪伴。自从志摩走后,翁却成了小曼的精神支柱,她的依靠。志摩走后的那段黑色的日子都是翁陪伴着小曼,督促她吃饭、睡觉。要是没有翁,小曼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度过那段日子。

    小曼的生活中出现的3个男人中,小曼与翁生活的时间最长,从1928年到1961年,共33年。33年,不离不弃,也是一份情缘。不是丈夫胜似丈夫。没有爱情,也有感情。他们之间就是唇齿相依,相溶以沫。在小曼的心中,志摩就是她的星星,她仰望着,爱慕着,用尽一生的时光去爱这个男人。翁就是滋养她生长的水分和土壤,是她最离不开的人。

    人的感情就是这样奇怪,王庚可谓正人君子,社会栋梁,可小曼就是不习惯王庚。从始至终,小曼对王庚就没有爱情的感觉。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可谓动天地泣鬼神,可生活中冲突频频,几乎濒临破裂。翁瑞午,小曼说她对他只有感情没有爱情,可他们却相处和睦,长达33年,至死恩爱。或许,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只有丢开对对方的控制与占有才能真正的天长地久。

    小曼与翁最初绝无苟且瓜葛,后来徐志摩坠机罹难,小曼伤心至极,身体大坏,尽管确有许多追求者,也有许多人劝她改嫁,她都不愿,就因她深爱徐志摩。但是由于旧病更甚,翁瑞午为她按摩医治,他又作为老友劝慰,最后走到了一起。

    与陆小曼来往较多的另一个老朋友陈巨来说:志摩死后,小曼家中除翁瑞午外,常客只有瘦铁与赵家壁、陈小蝶数人。当时,每夕瑞午必至深夜始回家中,抗战后他为造船所所长,我为杨虎秘书,均有特别通行证者,只我们两人谈至夜十二时后亦不妨。一日,时过两点了,余催瑞午同走,他云:汽车略有损坏,一人在二楼烟榻上权睡一宵吧,自此逐常常如此,小曼自上三楼,任他独宿矣。及那月底,徐申如送来三百元附了一条云:知翁君已与你同居,下月停止给钱云云。后始知徐老以钱买通弄口看门者,将翁一举一动,都向之做回报的。当时翁大怒,毫不客气,搬上三楼,但另设一塌而睡者,自此以后小曼生活,由其负担矣。

    她和他更像是不离不弃的知己:一起唱戏,共同游玩,偶然合作一幅画,送她喜欢的画作,投其所好;给她按摩,分文不取;点烟送茶,心甘情愿;听她诉苦,多有理解;关心照顾,体贴入微;提供金钱,不遗余力;半生相伴,不离不弃。一个男人33年如一日地对待一个女人,这应该叫什么?小曼说这是感情不是爱情,或许这是对抗世俗的借口,又或许她只是想让自己的心里舒服一点,不想承担背叛志摩的良心拷问。

    徐志摩死了,小曼与翁瑞午更是纠缠不清。更有传闻,志摩在的时候小曼就已经给志摩戴上了绿帽子。这样志摩身边的朋友都为志摩感到惋惜,人都已经去了,还要遭受这样的侮辱。胡适要小曼离开翁瑞午,但她并没有离开翁。她为什么要听胡适的话呢?胡适能给她翁给她的体贴和供养吗?胡适说如果她与翁不断绝关系,他就和她断绝关系,她说那就自便吧!总之,这个世界上,她可以离开任何人,唯独离不开翁。她不在乎名节,她在乎有人照顾她,关心她,心甘情愿地服侍她。

    胡适一直认为,老爷子已经每月给她300元了,她就应该为了志摩的名誉听大家的话离开翁瑞午,既拿了钱,又不听话,这叫什么事?300元,那个时候够一家大小十口人吃喝,这笔钱一个人花足够,靠这笔钱,她完全可以独立,离开翁。但陆小曼始终没有答应这个条件,她不想像那些旧式女人一样,年纪轻轻就守寡,还要断绝一切与男人之间的联系,最后抑郁而终。生命就在无限的寂寞之中度过,小曼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她断然不会离开翁瑞午,那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她需要翁的关怀。

    志摩走了,她更离不开翁瑞午了,她需要一个男人,为什么她不可以有一个男人?她才29岁。何况她依赖惯了翁,她需要他的陪伴,需要他给她点烟,需要他陪她说话,需要有男人的感觉。她是男人追捧惯了的那种女人,怎能离开男人?翁瑞午就是她的男人,她的情人,那又怎么样?她只要关起门来做她的皇后,别人又能把她怎么样?

    陆小曼虽然为了翁瑞午顾不了社会舆论,但她还是为志摩留了一丝的尊严。比如绝不再嫁,还是为了志摩的名誉。一个名媛不能没有社会地位,否则她将失去名媛的身份,名媛最讲究的就是出身和身份。她虽然与翁瑞午同居,但却不结婚。因为她不愿翁抛弃发妻。

    小曼的卧室里常年挂着志摩的遗像,每天为他上鲜花,翁也能接受。而翁在后期与一个女学生生了一个私生女,陆小曼也能包容。他们虽然一起生活了30多年,似乎还是各有各的自由,他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空间也属难能可贵。或许这样有空间的生活才是他们这种人需要的生活,他们不喜欢被别人完全的束缚、控制。王庚与志摩也是输在了这种观念上。就是因为彼此留有余地,他们才得以恩爱33年。

    陆小曼最终在《自传》中承认她与翁的同居关系,在那样一个一统思想的局势下,公开他们的关系后还能继续同居?在那样一个只有清一色的夫妻关系的社会中,她们能共同生活也是一种奇迹。即使这样,小曼也没有抛弃翁瑞午,可见小曼的意气和勇气。

    小曼的朋友赵家壁和赵清阁也奉劝小曼离开翁瑞午。他们是出于好意,既是为了她的名誉,也是为了她的前途。因为他们认为翁瑞午这种人恐怕难以被新社会谅解和接受,怕小曼跟上他受连累。事实上,1955年翁就犯了错误,但小曼也并没有受到什么连累,也从没想过与他分手。

    赵清阁和赵家壁把陆小曼约到赵清阁家,开始诚恳地劝她。赵清阁说:“赵家壁更是开门见山劝小曼和好友断绝交往,澄清外间的流言。否则就和他结婚。”小曼不以为然,立刻反驳家壁,说:“志摩死了我守寡,寡妇就不能交朋友吗?志摩生前他就住在同楼里,如今他会搬出去吗?况且十几年来他很关心、照顾我,我怎么可以如今又对他不仁不义?外间的流言,我久已充耳不闻了,反正我们只是友谊关系,别人怎么看,随它去。我问心无愧。”她言下确是坦荡豁达,并表现出一种固执和坚持。

    志摩在世的时候,都没有说过非要他们分开的话,也许倒只有志摩能理解她。她对赵清阁说:她的所作所为,志摩都看见了,志摩会了解她,不会怪罪她。她说:冥冥间,睡梦里,仿佛我看见、听见了志摩的认可。是的,好心的志摩,宽容的志摩会认可的,志摩是一个现代人,一个拥有浪漫情怀的诗人,他或许能够宽恕小曼的所作所为。

    志摩死后的7年中,小曼由公公供养。从1938年到1956年的18年间,完全靠翁瑞午变卖家产度日,小曼的开支很大,翁能18年如一日地无怨无悔地为她支出庞大的开支,如果不是强烈的爱还能解释成什么?但很少人理解这一点。也许志摩也是这样想的,没有翁,小曼无法活下去,所以能够认可。小曼了解志摩。真正考验人的或许正是金钱,这好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现实生活中,舍得拿出钱来的人和舍得拿出情来的人似乎同一性质。

    翁的字画变卖得差不多了,晚年他俩生活很拮据,但还是一起过了下来。苏雪林曾在民国四十八年见过小曼一面,她回忆说:“她那时是住在翁瑞午家里。志摩逝世后,小曼穷无所归,依瑞午为活。我也不知道翁瑞午是否有妻儿,总之,小曼住在他家里,发生同居关系是万难避免的事。小曼长年卧病,连见我们也是在病榻上。我记得她的脸色,白中泛青,头发也是蓬乱的,一口牙齿,脱落精光,也不另镶一副,牙龈也是黑黑的,可见毒瘾很深。不过病容虽这样憔悴,旧时丰韵,依稀尚在,款接我们,也颇温和有礼。翁瑞午站在她塌前,频频问茶问水,倒也像个痴情种子。在所有人的回忆中,翁对小曼都是极好极好的。

    翁在临终两天前,把赵家壁和赵清阁请来,请他们在他死后关照小曼。他抱拳供手说道:今后拜托两位多多关照小曼,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不尽的。他一定也这样交代过其他人,小曼也许是他死前最不放心的人,他对小曼自始至终,也就算一份真爱了吧!1961年,他离开了小曼。

    翁瑞午是小曼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他是小曼的守护者。虽然,他们没有成为名真言顺的夫妻,但是他们的情意却是地久天长。至死不渝的陪伴和关爱,就是翁瑞午留给小曼最珍贵的情感。

    寄情于画

    一块璞玉需要雕琢,才能光彩夺目。才情需要有人欣赏,才能成名成家。图画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真实中充斥着神秘的色彩。

    将所有的思念与爱情都藏进画里,远在天国的你是否能够看见?完成你的心愿,成为你理想中的人,这就是我后半生的事业。

    一声声真诚的表白,小曼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明白自己是怎样辜负了志摩的良苦用心。世人是否也应该把怜悯施与她?不要那样绝情,一味地怪罪她吧!一个犯了错的人应该给她改正的机会,更何况她是在无意识中犯下的错。她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倘若她知道志摩会因为自己而成为另一个世界的人,她一定会改变自己的生活。她是一个任性的女孩,志摩就是这样宠爱着她,怜惜着她。小曼的坏脾气也是志摩这个深爱她的男人宠惯出来的,这些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第一件让小曼从悲哀中惊醒的事还是经济问题,过去她可以把一切困难推给志摩,现在她没有了依赖,真成了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可怜女子。花丈夫的钱,是理直气壮的事情。可是丈夫去世了,她能靠谁呢?但她必须依靠人,于是志摩去世还不到一个月,她就强撑着身体,开始想办法了,现在她是连悲伤的权利都没有了。身边的朋友能够帮忙的并不是很多,她必须想到办法,让自己的生活继续下去。

    振作一两月后,钱的问题仍然渺茫,没有希望。衣食住行是必须承担的开销,最大的问题还是她的药还有大烟,这是花销中最大的部分。她已经离不开大烟,一日不抽,就会有万箭穿心般的痛苦。没有人愿意为她伸出援助之手,她快要过不下了。志摩一走,竟没有人愿意帮助她,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女人。

    小曼又开始变得消极、灰心、厌世。胡适发现不管不行,如果她生活没有着落,真的像志摩开玩笑说的变成风流寡妇,对志摩的名声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必须安顿好她的生活。胡适亲自去见老爷子,说服老爷子,老爷子实在没办法,答应每月给她300元生活费。但提出要求,必须在每月的20号才能取钱。小曼对这一限制有看法,她觉得这样十分不方便。她要胡适再去说情,让老爷子不加限制,她想什么时候取钱就什么时候取。想必胡适一定不会再为这些枝节的事情让老爷子烦,所以她的这一请求老爷子没有同意。

    小曼真的变了一个人,这确实是他人没有想到的。她不再去游宴场所,不再社交,闭门谢客,专心画画,编志摩文集,这是她后半生做的两件事。有一件事她十分坚决,绝不损毁志摩的名誉,也绝不能再爱。她每日待在家中潜心作画,她有绘画的天赋,这是志摩认可的。志摩在的时候,一直鼓励她好好作画,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一定会成名成家。小曼在学校的时候,就有人看上她的画,并用高价买走。

    志摩去世后的34年中,小曼为志摩编就的书籍有:《云游》、《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徐志摩诗选》、《志摩全集》。当时过境迁,别人各忙各的事,是小曼一直关心着志摩文集的出版,一次次的跑出版社,一次次的希望又失望,为志摩文集的出版操碎了心。她用她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志摩的爱,表示自己真心的忏悔,证明自己做人的骨气。

    一切的纷扰都已经离开了小曼的生活,以前那个作为名媛的小曼已经随风而逝。现在的小曼是重生以后的她。她要成为志摩的骄傲,因为她发现,以前灯火辉煌的生活并没有在她的生命中留下痕迹,唯有对志摩的爱镌刻在她的心中。茫茫人海之中,他们相遇了。他们快乐过,痛苦过也悲伤过,但是他们的情却成为最永恒的记忆。她要成为志摩心中的完美女子,以前的任性她都摒弃了。

    别的事情她是一概不涉足了,她只想做一些志摩走时盼她做的事。她下定决心:这一次她再不能叫朋友们失望了,大家等着将来看吧!而且她真的振作精神开始学画,她请贺天健和陈半丁教她画,汪星伯教她诗。她每天画画,两个月里成果显著,小曼和老前辈一起开了一个扇子展览,卖出一些扇子,应该有望靠卖画维生。这是一个真正的新时代女性的活法,她有这样的才情和能力。

    她是一个专业画师,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女画家,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她是一代才女,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让那么多男人为她死心塌地的女人,绝对不只是一个名贵的花瓶。小曼可谓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她与志摩情投意合,刚开始吸引志摩就是小曼的思想和她的桀骜不驯。绘画更是小曼的强项,不论是国画,还是油画,她都有一定的造诣。只要是她想留住的景物和人,她都会用心将他们留在纸上。小曼认为画作是神圣的事物。一幅画不仅是对现实的描绘,更是对画家自己的诠释。

    志摩去世前她已小有名气,志摩去世后,她刻苦努力,1941年开了个人画展,展出100多幅画,那全是她个人的努力,是她付出努力后得到的成绩。

    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她总是用多一半的时间练习。有时候还要请老师指导,画不好的她总是一遍遍的尝试。教她画的老师一直赞扬她是一个勤奋的学生。她仍然没有摆脱大烟的毒害,这可能是她一生的遗憾。每天只有抽完大烟的时候,她的精神和身体才会变得好一点。其他时候,她总是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幸好还有一个翁瑞午一直陪伴着她,真心对她好了一辈子。

    解放之后,她的画入选第一次、第二次全国美展,那真是她骄人的成绩了。1957年,她参加了美术家协会,光荣地成为美术界的一员,这是她为自己争得的荣誉 。1959年,她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真正成了女性中的一类榜样,对于陆小曼这种懒散惯的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一年,她还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老了,她才成了志摩希望的那一种人。为此,志摩九泉之下也能微笑颔首了。志摩没有错爱,就算是以前的种种让志摩受尽伤害,但是小曼的心中依然那样爱着志摩,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琐碎而变心。她只是一个有思想,不愿受别人摆布的女人。志摩对于小曼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了他最终的失望。

    世人对小曼诸如“荡妇”、“交际花”之类的措辞真的太过严厉。若小曼真是这样的女人,王庚不会一直想挽留小曼,将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志摩不会致死都深爱着这个女人,翁瑞午不会倾尽一生的热情陪伴她。她一定是一个有魅力的女人,并且也是世间少有真性情。很多时候,换一种立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世人都责怪小曼,将志摩的死全都归结在小曼的身上。她是有错,但是那都是间接导致的事故,小曼是无心之失。夫妻之间的是是非非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深刻的体会,局外人终究还是局外人。或许在天上,他们还能成为神仙眷侣,没有伤害,没有痛苦,更没有琐碎的生活。

    我想成为你心中完美的爱人,

    请收下我给你的礼物;

    此生你可以轻轻的离开,

    来世请带我共赴黄泉。

    流水时光

    时光匆匆,回忆万千。酸甜苦辣涌上心头,春夏秋冬在不经意变化。亘古的思念随着爱恨迷失在时空隧道里,数十载,煎熬苦痛都变成落叶随风而逝。只有爱陪伴着这个受尽时间沧桑的女人走过后半生,她是一个惊艳,一个传奇,值得历史铭记的女子。

    小曼在志摩死后,终生素服,绝迹于跳舞娱乐场所。那时的她心如止水,跟贺天健学画,又跟汪星伯学诗,以此打发寂寞时光。为了纪念对志摩的爱,她还长年累月,每天买来鲜花供奉在志摩的遗像前。大约在志摩去世两年后的清明节,小曼去了一次浙江海宁硖石,为安息在故乡的志摩扫墓。想到人天永隔,再也无从捡拾前欢,一腔孤苦无告之情演化成一首痛彻心肺的小诗:

    肠断人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桥。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小曼的后半生大部分时间与药罐相伴,整月难得梳洗化妆一回,靓丽的青春变得憔悴不堪。志摩还活在她的心里,想到志摩种种的好处来,她既伤感又歉疚。然而,她离不开翁瑞午,翁瑞午也始终厮守在她的身边,不惜变卖全部的古董字画来满足小曼日常的生活和治病所需。此时的小曼虽美人迟暮,但往昔风韵犹存,只要她一开口说话,优雅大家闺秀的林下风度依旧使人陶醉,为之神往。

    志摩走后,小曼为了麻醉自己更加离不开鸦片。她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她有时想,死只是平常之事,没有什么好害怕。何况志摩已经在那个远远的地方等待着她的到来。志摩在那个冰冷的世界应该很寂寞,要是志摩想要她去陪伴,她一定义不容辞。自己的身体已经不重要。剩下的时间,她要用来思念志摩,她将所有的思念与情爱都寄托在她的画里。

    小曼希望远在天国的志摩能够看见她的努力和进步,更重要的是她要让志摩知道,她一直深爱着志摩,只是还没有机会让志摩看到她的真心。志摩不喜欢她做的事情,比如社交这一类的事情,她杜绝了。现在才发现没有那样喧闹的生活,她的生活更加充实了。每天都要学习作画。还要和志摩聊天,告诉志摩自己一天的收获,就像志摩在自己的身边一样。志摩在的时候,一直希望小曼能够远离社交生活,潜心钻研画画,小曼做到了。她就是想让志摩走的安心,没有遗憾。翁瑞午看见小曼每天的生活状态,也没有责怪,她知道志摩是小曼心中永远的痛。小曼更离不开自己,因为一切已经成为习惯,自己也已经离不开小曼的陪伴。这就是平淡的生活,小曼与志摩的爱情就像是天上的月亮一样美丽,不禁让人抬头仰望。但是,他才是小曼赖以生存的空气,小曼没有自己活不下去,他也是如此。所以,他不会剥夺小曼仰望天空的权力。

    小曼未尝不是留给翁瑞午自由的空间,翁本来就是一个洋场浪子,只是对小曼更加情深意重罢了,对于小曼这些已经足够。翁还有一个私生女,就是在与小曼在一起的时候。翁去世之后,小曼还替翁照顾那个孩子,小曼并没有责备翁。他们之间就是这样自然的关系,或许他们真的是同一类人,所以彼此了解,彼此宽容。

    鸦片真的害苦了小曼,戒烟是志摩最后的心愿,小曼还是没能达成。因为抽鸦片小曼还进过监狱,最后还是翁瑞午想尽办法,打通关节才将小曼救了出来。小曼的烟瘾却是越来越大,花费更是一个大问题,翁瑞午变卖家中的收藏供给小曼的生活。他对小曼也算尽心尽力,因为他知道现在小曼的身边就只有他一个人而已。

    小曼开始变得憔悴、苍老,她已经不是那个娇艳的名媛,优美的舞姿,较好的容貌都已经不复存在。志摩走后的小曼已经真正成为一个普通妇人,一个有追求的女性,她每天都专心作画,安静的待在家中。拒绝一切社交活动,她就想用自己剩下的时间好好生活,努力弥补自己所犯的过错。翁瑞午也没有因为小曼不再美丽,年老色衰而离开小曼,对小曼仍然呵护有加。

    美人迟暮,已然有痴情人陪伴在身旁。后来,小曼住进了翁瑞午的家中。翁就像亲人一样照顾小曼,至死不渝。翁瑞午在临走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曼。他还将小曼托付给赵家璧和赵清阁,他真切地说,要是他们同意的话,他将感激不尽,含笑九泉。

    翁瑞午的一生几乎一直围绕在小曼身边,自从小曼来到上海,他们之间开始难舍难分。他是最懂小曼的人,他们之间有太多的相同之处。他为小曼推拿按摩,陪伴小曼参加社交场所,送她珍贵的名画,还教会了她抽鸦片。是他将小曼改变了,他既是小曼与志摩生活的破坏者,又是小曼的守护者。他的出现让小曼的世界悲喜交加。

    小曼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不管社会上给她的压力多大,她都没有离开翁瑞午。很多朋友都劝小曼逐了他,开始正常人的生活,免得遭受社会上那些人的侮辱,还能得到徐如申的资助。小曼拒绝了大家的好心劝说,她决意不会离开那个为了自己付出全部的男人。

    1965年这个美丽、娇艳的传奇离开了这世界,轻轻地走向了她的爱人。

    死未同穴

    时光匆匆而逝,容不得半点挥霍。生命的灿烂在指缝间轻轻滑过,若不珍惜,稍纵即逝。歌舞升平的繁华,遮住了你宁静的美丽。爱的尽头,你的倩影,在某个时空留下了隽永的印记。拥抱着的柔情,摈弃所有的冷漠,温暖生生世世的情。

    志摩轻轻的走了,留给小曼数十载的寂寞与悔恨。寂寥、漫长的思念终究还是有个尽头。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小曼对志摩的爱已然深刻,曾经的是是非非已经让这数十载的时光洗刷的干干净净。唯有爱还珍藏的在小曼的心中。

    她不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她对志摩的爱世真挚的,没有人能够取代志摩在她心中的位置。就算是最后与翁瑞午同居,小曼还是供奉着志摩的遗像。最后,小曼住在翁瑞午的家中,她依然带着志摩的牌位,这已经成为小曼的习惯。她离不开志摩的陪伴,哪怕只剩下回忆和照片,她也要紧紧地拥抱着。

    小曼与志摩的爱情可谓轰轰烈烈,一段背弃道义的爱情,一场争取自由的战斗,小曼与志摩的爱情终究得以修成正果。他们的挣扎与努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虽然,他们的爱情得不到世人的认可,但是他们的努力让别人再也无法阻拦他们的婚姻。最后不论是愿意还是抗拒,最终还是承认了他们的婚姻。

    志摩带给小曼辉煌的前半生,翁瑞午送给小曼温暖的晚年。这两个男人给了小曼他们此生的爱情,小曼的一生也是幸运的。大家闺秀,父母的掌上明珠,嫁给王庚这样的男人,赢得徐志摩的爱情,得到翁瑞午的疼爱,她的一切还是令人艳羡。不是每个女人都有勇气和机会选择那样的另类的人生。

    翁瑞午与徐志摩都走在了小曼前面,她的后事可谓凄凉。翁走后的思念,小曼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她的一生就像是梦,酸甜苦辣,样样味道都让她尝遍了。小曼没有生儿育女,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

    没有生儿育女成为小曼这一生的遗憾,她与王庚没有儿女,小曼是庆幸的,不然,她与志摩也不会走到一起。孩子是女人一生的牵挂,要是她与王庚有一儿半女,他们的婚姻或许不会结束。也许因为孩子的降临,小曼的性格也会有所收敛成为一个贤妻良母,她的命运也会是另外一片光景。

    小曼与志摩恩爱一场,最终还是没有像正常夫妻一样,生儿育女。她与志摩结婚的时候,身体已经开始不好了,加上最后还染上了大烟,身体就更加不好了。直到志摩去世小曼都没有戒掉鸦片,所以他们到最后也没有孩子。这也是志摩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志摩一直都希望他与小曼能有一个孩子。小曼就说不是已经有干女儿了吗?志摩就没有办法再与她争辩。

    关于这个问题,小曼更是痛心疾首。不能生育,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也是老天给小曼开的一个最伤人的玩笑。小曼的后事是那么凄凉,没有人不心酸。所有爱她的和她爱的人都已经离她远去,就只剩下一个表妹陪她走到了最后。弥留之际,她才感受到凄凉,她开始理解所有女人忍辱负重想要得到的天伦之乐,是多么温暖。年轻的时候没有感觉,只有迟暮之年才能体会到亲人的意义,家庭的重要。

    陆小曼去世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无儿无女,无牵无挂。她说自己什么刺激、柔情都享受过了,生离死别尝过了,酸甜苦辣也尝过了,心碎心痛也尝过了,她说自己不枉活了一生。她虽然悲叹自己一生凄苦,可许多女人还不知怎样羡慕她的艳福呢。她生命中的3个男人,那一个不是竭力尽心地对待她?那一个不是不顾一切、牺牲一切、宽容大度地爱着她。从另一个角度看,她应该知足,她应该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那个年代多少女人一辈子身不由己,从来没有享受过幸福与爱情的滋味。

    但小曼又是那个年代经历了太多的女子,在很少人离婚的二十年代,她惊天动地地离婚;年纪轻轻守了寡;几十年与一个不是丈夫的人生活在一起,她的一生确实是不平静的一生。不论是被欣赏也好,谩骂也罢,她这一生都是跟随着自己的意愿生活。这就是她的成功,在她离世几十年之后,中国的女人才真正过上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小曼要到地府去了,她的3个男人已经先她而去了,现在她也要追随他们去了,丢弃人间的恩恩爱爱、是是非非和众说风云。人生一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带走,包括自己的感情。错与对,一切的一切只有留给后人来评断。她,轻轻的走了,没有带走一丝情愫,半点荣华。

    假如不是因为爱,她或许也没有什么过错。她是一个热情善良的女人,她是摧残的明珠,男人心中的皇后。她的悲剧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为她的任性、随心所欲?还是因为她没有扮演好传统女性角色?是因为她想得到无止境的自由与幸福?她终究被人诟骂。活着时,她不被世人原谅,成为女人中的反面榜样。

    她的生活极尽奢华,她要世上一切好的东西:名牌的服装、宽敞的住宅、社交的享受、热烈的爱情、忠诚的朋友、不受约束的自由。她想要的或许太多了,所以她是一个贪心的女人。这也是她人生悲剧的源头,一个人不能同时有太多的欲望。

    小曼离开了这个世界,带着她的惊艳与传奇永远地离开了。志摩是她此生的爱人,他的生命却是那样的短暂,现在小曼要追随他去了。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地在一起生活,死后,小曼想带给志摩温暖,长眠于他的身旁。这是小曼死前最大的心愿。因为志摩的儿子徐积楷不允许她葬在硖石老家,所以小曼与志摩死能同穴的心愿没有达成。

    肉体飘零了,灵魂却可以获得永恒的自由。志摩与小曼在天堂可以享受真正的自由,没有任何牵绊,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