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水经注》是郦道元对《水经》一书所做的注释,他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当时流传的数百种有名和佚名的著作,这些文字构成了《水经注》的大部分。由于当时南北分裂,郦道元作为北魏一名耿直而尽职的中高级官员,多数时间忙于公务,能够亲身经历和考察的地方是有限的,对无法到达的地方都是依靠他能够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所以《水经注》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瑰丽传神的文字,反映了公元6世纪时中国地理学和文学所达到的水平。
拿伍文引用的三段文字来说,第一段“于溪之东山有一水发自山椒下,数丈素湍,直注颓波,委壑可数百丈,望之若霏幅练矣”,出于卷三十《淮水注》,地点在今河南淮河上游一带,根据郦道元的履历,他曾经亲历也不无可能。但第二段“两山相次,去数十里,回峙相望,孤影若浮”,出于卷三十八《湘水注》,地点在今湖南北部,郦道元是绝不可能到过的。尽管这段文字没有注明出处,明显是采用他人著作的。至于第三段“黄牛滩南岩重岭叠起,高岩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出于卷三十四《江水注》,已注明引自《宜都记》,作者自然不是郦道元无疑。
这样的误解由来已久,以至以往在中学语文课本选用《三峡》一文时,也误将作者定为郦道元。以后经学者指出,已改为盛弘之,因为这段文字引自盛弘之的《荆州记》。
指出这一点,丝毫不影响郦道元的杰出成就。选择这些文献资料是他辛勤收集的结果,也显示了他敏锐的眼光和卓越的判断力。这些原著的绝大多数今天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要是没有郦道元转录入《水经注》,我们就不可能了解、阅读和欣赏,而且也不能排除郦道元在引用时做过文字加工的可能性。但无论如何,这与郦道元本人的作品是有区别的。
希望对《水经注》和郦道元的这一误解不要再延续下去。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