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战歌-凯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让我再看你一眼,海地

    离别的时刻越来越近,随着倒计时日期的渐渐减少,队员们也平生了许多淡淡的怀恋和忧伤。尽管这片土地充满了战火和鲜血,贫瘠和伤痛,可是当你驻足其间,曾经与之相濡以沫的种种过往,曾经含辛茹苦的全部付出,都成为了一幅幅印记清晰、难以磨灭的图画。即将掩卷的时刻,所有的人都涌动着一种莫名的不舍。

    齐勇:“其实没走之前,每一天都觉得实在太累了,真想要赶快回国,好好放个假,休息一下……可是真临到要走的时候,反而觉得很舍不得,甚至很留恋。自己曾为这个地方付出了那么多汗水和心血,付出了8个月的时间……我的菜地还是那么漂亮,种的菜还没吃完呢。还很舍不得那些当地的翻译朋友……怎么就要走了呢?”

    林华锋:“海地这些日子,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可能就是……又爱又恨吧。”

    太阳城那些学过中国功夫的学生们来了,没有车坐,他们徒步走了几公里的路,还带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那是他们废旧的板子上贴上的布,画了漂亮的画,还有自己缝的小手绢,晒干的香蕉片……一切他们能想到的东西都带来了,要亲手送给教导过自己的“老师”们。

    队员们清扫过的德尔马斯大街的居民们来了,他们拉着队员们的手,交杂着海地话、法语和简单的英语,努力地表达着他们的感激和挽留。他们曾经以游行的方式希望中国防暴队不要离开他们居住的地方,可是现在,已经到了最后不得不分开的时刻。

    一位每天坐在路边卖水果的海地老婆婆带来了她亲手种的芒果,她说一定要看着队员们吃了芒果再走,她才会开心。

    在海地的最后三天,队员们终于破例放了一次假。

    由于工作过于繁忙以及安全问题,本来说好是三天的假期,结果最后确定在外停留时间缩短到一天。即使这样,所有人还是显得兴高采烈,因为这是他们在海地的这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出来“散心”。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海地的真正风光,也是第一次如此心情放松地享受这个他们为之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的国度。平时他们虽然可以眺望到海岸线,可是却从未真正地接近过这些风光。这一天,他们终于可以脚踩白沙,头顶蓝天,真正地身处美丽的加勒比海之中。

    队员们的运气相当不错。在海边,他们碰到了两个当地下海抓鱼的老百姓,恰好刚刚捕上了四五个大螃蟹和七八斤大花螺,花了20多美金买下来,用白水就地煮开,分给60个人吃,那味道鲜美异常,十分过瘾。

    尽管许多队员都是广东人,然而回忆起那一天的美味还是忍不住津津乐道:“在那以后再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海鲜。”也许海鲜并不是感到难忘的主要原因,阳光、沙滩、碧海,和放松的心情才是真正值得纪念的畅快感受。

    在安排周围的警戒后,许多队员纷纷下海游泳,这也是他们来到这里第一次下海,清澈碧蓝的海水中,队员们打着水仗,笑声不断,女队员们穿上了漂亮的泳装,引起男队员们一阵善意的口哨和喝彩。

    不会水的人在沙滩上也自得其乐,有些人玩沙子,有些人索性登上了海边停泊着的破木船,当地的船家摇一圈要付给五美金,大家轮流坐一圈,嘻嘻哈哈,好不开心。摇船的黑人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细线,只能看见满口大白牙。

    闪光灯闪亮,留下最后的影象记忆。这是队员们第一次享受惬意的海地生活,也是最后一次。海水哗哗,蔓延上沙滩,席卷走所有曾经留下的足迹,没有人曾经知道他们来过,只有海风轻轻地吹着,似乎在诉说着无声的牵挂。

    装甲车的马达最后一次轰鸣着响起,海地的天空依旧蔚蓝,队员们整装待发。

    他们最后一次回头看了一眼那座他们曾经朝夕相对的营房,那片青翠的菜园,那条夜夜流连谈心的石子小路,还有营房外的那棵参天大树。绿荫掩映下,他们仿佛再也挪不开自己的目光,原本归心似箭的想法竟然在这一刻渐渐变淡,甚至虚无,两条腿似乎粘在了地上,久久不愿离去。

    “走吧,同志们。”胡运旺政委轻声提醒着大家,他明白每个人的心情,然而作为一名理性的指挥官,他却要残酷又现实地说出这一句,“时间就要到了。”

    装甲车开动了。

    路边站满了为防暴队员们送行的海地人,他们向队员们挥着手臂,或者高高竖起大拇指———这是他们可以想象到的最为隆重的欢送仪式。

    那些正在售卖商品的小贩停止了生意,站起来远远地张望着;孩子们停止了戏耍,他们站在树下,咬着嘴唇,目光在缓缓前行的装甲车上流连;贫民窟受过队员们救助的几家人也来了,他们的眼里含着感激又不舍的泪光,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当地的翻译们大声呐喊着什么,也许是祝福,也许是期待,却都已经听不清了。

    天高气爽,万里苍穹,最后一次回眸,看着彼此的难舍难分,竟无语凝噎。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已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让我们许下一个不变的约定吧。

    等你富裕和平的时候,我们会回来看你。

    纵使那时,每个人都已经垂垂老矣,苍苍白发,也要漂洋过海,不远万里,赴一个今生之约。

    海地,再见。

    回家

    夕阳西下时

    我们是在天堂相聚

    还是在胜利的战场上喜极而泣

    ———电影《伊丽莎白》

    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色的天空划出淡淡的痕迹,巨大的翅膀从头顶掠过,划过淡淡的弧线,越来越近,轰鸣着,仿佛从另一个世界,回到属于自己的人间。

    所有等待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飞机的门缓缓打开,他们低声猜测着:“谁会第一个出来?谁会?”

    没有任何预兆———在所有人还在等待的时候,一面五星红旗忽然从机门中伸展而出,飘扬开来!

    瞬间呼啦啦迎风而起,放眼望去,一大片漫天漫地的红,熊熊燃烧的红。

    那面旗帜,似乎在向整个中国高声宣布:“我们回来了!”

    鲜花辉映着笑脸,蓝盔相拥着警服。白云机场,一片欢腾。

    公安部边防局政委傅宏裕少将、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政委衡长福少将,广东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白先河,总队机关部门以上领导,48个支队级单位的主官等领导站在舷梯之下,用最热烈的姿态迎接了凯旋归来的英雄们。

    傅宏裕政委紧紧握住防暴队胡运旺政委的手,任凭谁都可以看出他脸上的激动,可是却颤抖着嘴唇,半晌只说出了一句:“……辛苦了!”

    “爸爸……爸爸……”一阵奶声奶气的呼唤让所有人把目光移了过去。一个胖胖的小身体可爱地在地上移动着,朝着胡运旺政委跑了过来,那正是胡运旺六岁的女儿小薇。

    胡运旺连忙蹲下身去,一把接住小薇,小薇笑得像一朵小花,不停地喊着:“爸爸回来啦!爸爸回来啦!”雀跃欢欣的样子让在场的人全都一起跟着她笑了起来。

    胡运旺的妻子就站在不远处,她含着泪望着父女重逢的这一幕,连腮边的泪水都忘记了拭去。

    副队长王胜的爱人和孩子也来了,爱人紧紧抱住王胜,哭了。

    王胜,这个以刚强著称的汉子,在看到妻子的眼泪的一刹那,也哭了。

    队员毛戎峰抱着自己的一对儿女,左亲一口,右亲一口,好像怎么亲也亲不够一样。一迭声地问:“想爸爸没有?想爸爸没有?”

    记者们纷纷拥上来采访,可是一见镜头和话筒,队员们却跑得一个比一个快。此时此刻,他们不想面对镁光灯,也不需要大把的鲜花,他们需要的只是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拥抱,亲吻,叙别后所思,念离情依依。

    队员赵福堂和爱人跑得慢了点,被《第一现场》的记者“不幸”“拦截”住。记者连忙提问:“请问你在海地维和,爱人担心不担心?”

    爱人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说出来。

    丈夫的“遗书”,还存在电脑里,看着那张似乎是失而复得的熟悉的面孔,一切都已经恍若隔世。

    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赵福堂与妻子相拥而泣。

    记者没忍住,也哭了。

    在随后举行的欢迎仪式上,广东省公安厅政治部主任白先河首先代表省公安厅向防暴队全体官兵的凯旋表示热烈欢迎,称赞防暴队员忠于祖国、热爱和平、拼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全省公安机关的宝贵精神财富。公安部边防局政委傅宏裕少将代表公安部、部边防管理局,对队员们出色完成联合国维和任务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对队员们出色完成各项维和任务、平安返回祖国表示热烈的祝贺。

    傅宏裕将军在讲话中指出,虽然与防暴队远隔千山万水,但是广大边防官兵时刻都在关注着防暴队,牵挂着全体队员,对防暴队取得的突出成绩,全国边防官兵都非常高兴。

    傅政委说,防暴队牢记使命,在海地表现非常突出,任务完成非常出色,内外关系非常和谐,又一次为我们的祖国争了光,为我们的公安机关争了光,为我们的边防部队争了光,防暴队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125名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我们边防部队为有你们这样一支队伍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同志们辛苦啦!”傅政委这一句充满深情的问候,引起了队员的强烈共鸣,很多人再一次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汤筱晶的家就住在海珠区昌岗路美术学院旁边,因为“地利”的优势,在参加完当天的表彰大会后,她当晚就可以见到分别了已经14个月的爸爸和妈妈了。

    汤筱晶是随先遣队先期回国的,她给妈妈带了一盒巧克力,是在纽约转机时买的,给爸爸的礼物是带回来的海地特产,一瓶朗姆酒,据说这种红酒非常有名,对于爱酒如命的爸爸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礼物。

    汤筱晶甚至已经想好了要对爸爸妈妈说的第一句话。

    爸妈,我平安回来了。

    直到潘卫军回到家中的那一天,父母才知道,原来他去了海地维和。

    他怕父母担心,只是在临行时说他可能要去外地工作,要去七八个月,时间很长。老人相信了。他叮嘱每一个知情的亲戚朋友都不要告诉父母,一周给父母打一个电话,报一次平安。

    差一点露馅。母亲在清明节回老家,伯伯说漏了嘴,说你儿子不是出国了么,好在旁边的人赶快打住,及时岔开了话题,终于糊弄过去。

    当两位老人知道自己的儿子是戴着维和勋章回来的时候,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

    儿子见到马德芬的时候,抱着她的胳膊不撒手。

    儿子说:“妈妈,你再不回来我就不记得你长什么样子了,我每天做梦飞机都在响,就以为是你回来了!”

    儿子拿出了一张奥特曼的碟,说:“妈妈,你陪我看吧,我一直都在等你回来陪我看,好不好?”

    马德芬看着又黑又瘦的儿子,握着那张奥特曼的碟,泪流满面。

    齐勇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冲凉。在他冲凉的时候,孩子一直在浴室的门口大喊:“爸爸!你快点!爸爸!我想死你了!”齐勇说,自己回家以后,儿子似乎比以前更粘自己了。好像分开一刻,就以为爸爸会不见了。

    王琦回家的那一天,是父亲给他打开的家门。

    门在王琦的面前缓慢地打开,他看着那只熟悉的苍老的手握住门把,父亲低着的头渐渐抬起来,王琦看到,自己不在的日子里,父亲的两鬓已经生满了白发。

    在看到儿子的一刹那,父亲的眼睛里闪过一抹光彩,他的嘴唇颤抖了几下,好像有许多话要说,临到末了却只说出一句:“……回来了。”

    王琦没有进门,他伸出手去握住父亲的手,然后又松开。

    他啪的一声,立正站定,目不斜视,举起手来。

    他敬了一个从军生涯中,最标准的军礼。

    这个军礼饱含了一个孩子对父亲的无限愧疚,也饱含了一个年轻的军人对一个老军人的无限尊敬。

    因为除了这一个军礼,王琦觉得,面对父亲,自己什么都给不起。

    赵福堂对老婆说:“如果将来有机会,我还想去海地。”老婆大怒:“我看你是彻底不想过了!”他正要解释,老婆却一把反抱住了他。轻声地说:“回来就好……”

    赵福堂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到老了,我也还会永远记得他们。”杨世伟轻声地说。

    “记得,他们每一个人。”

    掌声响起来

    12月15日下午,公安部、广东省委、省政府在省委礼堂隆重举行了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授勋暨表彰大会。

    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孟宏伟,广东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刘玉浦,省委常委、公安厅长梁伟发,副省长李容根,公安部维和警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新疆、云南、福建、江苏、浙江等10个总队各一名主官,第五支防暴队全体队员及部分家属,广东边防部队官兵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了大会。广东省副省长李容根主持了大会。

    大会宣读了公安部为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记集体一等功的决定,为125名维和队员授戴了“中国维和警察荣誉章”,全国妇联和广东省妇联分别授予防暴队7名女队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共青团广东省委授予125名维和队员“广东省优秀青年卫士”荣誉称号。

    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孟宏伟代表公安部党委,向出色完成任务、载誉归来的全体防暴队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慰问,向关心、支持维和事业的广东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和队员家属表示感谢,称赞第五支防暴队是全体维和警察的优秀代表。孟宏伟指出,中国公安机关从200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7年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2004年9月公安部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暴队,掀开了中国公安机关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篇章。

    第五支防暴队在海地期间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光荣使命,创造了骄人业绩,展现了中国警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为中国公安机关争了光,为祖国争了光。防暴队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联合国、联海团官员、国内外代表团广泛接触,与海地政府、社会各界友好往来,与驻海地其他国家的防暴队、维和部队、维和警察及海地当地警察密切合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把“爱民固边”的好经验带到海地,广泛开展社区警务活动,亲民爱民行动,成为文明的使者、友谊的使者、和平的使者,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树立了典范,为促进海地和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中国维和警察事业的新辉煌。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政法委书记刘玉浦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向防暴队取得的突出成绩和崇高荣誉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选派维和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落实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重大战略部署的一项重大外交举措,体现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反映了中国政府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态度。这次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圆满完成,不仅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积极姿态,而且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塑造了中国警察“专业、敬业、文明、友好”的良好形象。这充分证明了广东边防部队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勇于奉献的队伍,是能够让党和人民完全信赖、省委省政府完全放心的队伍。

    2008年5月,在广东省委政法委的组织安排下,在广州、深圳、珠海等11个地级以上城市举行了12场次中国第五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甫一登台,就引起极大反响。通过队员们的“现身说法”,结合先进的多媒体影音技术,给与会者的心灵以强烈震撼。

    报告团6名成员都是一等功臣或一等功臣的家属。报告会上,防暴队政委胡运旺首先以“守望五星红旗”为题,全面介绍了防暴队为期八个月的维和行动。防暴队一分队分队长王锋,讲述了和战友们在海地“死亡公路”设点查车、在太阳城武装巡逻、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警卫工作、抓捕非法武装分子等经历,描述了一名优秀防暴队员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真实感受。后勤分队指导员陈吉祥、装甲车司机唐必翔结合自身工作,分别以“在战乱海地建设温馨家园”和“万里生死路”为题,与大家分享了成功承办潘基文秘书长特别午餐会、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辟海地青菜园,收获希望的喜悦心情。被广东省妇联授予“南粤巾帼十杰”的段中慧作为防暴队女队员代表,从女性的角度讲述了7名女队员在训练中巾帼不让须眉,以特有的果敢和坚韧撑起维和半边天的感人故事。防暴队二分队指导员魏光的妻子李巧云,则从丈夫不在身边、家庭频遭不幸等点点滴滴,讲述了维和警察背后的家庭故事。

    正如广东省公安厅罗娟副厅长所说:“第五支防暴队的125名官兵就是这样的一个光荣集体的缩影,在他们的身上不仅集中体现了广东公安干警过硬的纪律作风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还突出展示了全国180万公安民警的时代风采,不愧是广东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这样一支队伍,有的是运筹帷幄、统领全队的指挥员;有的是冲锋在前,不畏艰险的战斗队员;有的是甘作无名英雄、默默奉献的后勤保障队员;有的是巾帼不让须眉,在谈判桌上维护祖国利益的战地玫瑰;另外,还有在祖国后方勇挑生活重担,支持维和事业的家属。

    在他们精彩的讲述中,每一个认真聆听,细心感受的人,都可以看到战乱的海地、奋斗的血汗、和平的可贵、生命的灿烂。看到一支坚韧顽强的部队的成长之路,前进之路,辉煌之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