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横看成岭侧成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在加拿大国际作家节上介绍当代中国文学毋庸置疑,现实正欲淹没文学。

    因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被一个又一个的事件所取代一像一个九,一―事件,居然被认为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每一个人。

    世界充满事件,突如其来,层出不穷,霸占了人们的想像力。现实比任何小说都更令人不可思议,更使人有陌生感。喜事和丧搴同在,盛世和末路并存,无法预测,无法把握……于是,人的概念悄悄地在改变:机器人并不是人,在某些方面却比肉体凡胎的人还要能干。克隆人是人,却比任何妖魔鬼怪都更令人类忧虑和恐惧……人的概念的宽泛,带来了文学概念的无限宽泛。

    这时候,对文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寻找差异。

    差异是最值得珍贵的,因为有差异才有存在的必要。作家发现了与他人不一样的东西,就发现了自己创作的价值。

    作家的全部才华就是感觉的新颖。世界为空,人乃一切。世界不过是人的灵魂的影像,人的自身就潜藏着支配万事万物的规律。作家要信赖自我,不为外物所累。只有自己才是主体,并有责任了解一切,也敢于面对-切。

    感觉就是思想,艺术的核心秘密是活的灵魂。

    中国近二十多年来异常活跃的文学景观,足以证实这种追寻差异的必要。

    当代中国文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不断涌现新潮流,先是由于恢复和深化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引起社会轰动,揭示问题、暴露伤痕、反思历史、关注变革……紧接着便引出文化寻根的热潮。然后是引进西方的意识流,你襄穸人还嚴窗人,我的人生笔记享受老外的服务借鉴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带动了先锋小说的勃起……可以说在这二十多年中,中国作家把西方所有的现代创作技法都演练过了。

    终于,随着社会的逐渐成熟,当代文学也成熟起来。个性强烈,色彩纷呈,形成了庞大的各具特点的作家群落。于是,当代中国文学具备了应有的自信,可以和历史对话,也可以和现实对话。

    中国的文学史极其辉煌,博大精深,巨人如林。但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记录了文学和现实的关系。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为社会的现实存在所决定。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急剧变化的现代性转换期,有张力也有矛盾,有机会也有困难。这种变革本身就有着巨大的社会批判功能,必然也会影响到文学进程的推进。

    现实对人一直都在进行着雕刻乃至扭曲,因此现实主义文学也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探索和发现,应该符合现实生活本身的规律,又折射出作家对现实的人文关怀和深邃的理性思考,表达人性的要求与灵魂的渴望。

    当代中国文学的主体,正是以这种现实主义的魄力和勇气,敏锐的忠实的多方位的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活真实,呈现出一种开阔、凝重的品格。

    然而,现实的本性是变化。世界在变,生活在变,人在变,文学在变,其实文学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变:魏晋辞賦有别于先秦诸子,韩愈能文起八代之衰,就是一次大变。欧阳修的丰嫌,三袁张岱的自然,龚定庵的哨拔,直至魯迅的犀利,林语堂的泼俏……文学也从未因内容与形式的变化而停滞……过去的文学给人类提供的是出类拔萃的精神和情感。任何时代能够流传下去的,也只能是精神和情感。在今天这个物欲极度膨胀的商品时代,人们最缺乏的恰恰就是精神和情感。因此,文学的命运不是将被取代,而是变得更加为人们所必需。

    ―这就是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的目的。

    活力不衰的奥秘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中国文坛崛起了两位将军:一位是《将军吟》的作者湖南奠应丰,一位是名列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的《小镇上的将军》江西陈世旭。前者酒足饭饱之后肚子一挺,确有几分将军相;而后者却是精精神神的一个南方靓仔,仪表修洁,面目俊朗,那个年代又正值短篇热,简直就是人见人爱。

    岂料他初登文坛就拿的这个第二名,竟成了他创作的宿命,同时又是一种幸运。此后的近三十年,文坛上流行各领风骚三五年,第一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有些第一还很快就找不着影儿了,陈世旭却始终就像马拉松赛场上那个最精明的选手,自己并不领跑,只是紧紧咬住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把前面的人追得吐血了或掉队了,换一个新的傻小子上来,他照旧紧追不舍。或许他根本就没想赶超,只是在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跑自己的路。

    二十年过去,他被人看做文坛常青树。其创作态势随着岁月的增加益见成长而不是相反。长篇、中篇、短篇、散文,多种文体交叉收获,滔滔乎齐来。尤其近几年,国内几家主要报纸、文学期刊和选刊,动不动就能撞上他的名字。虽说并非如何的石破天惊,你可以无视,却无法否定他的存在。在文学这场前前后后、断断续续、不时有人退场又不时有人加入的马拉松中,他的身影一如既往地始终没有消失。近年来,更是文字愈见锤炼,主题愈有开掘,稳健扎实地显示出充沛的活力。每逢文学讲习所的老同学聚会,总有人抱怨:不把世旭这家伙给收拾了,就没有咱们的饭碗!我对陈世旭现象一直饶有兴味,想借此文试着探其奥秘。

    创作没有通行的秘密,秘密全在各人身上。探究陈世旭这个人,就会觉得别有味道,很值得琢磨。

    他曾下乡插队八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至今依旧保持传统农民的作息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中规中矩,极有规律。但他的为文却非常撒得开,心游万仞,目及八荒,从题材范围到表达方式,都毫无拘束。这里没有篇幅详细介绍他的创作,只看他两部长篇书名《裸体问题》和《世纪神话》,就可想见一斑。他性格狂放的最直观表达,就一九八0年和作家康灌、陈国凯合彩。

    是喝了酒抓着斗笔写大字,笔走龙蛇,风起云涌,奔放不羁。此时他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也正因为此,他的草书才草出了一种让专业书法家钦羡的境界。

    陈世旭的性格中有暴烈强悍的一面,重义重诺,很阳刚。前几年文坛上有人霸道,恶语伤人。其实不只是前年,这类事情在文坛上就从来没有间断过,一般都采取不予理睬或同样回敬几句不好听的,打一番嘴仗,要不就干脆诉诸法律,打上一场官司。而陈世旭呐,竟想狠揍对方一顿。若不是我和几个能说得上话的人横竖阻拦,险些就闹出一场文坛暴力新闻。就是这样一个人,性格中又有一种很女人化的东西,千净细腻,不怕琐碎,喜欢洗衣服和做饭。而且是天天洗、天天做,还洗不够、做不烦。现在连女人能做到这一步的恐怕都越来越少了。

    说起他的性格,还有更绝的,或者说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他在文坛称得上铁的朋友似乎不多,跟谁都似乎总像是若即若离,但一旦说起他来,大家又总觉得他不错。特别是异性,跟他常有联系且颇有姿色的不止一位,我们在旁边看得清楚,等待着成就佳话的同时,又不免担心这小子因为醉入花丛荒废了写作。但十年、二十年过去,他依然故我,该干吗仍旧干吗,而且干得越来越老道了。

    这或许是被革命老区熏陶的结果,天生就有一种现成的沉稳和坚执。他的创作几十年来从不跟风,只忠实于自己的生活忠实于自己的文学追求,反而得以常青。可见,作家的文学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性格。

    不过,如果以为陈世旭太过刻板,活得没情少趣,那就大错特错了。除了他执意保守的那些原则,他的放开完全可以说是洒脱的。他喜欢唱男高音,学腾格尔的《蒙古人》几可乱真。而且他唱歌的时候非常投入,全身每个毛孔都向外散发浪漫和柔情。喜欢他的女性倘若在这个时候上去拥抱亲吻,我猜他肯定会用同样的热情回报。

    陈世旭兴趣广泛,除了书法,还喜欢摄影、雕塑、游泳等等,而且在这些副业上他反而喜欢争强好胜,不像对待文学创作那样平和从容。其实,他所有的副业,都是一种修炼,一种补充,目的是为了营养自己的主业他真正钟情的始终是文学,生就为文学而来,只甘心情愿做文学的工具。

    所以,他被文学磨练得个性强烈,充满矛盾。有时极端执拗,有时又无比随和;有时豁达大度,有时又偏激率性;有时宽宏大量,有时又敏感多疑;对文学非常专一,却又涉猎广泛,见一行爱一行……矛盾产生碰撞,碰撞才有感觉;矛盾就是复杂,复杂才能深刻。而感觉和深刻就是创作的全部才华。

    ―这正是典型的文学性格,或者叫优秀作家的性格。

    飞行将军和诗

    蛋刚落地你就叫个不息呼天喊地为的是那把米明白晓畅,精短透充。看上去像脱口而出的大白话,细品则别有意味。

    如果不看我这篇文章的标题,恐怕很难有人猜想得出此诗是出自一位将军之手。尽管知道了作者是将军,却又会生出更多的好奇: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心雄万丈的将军哼唱着这般富有生活气息的短歌,该有着怎样的情致?

    我一直都觉得军队中司令一级的人物都非比寻常,有着令人敬畏的神秘感。这或许是因为我曾经当过兵的缘故,当兵的碰见司令都要双腿并拢打敬礼的。我认识解放军某部的空军司令员李永金中将,却是在~个轻松的场合,还有很多他的部下,这于是更便于我观察他。中将穿便装,上身是黑色短袖衫,腰背挺直,神情朗澈,比想象中的司令要年轻得多。他谈天说地,性度谦和。身居中心,却能从容自然地让每一个人都不被冷落,不感到拘谨,让大家觉得舒适,随意,该笑的笑,该唱的唱。

    这就是司令,有大智慧!他在当军长的时候,一次视察驻扎在山上的雷达站,战士见到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哭了……他们当兵几年,连个营长都没有见过,没想到军长会突然间从天而降!我理解这些战士的感觉。说实话,当兵的见过军长,这几年的兵就算没有白当。

    其实,李永金跟我同岁,准确点说还比我小几个月。却早我一年参军,至今已从军四十三年,光在天上就飞行了三十五年,是驾驶过十一个机型饵襄穿人筠噩窗人我的人生笔记的歼击机、强击机的特级驾驶员。在结识他之前,朋友已经向我的耳朵里灌满了他的故事……但,给我印象最强烈的,他是个多产诗人,已经出版了十几本诗集和歌集。

    风在雕刻天空天空雕刻雄鹰虞在雕刻翅膀翅膀雕刻心灵这应该是飞行的最高境界:是心在飞,而飞机不过是心的翅膀。风又是飞机的翅膀。

    扶摇天际,长久地置身极高处,看长空云舒霞卷,日升月移,连天霜雪,广阔浩渺。诗人内心扩展,斗牛剑气,高吟肺腑。

    他的歌声单纯而旷达,光明而嘹亮,却有大气势,大神韵!飞行将军了解高天,情怀浩荡,大睨雄唱,自不足奇。让我惊讶的是他竟有相当分量的作品表现了世间百态。

    看来,这位飞行将军不仅熟悉空中,还很了解地面。天高地阔,世事洞明,体现出一种军人直率的血性和诤言直睃的坦荡。现代商品世界,人们见惯了才子滥情,而李永金身为司令,喜恶遗于笔端,不扭抑本性虚俗处世,不作情作态追求华丽,不隐晦曲折故作艰深。简洁明快,磊落大气,而大境界往往就是这么简单清楚。

    我曾当面问过他,一个空军司令可想而知会有多少军务缠身,哪会有时间写这么多诗?他说诗不是时间的产物,是感受的结果。空军培养的就是高度集中,高度紧张,高度机敏,不然战机倏忽间就会一闪而过。诗情也是如此,人不可能永远处在高度紧张之中,缓解紧张的一个好办法躭是写诗。他是把诗当成自己的军旅日记来写。

    诗是生命的火光,能给思想一种温暖。他抓住稍纵即逝的生命体验,颖悟顿开茅塞般的心理快感,获得人生境界的开通一真是一员儒将。这只会有助于他当个好司令员。

    我这个老兵由衷地为我们的军队有这样的将军、这样的司令感到欣幸,感到振奋。

    做母亲的压力

    在我的收藏品中有一幅画,题为《女妖的舞会》。那是一九九六年夏天,在湖南省作家协会的一次聚会上,一位朋友的女儿送给我的,她名叫胡岸子,当日、]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她把画裱糊在一块蜡染的蓝布上,新奇而别致。画面初看像一片树林,还有累累果实,仔细端详竟看出了女人躲躲闪闪的面孔,或只有一张阔嘴,或只露一双媚眼,或只见飘散的长发,还有蛇样的腰身,丰美而诡怪的腿脚……老实说我觉得自己一时并不真正能读懂这幅画,为女孩奇异的想像力所震撼。

    她就是骆晓戈的《家有女生》一书中的女生。这样一个女生是不是有点特别?这个特别的女生有一个怎样的家呢?她的特别跟她的家有哪些关系呢?一个健全的家庭里不是有女生就是有男生―个健康的女人,只要愿意就可以组织起家庭成为母亲,这是个很自然的过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件自然的事情变得不那么自然了,母亲成了一种职业,母亲的心灵是孩子的最好课堂,家也就随着成了第一学校。这是因为剧烈的社会竞争所致,现代人没有孩子的自己拼,有了孩子的拼孩子、让孩子拼。过去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如今龙还想生龙,凤还想生凤,连老鼠也都想生个龙凤胎!世风如此,孩子们的感觉又如何呢?这些女生男生身上的压力并不比父母轻,他们的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或许还可以说从在娘胎里就开始了。孩子们不但要承受自身竞争的全部压力,还要承受父母转嫁过来的压力,而父母的期望值又总是过高……在这种情势下,承担一个-家不容易,在家里当个生同样也不容易。因此人们格外需要一种智慧,化解父母及孩子身上的诸多压力和烦恼,让生活变得自然和轻松些,多获得些我赛欢田野有家和有生的快乐。

    我以为,骆晓戈的《家有女生》就体现了这样的智慧。她以做母亲的切实体验,并把这种体验放到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考量,分析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家、女人和女生,从而提炼自己的思想,培育做母亲和做女生的自信。读来请新质朴,见解独到,且令人信服。这或许跟作者的经历不无关系。骆晓戈是一位坦诚而富有勇气的诗人,做过妇女热线的主持人,故能对现代妇女的境遇感同身受,尤其对楚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有许多颇为精辟的论述。她还曾长期担任儿童文学刊物《小溪流》的主编,并把刊物办成了少年畅销读物,也因此得以广泛地接触和了解当代少年和他们的种种心态。举一反三,这对她理解和保护女儿的悟性,不能说没有启发。

    女人生下孩子,自己也便成了母亲。当女人和当母亲不完全是一回事,分娩其实也是女人的第二次降生。之后母性就应该随着孩子一同成长、成熟。生下是恩缘,养成是情智。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都有一个喜欢模仿的阶段,或喜欢拆卸玩具,或喜欢唱唱跳跳,许多家长都容易忽略孩子的喜好,甚至误认为是孩子胡闹,借嫌烦怕乱而予以限制。胡岸子在那个阶段则喜欢在纸上涂涂抹抹,骆晓戈成全女儿的天性,鼓励她乱画,画了就给她挂起来,她们的家里天天都在举办女儿的画展。这样做并不是让她将来一定要成为画家,只是开发孩子的智力。

    懂得启发,才是教育最神奇的魅力。教给孩子观察和思考的方法,不是通孩子活受罪,让她享受把物体变成线条的奥妙和趣味,这就不是痛苦,而成了一种快乐。好了,胡岸子还真的就画下来了,性之所至,信笔涂来,简练而充满活趣,想象活泼而怪诞,且有一种天真而奇特的幽默感。她渐渐地竟有了点名气,在国内获得过诸多奖励,也多次参加国际儿童画展,并获得过大奖和荣誉市民金钥匙之类的东西……这对骆晓戈的家和女生来说,似乎是机会来了。眼下是个速成时代,许多家长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出世就成名人。不是有人让孩子四岁写日记六岁出书吗?现在小作家、小画家、小大人、小人精太多了,经媒体一炒就可发一笔财。

    胳晓戈和她在部队做技术工作的丈夫,都没有通迫女儿非要当画家出大名不可,他们明显不赞成以激素喂养和催熟的教育方式,熟得早掉得快,人生被夺走一个阶段,生活还能健全得了吗?让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早早失去童真,失去发展童年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空间,会给今后的生活埋下人工隐患。而让孩子保持童真和孩提时代完整的记忆,对其一生都受用无穷。

    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最大的常常是童年的经历,许多伟人都把自己的成就和对儿时的记忆联系起来。

    骆晓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女儿的感觉和想像力,培养她的自立能力。

    教育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意志力。孩子有什么样的意志力,将来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二—年的夏天,胡岸子以六百二十多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入学第一年就在大学生辩论赛中获最佳辩手奖,并被选为理学院的学生会副主席……同那些悟性道到压制和破坏的孩子大不一样,她兴趣广泛,富于创造性,快乐而自信。因此,她的可塑性很大,对未来的选择余地也很大。说来也巧,就在女儿成了大学生之后,骆晓戈也调入湖南商学院,当了中文系的教授。像她这样的人当教授是再合适不过了,她们这一对母女也真是一对绝佳搭档,一同成长,一同变化,相互总能处在最便于理解和交流的职位上。作为她们前十几年家和女生的总结,就是诞生了这部277书一一母亲曾经是女儿的家。以后慢慢地,女儿将成为母亲的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