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赫的乡村-梨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夜春雨后,空气变得分外清新。老赫在家待不住,就去市郊梨花沟。临近了,老赫忽然想起了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细琢磨还是有些道理的。你看从市里出来,一侧是青山一侧是河滩,比及爬上小梁,但见远方重峦叠叠近处山道弯弯,难免就以为进入了草木不歇的山中。谁料眼前一亮,才见了嫩枝绿柳鲜美野花,却就在那自如飞雪的梨花深处,闪出个诗一般的山村。老赫想就是陆放翁至此,也会停下拄杖叩门的。

    老赫对梨花沟很熟悉,十多年前的夏天,某电影制片厂要将老赫的小说改成电影,导演和编剧要找一处景色不错但经济等条件相对较差的村子去体验生活,朋友就推荐了梨花沟。老赫先是不赞成,因为老赫知道梨花沟离市里很近,一般说来郊区都是较富的。但来到梨花沟,才发现这里与老赫的想像有着很大的距离。崎岖难行的山道,杂乱不堪的村院,还有村民们的生活状况,从哪看都更像远离城市的深山老峪。有人为证:导演和编剧一眼就相中了,而且一下子就在那住了十多天。

    而后数年间,老赫本有机会来梨花沟,尤其是想来看梨花,但一想到这里的路,就先憷头了几分。去年深秋某日,老赫在家写得腻烦了,与夫人登上公交车坐下去。车一过桥,见收割后的田地满目金黄,仔细看了,便知是乡里。想到乡政府有老朋友曾多次邀老赫来,就径直找去。此时老友不在,却结识了年轻能干的乡长,他介绍了全乡经济发展的思路,特别讲了梨花沟这几年变化很大,如今正办农家生态旅游,已引来了不少游人,而且道路也修好了。经他一说,老赫疑虑顿消,待老友赶来,便同车前往。时隔十载,旧地重游,只见水泥路面平展,山村干净整洁,农户家一派丰衣足食的气象。凭感觉便知这里有了很快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那一日在山上看罢,就在村民家吃农家饭,饭前,老赫夫人被极富特色的农家小院所吸引:干净的厕所,市里的公厕比不上;沼气池旁的猪圈里,几头肥猪滚瓜溜圆,且无臭粪污水;笼中兔儿胖,柴鸡成群走,那时还有两只小猫头鹰被喂养着。老赫问了,极能干的女主人说等养大了好放回山上。那天老赫放开量喝了,老赫想有一天把导演和编剧再找来,老赫要写个新本子让他们拍。那日分手,乡长、老友还有那家女主人,一再说来年一定要来看梨花呀。老赫们连连答应,而且心中真的盼望梨花满天的日子早日到来。

    眼下就是梨花绽开的时季。天有点阴,但浅灰的天幕下,愈发显出满山梨花的雪白。站在一棵百年的老树面前,梨花棉垛一般雪山一样将你的视野填满。人走进树下,就如走入白玉林中,难得从花中探出头来。据说这树能产上千斤的梨,可盛开的花瓣和即将绽开的花蕾究竟有多少,那绝对是数不清的。据村支书说,梨花沟如今有各种果树三十余万棵,而成年结果的梨树就有三万多。这梨树开花就在这时节,昨日还未开这么多,今天则满树挂雪了。好一个满树挂雪呀。唐代诗人岑参本来是用梨花形容北地大雪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大西北的风雪来得很突然,大雪挂树枝,满满的,白白的,恍如梨花怒放。岑参是湖北江陵人,老赫想他的家乡定有成片的梨树,于是他对梨花齐放的样子一定记忆很深,故写起边塞的大雪,不由自主地就联想到故乡的梨花。梨花美,美在洁白无瑕,梨花美,又美在千树万树竞相绽放。梨花沟名字有梨,梨花沟内又有如此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梨花,这实在是塞外的又一宝地。这里没有丝毫的人工雕琢,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山地,静静地保存着最质朴的山野原貌。梨树或长在道边,或立于庭院,或列队山边,总能让你目中不离洁白,心中常存高雅。如今能到这么一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喝一口纯净的山泉水,对城里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看了梨花,老赫找到村长和支书,得知如今梨花沟村民一靠果树二靠蔬菜三靠建筑(建筑队),人均年收入实际已过三千。最近又大力发展农家生态旅游,往下,还要修水塘,种桃园,让更多的游人来这里,春看杏花梨花桃花满山花,夏看漫山翠绿体会风凉,秋天则请你亲手摘果,冬天亦能观看北国山村风光。听了他们的话,老赫陶醉了。午饭依旧在那位能干的女主人家,只是她做出的饭菜品种比先前多了,味道更可口。四个凉菜分别是咸鸡蛋、苣荬菜、拌柳苟,瘦肉丁;汤是热豆浆、热米汤;大菜是柴鸡炖蘑菇、排骨炖葫芦条、蒸扣肉、丸子豆泡白菜、炒柴鸡蛋,还有热浆大豆腐、捞两米饭……老赫又喝多了,当场想作诗,脑袋嗡嗡的没做成。后来他说还是赶紧享受新生活吧,就啥都不想一心吃饭喝酒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