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海洋与生物-美丽的“龙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伟大的中华民族绵亘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滔滔不息的江河流域和流动不止的大海滋润和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在辽阔的中国海域演绎出了众多美丽的传说和无数的沧桑变迁。时光的飞逝,科技的发展,人们海洋意识的增强,不断给海洋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现代中国海域的新构成是什么,中国海域有哪些需要知道的知识,我国海岛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有哪些?本章将给您作一介绍。

    古代神话

    古代,由于探测技术和导航技术的落后,人们无法真正了解海洋,于是就对海洋充满了神秘感,认为大海由神灵主宰。我国最有典型意义的传说当属“龙王之说”和“精卫填海”。

    “龙王之说”在民间流传甚广。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和《封神榜》中都有关于“龙王”的故事,尤其是孙悟空到东海龙宫借来定海神针作为横扫一切的“金箍棒”以及东海龙太子变成小白马供唐僧坐骑的情节给大家流下了深刻印象。古人认为龙王掌管着大海,龙王在海中的住处叫“龙宫”,海中的鱼鳖虾蟹等所有海中生物都是龙王的兵卒。龙王的儿子叫龙太子,电影《哪吒闹海》中也曾有东海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打死并剥皮抽筋的故事情节。我国水域共有四大龙王,有东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西海龙王,分别掌管着我国东、南、北部水域和西方降水。龙王能呼风唤雨,威力无比。如果哪个区域的百姓得罪了他们,龙王要么把水调过去,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使那个地区洪涝成灾;要么多日不下雨,使那个地区干旱。因此,当某个地方久旱不雨时,老百姓就会摆上供品,乞求海龙王降雨。

    “精卫填海”一词来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相传精卫是上古时代炎帝的女儿,名叫女娃,在随炎帝出巡时不慎掉于东海溺水身亡。后来她的灵魂化作一只大鸟,叫精卫鸟,每天用嘴衔着西山的树枝、石子等去填海,立志把东海填平,让他人免除溺亡之苦。

    实际上,中国古代对大海区域的划分跟现在基本相同,如东海龙宫就是指现在的东海,南海龙宫就是指现在的南海,北海龙宫指现在的黄海和渤海。

    大海沧桑

    据地质学家推算,大约在10万年前,气候从冰期进入了温暖时期,温度上升,冰川融化,大洋里的水量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最后海水从横亘于我国胶辽之间的峡谷涌入,向古渤海盆地及华北平原流淌。大水淹没了沧州,沧州周围水波荡漾,地质史上叫做沧州海侵。当时,胶辽之地被分割成几大块,因而形成了渤海中的海岛雏形;黄海随之诞生了。那时的黄海海域面积要比现代大得多。

    大约7万年前,地球气候变冷,逐渐进入了冰期。海水蒸发后在空中形成的降水,大部分不能流回海洋,而是变成冰雪囤积在陆地,陆地上的冰川越聚越多,海洋中的海水则越来越少,大洋水位下降了100多米。渤海盆地的海水干涸,海中的海岛成为山丘,与陆地连为一体。黄海海水也退到东海东部和太平洋,汹涌澎湃的黄海又成为一马平川。据考证,当时浙江东海海面比现在低70多米。

    大约4万5千年前,气候又开始转暖,海水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海侵。海水向西一直抵达河北献县境内,历史上称做“献县海侵”。聚集在东海东部的海水,重新流入黄海平原,黄海又呈现出一派水波涛涛的景象。水漫黄海持续了l万多年。之后,又进入了第二个冰期,海平面又出现大幅度下降,下降值比现在海面约低150米。大约1万8千年前,黄海完全断水变成陆地,古黄河、古长江在平原上纵横奔泻,形成了巨大的三角洲。东海海岸线向海部后退了几百米。沿海岛屿如台湾、海南岛等都与大陆相连,形成广阔的滨海平原。珠江等大河在下游也冲积出古三角洲。

    大约1万年前,气候又开始变暖,冰川又开始融化,海平面第三次上升,海侵再次发生,称为“黄骅海侵”。干涸的渤海和黄海又变成了波澜壮阔的美丽景象。此后,海面不断上升,约在8 500年前,达到了现在海平面以下14米处。大约到6 800年前,海平面才上升到现在海面的位置。之后,海面还继续增长,海水沿长江古河道逆流而上,进入了杭州湾、上海、南通一带地区。大约据今7000年左右,南海海面比现在高出10多米,从而使台湾岛、海南岛等与大陆分离,成为被海峡分开的大陆岛。

    大约在5 500~3 300年前,地球出现了短暂的低温期,海平面开始下降,平均下降2~4米。在3 000~2 000年间,气温略增,海面也有所回升,长江三角洲缓慢东移。

    最近2 000年来海平面也始终处在不停地变化之中。一段时期的气候寒冷之后又会出现气候变暖,然后再寒冷一再温暖的不断交替,同时也带来了海平面的下降→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交错变化。正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律,10多万年以来,中国海域饱经沧桑,经受了无数次的“洗礼”。

    濒临的海域

    中国海域是指濒临中国大陆东南边缘的水域。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东海区(指台湾以东海域)5部分组成。其范围为:北、西面濒临中国大陆和中南半岛、马来半岛,最北端在辽东湾北部约北纬410处,最西端接马来半岛附近的马六甲海峡约东经99°10′处;东面连接朝鲜半岛、九州岛、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最东端至九州岛南侧约东经130°40′处;南面以大巽他群岛为界,最南端抵达邦加岛和勿里洞岛附近约南纬2.5°处。横跨经度31.5°,纵跨纬度约44°,南北延伸约4 800多千米。总面积约为480万平方千米。

    1、渤海(BoHai)

    渤海是中国大陆东部惟一半封闭的内陆海,也是我国惟一的内海。古称沧海、北海。位于中国海区最北部,周围濒临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市海岸,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东北至西南纵长约480千米,东西向最宽约300千米,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海区面积最小海区。它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5部分构成。渤海沿岸有营口港、葫芦岛港、秦皇岛港、天津新港等重要港口。

    渤海沿岸有黄河、海河、辽河等20多条河流注入,造成海域泥沙淤积,致使海底地势平坦。渤海水浅,平均水深18米,大部分海域水深不足30米,最大深度位于渤海海峡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深达86米。陆地海岸线总长2700多千米。共有岛屿400多个,著名的岛屿有庙岛群岛、长兴岛、西中岛、风鸣岛、菊花岛、蛇岛等。其中,庙岛群岛纵向排列在渤海海峡中,由32个岛屿组成,是守卫渤海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蛇岛是我国最早的蛇类自然保护区。

    渤海水域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1月份平均气温8.1℃~1.5℃,8月份为24℃~26℃。冬季表层最低水温—1℃~2℃,夏季最高26℃~28℃。表层盐度年平均值为29‰~30‰。冬季部分海域出现结冰现象。

    渤海内资源丰富,经勘探得知,含油气的盆地面积约占海域总面积的2/3。渤海沿岸年产盐量达400多万吨,约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1/3,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海盐产区。鱼类众多,以盛产对虾、毛虾最为出名。

    2.黄海(HuangHai,YellowSea)

    黄海位于渤海海峡外侧,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濒朝鲜半岛,北端是辽东半岛,南部以长江口与济州岛连线同东海相接。南北长800多千米,东西最宽约65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习惯上人们以山东半岛的成山角与朝鲜龙渊半岛的长山串连线为界,将黄海划分为南、北黄海两部分,其中,南黄海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北黄海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海区内大的海湾不多,在我国一侧主要有胶州湾、海州湾,在朝鲜半岛西侧有西朝鲜湾、江华湾等。重要的港口有我国的大连、旅顺、烟台、威海、青岛、日照、连云港,朝鲜的南浦,韩国的仁川、木浦等。

    注入黄海的河流较多,主要有中国的淮河、大洋河、射阳河、灌河,朝鲜的大同江,韩国的汉江、锦江,以及中、朝两国界河鸭绿江。黄海平均水深44米,其中北黄海平均水深38米,南黄海46米,最深处100多米。在中国海域内的海岸线长约4000多千米。位于我国沿岸的岛屿约500个,较大的有长山群岛、刘公岛、莫邪岛、灵山岛、东西连岛等,朝鲜有身弥岛、椒岛等,韩国有大青群岛、江华岛、古群山群岛、黑山诸岛、济州岛等。

    气候受大陆影响较大。冬季,北部平均气温约—2℃~2℃,南部2℃~7℃;夏季,北部平均气温23℃~24℃,南部为24℃~26℃。年平均表层水温12.36℃。表层盐度年平均值为31.27‰。

    黄海资源丰富。南黄海内储油气盆地面积约9万平方千米。盛产对虾、黄鱼、带鱼等。沿岸盐田较多,最大的盐田是江苏淮北盐场,为我国四大盐场之一。

    由于黄海周边涉及到中、朝、韩等3个国家,又是海上进入渤海的必经水域,因此,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曾在该海域多次发生过海战,较著名的有中日甲午海战,日俄海战等。

    3.东海(DongHai,EastChinaSea)

    东海是我国大陆东侧的太平洋边缘海。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故称为东海,也叫东中国海。它北部以长江口与济州岛连线同黄海接壤,南以福建、广东两省交界处至台湾岛南端的猫鼻头连线与南海为界,东邻琉球群岛与太平洋相隔,西依上海、浙江、福建海岸。东北至西南长约1 300千米,东西最宽约740千米,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东海港湾众多。著名的海湾有我国的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三都澳、兴化湾、湄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及日本的岛原湾、鹿儿岛湾等,其中,杭州湾为最大。重要港口有我国的上海、宁波、舟山、温州、福州、泉州、厦门、基隆、高雄和日本的长崎、鹿儿岛、那霸等。

    注入东海的河流有长江、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闽江、晋江、九龙江、淡水河、浊水溪、高屏溪等。东海平均水深370米,最大水深位于东海海槽内,深达2 719米。岸线总长约5700多千米。东海岛屿繁多,在我国境内约有4 600多个岛屿,多以群岛或列岛的形式出现,主要有舟山群岛、南日群岛、台湾岛、鱼山列岛、马祖列岛等。其中,舟山群岛为我国第一大群岛,台湾岛为我国第一大岛。另外,台湾海峡为我国第一大海峡。

    东海水域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7~9月常遭热带气旋侵袭。冬季平均气温,北部为8℃~12℃,南部10℃~20℃;夏季平均气温,全区为26℃~29℃。表层年平均水温,冬季西部为7℃~14℃,东部19℃~23℃;夏季全区为27℃~29℃。表层年平均盐度为33.06‰。

    东海海域资源丰富多样。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仅西部的“浙江长垣”构造带,面积约5 000平方千米,是一个巨大的油气蕴藏带。潮汐能储存量大,闽、浙沿岸潮汐能约有8 800万千瓦,约占全国潮能总量的1/2。经济鱼类有近百种。舟山群岛周围海域是世界闻名的渔场。

    东海是我国苏、沪、浙、闽的门户,是东北亚与东南亚海上联系的纽带,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历史上在东海海域曾多次发生海战。较大的海战有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英军自海上进犯闽浙沿海,攻占上海,胁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1884~1885年,中法马尾海战;1932年,日军舰队侵犯上海;1945年3~6月,美航空母舰编队在该海域发起对日冲绳岛登陆战役。

    4.南海(NanHai,SouthChinaSea)

    南海是太平洋西部亚洲东南最大的边缘海。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海。因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而得名,也叫南中国海。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深海盆地,四周几乎被大陆、半岛和群岛所包围。其北面为中国大陆,东部濒邻菲律宾群岛,西面紧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南部与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群岛相连。南北长3000多千米,东西宽约1 700千米,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濒临南海的国家有9个,它们是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南海内港湾众多,其中,北部湾和泰国湾为南海最大海湾。较大的港口有中国的广州、湛江、汕头、防城、北海、香港,菲律宾的马尼拉,越南的胡志明市、海防,柬埔寨的磅逊,泰国的曼谷,新加坡的新加坡港等。南海与其他海区有10多条海峡相通,其中较著名的有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布延海峡、马六甲海峡等。

    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有珠江、韩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这些河流一般含沙量少,因此南海水域碧波滚滚,水清色秀。南海水深,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水深为5559米。大陆海岸线总长约为5800千米。南海岛屿众多,位于我国沿岸和广阔水域上的岛屿约有1800多个,多数为珊瑚岛。其中重要的岛屿有南奥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南岛、涠洲岛和南海诸岛等,以海南岛为最大。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越南沿岸有拜子龙群岛、广东群岛等。海区南部有印尼的纳土纳群岛、亚南巴斯群岛等。

    南海属于热带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一年气温大都在14℃~27℃之间。表层水温年平均为23.3℃。表层盐度为33.7‰。

    南海海洋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充足。我国已与其他国家在南海联合开采石油。矿产资源也很多,如含有锡、钛、铁、铜、金红石、海绿石等矿产。波能资源丰富,可发电3 830亿千瓦。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有2 000多种鱼类,还有龙虾、梅花参等著名海产品。

    南海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和连接亚洲、大洋洲的海上通道,素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军事地位特别重要。多少年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从南海海域进攻中国,先侵占香港,后攻入广州。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出动军舰攻打广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海成为重要的海战场,日军曾先后多次在中国华南沿海实施登陆作战,还攻占了菲律宾群岛。1964~1973年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在南海以航空母舰为海上基地对越南北方进行疯狂轰炸,并在越南港口布设水雷,实施海上封锁。20世纪70年代以后,围绕南海海域划分与岛屿主权问题,相邻国家多次发生冲突。

    5.台东海区(Taidong SeaArea)

    台东海区也叫台湾东侧海区,位于台湾东侧海域。北连东海,与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相邻;南至巴士海峡,沟通南海;东与太平洋洋区相连。过去,台东海区屑于东海的范围。现在,不少学者建议将台湾东部海域单独列出,突出了台湾以东海域的地位,进一步明确我国东部海域的界线,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海域纵览

    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有辽阔的海域,有星罗棋布的岛屿,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悲壮的海战史,有“哪吒闹海”和“精卫填海”的故事,有海市幻景的传说,有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王者气概,有唐代诗人李白“海客说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不朽佳句。多少年来,滔滔流水,时间飞逝,惟有中国海域的辽阔和美丽不变。

    1.中国的海洋国土与疆域面积

    我国周边海域总面积约为480万平方千米,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有领海海域面积38万平方千米,可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近知万平方千米。因为国家管辖海域具有国土的基本属性,所以又称“海洋国土”或“蓝色国土”,即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面积的海洋国土。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濒海国家的领土面积,或称为疆域,应是陆地国土面积与海洋国土面积的总和。因此,我国的疆域应是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与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之和,即为1260万平方千米。现在,很多人根本没有海洋国土的概念,据一些海洋专家对部分中小学和大专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仍然把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作为我国疆域面积来回答;很多大学生还不知道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本应属于自己的土地,本国的国民都不知道,真是令人费解!江泽民主席号召我们:“开发蓝色国土”。看来,还得从深入普及“蓝色国土”教育开始。

    2.中国海岸类型与长度

    中国海岸类型主要有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三大类。在江河入海口处,如黄河、长江等附近地势低平,坡小开阔,为河口平原海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杭州湾以南沿海及中南半岛沿海,山地丘陵逼近沿海,岸线曲折,为山地丘陵海岸。在中国华南沿海,有珊瑚礁和红树林生长,形成了生物海岸。

    中国是一个临海大国,从北到南,海岸线蜿蜒漫长,跨越我国大陆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9个省区和天津、上海2个直辖市,以及大陆之外的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中国大陆海岸线呈弧状轮廓,长约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长约1.4万余千米,两者累计总长约为3.2万多千米。

    3.中国5大海区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分界线:以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西角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连线为界,西为渤海,东为黄海。

    黄海与东海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的北角至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为界,北为黄海,南为东海。

    东海与南海分界线:以福建、广东两省大陆海岸交界处,至台湾岛南端猫鼻头连线为界,北为东海,南为南海。

    台东海区界线:北连东海,与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相临;南至巴士海峡,沟通南海;东与太平洋毗邻。

    4.中国的三大海峡

    中国水域有三大海峡,它们是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渤海海峡。

    (1)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位于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属东海海区,南边与南海相通。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呈北东一南西走向,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约130千米。

    海峡大部分水深小于10米,平均水深约60米。有两处较大浅滩,一处是位于海峡南口的台湾浅滩,由900多个水下沙丘组成,呈椭圆状散列分布,东西长约140千米,南北宽约75千米,水深10~20米,最浅水深仅8.6米;另一处是位于台湾岛台中以西的台中浅滩,东西长100千米,南北宽18~15千米,最浅水深9.6米。两浅滩中间是澎湖列岛,由许多岛屿、礁石和水下岩礁组成,南北长约70千米,东西宽约46千米。

    有两条主要水道:一是澎湖水道,位于澎湖岛和台湾岛之间,南北长约65千米,宽约46千米,北浅南深,最深处1 000多米,是台湾岛西岸南北之间和台澎之间联系的必经水上通道;二是八罩水道,东西走向,宽约10千米,水深70多米,分澎湖列岛为南北两部分,是通过澎湖列岛的常用通道。

    (2)琼州海峡

    位于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呈东西走向,东连南海,西接北部湾,长100余千米,宽19~40千米,面积2 400平方千米。曾称海南海峡,因明初海南岛属琼州府而得名。是大陆与海南岛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北部湾沿岸各港口来往湛江、广州和香港的水路捷径。

    海峡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20米,海峡中部有80~1000米的深槽。西口处有海底三角洲,宽约50千米,航道宽阔,航行障碍物少,非常适应于舰船航行。东口多处有浅滩,有中水道、外罗水道、北水道和南水道等4条水道,其中,中水道为主航道,水深10米,舰船可昼夜通行。

    (3)渤海海峡

    位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介于黄海和渤海毗连处,为黄、渤海间的惟一通道。它北起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西南角,南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宽约106千米,水深一般15~86米。海峡中南部海面上南北纵列着庙岛群岛,把海峡分割为大小11条水道,其中最宽的水道为老铁山水道,宽42千米,最深86米,也是海峡的最大水深。只有老铁山水道、长山水道和登州水道准予鱼船、商船通行,其他水道因军事原因规定为禁航区。渤海海峡内部及其周围的港口锚地众多,有长山港、烟台港、蓬莱港、大连港、旅顺港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港口。由于渤海海峡的特殊地理位置,历有“渤海咽喉”、“京津门户”之称。一百多年来,外国侵略者曾多次从海峡进入,直逼京津地区。

    5.中国岛屿的数量与分布

    中国是一个岛屿众多的国家,当你站在中国地图前浏览蓝色的海域时,沿岸密密麻麻的岛屿会令你眼花缭乱。据不完全统计,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大小岛屿7372个(该数字还不包括海南岛本岛、台湾、香港、澳门及其所属岛屿),其中,有居民的岛屿约450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

    中国海域岛屿分布很不均匀,按所属海区分,东海海区内的岛屿最多,约4600多个,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66%以上,比较重要的有舟山群岛、台湾岛、崇明岛、以及台山列岛、渔山列岛、东矶列岛、台州列岛、南、北麂山列岛、南日群岛、澎湖列岛、马祖列岛、钓鱼列岛、东山岛、金门岛等。南海次之,约有岛屿1 600多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24%,比较重要的海岛有南澳岛、勒门列岛、南澎列岛、沱泞列岛、万山群岛、香港岛、川山群岛、涠洲岛及南海诸岛。南海诸岛包括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其中以南沙群岛的岛屿为最多,曾母暗沙位于最南端。黄、渤海的岛屿最少,仅有700多个,占全国海岛总数的10%左右,一般集中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沿岸。重要的岛屿有长山群岛,庙岛群岛,大、小三山岛,蛇岛,芝罘岛,刘公岛,东西连岛,莫邪岛等。

    按行政级别分,全国有县级海岛16个,乡级海岛112个。

    按成因分,全国有大陆岛近6500个,海洋岛60多个,冲积岛400多个,陆连岛如多个。

    按离岸远近距离分,有离我国大陆最近距离小于飞0千米的沿岸岛近4800个,10~100千米的近岸岛2000多个。

    按由内到外的位置分,有河口岛230多个,湾内岛近1300个,海外岛近600个。

    按形态分,有群岛10个,列岛45个,岛7000多个。

    按面积分,有面积大于2 500平方千米的台湾岛和海南岛等特大岛2个,面积介于100~2 500平方千米的大岛13个,面积在5~99平方千米的中岛近120个,面积0.0005~4.9平方千米的小岛6 800多个。

    6.中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台湾岛位于东海南部,西依台湾海峡,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东濒太平洋;东北与日本琉球群岛为邻,距冲绳岛约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距离宋岛约195海里。岛形狭长,约394千米;最宽处约144千米。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列世界岛屿第38位。人口约2 121万(1995)。历史上曾被荷兰、西班牙和日本侵略者占领统治过,1949年由国民党退踞至今。

    岛上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2/3。海岸较为平缓,岸线长约1 139千米。岛上河流较多,大小河流共151条,其中,中部的浊水溪长186千米,为全岛最长河流。天然湖泊较少,最著名的是日月潭。

    7.中国的五大群岛

    中国较大的群岛有长山群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万山群岛和南海诸岛。其中舟山群岛是我国海域最大的群岛。

    长山群岛:位于黄海北部海面上,由50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东北的海防要塞,该群岛中的海洋岛,是这一前沿阵地的最前哨,其军事价值非常突出。

    庙岛群岛:由18个岛屿及多礁石组成,位于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是保卫京津地区的海上长城。

    舟山群岛:由1339个岛屿组成,面积1300多平方千米,北起花鸟山,南至西磨盘,跨海域约80海里,是我国沿海最大的群岛。位于杭州湾正东方,扼长江入海之咽喉,背倚上海、浙江海岸,是军事上的“沪杭宁的海上屏障”,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之一。群岛鱼产丰富,年渔获量在5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10,素有“中国渔都”的美称。

    万山群岛:由100多个岛屿组成,北起虎门,南至蚊尾洲,西起大襟岛,东至担杆岛。位于珠江口,守卫着我国华南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珠江口的天然屏障,在保卫我国华南地区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海诸岛:由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组成,拥有大小岛屿、沙洲、暗礁、暗滩和暗沙等近300个。北起北卫滩,南达曾母暗沙附近海域,绵延约1810千米;西起万安滩,东至黄岩岛,伸展约900千米。南海诸岛广布于南海,扼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之要冲,为东北亚与东南亚空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我国南海海防最前哨,也是保卫我国华南地区安全的海上堡垒,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8.岛与礁的区别

    岛与礁有什么区别,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都采用自定的标准。如有的国家根据面积来划分岛、礁,有的国家根据有无人口居住来划分岛、礁。我国将海洋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陆地区域称为岛,而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叫做礁或岩。

    9.奇妙的“建筑”——珊瑚礁

    在我国南海海域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珊瑚礁,这些岛礁由成千上万个色泽美丽、形体细小的珊瑚虫建造而成。娇小玲珑的珊瑚虫,像“伟大的建筑师”,在碧波荡漾的大海里,建造出一座座“城堡”。我国南海诸岛就是由珊瑚虫长年累月建造起来的。

    看到造型优美的珊瑚,很多人往往以为它是海洋里的一种植物,其实不然,它们是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小动物。我们日常见到的珊瑚礁,都是由无数个珊瑚虫死后留下来的骨骼堆积起来的艺术珍品。为什么只在南海中有珊瑚礁,珊瑚虫是怎样制造珊瑚礁的呢?

    原来珊瑚虫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微小腔肠原始动物,它与海藻共生,属水母的亲族。珊瑚虫的生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首先,海水要有较高的温度,一般25℃~30℃为宜,因此,珊瑚虫只能在热带海域存在;第二,要有充足的阳光,珊瑚虫一般在浅于40米的水深范围内生活,最深不超过60米,否则由于光线和热量不足,珊瑚虫无法生存;第三,要求海水具有较高的盐分,珊瑚虫生长在含盐量27‰~40‰之间的海水中最为适宜;第四,要有合适的基础,珊瑚虫只有附着在岩石的基底上才能生长。

    我国的南海海域,海底有过多次火山活动,形成了许多海底突起的火山锥,它们都未露出水面,加上深度合适,为珊瑚虫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场所。成群的珊瑚虫,在洁净的海底火山锥上定居后,便开始进行宏伟的建筑工程。它们从海水中猎取食物,吸取营养,并不断分泌出一种石灰质物质,以形成其外骨骼和外壳。当珊瑚虫死亡后,它们的骨骼就积聚在一起,而它们的子孙后代又在祖先积聚起来的骨骼上成长繁殖。这样年复一年,逐年积累,最终形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特点比较低平,最高也不过几十米,面积也不大,但下面的礁盘却很大。珊瑚礁的结构和形态千差万别,一般将它分为岸礁、堡礁、环礁、浅渴湖礁、珊瑚浅滩、礁斑等六种。紧紧镶嵌在岸边的就叫做岸礁。离开岸边,像长堤一样环绕在海中的,称为堡礁。在海中呈环状或马蹄状的,就是环礁,从空中俯视环礁,就会看到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散布着一朵朵白花组成的“花环”。在每朵花环中央,都荡漾着一个平静的微波湖面,叫做礁湖。礁湖内水深一般在60米左右,周围有环岛作屏障,因此湖内风平浪静,是舰船良好的避风锚泊地和水上飞机场。规模很小且中间渴湖很浅的有时叫做浅渴湖礁。由珊瑚构成的面积较大的海中高地,顶部平坦,接近水面,称为珊瑚浅滩。孤立于海中且无固定形状的就叫做礁斑。

    海岛的奇特景观

    我国的海岛美丽富饶,它们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翡翠,光彩夺目。有的峰峦叠嶂、原野广阔,有的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既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宝库,同时展示着海中陆地的奇特景观。

    东海渔场    提到渔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舟山群岛。它主要包括吕泗、嵊山等大渔场,总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舟山群岛上的沈家门渔港最为有名。在这里,盛产大、小黄鱼,带鱼,墨鱼,海蛰等。特别是冬天为鱼汛期,全国各地的渔船纷纷扬帆前往舟山渔场。舟山渔场的年产量可达几十万吨,它不仅是我国的渔业水产基地,也是驰名世界的大渔场。

    舟山群岛鱼类资源丰富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一是舟山群岛位于大陆架浅海,水比较浅,阳光充足,水温较高,非常适合鱼类生长;二是舟山群岛地处我国沿岸寒流与台湾暖流的交汇地,暖水性鱼类与冷水性鱼类经常聚集在这里;三是舟山群岛渔场处在长江、涌江、钱塘江的入海口,这三条河流一泻千里奔腾入海,从上游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养分,为鱼类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饵料;四是舟山群岛沿岸有许多风平浪静的港湾,便于鱼类的栖息和繁殖。

    热带雨林    美丽富饶的海南岛,地处“天涯海角”,是我国丰富的热带资源宝库。各种热带作物分布广泛,可谓应有尽有。这里有原始的热带雨林,有号称“世界油王”的油棕,有芳香美味的可可豆,有人工栽培的咖啡、椰子、菠萝、槟榔,另外还有橡胶、剑麻、海岛棉、胡椒、香茅草、金鸡钠等。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偏东南的局部地区。在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茂密,四季常青,种类很多。有用木材达800多种以上,占全国木本树种的20%。除热带雨林外,海南岛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面积约占全岛面积的1/4。主要以出产珍贵林木而著名,如坡垒、青梅、子京木、花梨木等,适用于造船、制作名贵家具、美术工艺等。

    橡胶是海南岛最重要的热带作物,自1902年开始从马来西亚引进橡胶苗栽培,逐步发展为许多橡胶种植园。年产干胶片几万吨,为全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

    椰子是海南岛的一宝,为多年生长绿乔木,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代表树,在海南岛分布非常普遍。椰子树从上到下,全身都是宝,可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原料、制糖、肥皂原料、食用油、饮料、药材等,故人们称椰树为“宝树”。

    海南岛地处低纬度区,终年高温,雨量丰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为各种热带雨林和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资源中的一个天然宝库。

    蝮蛇王国    在我国渤海湾口,靠近辽东半岛南端的西侧,距旅顺港约25千米处,有一个孤立于海中的狭长小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别看这个面积不满一平方千米的小岛,其貌不扬,但在世界上却赫赫有名,它就是我国的小龙山岛——蛇岛。

    当你来到蛇岛时,大有蛇的王国和“草木皆蛇”之感。树干上、草丛中、岩洞里、石缝内,随地可见,触目皆是。它们有的蜷曲,有的爬行,有的张口吐舌,有的伺机等待。岛上主要以蝮蛇为主,最少时也有5~6万条,最多时竟有50多万条。

    受海浪冲击,蛇岛沿岸有许多海蚀洞、穴,岛上的岩石因风化影响,出现许多裂缝,为蝮蛇的穴居生活提供了良好场所。岛上土壤深厚,土质松软,水分丰富,适合蝮蛇打洞穴居。

    蛇岛气候温,阴凉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昆虫与鸟类的繁殖,全岛几乎布满了灌木和杂草。南来北往的候鸟多在此地歇脚,这就为蝮蛇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在岛上,蛇与鸟搏斗的场面经常出现,真是惊心动魄、蔚为壮观。蛇岛远离大陆,人迹罕至,没有刺猬等蛇的天敌,对蝮蛇的繁衍十分有利,使蛇岛变成了蝮蛇的“天堂”。

    蝮蛇是一种毒蛇,体长不到一米,头呈三角形,眼到口角间有条黑褐色的宽阔条纹,腹面灰白,有白色斑点。别看蝮蛇丑陋,但蛇毒、蛇胆、蛇粉、蛇蜕等都是宝贵的药材,能治疗多种疾病。医学界利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在治疗人类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麻风病、癌症等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海鸟天下    南海诸岛,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凡到过西沙的人们,无不对这里的海岛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那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成群结队的海鸟展翅飞翔、叫声不断、遮天蔽日、声传万里,素有“海鸟天下”之美誉。

    西沙群岛上的海鸟,数量和种类十分可观,比较常见的是黑头鸥、风头燕鸥、乌燕鸥和鲣鸟。鲣鸟除黑褐色的翅膀外,全身皆呈乳白色。它们落在树上,犹如千万朵绽开的棉桃。每当朝霞冉冉升起,鲣鸟便成群结队地飞往海上寻觅食物;每当夕阳西下,又飞回岛上过夜。当地渔民白天经常跟着鸟群扬帆出航,并在鲣鸟觅食的地方下网捕鱼;傍晚,顺着鸟群飞回的方向把鱼船驶回海岛停泊。因此,渔民便把鲣鸟叫做海上的“侦察兵”、“引路人”和“导航鸟”。

    海鸟给南海诸岛带来一种稀有的特产——鸟粪。这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天然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磷质,不但对农作物有很高的肥效,而且还是一种制药的原料。在一些岛屿上,鸟粪的储藏量都相当丰富,几乎整个岛屿都被1~2米厚的鸟粪所覆盖。

    南海诸岛还是海龟、贝壳、珊瑚(海石花)的主要产地。它们既是制作工艺品的原料,又是贵重的药材。

    水果之乡    在我国大陆东南100多千米的茫茫大海中,有一座美丽的宝岛——台湾。台湾岛上山青、水秀、林密,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有阿里山的林涛、云海、日出和日月潭等美景,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台湾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物产丰富,素以“水果之乡”、“天然植物园”等美称驰名中外。

    台湾的水果十分丰盛,共有80多种。其中年产量较大的有香蕉、菠萝、柑桔、荔枝、龙眼、木瓜、枇杷、芒果、甘蔗、杨梅、橄榄等20多种。尤其是香蕉、甘蔗等产量较高。香蕉一年四季都有收获,秋冬两季产量最多,最高年产量曾达到近200万吨,按世界50亿人口计算,几乎每人每年都可以吃到近一斤台湾产的香蕉。甘蔗,年产量约在1 000万吨左右,含糖量最高可达15%,所以制糖工业是台湾的主要工业之一,每年有数十万吨甘蔗销往岛外。

    台湾的森林资源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岛面积的一半以上,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台湾树木的种类繁多,约有3 900多种,除了盛产红杉、扁杨、合欢、相思树外,最引人入胜的是那巨大的榕树。一棵大榕树就像一片树林,苍绿碧翠,浓荫蔽日。生长最普遍的是樟树,樟树是提炼樟脑的重要原料。

    台湾地跨北回归线,具有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高温多雨,上分适合热带水果的生长,尤其是香蕉,一年四季都有生产,可称得上是“水果之乡”中的“水果之王”。又因为台湾境内多高山峻岭,山上山下温差较大,所以寒带、温带和热带的树木都有,类型多达4000多种,真不愧为是“岛上林海”。

    海岛的军事价值

    我国的岛屿虎踞龙盘,像一群群叱咤风云的勇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自古至今,素有大陆门户、京津咽喉、东海屏障、珠江锁钥、南疆哨卡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大陆门户

    我国的海岛,地处海防最前哨,军事价值极其重要,常被称做中国大陆的门户。它不仅成为防御敌人从海上进攻的要塞,而且为军舰提供许多优良的港湾和避风锚地,成为海军舰艇之家。在海战中,它还能为小型舰艇提供十分隐蔽的待机点。同时,孤立在惊涛骇浪中的海岛视野开阔,是设置雷达观通站和设置灯塔等助航设备的好地方。从黄海到南海,海岛星罗棋布,有的合而为群,有的各自为战,像一艘艘永不消沉的“航空母舰”。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入侵我国的战争接连不断,入侵者的魔爪首先伸向我国的海岛,然后从海上向我国内陆发动进攻。

    2.京津咽喉

    渤海海峡介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与山东半岛的蓬莱头之间,宽约106千米,是出入渤海的惟一通道。位于海峡中的庙岛群岛,把渤海海峡分隔成11条通往渤海的水道,历来被称为咽喉要地,坚守这个要地,就可保护京津。

    庙岛群岛,为丘陵山地,起伏不平,沿岸多陡壁,战时可以固守。岛与岛之间相距较近,便于火力相互支援。同时海岸曲折,海湾锚地较多,多数岛屿建有码头,平时可供舰船驻泊避风,战时则供舰艇隐蔽待机。另外,凭借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港湾的支援和依托,成为一个天然的要塞区。

    辽东半岛位于渤海海峡北侧,半岛上多丘陵山地,向西环抱渤海,向东控制着黄海北部,是京津门户的左翼。半岛南部沿岸多良好的港湾锚地,其中旅顺港位于半岛南端,形势险要,历来为重要军港。大连港港阔水深,驻泊、补给条件良好,是我国著名大港。沿岸还有不少的港湾可供舰艇驻泊和待机,因此,辽东半岛是守卫渤海海峡北侧的主要支撑点。历史上大连港和旅顺港曾被日本、俄国占领过。

    山东半岛位于渤海海峡南端,东面与朝鲜、日本隔海相望,半岛东端的成山角,成为渤海海峡南侧的主要支撑点。半岛北部沿岸,有多处供舰艇驻泊和待机的港湾锚地。其中蓬莱港,是庙岛群岛的补给基地。烟台港位于半岛北岸,是我国有名的海港。威海港位于半岛东部,历来为海军军港。威海港外的刘公岛,三面悬崖峭壁,水深流急,它东临碧波万顷的黄海,背靠群山环抱的威海,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威武的雄狮立于威海港之前,两侧的日岛和黄岛,恰似两只幼狮相伴,虎视眈眈地守护着威海港。清光绪年间,北洋水师在岛上修建北洋水师提督衙门,制造局水师公所等,并在岛上修筑多处炮台,使刘公岛成为海上军事重地。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刘公岛上洒满了北洋水师的斑斑血泪。

    在历史上,外国列强多次通过庙岛群岛这个门户长驱直入,进攻天津,威胁北京。如1858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以及1937年日军侵略华北等。

    3.东海屏障

    舟山群岛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北起花鸟山,南至西磨盘,南北长达肋海里,东西宽约50海里,共有岛屿1 300多个。其中以舟山岛为最大,面积400多平方千米,是整个群岛的军政和经济中心。岛与岛之间有可通航的水道、航门几十条,水深宽敞,礁石少,便于中小型舰艇的隐蔽和机动,同时也是各种舰船出入东海的必经之道。

    由于舟山群岛地处我国海岸的中部,和上海、杭州唇齿相依,是敌人进犯沪、杭地区的海上必经之路。历史上,外国列强曾多次把舟山群岛作为进攻我国大陆的跳板。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首先侵占舟山群岛的定海港,然后进攻镇海、宁波、乍浦等地,并以舟山群岛为基地,集结军舰北上,经渤海入侵京津地区。1937年,日军在侵占华北的同时,为在杭州湾实施登陆,也首先占领了舟山群岛中的嵊泗和马鞍等列岛。

    舟山群岛周围岛屿众多,分布较广,海区航泊和隐蔽条件良好,对组织沿海防御和舰艇集结待机极为有利,故历来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军事基地。

    定海港的港外,水道纵横,出入十分方便。定海港为中心,配合周围的海港,可以组成一个舰艇驻泊体系和防御体系,对保卫长江口和杭州湾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我国宋代,舟山岛上的定海港就有军防。清朝也驻有陆军和海军。民国初期,有巡洋舰等战斗舰艇驻泊。在定海港周围岛屿上都建造有海岸炮台。现在是我东海舰队某海军基地所在地。

    4.珠江锁钥

    珠江口东临台湾海峡,西面是琼州海峡,是我国华南的重要海军基地。珠江口的虎门,素有“金锁铜关”之称。江口外面,岛屿密布,水道纵横,其中万山群岛环绕整个珠江口,是广州港的多层海上屏障。依托这些岛屿,可以控制珠江口和香港,成为珠江口的锁钥。

    万山群岛由担杆列岛、佳蓬列岛、万山列岛、高栏列岛、三灶岛、桂山岛等组成。担杆列岛横列于香港南方海面,为保卫香港地区和珠江口的重要海上支撑点。佳蓬列岛位于珠江口最前哨,与周围各列岛可构成火力网,控制珠江口东部和香港西部各水道入口。万山列岛是万山群岛中最大的列岛,位于珠江口正南方,控制着珠江口诸水道的入口,是保卫珠江口和广州地区最重要的海上屏障。大万山岛为万山列岛的主岛,地势险要,位置突出,历来是重要设防地,140多年前,林则徐曾在此修筑炮台,抗击英军入侵。高栏列岛位于万山群岛最西边,控制着内河通往广州的水路。三灶岛是万山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距大陆很近,对守卫珠江口和三角洲地区意义重大。桂山岛位于珠江口东侧,是广州、黄埔及珠江各港口的出海门户,又处香港至澳门海空航线要道,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日军和国民党曾在该岛设防守备。1950年,我军在解放万山群岛战役中,曾首先攻占了该岛,把国民党守岛部队一举歼灭。

    5.南疆哨卡

    在海南岛以南和以东广阔的海面上,有许多珊瑚礁构成的岛屿,主要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统称南海诸岛。

    东沙群岛位于南海诸岛最北端,由东沙岛、东沙礁、南、北卫滩等几个珊瑚礁组成。东沙岛的环礁东半部露出水面,形似新月。东沙群岛面积随小,但所处位置十分重要,可钳制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及菲律宾间的海上交通,战时可作为情报前哨。

    西沙群岛有宣德、永乐群岛等30多个岛、洲、礁、沙、滩等。在东北部宣德群岛中的永兴岛,面积约1.85平方千米,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珊瑚岛,也是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在西南部的永乐群岛中,以珊瑚岛、甘泉岛、中建岛等比较有名,其中中建岛面积约1.5平方千米,为我国南海海防前哨。西沙群岛是香港、广州通往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

    中沙群岛全部由隐伏在水下的珊瑚礁组成,珊瑚礁顶部与海面距离平均约20米。共有中沙大环礁、黄岩岛、宪法暗沙、中南暗沙、一统暗沙和神狐暗沙等33个已命名的岛、礁、暗沙和暗滩,其中黄岩岛孤立于中沙群岛东南约300千米处。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诸岛最南端,是范围最广、岛礁最多的岛屿。主要有太平岛、南威岛、中业岛、南子岛、北子岛、鸿庥岛、景宏岛、费信岛、马欢岛、安波沙洲、永暑礁、曾母暗沙等岛礁和沙洲。1988年中国在永暑礁上建有8080平方米的人工岛,上面建有海洋观测站,附近赤瓜礁等5个岛礁上也有我海军守驻。

    南海诸岛,散布在广阔的南海腹部,在航运上,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扼两洋海运的要冲,是亚洲和太平洋的中继站。明代,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曾多次经过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环立于中国南疆,犹如无数个碉堡群,控制着南海的广阔海面,平时可作为海洋生产基地,补给舰船淡水和提供气象情报。在战时可作为舰艇、飞机活动的基地和中继站,能有效地控制和封锁南海的海、空通道,保卫着祖国大陆的安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