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莫里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3章第43节 莫里哀

    莫里哀的生平及创作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

    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莫里哀本名叫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1月15日出生在一个殷实家庭。他曾享受贵族

    教育,但莫里哀从小喜欢戏剧,对别的都不感兴趣。他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

    他和朋友们组织了一个“光耀剧团”,但剧团失败了,负债累累,因还不起债务,莫里哀进

    了监 3鲇笕圆桓某踔裕渭恿肆骼艘杖说牧鞫缤牛酵馐」·3年的流浪生活。这

    期间他了解了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积累了素材,吸取了民间艺术的营养,开始进行戏剧创作

    。1658年返回巴黎演出了独幕喜剧《多情的医生》(失传),为取得保护又收回“王室侍从”

    头衔。即使这样,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国家里,他的创作道路仍极为坎坷。为了争取剧本的

    上演,不得不进行持久的艰苦的斗争。他是杰出的喜剧诗人、编剧戏剧理论家,又是优秀的

    演员,饰演了许多重要的角色,演技和噪子为当时的人们所称道。他为法国培养出一批有才

    能的青年演员。他的剧团成了今日法兰西喜剧院。莫里哀为喜剧事业奋斗了20多年,积劳成

    疾。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在演完《没病找病》最后一幕以

    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

    莫里哀共留下33部剧作和8首诗。第一部重要现实主义喜剧是《可笑的女才子》(1659),后

    是演出了反对封建夫权思想、歌颂恋爱自由的社会问题喜剧《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

    1664年在凡尔赛宫的盛大节日晚会首演《伪君子》。此剧是部思想深刻、艺术成熟的“政治

    喜剧”,塑造了一个性格突出而又有极大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骗子答丢夫,后成了“伪君子

    ”的同义语。之后有《唐璜》(1665)和《愤世嫉俗》(1666)。1666年后,莫氏对喜剧形式作

    了多方面的探索。有《屈打成医》、《昂分垂永》、《乔治·当丹》,其中《吝啬鬼》(166

    8)是最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又写了几出芭蕾舞喜剧,有《浦尔叟雅克先生》(1669)、

    《贵人迷》(1678)。最后杰作是谴责自私自利的资产者为了自己健康而牺牲女儿美满的爱情

    的《没病找病》(1673)。

    莫里哀生活在资产阶级勃兴、封建统治日趋衰亡的文艺复兴时期。他同情劳动人民,笔锋所

    向,揭露的是昏庸腐朽的贵族,坑蒙拐骗的僧侣,无病呻吟的地主,冒充博学的“才子”,

    还有靠剥削起家而力图“风雅”的资产者,利欲熏心、一毛不拔的高利贷者……他从各个侧

    面勾画出了剥削阶级的丑恶形象。但他还没有注意到正在形成的工人队伍,因此他笔下的正

    面人物,常常是那些被嘲讽者的仆人、佃户、工匠,这些人总是以高妙的手段使对方当场现

    形,让剥削者在观众的哭声中受到批判。

    莫氏喜剧种类和样式多样化,已超越古典主义的范围。他又是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

    他的喜剧都有闹剧成分,坚持平民趣味。但革新了民间的闹剧,在风趣、粗犷之中表现出 ·

    肃的态度。他的喜剧都是直接为舞台演出而写作的。他把日常的生活用语提炼后搬上舞台,

    显得自然生动。他自觉地站在人民大众一边的民主主义精神,反映了他具有法国社会第三等

    级的反封建倾向。

    莫氏有一套有创见的现实主义喜剧理论和编导经验,主张作品要自然、合理,强调以社会效

    果进行评价。他的喜剧已成为典范性作品,影响了许多国家喜剧的发展。在法国,他代表着

    “法兰西精神”。其剧作已译成几乎所有的重要语言,是世界各国舞台上经常演出的剧目。

    因此莫氏喜剧是世界文学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在中国舞台上也不例外。

    《伪君子》

    《伪君子》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作品。喜剧的“楔子”(第一幕),喜剧的开端

    (第二幕),喜剧的发展(第三幕),喜剧的高潮(第四幕),喜剧的结局(第五幕)。

    《伪君子》共四幕。第一幕一个有钱的人奥尔贡,在前妻遗下二子去世后,又与年轻善良的

    爱米尔结婚。此时,有一位穷困潦倒,有如乞丐的宗教家答丢夫,要求寄居奥尔贡家。奥

    尔贡与他的母亲不但答应,而且还让他过舒适的生活,将他视为圣人、君子。每当奥尔贡从

    外地返家后,必先探视答丢夫的生活起居,而后才问候家人。不论别人如何批评他的行为,

    他也无动于衷。第二幕笃信宗教的奥尔贡,阻止女儿玛丽安与其爱人的婚事,而欲将女儿许

    配给答丢夫。正当玛丽安悲伤不已时,女仆桃丽娜怂恿她违抗父母。第三幕后母爱米尔为了

    儿的婚事,来请教答丢夫的意见,没想到答丢夫居心卑劣,企图一染芳泽。此时儿子达米斯

    识破答丢夫诡诈之居心,出面阻止,将真相告诉父亲,结果不但不被奥尔贡所采信,反而受

    到了处罚。答丢夫的狡辩不但使达米斯受苦,也使奥尔贡将大部分的财产给了他。四幕爱米

    尔眼看女儿将落入痛苦的深渊,于是定下了一计。她先让丈夫躲在桌下,然后引来了答丢夫

    ,做出答应他求爱的模样。起初答丢夫满怀狐疑,但后来渐渐赤裸地露出了他狰狞的面目。

    此时的奥尔贡恍然大悟,要将他赶出门去。不料,答丢夫却说:“该扫地出门的是你!”因

    为奥尔贡的财产已不再是他的了。第五幕奥尔贡不但将全部财产送给答丢夫,就是连重要的

    政治秘密文件也在答丢夫的手中,此举使得他不得不逃亡,因为答丢夫已将文件呈给国王,

    控告奥尔贡叛国,并且领着警察来缉捕他。然而,出人意料的,警察逮捕的不是奥尔贡,而

    是答丢夫,并且宣称:“国王陛下洞察人心,不会受伪君子所蒙蔽。”然而,奥尔贡感谢国

    王的圣明,也答应了 氚说幕槭隆V链耍鱿仿淠弧*·

    《伪君子》的人物形象:伪君子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莫

    里哀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性,对他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

    刻的揭露。在戏的头两幕,莫里哀通过奥尔贡一家老、少两派激烈的争吵,从各个方面介绍

    了他的经历和特点,答丢夫原是外省的一个贵族,后来破落了,穷得连一双鞋都没有。流落

    到巴黎以后,他利用宗教来谋出路。在教堂里,他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信士,用一些虚假得过

    火的虔诚动作骗取了奥尔贡的信任。到了奥尔贡家里,他仍然以矫揉造作的一套骗取信任,

    “一点点小事他也要扣在自己身上认为罪孽深重”。这种虚伪的外衣和他的实际情况是根本

    配不上的。从外貌上看,他“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嘴红红的”,没有一点苦行者的样子

    。桃丽娜早就指出:他是一个贪图享乐的酒肉之徒。在奥尔贡家,他一个人能吃够六个人吃

    的东西,每天大嚼松鸡和羊腿,酒足饭饱之后,在睡意缠绵之中走到自己房间,猛不丁地躺

    在暖暖和和的床上,安安稳稳地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答丢夫的形象不仅体现了宗教的虚伪

    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形象,莫里哀揭露了宗教伪善对于社会的危害性。答丢夫披上宗教

    信士的外衣混到奥尔贡家中,其目的是为了破坏别人的家庭,满足自己的兽欲,霸占别人的

    财产,以伪善的手段来达到掠夺的目的。

    奥尔贡的形象也富有典型意义。这个巴黎富商是王权的支持者,在国内几次变乱中,他都帮

    助过国王,表现得十分英勇,但是对于宗教虔诚却表现得异常地狂热,以至于受到答丢失的

    欺骗而变得十分愚蠢。他的思想比较保守,害怕自由思想,惟恐因此会惹出什么灾祸。另外

    ,此人还有专制家长的作风,刚愎自用,顽固暴躁,为了维护“一家之主”的地位,总想“

    煞一煞全家人的狂妄气焰”。在《伪君子》中,奥尔贡几乎被答丢夫害得家破人亡,莫里哀

    对他有讽刺也有同情。莫里哀的基本态度是希望资产阶级能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不再受害。

    桃丽娜是剧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她身为女仆,但头脑清醒,目

    光敏锐。在奥尔贡家里。她最早识破答丢夫的伪善外衣和他贪图金钱、女色的本性。为了彻

    底揭穿这个伪善者,擦亮奥尔贡的眼睛,桃丽娜把奥尔贡一家人动员起来、一方面与答丢夫

    的伪善作斗争,另一方面又与奥尔贡的专制作风、封建观念作斗争。桃丽娜是真正具有自由

    思想的人,她看不惯奥尔贡的封建观念和专制作风。她认为:“爱情这种事是不能由别人 ·

    作主的”,“谁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一个她所厌恶的男子,那么她将来所犯的过失,在上

    帝面前是该由做父亲的负责的”。她甚至不怕吃耳刮子,与奥尔贡唇枪舌剑,积极支持年轻

    人争取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斗争。比起奥尔贡的愚蠢、达米斯的急躁、玛丽安的懦弱、克

    雷央特的无能来,桃丽娜的聪明、机智、勇敢、灵活更显得突出了。莫里哀塑造出这样一个

    生动、美好的劳动者的形象,可以说是他民主主义进步思想的具体表现。

    《伪君子》的艺术特点:戏剧结构精巧,情节发展紧凑,人物刻画深刻。喜剧性的戏剧冲突

    与悲剧的场面相交织。喜剧的夸张手法和讽刺效果。

    在此期间,莫里哀还创作了《吝啬鬼》、《唐·璜》等著名喜剧。在《吝啬鬼》中,莫里哀

    运用极端夸张的手法,把有钱人爱钱如命的贪财本质暴露无遗:一个吝啬的土财主阿巴贡,

    平时极端节省,而把钱积起来放高利贷。为了省掉一笔嫁妆费,他宁愿让女儿嫁给一个有钱

    的老头;为了吞并别人的财产,他让自己的儿子去娶一个有钱的老寡妇,而阿巴贡自己却想

    娶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他每时每刻都在担心别人偷他的钱。当听说钱柜被人偷时

    ,他发疯似地高喊:“我那可怜的钱呐!没有了你,我什么都完了!我活不下去了!”

    莫里哀给后人留下了近三十部喜剧,我国曾翻译出版的作品有二十多种。莫里哀不仅是位杰

    出的剧作家、出色的导演,还是一位造诣极高的演员,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

    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歌德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

    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想模仿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