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心理自护-正确认识自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自我。孔老夫子说过:“知己者明,知人者智。”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你了解你自己吗?很多同学可能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世界上最难的就是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中学生正处于由青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时期,存在着青春期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遇到的心理冲突和矛盾,要保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我,树立自尊、自信心理,克服自卑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看做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要认识你自己。”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生活中却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很多问题,但却看不到自己的主要的问题,等等。事实上,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的。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和人对客体世界的认识一样,需要有一个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并不像照镜子那样简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处于各种不同的评判和议论之中,有人赞许、称颂你,有人批评、责怪你,甚至歧视你。在这各种各样的议论中,你能正确地分清哪个是真正的“你”吗?你是从这些评价和议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丰富自己、改造自己呢,还是丧失了自主精神与独立人格而淹没在他人的评议中呢?可见,客观地、透彻地、准确地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

    首先,要愉快地接纳自己

    你要比别人更爱你自己,应当了解没有你的允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觉得你低下。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常有情感态度,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即对自己是好感还是恶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排斥还是接纳。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对自己采取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不能欺骗自己、排斥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能愤恨自己。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君子能自我悦纳,心情开朗,而小人则不能接纳自己,故常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乃至自毁。悦纳自己是一种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并不完全相关。有些人虽有生理缺陷,但很乐观;有些人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但却不喜欢自己;有些人并不富裕,却知足常乐;有些人有钱有势,却并不深感快意。

    据说,古代有位皇帝,他有无数美女和珍宝,无穷的权力与财富,但却自觉不快乐,不幸福。一次,他问一位哲学家,究竟谁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哲学家回答说:“只要自己认为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人,他就是一个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弱点。但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后,就当做包袱背起来,老是挂在心头上,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于是,自己的精神优势被自身的弱点与缺陷所压垮;自身的潜在能力与智慧被自身的虚张与拒绝所泯灭。

    当然,成功的规律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悦纳自己就不能成功。自卑者往往也能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与时机,但总觉得这些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而不敢参与竞争,从而自己为自己设置了奋进的障碍。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谚语:“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你跪着。”事实上,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关键在于你应当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先在心理上悦纳自己。寻找自我,树立自我,相信自我。迷惘时不必祈求神灵,忧愁时不必寄情于深邃的夜空,最好的依靠就是自我。应当确信,上帝就是我!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才能放飞希望的奔马,冲出浩瀚的大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去创造辉煌,奏响人生最美的乐章。

    其次,要学会欣赏自己

    自我欣赏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行为表现。有史以来,几十亿人曾经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但从来未曾有过,也将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你。你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生物。这些特征赋予你极大的价值。即使别人是个天才,也只是一个人而已。创造天才的上帝也同样创造了你,且照上帝的眼光看来,你跟天才一样珍贵。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具体的就是要能把自己放在大的社会现实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认识自身的条件、能力、地位、作用、责任等,也能把自己放在小环境中认识自己的条件、能力、地位、作用和责任,给自己在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中恰当的定位,这样才对理想自我的构建、自我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大有裨益。

    生活中,有人太重视自我,有人太轻视自我。太重视自我者往往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久而久之酿成大祸。太轻视自我者往往丧失信心,甚至自甘堕落。怎样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优势、正确估价自我、发挥自我,这绝不是一件小事。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客观评价自我。一方面,既要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看到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要将现实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作对照,看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横向比较,与超过自己的、与自己相似的、比自己稍差的人作比较。要将上述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综合分析,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同时也要避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对权威、群体性心理的完全依赖。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避免以一时、一事作为衡量评价自我的尺度,要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概括的评价。

    最后,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什么是自信心?心理学家这样解释道:信心是一种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积极心理认定。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一切恶劣的现状,令我们的每一个意念充满力量。有自信的人可以克服万难。因此拥有良好的自信心对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自己给自己鼓劲。只要有心理准备,你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相信,你就能充满信心完成任务。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人的发展目标也在时时发生变化。只要你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就能做自己幸福的缔造者。你只要有了自信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你的学业或者事业就会成功,你就是一个有出息的年轻人。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说明了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中学生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对社会缺乏全面了解,在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时,很容易失去自信心,而自信心的丧失,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那么,如何培养自信心呢?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相信自我。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应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事事处处得体,求全责备也是没有必要的。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盯住我,注意我一个人的,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要记住: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也不过如此,以此来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第二,让自己经常有成功的体验,重心放在你最大的长处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当你集中精神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会觉得信心增强。凡有成就的人,都知道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好的准备。凡事做好准备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你才会信心十足,这就是为你带来信心,而且能够战胜对手,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最佳秘诀。还要善于总结和整理自己成功的经验,你想到自己已完成的事,你就对能做的事更有信心。只有自卑者才会把注意力盯在失败上和缺点上。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愚者是一再失败,却不能从其中获得任何教训。

    第四,努力自我提升,看起来越好,人们的感觉也越好。要注意个人修饰,对一个人的自尊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令人在各种情况下都感到快乐。实际情况是你的外表确实会影响你的形象与表现。外表会增强或减弱一个人的内在潜能。穿的整洁得体时,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改善你的自我形象,多注意自我修饰。

    第五,定期阅读励志修养的书籍。读好书永远不嫌多,要阅读各种成功人士的传记与自传。当你阅读孔子、周恩来、林肯、爱迪生、卡耐基、华盛顿等人的故事时,要不受感动是很困难的。我们把这些故事中的人物跟自己相比,当我们见到他们成功,也会预见自己同样地能获得成功。要倾听那些建造人类心灵的演说家、教师的话语,这样你就会在许多方面获得提升。只要它能塑造你的心灵与你的自我形象。那就不论它是一本书、一篇演说、一场电影,还是一台电视节目。

    第六,广交朋友。朋友是你的一部分,只有朋友们推心置腹的话语能给你一种安慰、一种大胆说话的机会、一种锻炼你的场合,让你不怕任何人,敢于表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发表自己的见解。朋友能让你远离孤独、融入社会而获得快乐,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大地失去了太阳的照耀,没有光彩。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枯燥的,就像受了潮的火柴,任你怎样摩擦,也点燃不起生活的希望之火。没有友情的人生更是不完整的人生。一个人活在世上,既然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关怀,又怎能理解人生的真正乐趣呢?只有充满了友情的人生才是充盈的,有意义的。有位哲人说:两个人分担一份痛苦,那就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分享一份快乐,则有两份快乐。当你陷入困境,困窘急迫之时,忽然得到朋友的真诚帮助,即使只是平常的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你的心情会怎样?是否会感到心灵得到了一种快慰的释放,觉得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于是充满信心,浑身是劲?当你获得成功,欣喜万分时,若得到朋友的真心祝福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是否感觉幸福?因此,能增强你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你在拾回自信的同时工作方面就能大展宏图。

    生活中尽量跟那些“道德高尚、性情良好、站在人生光明面”的人交往,这样所得到的收获十分惊人。

    第七,自觉地控制自己。人和动物在行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行为的自觉性。动物行为受其本能支配,而人则不同,他不但能意识到自己的本能,还能驾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识到,也就要受意识所控制,此时,本能也就人化和社会化了。例如,排泄是一种生物的本能,对于动物来说,其排泄是不择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一个没有社会化的幼儿如同动物一样,而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就决不会不择时间、地点地随意大小便。这说明一切生物本能在成人身上表现的时候皆要受理智的过滤。只有这样,生物的人才能变为社会的人。

    古今中外的许多贤哲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准则。孔子强调修身克己。柏拉图提出:“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正在置行为于理智。”“不仅应把对敌人取得胜利的人看做是勇敢的人,而且也应把对自己欲望的节制取得胜利的人看做是勇敢的人。”他们提倡的“节制”被定为古希腊的四德(智、勇、义、节)之一。后世的许多思想家在发挥和修正这些学说时,也都一致强调理智对个人的约束作用。这些理论本身的局限是自不待言的,但他们强调人的行为应自觉地受意识和理智的支配与控制,却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说明要真正准确地认识自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重要意义。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