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考落榜生的成才之路-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9 独闯京城喜出望外

    我虽然还小,但那时的自己在河北的系统集成行业已经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工作也已驾轻就熟,而我也希望着更多的挑战,并且由于均为自费考试,略显微薄的薪资已经无力再承担昂贵的认证考试费用。于是下决心准备去北京看一看,得知要离开的消息后,经理诚恳挽留,并许诺提高薪资。石家庄另外一家颇具规模的系统集成公司也希望我能过去工作,开出的月薪是4000元,这在消费水平不高的石家庄已经属于高薪了。

    “不行,太低,做不了。哥们,我给你说的已经是最低价,这阵子工商抓得特紧,你也总得让我们吃口饭吧。这样,四百块,不能再低了。”有点像特务接头的我在同假文凭贩子讨价还价。虽然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可是从未参加过北京那种大规模招聘会的我心里没底,还是在石家庄买了一张假文凭留作备用,虽然后来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去意已决,2001年1月我辞去工作只身来到了北京。颇具意味的是,虽然当时互联网行业已经跌至到了冰点,但招聘会上却充斥着系统集成行业的公司,各公司纷纷打出“CCNA优先”的招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自己的判断:在1999年网页设计最繁盛的时候,为了选一个方向,经过很长时间的考虑,才坚定了在系统集成行业工作的决心。如果当时选择网页设计,有一定基础的我可以拿到4000元或者更多的工资,但内心却认定这始终是一个假象,你真的具备拿如此高薪水的能力?仅仅一个网页设计没有技术含量,你认为它能繁荣多久?不停地思索这些问题,最终选择了留在博达,并决定待能力提高时再作考虑。

    招聘会上,我所拥有的那些认证再加上参与的众多省级网络的建设经验,使得几乎每一家在收到我的简历后都立刻要求去面试,并纷纷表示希望能够留在他们公司,而学历却反而成了无关紧要的因素(当然,在后来的诸多面试中,我都是如实讲述自己的学历)。原本做好了来北京做搬运工的最坏准备,此时却是有些受宠若惊。由于扎实的技术背景以及所积累的行业内工作经验,面试对我而言根本不是问题,自然薪资也戏剧性地水涨船高。所谈的众多公司中,曾有一家新加坡的服务器公司开出了税后9000元的高薪。他们的总经理直言不讳地说:我看中的是他的学习能力以及拼搏精神,如此的年纪能够有如此的经验和认证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最后由于一心希望向集成行业发展,我最终谢绝了邀请。

    记得曾听人说过:成功的道路不可复制。从接触电脑两年后便在职业生涯上走得比较顺利,方向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当时选择考认证这条路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参加认证的多数人士也均为相关行业内的工程师。其期间虽然走得很是艰难,最终我还能摘到些果子。不像现在,各种认证都有些泛滥的感觉,求职的人为了有较多的工作机会,很多会去考取这样那样的认证,这本无可厚非。但其中有些人为了拿到认证,靠背题等方法通过考试,却忽视了对技术和实验本身所带来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又没有行业工作的背景,持证人的水平却令人不敢恭维,自然优势不再。而且我还抓住了一次机遇——那时网络设备厂商正在NASDQ逍遥。朋友们的帮助也给了很多的机会,如果不是这些机会,我也不会有前两份比较不错的职业,经验的积累也不会如此迅速。加上自身曾经近乎偏执的疯狂学习带给我扎实的技术基础,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才使我有曾经的成就。我深深感到,人生的方向应该结合自身兴趣以及对未来社会需求的冷静分析和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并找到适合的方向,接着为之努力,不要管他人如何看待,抵制社会带来的各色诱惑,坚持自己的选择,只要不放弃,你终会在所选择的领域获得成功。如果只是人云亦云,不管自己是否真的感兴趣,仅听说考取某某认证或拿下某某考试后就能拿到高薪,而没有扎实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没有对这个行业的真正兴趣作后盾,想拿高薪则近乎天方夜谭,无论哪个行业都是如此。

    在公司的选择中,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记得那时系统集成部的主管——一名清华自动化系的硕士,并曾在HP工作多年——也是自己后来的上司,曾经在面试时很诚挚地说:依你现在的能力,去一家大公司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大公司并不需要你能够独当一面,很大程度上仅是制度下的一颗螺丝钉,但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而选择新成立的小公司的话,自身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如果公司发展起来,升迁的机会也很多,收益自然颇丰。不过最大的特点就是风险很高,小公司随时有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你的职业生涯也将会有所改变。他希望我能考虑清楚后再给予答复。

    喜欢冒险的我做出了抉择,来到了这家公司,在系统集成部门就职,职位是售前支持经理,负责电信行业相关的方案设计。部门的员工均有在业内各知名公司工作过的经验,堪称业内精英。由于职责划分明确,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大家合作得很融洽,上班是同事,下班是朋友。为了完成从厂商售后工程师到集成行业售前设计专家的转变,那段时间我接受了众多来自各种不同厂商的各类产品培训,也参加了相当多设备厂商的正规培训,再加上同事们的真诚帮助,使自己顺利地完成了过渡,并对于系统集成行业的发展运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0 挑战自我,再上新台阶

    或许是一切来得太过顺利,年少轻狂的我有些满足,自认为在同龄人中已经算是佼佼者,心想今后就这样过下去了——年纪轻轻便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稳稳当当的做个工程师。没有了往昔为学习而悬梁刺股的毅力,言谈中也多了几分狂傲。回家时母亲看出了我的自满,她没有说什么,只是闲谈中看似无意地问了一句:最近看过什么书没有。她知道她的儿子会读懂她的弦外之音。我心头一颤:两个月来已经没有再完整地看过一本书籍了,我还是从前的我吗?心浮气躁曾经是我一度用来评价IT行业的,如今却照搬到了自己的头上。

    于是开始准备CCIE的考试——这个在网络行业公认难度最大的认证,而且也是花费最大的一项认证——没有10万元是拿不下来的,当然,这仅仅只是必备条件之一。它还需要你具有丰富的设备调试经验以及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泰然自若的心态,因为两天的LAB考试,其中的难度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仅以第二天下午的troubleshooting为例,考官人为地在一个用各种CISCO设备搭建的网络环境中设置上百个故障点,短短的数小时内,你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个网络环境恢复正常,绝大多数人都在这一关被刷下阵来。记得自己一位CCIE朋友在讲到他考的认证经历时,为准备LAB的考试,曾经整整两个月没有跨出实验室一步,出来时所有的同事都没有认出眼前这个瘦骨嶙峋、胡须满脸的人,他瘦了20斤!现在想来,还真有些古代武林高人闭关修行的味道!巨大的付出也意味着丰厚的回报,当时中国仅有不到100名CCIE,一位CCIE的薪水是上不封顶的,从年薪20万到上百万均有,这也是后来人们趋之若鹜地去争考CCIE的原因。

    那段时间,花费上万元购买几台二手路由器搭建成一个最基本的LAB环境,放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空余时便以做实验为乐。七月初,两次报名参加了CCIE的笔试,历史在重演,每次考试均以一分之差未通过。也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并由此改变了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2001年的7月份,中国股市经历了最为动荡的一次调整,3000亿市值从股市中蒸发了,但却未想与自身有什么关联。我并不喜欢炒股,唯一有联系的便是公司的董事长曾经是做证券并在短时间积累大量财富的。7月份的一个上午,我们部门正在联想总部接受AVAYA的售前工程师培训,联想的一位经理在休息时还在连夸我们所做的设计方案。中午时,经理的电话将大家全部召回,宣布由于董事长为了应付股市疲软,抽调资金,公司解散。而在这之前,公司却正处于扩张阶段,众多项目已经签约和正在签约,虽然或许不会达到预定的目标,但实现盈利也指日可待。从未想过公司会在这个时间关闭,很多人都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包括我。当然并不是担心找不到工作,而是这种落差让人无法承受。因为正欲大展身手时却事与愿违。晚上吃离散伙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激动,任情感在歌声和酒席上宣泄着,很多人落了泪。那一晚,我们都醉了……

    两次冲刺失利再加上这起突如其来的事件,身心疲惫的我突然很想去放松一下,也希望在旅途中能够再次思索自己今后的方向,因此谢绝了大唐电信系统集成部经理的加盟邀请:一方面既有旅行的原因,另一方面原部门主管正在寻找风险投资,筹备着将公司买下的事情,他希望大家还能一同合作。我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而导致如果去大唐工作一段时间后,仍要再次离开,这将影响自己在业内的个人信用。而信誉,也间接决定着你在这个行业能否立足、立稳!

    背上睡袋和帐篷,我独自去野外旅行了一个多月,在罕无人迹的深山和森林中,望着满天繁星,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静。旅行中,我曾迷失在茫茫林海,也曾经在攀岩时滚下陡坡,曾经与毒蛇共眠、同狐狼为伴,多少次在生与死之间徘徊,却从未感到过害怕。我在寻找着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也寻回了昔日的自我——不再担心什么,本就一无所有,何惧暴雨狂澜?

    回来后不久,9·11事件发生了,世界真是小,地球另一端的事情很快就影响到了北京,本已衰落的IT行业再次雪上加霜。北京的投资公司撤回了大部分准备针对IT行业的投资,并暂不考虑有关IT业公司的商务计划书。立竿见影的结果便是:经过无数次谈判、即将融资成功的原部门主管这次也难逃厄运,融资化为了泡影。

    只不过,这次我已经平和了许多,躲在住处读着先前购买却没有时间翻阅的各类书籍,边想着今后的道路。一天,无意中找到了从家乡带来的很不起眼的塑料袋,里面满是零碎的小纸片,那是自己初中和高中时所有的灵感汇集。其中很多灵感现在看来,都还有着不少的闪光点。翻看着,惊讶于当初备受歧视的我竟会有着如此多的发明构思,想起了六年前的我为了让自己的发明得到认同而离家出走,来到北京后的那段非人经历。而从毕业时起,三年了,三年内为了定下的一个目标而努力,内心中再没有了那份激情。而三年前所订下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是否应找到了下一个目标?对,做一个成功的发明家——这也是我十年前的梦想,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是最快乐的。

    遗憾的是也要为生存操劳,在积蓄所剩无几的时候,便又开始了找工作。虽然2001年11月份的系统集成行业已经呈现颓势,“奶酪”风行整个中关村,裁员的风浪此起彼伏,有点像2000年底时的网页公司。不过无论在何种行业,中高级人才也总是供不应求,这一点倒是不会改变。我没费什么周折就来到了清华比威:一家业内新崛起的网络设备公司的增值业务部门,仍然从事着售前网络方案设计的工作,不过服务对象由原来所从事过的电信、城域网以及银行网络换成了国家政府、部委的网络建设。

    在这家颇具规模的公司里,我一边工作,一边试图重新去寻回曾经搞发明的头脑——所幸这三年留在脑中的条条框框并不很多,很快,灵感日益增多了起来。

    部门的工作氛围也很愉快,上司是一位很能干的女孩。如同在先前的公司时一样,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完成着公司分派的一个个任务。闲暇时一块讨论着自己新构想的一些发明的可行性和实施问题(这也是自己选择IT行业作技术的一个原因,同事间少有勾心斗角,相互间都是朋友)。巧的是,进入公司的那段时间里,正赶上公司兼并属于同一集团之下的另一家网络公司,公司内人心浮动。而工作,却开始日益繁忙了起来,各种方案设计应接不暇,时常需要加班完成。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再去考虑自己的一些发明。

    是否辞掉工作去做真正想做的事?但这就意味着再次失去稳定的收入,面对多数人的不理解以及一个不可知的未来,还是留下来稳稳当当地做个白领,工作一段时间后转为项目经理或者去做销售,一生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下去?那是一个可以预知的未来。我的内心再一次开始犹豫不决……

    一次加班时同公司的一位同事闲聊,她看出我的徘徊,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你选择工作,就要认真去做,如果想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就干脆辞去工作去干,不要指望两件事你都兼顾。与其这样摇摆倒不如踏实地去做一件事情,否则什么都做不好!一言惊醒梦中人,是呵,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忘掉了?想想在丛林时中的感悟,那次,终于下定了决心……

    2002年3月,在公司要求转正的那天,我平静地对部门主管提出了辞职申请。离开公司时,已经完全实现了三年半前的那个承诺,并开始向新的目标迈进……

    11 迢迢创业路

    应该说,在刚辞职的那段时间里,我依然迷惘。虽然知道要通过个人创业,寻找风险投资商,从而将自己的发明转化为产品。但该怎么去做,如何实施,心中却没有多少头绪。手中有数个所想出的项目,其中涉及到“能与电脑沟通并实现互动的电脑椅”、“汽车GSM+无线定向综合防盗控制系统”、“笔记本全方位防盗及控制系统”等,第一步自然是要申请专利了,而专利的申请需要提交具体的电路设计图。为了能够做出设计图,对电子行业并不熟悉的我从书店再次买来上千元的相关书籍,在网络上搜集到数以GB计的信息研究单片机、无线通讯以及国际最先进的电子器件的应用等,并从中筛选出最需要的资料。一个多星期昏天黑地的学习后,我已能够用行业术语同业内专家交流了,电路图也画得颇具专业水准——各个行业均有相通之处,我想这也是曾经做售前时所赋予我的一项能力。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越来越感到迷茫:这些项目均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较大的改造,而且对于投资商而言,太前沿的东西需要极高的科技含量,也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未知的市场前景、很长的投资回收期——甚至可能血本无归,风险太大。摆在眼前的一个现实是:投资商凭什么要将巨额资金投到这么一个充满未知和悬念的项目上,还是在IT业最不景气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众多投资商都希望将钱投到处于发展和成熟期的企业,他们需要的是短期内看得见的利润回报。

    冷静下来的我面对着再一次的抉择,是舍弃现有项目而再寻找并开发更有市场前景、风险更小的项目,还是一条路走到黑?——人生其实不正是由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的吗?荣辱不惊、敢于放弃便标志着他下一次的成功!

    幸运的是在研究“笔记本综合防盗系统”的电源管理模块时,灵感在脑中闪现:随着数码设备的增多,人们外出旅游的热情日益高涨,为什么不做个通用型的充电器给各种数码设备充电呢?问题确定了下来,剩下的便是搜索市场及网络中关于充电器方面的各种资料,去各国的专利数据库中寻找是否有相关发明。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在通过分析对比并终于找到各种充电器的共性之后,我自行设计了一种能够充绝大多数数码设备、并可在各种环境下利用多种供电方式为不同的设备充电,还可让消费者根据现有设备以及使用环境自己定制所需要的充电和供电方式的多用途充电器。这种充电器彻底突破了传统充电器的设计模式,各个附件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紧接着我便开始复习专利法、设计电路图并学着写专利申请的各种文件,通过专利代理为此项目申请了数项国家专利。自然,这个时候我也能够同电源专家自如交流了。

    接下来的事情应该是书写商业计划书,吸引风险投资商了。为了令商业计划书言之有据,我又买来大量有关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财务、人力资源、风险投资等方面的书籍学习参考,并听取了各行业朋友们的建议——他们都在很认真地帮助我。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一份初稿。或许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也或许是潜意识希望将这个并不甚满意的文稿毁掉,总之,一天下午,两夜未眠的我竟稀里糊涂地用一个从网上down下的加密软件,将文稿以及备份加了密。在忘掉密码的基础上竟又加密了一次,文档再也无法恢复,半个月的心血化为灰烬。而那时其它一些事情也同时烦扰着我,让我暂时看不到前面的路、也不知道能走向何方?就在想要放弃的一刹那,我内心却抵抗着。它反复地说:坚持下去,再坚持一会儿,你会成功的。烦忧的我便开始按照《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一书所规定的,逼着自己每天大声朗读成功誓言,自己鼓励着自己。我又一次读懂了“忍耐”这个词所表述的含义。

    转机发生在5月份,“中国科技投资网”打来电话,希望能够了解一下这个项目,并要求我给他们一份产品介绍的文档——数天前我曾经在这个网站上注册过一次。那天晚上连同第二天的上午,没有离开电脑椅的我写出了一份上万字全新的计划书初稿,并发送给了他们。第二天,便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这个有着政府背景、并作为企业融资平台的公司在此之前从未同个人融资项目进行过接触,针对的仅是公司融资项目,而这次是一个特例,并准备将我的项目作为重点推荐项目向投资商推荐。5月底,我的项目放在了公司的网站上,并处于“重点推荐项目”中最显著的位置,这大大激励了我的信心。

    同期,朋友们也在帮着我联系投资商。科博会上我也遇到了一些对此项目感兴趣的投资商和企业,我注册的科技开发公司已获得批准,公司的管理团队也有了雏形。我冷静地注视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深知这还不算成功,恰恰相反,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个通向更加曲折的道路的开端。我知道,现在正是最困难的时候:由于申办专利,公司注册以及其他的花销,积蓄已经捉襟见肘。虽然所研发的产品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并且是一个尚未存在竞争的市场空白点,但我毕竟还未接触到合适的投资商,样品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去试做。同一位清华MBA的朋友交谈时他对我说:你现在所能做的,就是等待,千万不要放弃。这一点,我自己当然知道。只是我不知道还要等待多久,还能忍耐多久。我等待着,忍耐着……

    从网络行业的兴起,繁盛,疯狂,跌入谷底,慢慢复苏,三年的时间我目睹过、思考过,也亲身加入、感受过。三年的经历好像过了几十年,我在其中成熟了许多,也学着去思考一些问题。我所学到和经历的一切,是传统行业数十年乃至上百年都不能遇到的。虽然我现在已经跳出了这个行业,可某些行业内的行事准则仍在影响着我的判断和行为。

    在对成功的追逐中,我也在不断地寻找成功的定义:成功是什么?或许多数人会认为有名有钱便是成功,但我却认为:成功更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下决心去做别人不敢想的事,在挑战自我时得到锻炼。只要体验过了,也试过了,人生就没有虚度,而最后的所谓成功只是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