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密密交织的大江小河,如同人体的血管,把血液输送到地球的每个部位,每个角落。星罗棋布的湖泊则静静地卧在那里,无私地赐福于方圆几百里的人们。百川归海,最终,它们又汇集到海洋,汇集到生命的起源地。山,给人雄浑壮丽;水,则予人灵性和变通。山不转时水可以转,水,总能以柔克刚,走向最后的辉煌。
生命的摇篮
在四五十亿年前,当地球刚刚诞生的时候,它的表面几乎找不到一滴水,当然不会有任何生命。后来,地球渐渐冷却下来,弥漫在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开始凝结成雨,不断地降到地球上,流向低洼的地方,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原始的湖泊和海洋。地球上最早的生命物质,就是从原始海洋中萌发的。
唯见长江天际流
长江后浪推前浪,波涛滚滚、浩浩荡荡地流入大海。这么多的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的第三长河,全长6300多千米。长江每年流入大海的水有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所有河流流入大海水量的1/3,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入海流量的20倍。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各拉丹冬雪峰,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0个省(区)市,沿途接纳了700多条支流,大的支流就有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水、赣江等许多条著名的大河,淮河的一部分水也是从长江入海。正是这大大小小的河流把水送入长江,才使长江有了那么多的水。
水从山岭、坡地流入沟谷,形成溪流;小溪汇成河流,小河又注入大的江河。水就是这样汇聚之后通过大江大河流入海洋的。长江流域,面积有180万平方千米,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5左右,而且多是湿润多雨的地方。山山岭岭、高原平地的水源源不断地汇聚到长江里来,长江里有这么多的水也就不奇怪了。
漓江江水清又清
漓江江水就如一面明镜,清澈见底,你知道漓江的水为什么这么清吗?
漓江流经的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石灰岩很坚硬,可是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遇到酸就会溶解。空气中和土壤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就生成碳酸。石灰岩遇到含有碳酸的水,就会使原来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变成能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随水跑掉,于是石灰岩岩层就被溶蚀得“千疮百孔”.石灰岩的溶蚀是一种化学风化。
由于温度变化、冰的冻融、风和流水的机械侵蚀造成的岩石破坏,叫物理风化。物理风化的结果,使岩石被破坏成碎石、沙尘。在物理风化为主的地区,河里泥沙自然就多。而在漓江所流经的地区,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有机质腐败分解快,产生的二氧化碳多,水中含有的碳酸也就多。由于温度高,所以化学反应快。正因为这里的岩石破坏主要是化学风化,是溶蚀作用,所以水中泥沙很少,水也就显得格外清澈明净。
中秋赏月观潮
每年中秋节前后都有不少人到钱塘江边来观潮。为什么这时候钱塘江会有那么高的潮?
海水的涨落是由月亮和太阳的引力造成的。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对海水涨落的幅度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地球、月亮和太阳几乎是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和太阳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海水,海水涨落的幅度大,叫大潮。而在农历每月初八和二十三前后,地球、月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差不多成了直角形,月亮对海水的引力要被太阳引力抵消一部分,所以海水涨落的幅度比较小,叫小潮。中秋节前后,正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月亮和太阳引力的合力最大,所以潮汐也特别大。
潮的大小还受海岸地形的影响。钱塘江口宽约100千米,而江道河面仅四五千米宽,呈喇叭口状。涨潮的时候潮水沿江而上,因受越来越狭窄的江岸束缚,潮水涌起,潮头陡涨;再加河口底部泥沙沉积所形成的沙堤的影响,更激起潮水上涌。一时间只见排空巨浪如万马奔腾,景象十分壮观。
图见《中国孩子的疑问》P159
浪里淘沙,沙里淘金
长江在四川宜宾以上有2000多公里的河段叫金沙江。江里真的有金子吗?
金沙江里确实有金子。流水把山中含有金子的岩石碎屑带到河里,在河岸边沉积下来,就是沙金矿。人们挖开沙层,“沙里淘金”,就会得到金灿灿的沙金。
我国有不少带金字的地名都和当地产黄金有关,如河北遵化的金山峪,山东沂南的金厂村,湖南汉寿的金牛山等。不过由于古时候人们常把黄铜矿误认为黄金,所以不少地名中带金字的地方并不产黄金而产铜,如安徽贵池的金鸡岭,辽宁宽甸的金矿岭等。
用物产命名的地名是相当多的,取进地名里最多的是矿产和植物,如安徽铜陵的铜官山(产铜),四川隆昌的圣灯山(产天然气),新疆的克拉玛依(产石油,维语克拉玛依即黑油山),以及松山城(当地多松),桦川(当地多桦树),茶陵(产茶)等。
不过可要注意,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地名也是这样,千万不要以为地名中有什么,当地一定出产什么。比如山东的枣庄,现在并不出产枣子,而是一处重要的煤炭基地;江苏镇江的金山也并不产金子。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你了解我们的母亲河吗?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最后注入渤海。自源头到内蒙古的河口是黄河的上游。开始一段河水清澈透明,两岸水草丰美。沿途穿过龙羊峡、刘家峡等不少峡谷,峡谷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黄河出青铜峡,进入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农田肥沃,草原肥美,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自河口至河南省孟津是黄河的中游。在中游段,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又有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含沙量剧增,河水变得十分浑浊,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了。
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郑州黄河花园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米,成了世界闻名的“地上悬河”.所以一旦河堤决口,黄河改道,常常造成灾害。
小档案:
黄河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最大年输沙量可达43.9亿吨,平均年输沙量也有16亿吨。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有12亿吨被带到入海口。结果,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公里。近百年来,黄河在河口堆积成了一个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的泥沙早就把7.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填平了。
京杭大运河
世界最长的运河在我国,世界上最早开凿运河的也是我国。你知道这条运河是哪一条吗?
我国的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纵贯北京、天津二市,流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也是开凿最早的运河。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使长江、淮河两大水道得以贯通。
到了隋朝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以洛阳为中心,征调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抵蓟(北京附近)。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我国历史上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
大运河通航以来,一直是我国漕运和商旅来往的重要通道。
小档案:
由于大运河没有独立的水系,流经地区的地势高低不一,加之黄河的河床又比它高,河道极易淤塞。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河道大段大段地被废弃。1949年以后经过分段整治,大部分淤塞的河道都已恢复通航。
变色河
发源于非洲中部的尼罗河,是一条会变色的河。一年中,河水自清澈透明变为绿色,又变为红褐色,最后才恢复其本来面目。这是为什么呢?
尼罗河是非洲的一条重要河流,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它源远流长,经苏丹、埃及等文明古国,向北注入地中海。河水在流经埃及的开罗时,形成了2.5万平方千米的巨大三角洲,两岸物产丰富。
每年2~5月,是尼罗河的枯水期,河水清澈透明。6月开始,上游的白尼罗河杂带着漂浮的苇草等物流经,于是水色呈绿。到了7月,尼罗河进入了泛滥期,占其流量4/7的青尼罗河此刻水量剧增,大量泥沙使尼罗河呈现出一片红褐色,其中9月份的河水最红。到了11月,水位下降,红褐色渐渐消失,尼罗河又清澈见底。
两岸居民的生活及耕作与尼罗河的变色大有关系。当居民们看到水色的变化,就立即知道河水的动向,及时迁高避洪或播谷耕种。会变色的尼罗河,使两岸的土地成了年年丰收的宝地。
小档案:
原来尼罗河有两条源流:一条叫白尼罗河,它的上源是卡格拉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群山之间,这里常年下雨,而且中途又有众多的湖泊调节;另一条源流叫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这里夏秋降雨多,占全年降水量的75%以上,冬春干燥。因此,青尼罗河的河水,会使尼罗河下游每年在夏秋季节泛滥一次。
图见《万能大师问答》地球奇观P4
返老还童老人河
尊敬老年人是人类社会的美德。美国中南部有一条大河,叫做“老人河”.你知道“老人河”是哪条河吗?
“老人河”就是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落基山脉的密苏里河,自西向东,到美国圣路易斯附近折向南流,注入墨西哥湾。全长6020公里,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和长江,是世界第四大河。它的流域面积遍及美国各州和加拿大的二个省,达322.1万平方公里,排列世界第五位。
密西西比河所流经的大部分是平原地区,每年大约要携带三四亿吨沙冲入墨西哥湾,在湾口堆积起一个很大的扇形三角洲。以前,中下游河道比较曲折,泥沙沉积在河滩上形成许多弓形湖(轭湖)和沼泽地,非但交通不畅,每年春夏河水暴涨,还常常河堤决口,泛滥成灾。近50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把曲折河岸改直,保护堤岸,修筑了很多溢洪道和水库等,基本上控制了洪水。
密西西比河和众多的河流构成了美国的最大内河航运网。经过疏浚整治,从河口上溯水深3米以上的航程长达3000公里,并且可以通达五大湖。河道已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航道系统,运输能力特别高,这位“老人”已经容光焕发,年轻多了。
识时务的河流
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河流也是这样,当它途遇坎坷时,总会搬家避之。很多时候,为达到目的,它还能灵性地走捷径,抄近道。这是怎么回事?
河流改道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河流的上游一般坡陡流急,大量泥沙被河水带向下游。河流下游的地势一般比较平坦,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下来,堆积在河床里。泥沙的不断淤积使下游河床逐渐升高。当河床高出两侧地面时,河水就会冲决河堤另辟新道,河流就要改道搬家了。
我国最会搬家的河流是黄河。两千多年来,黄河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每100年就要改道一次。黄河的入海口就变过好几次:最北,曾在天津附近注入渤海;最南,曾占据今天淮河河道流入黄海。这两个入海口之间相距五六百公里。
河流还会“抄近道”.
我国东北地区有一条大河叫辽河,辽河的中游在坦荡的平原上向南流去。有一年的夏天,辽河河水猛涨,冲决河堤。辽河西岸有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团团围住,水还不断地上涨。第二天清晨,不仅洪水已经退去,而且河流从村东跑到村西去了。
原来河流从北边流来,到村子北边向东拐去,又折向南,形成一个急转弯。当河水冲决河堤的时候,洪水从北往南直接冲去,在村子西边冲刷出一条新河道,径直进入南面一段河道。这样一来河水抄了个近道,水流起来就顺畅多了。不但洪水很快泄了下去,河流也变得顺直通畅了。这种现象叫河流的裁弯取直。
爱捉迷藏的河流
河流在一般情况下,往往会归于大海或大湖的,但有的河流流着流着,突然之间就消失了,或者再过一段,它又会调皮地再次流出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在贵州省的西部、南部确实能见到这种奇怪的河流:沿着一条河向下游走去,走着走着,河水突然没有了;沿河流向上游走时,有时到一座山根处,河流却消失了。有时还会看到上无头、下无尾的一段河道,让人闹不清它是从哪儿来的又流到哪儿去了。
其实这些河流也都是有头有尾的,只不过有的河段河水钻到地下去了。
原来,这一带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有很多裂缝、洞穴,有些洞穴相互通连,成为地下廊道。河流如果在流动过程中遇到这种洞穴,河水就会钻入洞口,流到地下的孔道中去,成为地下河。在地下流了一段路程之后,如果遇到合适的洞口,它会再钻出来,又在地面上出现。有的河流可能不只一次地钻进钻出,人们看到的地面河流就成了缺头少尾的河流了。在贵州西部、南部、云南东部,以及广西西北部,都可能会遇到这种令人惊奇的怪河。
小档案:
在我国北方有一些山间或山前的小河,河水在干旱季节有时也会在河道中消失。在这里没有什么地下洞穴,流量很少的河水是渗进河床中厚厚的沙卵石层里去了。有时,在下游沙卵石层薄的地方,河水也会再流出地面。
圣水在恒河
有人说,喝了恒河水,可祛病消灾,延年益寿。这是怎么回事?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嘉诺特里冰川脚下的哥姆克冰洞,流经恒河平原,注入孟加拉湾。它被虔诚的印度教徒视为“圣河”,几乎每一位教徒都爱到恒河沐浴。据说这样可以祛病消灾,延年益寿。尽管近年来,由于沐浴的人日益增多,恒河水道污染严重,却没有人因饮用恒河水而患病。远洋轮上贮存的恒河淡水,历经万里行程仍保新鲜。最令人惊奇的是,在含有痢疾和霍乱菌的培养液中只要注入一些恒河水,数日后,细菌全部悄然死去。
经科学家探索,原来恒河水中含有放射性矿化物--铀-238所蜕变产生的铋-214,这种物质几乎能杀灭河水中99%的细菌。此外,恒河水还含有一般河道所没有的噬菌体和重金属化合物。三者的共同作用,使恒河水有了独特的自洁能力,因而被印度教徒们视为“圣水”.
小档案:
在梵文和印度语中,恒河本是河流的意思。它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580公里。恒河平原和恒河三角洲水网密布,土壤肥沃,盛产水稻、水麦、玉米、黄麻、油菜籽、甘蔗等。这里人烟稠密,历来是印度、孟加拉国的主要经济区。
苦辣酸甜的河水
河水是无味的,有的河水也可能会有淡淡的甜味儿,但是,奥尔马加河河水甜如糖水,雷欧维拉河河水酸如酸汤。河水为什么会有甜有酸呢?
在希腊半岛北部,有一条全长仅80千米的奥尔马加河,河水是甜的,其甜味可与蔗糖水媲美,当地人称它为“甜河”.在哥伦比亚东部普莱斯火山地区有一条名叫雷欧维拉的河,河水中含有8%的硫酸和5%的盐酸,成了一条道道地地的“酸河”.
原来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溶解土壤或岩石中的物质,并携带着一起流动。奥尔马加河的河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原糖结晶体,这些晶体溶解在水中,形成了甜水。当地居民不仅美滋滋地饮用甜水,还用它灌溉农田而获得好收成。雷欧维拉河流经的是火山地区。火山地区的河床岩层及土壤中含有硫酸、盐酸等物质,因此鱼虾、植物也不能在水中生长。有人如敢用这种水洗手,皮肤便会溃烂。如果用这种水浇灌农田,庄稼当然也就会枯黄。
“送子河”额尔齐斯河
不孕的妇女,只要喝了额尔齐斯河河水,定能喜得贵子。“送子河”为什么能送子?
50年代初,苏联有一批矿产专家,携带夫人一起来到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附近寻找矿产。据说,当中有好几位专家夫人,以往长期不怀孕,但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后,都生了孩子。于是,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一些不孕妇女,专程来到这里,欢饮额尔齐斯河河水后,有些也能如愿以偿。“送子河”因此得名。
额尔齐斯河,位于新疆北部,发源于阿尔泰山脉,它在我国境内仅长500千米左右,向北流出国境,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水源主要来自阿尔秦山上的冰雪融水。额尔齐斯河两岸人们所饲养的鸡、鸭、鹅等家禽,也因饮用额尔齐斯河水,产蛋量高于其他地区。额尔齐斯河水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
经过科学考证,发现河水中含有大量的重氢,重氢来自当地的冰雪。长期饮用含重氢的河水对人体是有害的,它会使妇女的内分泌紊乱,排卵量增加,但对排卵量少而不孕的妇女来说,却会因祸得福。鸡、鸭、鹅等饮用后,因卵子增多,产蛋数量也会有所增加。
大珠小珠落下游
在河流的下游,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很多鹅卵石,为什么鹅卵石多在河流下游呢?
河流一般都是在山地发源的,那里的地势陡峭,水流得非常快。在急流的冲击下,山上的很多大石头纷纷滚落下来。这些石头都是有棱有角的,它们从山上向下滚落的过程中,不断互相碰撞,大块的石头碎裂成小块。中游的地势虽然没有上游那么陡,可是好多河流都汇集到一起,水量很大,水流仍然比较急,很多石头继续被水冲向下游。这些石头在随着水流流动时,不但互相之间经常碰撞,而且与河床也不断摩擦。在漫长的旅途中,石头的棱角慢慢被磨掉。等到了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这些石头沉积下来,就成了我们看到的光滑的鹅卵石了。
大地明珠
世界上大部分湖泊是淡水,但也有咸得出奇或带有甜味的。著名的死海就是一个含盐度很高的咸湖,湖里没有一条活鱼、一根水草,由于咸水比重大,人可以像一根木头似地躺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在俄罗斯乌拉尔山地区有一个甜湖,湖水带有甜味,而且含有碱,在这个湖里洗衣服不用肥皂。
丰富多彩多层湖
一湖之中,既有淡水鱼,又有海洋生物。这是怎么回事?
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有一个名叫纽瓦克的湖。湖水分两层,上层为淡水,下层是咸水。淡水鱼在上层愉快地畅游,下层咸水中却栖居着各种海洋生物。无独有偶,俄罗斯北部基丁岛上的一个湖泊,也是上层淡水、下层咸水。如果把它细细分层,可分5层。最上层是淡水,生栖着淡水鱼;第二层是微咸的水;第三层是咸水,生活着只有在海洋中才能见到的鱼类和藻类;第四层水的盐度更大,生活着许多红色的微生物,使湖水泛红;最下层湖水含有硫化氢,只有腐蚀物,而无生物。
多层湖的出现,与地壳运动及湖泊水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来,这些湖泊先前曾是海洋的一部分,以后这里地壳上升,大部分海水流归大海,小部分海水原地逗留,成了下层咸水。上述这些湖泊所在处纬度较高,水源主要来自冰雪。淡水密度小,高高在上;咸水密度大,处在底层。因气温低而湖面终年结冰,即使刮风,湖面始终平静,冰下湖水不上下扰动,所以独特的多层湖便形成了。
五彩绚丽的湖
五彩湖位于藏北无人居住的山间小平原上。在阳光照耀下,湖水闪现出白、黄、红、绿、蓝5种色彩,这是为什么?
原来,青藏高原本是大海的一部分,随着地壳变动,海底成了陆地。五彩湖所处的地势低洼,因而形成湖泊。当时青藏高原的气候湿热,因而形成红色土,较浅的湖水被红土映照成红色。到第四纪时,强劲的北风吹来了黄土,它们沉积于红土之上的湖岸,因而湖水在黄土的映照下,形成黄色。以后青藏高原继续抬升,气候变干。长期干旱和湖水的强烈蒸发,在湖岸边又形成了白色的石膏层,湖水在石膏层的映照下又出现白色。在湖水较深的地方,由于对阳光的散射而形成绿色和蓝色。
美丽的五彩湖并不是仙女的化身,它可是大自然最美妙的礼物啊!
山顶湖水清又清
我们常见的湖泊,往往不在山脚便在平低凹处,可是,白头山天池就长在长白山山头。山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湖呢?
位于吉林省南部长白山的白头山天池,在我国和朝鲜交界处。湖泊在海拔2700多米高的山顶上,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3.5千米,湖水最深的地方有317.7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
山顶上的这样一个又大又深的湖泊,确实让人感到惊奇。山峰顶部一般都是比较高峻的,白头山顶怎么会有这么一大片凹坑,形成这么大的湖泊呢?
白头山不是普通的山,而是一座活火山,1597年、1668年、1702年曾多次喷发。由于火山喷发,山的顶部出现一个又大又深的火山口。近300年来白头山没有再喷发过,可是在火山口里却积满了水,于是白头山顶就出现了一个又大又深的湖泊。
像白头山天池这样由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叫火口湖。
曲流湾成牛轭湖
牛轭湖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呢?
牛轭湖原来也是河流的一部分,只是因为河道改变了,把它孤零零地留在那里。
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河水不断冲刷着松软的河岸,使河流逐渐向这一侧弯曲。河流有一个特点,就是凹岸一侧的水流快,凸岸一侧的水流慢。这样,凹岸的泥土不断被河流冲走,变得越来越凹,而凸岸侧因水流缓慢,不断有泥沙沉积下来,结果越来越凸。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就形成了一个曲流湾。
开始的时候,曲流湾的颈还比较宽大,可是后来越来越窄,最后曲流湾两端的河流终于连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河道。随后,沉积的泥沙把曲流湾与河流完全隔开,就形成了牛轭湖。所以说,牛轭湖是河流原来经过的地方。
日见消瘦的八百里洞庭
历史上的洞庭湖,水面辽阔,浩瀚无际,但目前它已越来越小。这是为什么呢?
在历史上,洞庭湖一直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自古就有“洞庭横亘八百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的说法。水面辽阔,茫无边际。但是随着岁月的推移,湖面在逐渐缩小,尤其是近200年来,更加快了缩小的速度。洞庭湖的面积在1 825年是6 270平方千米;1937年为4 700平方千米;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4 350平方千米;到70年代又缩小到3 900平方千米。
洞庭湖水面的缩小,是由于泥沙的淤塞。湖南省境内有湘、资、沅、澧四条大河注入洞庭湖,它们每年带进湖里的泥沙大约有2亿吨。洞庭湖和长江之间有许多水道相通,这样一来由湖里出来的水流力量就很弱,不能把湖里的泥沙转送到长江里去;而洪水季节,长江的水向湖里倒灌,反而会把长江里的一部分泥沙运进洞庭湖里。滨湖地区的围垦也占去了一部分土地。上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使洞庭湖变得越来越小了。
图见《中国孩子的疑问》大地海洋P115
小档案:
在湿润地区,使湖泊消亡的致命原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和湖内植物的茂密生长。另外,如果湖泊的湖水输入因河流改道等原因而减少,或者是水分消耗增加了,就会加速湖泊的消亡。在干燥的地区,湖泊的消亡原因同湿润地区原则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湖泊消亡得更迅速。
昙花一现犀牛湖
桂林阳塑的美女峰下有一个犀牛湖,面积约20万平方米。犀牛湖的湖水甘甜清澈,成群鱼虾在湖中游来游去。然而1987年9月30日晚,湖水奇迹般地消失。湖水究竟到哪里去了?
原来,桂林地区遍布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溶湖、溶洞、孤峰、石林、暗河等喀斯特地形到处可见。犀牛湖湖底有一些溶孔,与地下暗河相通,湖水不断地由溶孔渗入暗河。当犀牛湖一遇到暴雨,雨水夹带大量泥沙流入湖中,致使泥沙沉积湖底,堵塞了湖底与地下暗河相通的溶孔,湖水就会增多,湖面便会上涨。以后,在湖水不断地流动下,被堵塞的溶孔渐渐地被疏通,湖水便由溶孔进入地下暗河,逐渐减少。当溶孔不断扩大,湖中流水也就加快流入地下暗河,从而使湖水完全流失。9月30日夜里的湖水就是这样消失的。
犀牛湖底干涸朝天在以前也发生过。干涸以后,底部的溶孔又被泥沙堵塞,美丽的犀牛湖就又一次重新出现了。
有海洋动物定居的湖
众所周知,海洋动物一般都生活在海里。但是,在俄罗斯有一个湖里,却同样也生长着许多海洋动物,海洋动物为什么会出现在淡水湖中?
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并不大,长约640千米,平均宽约32千米,但它却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泊平均深约700多米,最深处达1830米。令世人称奇的是,湖水不仅有2000多种特有的淡水湖动物,还生活着大量的海豹、鲨鱼、龙虾、海螺等只有在海洋中才能见到的动物。
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不断探索,认为贝加尔湖以前是“北方的海洋”,以后发生地壳动动,周围高山隆起,它却相对下降,形成了湖泊。以后,周围众多的河流流入湖泊,渐渐地冲淡湖水,使之成为淡水湖,结束了它作为海洋的历史。原来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的海洋生物,在贝加尔湖变迁为淡水湖的过程中绝灭。但是,有些生存能力特强的动物,慢慢地适应了淡水环境,成为世界上特有的淡水动物,如贝加尔海豹等。也有学者认为,贝加尔湖中的淡水类海洋动物,原先生活在海洋中,以后不安于海洋生活,进入叶尼塞河,并不断地向河流上游运动,最终到达贝加尔湖,逐渐习惯了在淡水中生活,繁衍后代,便成了在淡水湖中的“海洋动物”.
万家灯火
更为奇妙的是“火湖”.在拉丁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上就有这样一个湖。每当夜晚来临,湖面就时时会泛起点点火光,远远望去,宛如城市中的万家灯火。其实,湖中的火光,并不是真正的火焰,而是一种含有荧光素的发光浮游生物发出的荧火。
千岛湖中立千岛
浙江省西北部的千岛湖,是一个面积575平方千米的大湖。湖中的上千座岛屿上长满树木花草,从高空望下去,就像是镶嵌在玉盘里的颗颗翡翠。千岛湖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岛呢?
其实千岛湖并不是一个天然湖泊,而是人工建造的大水库。
40多年前,这一带还是山高林密、沟谷纵横的一片莽莽山林,山间流淌着一条清流滚滚的大河--新安江。1959年,在白沙镇附近建起的一座大坝,把新安江拦腰截断。被拦截的江水在大坝上游的山岭间蓄积,于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就在这千山万壑间出现了,这就是著名的新安江水库。一座座大山被湖水淹没,而那些高峻的山峰顶部露在湖面之上,变成了湖中的小岛。正是有了这上千座岛屿,人们才给它起了个千岛湖的美名。
图见《中国孩子的疑问》大地海洋P117
天然沥青湖
沥青湖里,沥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沥青湖真是上天赐与的神物么?
在加勒比海的东南端,有一个美丽的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里高山碧水,林木苍翠,更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沥青湖。
沥青湖就像传说中的“宝湖”一样,沥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年年开采,从不见减少。在湖中有一块很软的地方,常年不断地涌出沥青,被称为“湖的母亲”.涌上来的沥青呈乳峰状,不消一天即可填平昨天采掘的大坑。涌出的沥青逐渐凝固,如松软的黑地毯一般,久而久之,便开始硬化,先是可以行人走车,继而便能承受载重河车和采掘机械了。
科学的发展使人们揭开了沥青湖形成的秘密。由于古代地壳变动,岩层断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涌溢而出,与泥沙等物质化合成为沥青,在湖床上逐渐堆积硬化,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天然沥青湖。特立尼达的沥青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湖,沥青质地优良,具有高度的机械稳定性和很强的粘合力。用这种沥青铺成的马路,被誉为“灰色闪光的马路”.
鄱阳湖里“鬼门关”
在鄱阳湖里,经常会发生沉船事件,人们称此地为“鬼门关”.“鬼门关”里真有小鬼在招魂吗?
传说很久以前,在鄱阳湖底,生活着一只巨鳖精,经常兴风作浪,危害船民。为求平安,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老爷庙,途经此地的船民必先烧香跪拜,以祈求神灵的庇护。尽管如此,船沉人亡的事件依旧连连发生。当地的百姓称这段水道为“鬼门关”.
经过科学考察,“鬼门关”的沉船之谜终于解开了。
原来,这段多事河道长约24千米,宽15千米,顶端在老爷庙处,呈三角形。河道西北面是连绵起伏的庐山,东南面是荒凉的沙丘,湖口水道狭长。
冬季,强劲的北风受到湖口狭窄水道紧夹,风速便增强加快,到达老爷庙附近水域时年平均风速可达每秒7米,为内陆湖所罕见。大风掀起巨浪,产生巨大的冲压力,撞击甚至颠翻船只。
因此,每当冬季刮风或春夏暴风雨季节时,只要风力达到6级以上,船只就绝对不能航行。
大地乳汁
流动着的地下水涌出地面就成为泉。泉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南美洲的牙买加被称为泉水之岛,我国济南市曾是著名的“泉城”.
大陆上有喷泉,海洋里也有喷泉。美国佛罗里达州东海岸附近的海底上,有一个淡水喷泉,泉水不断上喷,使过往轮船上的海员能喝到甘甜可口的淡水。
喊水泉之谜
我国湖南省慈利县伏龙山腰的一座石灰岩洞中,有一眼奇怪的山泉。每当雨季来临,四周水流如注,它却滴水不流。可一有雷声,泉水便哗哗地往外淌,雷声停歇,水流也停了。夏季来到时,伏龙山的其他地方再热再干,这口山泉附近仍凉爽宜人,只要有人在泉边喊叫,就会有清澈的泉水流出来。有人曾想在这里挖出一条长流水来,但这奇怪的山泉仍然是不闻声不出水,开泉引水的人只好作罢。
据地质学家解释,这种“喊水泉”属于“声震泉”的一种,它是一种毛细管现象,与声波震动和复杂的地质结构有关。然而,更全面和准确的解释,要等到进一步的研究后才能得出。
水流千遭归大海
河流一般都会汇入海洋的,但并非所有河流都是这样的,为什么?
俗话说“水流千遭归大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溪流、小河的水汇入大的江河,大江大河的水最后流入海洋,陆地上的河流差不多都是这样的。说“差不多”,是因为有些河流里的水流不到海洋里去。
就拿我国的河流来说,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海河等大河,都从源头起顺地势由高处向低处奔流而下,注入海洋。这种河叫外流河。但是在我国西北部高原和盆地里的一些河流,比如新疆的塔里木河、甘肃的弱水等,因为受到高山、沙漠等的阻挡,河水不能流入海洋,而是流到内陆的洼地中,或消失在沙漠之中,或储积为湖泊。这种不跟海洋沟通的河流,叫做内陆河。
供给外流河水量的区域叫外流区域。外流区域的湖泊大多同河流相通,湖里的水最后也能流入海洋,是淡水湖,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供给内陆河水量的地区叫内流区域。内流区域的湖泊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盐分留在湖底,湖水含盐分一般较高,是咸水湖,如青海湖、奇林错、纳木错等。
海洋是地球的空气调节器
白天,海洋会将吸收来的太阳热能贮存在水中,到了夜晚较冷时,再把热能释放出来温暖大气。因此,海洋具有防止地球过冷或过热的调节功能,甚至还可以通过海流把贮存的热能运到南极或北极,保持温度的均衡。如果没有海洋,地球表面在白天将超过100℃,夜晚将低于-100℃,不但人类无法生存,就连植物也不能生长,而变成像火星表面一样荒芜凄凉。
海上玉带泉
我国闽南的古雷半岛东面有一个小岛叫莱屿,距该岛约500米处的海面上有一片奇异的淡水区,叫做“玉带泉”.无独有偶,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东北部之间的海区,周围海水含盐量很高,但中间有一片直径为30米的海域,水却是淡的。这里水的颜色、温度、波浪与周围的海水不同,人们称它为“淡水井”.
玉带泉成因
为什么海洋中会出现“玉带泉”、“淡水井”呢?经过科学考察后发现,这些“玉带泉”、“淡水井”的海底都有一口喷泉,能够源源不断地喷出一股强大的淡水流。当喷出的淡水顶冲开海水,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以后,就形成了一个与周围海水完全不同的淡水区。
奇泉趣苑
双味泉 江西省都县紫阳观里有一眼井,每逢单日,水有酸味;逢到双日,水味变甜。
雌雄泉 四川省新宁县多喜山上有两口水泉,一口水泉春夏有水,秋冬无水;另一眼水泉,春夏无水,秋冬有水,两口泉交替出水。
洗眼泉 浙江省舟山群岛普陀山上,有一口洗眼泉,常用这口泉的水洗眼,能使人明目、降低眼压、治疗眼疾。
叫喊泉 安徽省寿县境内有一眼怪泉,人站在泉边对着泉水叫喊,泉水就会涌出。大喊,泉水大涌;小喊,则泉水不涌。
拍掌泉 贵州省安平县城西有一眼珍珠泉,每当人们在泉边拍掌喧哗,泉水中就会涌出大量气泡,形同珍珠一般,仿佛在欢迎客人。
鱼泉 河北易县鱼洞山脚有一泉,谷雨时节,从泉眼里不断流出鱼。有一年竟流出了两万斤鱼。渤海石门县内也有数十处能出鱼的鱼泉。其中最有名的是龙门泉。每年1月底至2月必出鱼一次。每当春雷轰鸣,大雨滂沱,鱼群即从泉眼中蜂拥而出,飞跃凌空,令人眼花缭乱。
桃花泉 浙江余姚县龙蜕洞西,有一奇泉,每到春天,片片桃花从泉中流出,色彩缤纷,煞是好看。
笑泉 又名“啸泉”.在安徽无为县鼓楼轩东山下,泉水清澈、甘美,水位恒定不变。人们默然不语走过,泉水翻滚涌沸为笑,不久即变平静。
风泉 广东阳江县城西北50里一山顶上,有一眼泉井,深不可测。天将大风,井中先鸣3日,鸣止则大风起。
粪泉 陕西合眼县境内有五眼相距不到百米的泉眼,由于泉水中含有较丰富的氮、磷、钾等天然肥料元素,当地群众直接引水浇地,以水代肥。附近千余亩农田庄稼长势喜人,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砖泉 秘鲁的万尼维雨克城附近有一处大温泉,只要将泉水引至制砖的模子里,随泉水的温度下降,水中大量的石灰、石膏等矿物质经沉淀凝固,形成一块坚固耐用的“泉砖”.这种“泉砖”是上等的建筑材料。
无底洞的海洋
陆地上条条江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这些水绝大部分注入了大海,可是海洋就像无底洞,总也灌不满。海洋真是无底洞吗?
原来,这是水在旅行,它从海洋出发,由空中到了陆地,又自陆地返回海洋。
海洋里的水在不断地蒸发,每年大约有448000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发到空中。这些升到空中的水气,大部分就在海洋上空凝结成云,又以降水的方式落入海洋,这部分水大约有412000立方千米。另外36000立方千米的水,以水气的形式在气流推动下,来到了陆地上空。这些水气在适当条件下变成雨滴、雪片或冰雹,降落到地面上。水到了地面上之后,大部分汇入江河,又流回海洋;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有些地下水涌出地面成为泉,或流入河流、湖泊,最后也流入海洋;还有一部分水重新蒸发,又回到空中。就是说绝大部分水经过海、空、陆的旅行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海洋。
当然,地面上的江河湖泊、土壤、植物里的水也在蒸发,到空中后又会变成雨雪再回到地面上来,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
水的这种旅行,就是水循环。水的循环一刻不停地在进行着,所以,雨是下不完的,海洋也不会被灌满。
图见中国孩子的疑问P141
海里河流风光好
陆地上有许多河流,这是有目共睹的,可是你知道吗,大海里也有河流。你知道海流是怎么一回事吗?
陆地上有河流,大海里也有很多“河流”,它们朝着一定的方向按照固定的路线日夜流动着,我们把它们叫做海流,河流的两侧是陆地,很容易区分。可是海流的两侧仍然是海水,所以我们很难看出来。世界上最大的海流有几百公里宽,上万公里长,数百米深。
海流形成的原因有好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风。另外,水温的变化、海面的高低和地球的自转等,都会给海流带来多种多样的变化。
如果海流的水温比周围的海水温度高,叫做暖流;相反,如果海流的水温比周围海水的温度低,就叫做寒流。
海流能把空气中的氧气送到海洋的深处,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海流还能调节气候,把热量带到寒冷的地方。海流造成的温度变化可以影响鱼卵的孵化;海流也能带来更多的鱼,使人们得到意外的收获。一般来说,暖流和寒流相遇的地方,都会成为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就是两支海流汇合的地方。
洋中之海
世界上的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因此一般都是有海岸线的。但是,世界上还有不存在海岸的海,你知道吗?
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
在马尾藻海的海面上,布满了绿色的无根水草--马尾藻,仿佛是一派草原风光。这里还是一个终年无风区。在蒸汽机发明以前,船只只得凭风而行,如果有船只冒然闯入这片海区,就会缺乏航行动力而被活活困死。所以马尾藻海一向被看作是一个可怕的“魔海”.1492年8月3日早晨,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的一支船队,就在那里被马尾藻包围了。他们在马尾藻海上航行了整整三个星期,才摆脱了危险。
马尾藻海远离江河河口,浮游生物很少,海水碧青湛蓝,透明度深达66.5米,个别海区可达72米。因此,马尾藻海又是世界上海水透明度最高的海。
马尾藻海中生活着许多独特的鱼类,如飞鱼、刺、旗鱼、马材鱼、马尾藻鱼等。
几度潮起潮落时
住在海边的小朋友都知道,海水每天都要涨落两次。海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地球有引力,这一点我们都有体会。不管我们跳得多高,最后都会落回到地面上,因为地球的引力把人拉住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引力,月球对地球也有很大的吸引力量。因此,对着月球一侧的海水被月球吸引得鼓起来;而背着月球的一侧的海水远离月球,受到月球的引力较小,所以也会鼓起来,这就是涨潮。其他地方的海水变低,是落潮。月球每天绕着地球转一圈,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有一次对着月球和背着月球的机会,因此大部分地方一天之内都会出现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太阳对涨潮和落潮也有一定的影响。每当初一和十五,也就是新月和满月的时候,太阳、地球、月球排成一条直线,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加在一起,因此会出现大潮。太阳、月球与地球成90°角排列时,也就是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时候,太阳的引力抵消了月球的一部分引力,所以会出现小潮。
你知道吗
世界各地的潮汐千差万别。大洋中的岛屿潮差一般只有几十厘米,有些海域甚至小到可以忽略的地步,由此被称为“无潮海”.
世界上有七八处著名的观潮胜地,在大不列颠岛,汉勃河的支流特伦特河和塞文河、索尔威湾等地,都能见到这种汹涌澎湃的涌潮。
惊人的“潮汐发电厂”
加拿大东海岸的芬地湾,最大潮差达16.3米,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芬地湾是一个三面环陆、开口向南的典型三角形海湾,湾口宽约100千米,向里逐渐变窄,最后又分叉成两个狭长的小海湾,总长达170多千米。整个海湾像个喇叭形,外部宽阔而水深,里面狭窄而水浅,当海水汹涌而来,进入喇叭口时,大量海水拥集,水位大幅度地上涨,不断叠加形成特大的潮汐。
无风不起浪
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海边,都会看到海里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海里为什么会有波浪呢?
波浪是海水的一种运动,但是海水本身不会产生波浪,只有受到风力、海底地震或月球和太阳的吸力的影响,它才会产生波浪,这其中风力的影响最大,所以俗话说“无风不起浪”.
风吹过水面,空气对水施加压力,使水面变得凹凸不平,波浪便产生了。风力加大,波浪也会加高,有时候海上并没有风,可是海里仍然会有波浪,这是因为远处的海上在刮风,是那里的海浪传到这里来了。
波浪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不断向前推进,高的地方叫做波峰,低的地方叫做波谷,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风越大,波长增加,波峰增高,波浪也就越大。
小档案:
站在海边,会看到海浪不断向你涌来,其实海水并没有前进,而是在原地上下振动,不断前进的只是振动的波。当振动波传到岸边时,由于受到海岸的阻挡,波浪才化做浪花扑向海岸。
无风三尺浪
好望角沿海海域,是世界上最大的风浪区,它正处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上。周围海域常刮11级西风,气象学中称为“咆哮西风带”.一年中大约有110天狂风恶浪肆虐,浪高6米以上,有时竟高达15米!即使是“风平浪静”的日子,浪高也在2米以上。
惊心动魄的海啸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海啸是1960年5月22日发生的智利大海啸。这天下午6时许,智利沿海太平洋深沟发生了200多次大小地震后,又爆发了新的8.3级强烈地震,波及15万平方千米的地区,一些岛屿和城市消失了,智利全国1/3的人口受到影响。地震又引起海啸,智利沿岸500多千米范围内,涌浪高10米,最高达25米,使南部320千米长的海岸沉进海洋中。
最高的海啸浪
世界上最高的海啸浪,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南的瓦尔迪兹海面上。1964年3月28日,“威廉姆王子之声”地震以后,由此而触发的海啸,浪高达67米,有20层楼那么高。
罕见的海滋奇观
在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山东省蓬莱县,人们目睹过一次长达3个小时的海滋奇观。海滋悄悄地出现在位于渤海和黄海交汇处的蓬莱县附近海域。人们站在蓬莱阁上极目北望,只见庙岛群岛的大小黑山岛之间,骤然冒出许多鳞斑状的岛屿,变了形的小黑山两头翘起,仿佛被托浮在海面上,颇为壮观;车由岛像一颗仙人球屹立海中,并不时幻化成一大一小的双球;大小竹山岛也是两头翘起,像两条巨鲸乘风破浪。持续到午间十二时,这神奇变幻的海滋景象才渐渐消失。
望洋兴叹的哀思
你知道海里的盐有多少吗?如果我说,把海里的盐堆成一座山,它的高度远远超过了珠穆朗玛峰。这话你信吗?
又苦又咸的海水,含有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盐,叫氯化钠,也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食盐;还有一种是氯化镁,它是我们点豆腐用的卤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咸的,氯化镁是苦的,所以,海水的味道又咸又苦。
海水大量蒸发,使海水变浓,盐度增大;下雨、河水的流入,又可以使海水变淡,盐度减少。经过千百万年的蒸发、变化,海洋里盐的含量越来越高。
全世界的海水里到底含有多少盐呢?
说起来着实惊人!在1立方公里的海水里,平均含2700万吨氯化钠,320万吨氯化镁,220万吨碳酸镁,120万吨硫酸镁……全世界137000万立方公里的海水里含有盐类约5亿亿吨,体积约有2200万立方公里!如果把这些盐类平铺在地球表面,有45米厚;如果把它堆放在陆地上,陆地地面将增高150多米。我们只要把这些盐堆积到印度半岛这样大的地方,盐层的高度就差不多可以把珠穆朗玛峰埋没!
小档案:
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和麦哲伦都有过这种经历--船队航行在汪洋大海里,周围全是水,却不能喝,人们只能“望洋兴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因缺水而渴死。
海水不能喝的原因,是含盐量太高。供人饮用的水,含盐量不能超过0.5‰;而海水的平均盐度是35‰,必须经过淡化才能饮用。
黑海面黑心不黑
乘船在大海上遨游,抬头是蓝蓝的天空,低头是蓝蓝的海水。可是,如果你在黑海,看到的则是黑黑的海水。黑海的海水为什么是黑色的呢?
亚欧大陆中部,有个辽阔的海域。该海域的海水颜色不呈蔚蓝色,而呈现黑色。“黑海”由此而得名。在阳光下,黑色的海水闪烁着晶晶亮光,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黑宝石。但是,黑海又处于中纬度地区,暴风雨络绎不绝,致使乌云遮天盖地,海天浑然一色,如若有人身临其境,则心惊肉跳,仿佛末日降临。
原来,黑海海域辽阔,但它的出口只有一处同地中海相连接,即西面的土耳其海峡。海峡有的地方又窄又浅,最窄处只有700米宽,最浅处只有33米深,流量受阻,使黑海与地中海的海水未能及时大量交换。而且,黑海表层海水受顿河、第聂伯河、多瑙河等大量淡水流入的影响,密度较小;黑海深层海水受地中海高盐度海水的影响,密度较大。这样,密度大的海水在下层,密度小的海水在上层,使得200米以下的海水静静地躺在海底,与外界隔绝、氧气得不到补充。缺氧之后,水中的硫花细菌活跃起来,把海底大量有机物分解,形成硫化氢。高浓度的硫化氢把海底淤泥染得黑●●的。黑色的海底贪婪地把照射到海水中的各种颜色的光全部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的黑海的海水,便是一片黑色了。
小档案:
我国用河水颜色命名的河流,有黄河、红水河、赤水河、黑龙江、白龙江等河流,都是因河水颜色而得名的。
望洋兴叹的哀思
你知道海里的盐有多少吗?如果我说,把海里的盐堆成一座山,它的高度远远超过了珠穆朗玛峰。这话你信吗?
又苦又咸的海水,含有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盐,叫氯化钠,也就是我们平常所吃的食盐;还有一种是氯化镁,它是我们点豆腐用的卤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咸的,氯化镁是苦的,所以,海水的味道又咸又苦。
海水大量蒸发,使海水变浓,盐度增大;下雨、河水的流入,又可以使海水变淡,盐度减少。经过千百万年的蒸发、变化,海洋里盐的含量越来越高。
全世界的海水里到底含有多少盐呢?
说起来着实惊人!在1立方公里的海水里,平均含2700万吨氯化钠,320万吨氯化镁,220万吨碳酸镁,120万吨硫酸镁……全世界137000万立方公里的海水里含有盐类约5亿亿吨,体积约有2200万立方公里!如果把这些盐类平铺在地球表面,有45米厚;如果把它堆放在陆地上,陆地地面将增高150多米。我们只要把这些盐堆积到印度半岛这样大的地方,盐层的高度就差不多可以把珠穆朗玛峰埋没!
小档案:
世界上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和麦哲伦都有过这种经历--船队航行在汪洋大海里,周围全是水,却不能喝,人们只能“望洋兴叹”,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因缺水而渴死。
海水不能喝的原因,是含盐量太高。供人饮用的水,含盐量不能超过0.5‰;而海水的平均盐度是35‰,必须经过淡化才能饮用。
天蓝蓝海蓝蓝
海水也同普通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为什么海水在海洋中看上去是蓝色的呢?
原来,这是海水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及散射造成的。太阳射到海洋表面的可见光有红、橙、黄、绿、靛、蓝、紫7色。海水很容易吸收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橙光、黄光。这些光射入海水后,绝大部分被海水吸收。而绿、靛、蓝、紫等波长较短的光,碰上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粒阻挡,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散射和反射,其中蓝色和紫色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们的眼睛对紫色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色的光比较敏感。这样,海水看上去便成蓝色的了。
当然,海水的颜色变化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当海水中含有大量泥沙时,便会呈现出黄色。如果含有大量的红色藻类时,便会呈现出红色。遇到阴雨天气,海面上的蓝色甚至会消失。
小档案:
红海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那里气候炎热干燥,海水蒸发强烈,使红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水温最高的海。红海较高的水温和浓浓的盐度,正适合蓝绿藻类在这里大量地生长与繁殖。蓝绿藻类的颜色并非蓝绿色,而是红色的,它们不仅本身呈现红色,同时把周围的海水也映成红色,红海就由此而得名。
黑海面黑心不黑
乘船在大海上遨游,抬头是蓝蓝的天空,低头是蓝蓝的海水。可是,如果你在黑海,看到的则是黑黑的海水。黑海的海水为什么是黑色的呢?
亚欧大陆中部,有个辽阔的海域。该海域的海水颜色不呈蔚蓝色,而呈现黑色。“黑海”由此而得名。在阳光下,黑色的海水闪烁着晶晶亮光,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黑宝石。但是,黑海又处于中纬度地区,暴风雨络绎不绝,致使乌云遮天盖地,海天浑然一色,如若有人身临其境,则心惊肉跳,仿佛末日降临。
原来,黑海海域辽阔,但它的出口只有一处同地中海相连接,即西面的土耳其海峡。海峡有的地方又窄又浅,最窄处只有700米宽,最浅处只有33米深,流量受阻,使黑海与地中海的海水未能及时大量交换。而且,黑海表层海水受顿河、第聂伯河、多瑙河等大量淡水流入的影响,密度较小;黑海深层海水受地中海高盐度海水的影响,密度较大。这样,密度大的海水在下层,密度小的海水在上层,使得200米以下的海水静静地躺在海底,与外界隔绝、氧气得不到补充。缺氧之后,水中的硫花细菌活跃起来,把海底大量有机物分解,形成硫化氢。高浓度的硫化氢把海底淤泥染得黑●●的。黑色的海底贪婪地把照射到海水中的各种颜色的光全部吸收。因此,我们看到的黑海的海水,便是一片黑色了。
小档案:
我国用河水颜色命名的河流,有黄河、红水河、赤水河、黑龙江、白龙江等河流,都是因河水颜色而得名的。
死气沉沉的黑海
乘船在黑海上航行,见到的都是黝黑的崖岸,青褐色的海水,海区内显得毫无生气。黑海为什么如此死气沉沉呢?
黑海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180公里,南北最窄处236公里。它的东端,经刻赤海峡通亚速海;西南面通过博斯普鲁斯等海峡,可进入地中海。
黑海的含盐度虽然较低,平均含盐度小于22,但在有些水深155-310米的海域里生物几乎绝迹,鱼儿不敢游到那里去,简直成了一片片“死区”.
科学家们通过抽样调查,发现那里的海洋生物难以生存,是因为海水受到硫化氢的污染而缺乏氧气。黑海在和地中海对流中,把自己的较淡的海水通过表层输给了“邻居”,换得的却是从深层流入的又咸又重的水流。加上黑海海水的流速慢,上下层对流差,长久被污染的海域自然要成为“死区”了。
黑海沿岸分布着许多重要港口。这里夏季凉爽,秋季温暖,冬短春长,四季宜人,是著名的旅游、疗养胜地。
小档案:
世界十个面积最大的海
海 名面积(千平方公里)珊瑚海4791阿拉伯海3860南海3500威德尔海2890加勒比海2640地中海2505白令海2315塔斯曼海2300鄂霍次克海1603巴伦支海1405
海底无风三尺浪
辽阔浩瀚、碧波万顷的海洋,它的脾气真是变幻莫测,时而风平浪静、涟漪微微,令人心旷神怡;时而狂风怒吼,巨浪滔天,令人胆战心惊。有人说这只是大洋表面的情况,洋底是平静的,你认为对吗?
大洋表面从来没有平静过,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被人称之为“太平洋”的世界第一大洋,有一个“狂吼咆哮”的40度带,是有名的风浪险恶地区,连万吨巨轮都不敢轻易进入。
过去,人们以为大洋深处一定是个平静的世界。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考察表明,大洋深处的水体并不平静,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比如,大洋深层有一种直径几公里、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强度不等的涡旋,它们剧烈地旋转着,破坏力非常大。在水下航行的潜水艇如果遇上了这种涡旋,就可能被打裂撕碎。
这种水下涡旋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人们对这个问题还知道得很少。但是这种神秘的水下涡旋,总有一天会被人类揭秘,最终被人类所利用。
深邃神秘的海洋,有多少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啊!
神秘的“海火”
每当夜幕降临,浩瀚的海面上,常常会闪烁出奇异的亮光。有的像不停眨眼的小星星,有的像焰火迸发,有的像华灯齐放。这种发光现象称为海发光,民间俗称“海火”.海面上为什么会起火呢?
“海火”是由发光的生物发出的。发“海火”的生物可多呢,从简单的细菌到复杂的动物都有。许多细菌会发光,单细胞的鞭毛虫会发光,水母和一些鱼类也能发光。这些生物体内长有发光细胞和发光器官,内部含有荧光酶和荧光素,在海水搅动等外界因素刺激下,那些荧光酶和荧光素便会发生氧化作用,随即发出光来。
凡是海域,都有“海火”现象,但不同海域“海火”出现的次数有多有少。比如我国杭州湾以南海洋里发光的生物较多,发光的天数就多,一般每年有200天以上,发光强度也大。此外,“海火”出现还因季节而异,夏季发光的海洋生物生殖旺盛,活动频繁,出现“海火”的次数也较多。
小档案:
1977年夏天,印度洋东南部马德里斯附近的一个海湾里,发生过风浪席卷海面并伴随着熊熊大火的景观。这次“大火”整整烧了20多小时,令观者惊叹不已。
海上失火
1976年6月,在大西洋亚速尔岛西南方的洋面上,突然燃起了大火,将附近的海域照得通明,使观看到这一奇景的人惊叹不已。
无独有偶,1977年夏天,印度洋东南部马德里斯队近的一个海湾里,同样也发生过风浪席卷海面并伴随着熊熊大火的景观。这次大火整整烧了20多小时,令观者惊心动魄。
海上失火谜因
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这是由热带海洋上空的台风引起的。台风--快速行驶的大气与表层海水摩擦产生巨大的热量,使水分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分离,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氢气。氢气是一种易燃气体,当大气与海水高度摩擦产生的热量足以点燃氢气时,便形成熊熊大火。也有人认为,台风引起海水翻腾,将埋藏在海底的天然气翻滚至洋面。台风与洋面剧烈摩擦产生的热量使天然气点燃,形成熊熊大火。究竟哪种答案正确,目前尚无定论。
山高海深深几尺
人们常说“山高海深”,山高看得见,海有多深就看不到了,海洋到底有多深呢?
人们常用“深不见底”、“深不可测”来形容海洋,海洋确实太深了,眼睛看不到底,一般方法也测量不了。科学家发现,声波在水里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得多,于是就用声波来探测海洋的深度,制造出了一种回声探测仪。
回声探测仪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声波以每秒1450米的速度向下传播,碰到海底就马上反射回来,这样海洋的深度就可以算出来了。
海洋的深度各处不同。海是大洋的边缘,临接大陆,水深相对较浅;大洋是海洋的主体,水都比较深。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深达11 034米,是世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我国北部的边缘海渤海,平均深度只有18米左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之一。
世界上最深的大洋是太平洋,它的平均深度是4 028米。其他几个大洋的平均深度是:印度洋3 897米,大西洋3 627米,北冰洋1 200米。
我国几个边缘海的平均深度是:渤海18米,黄海44米,东海370米,南海1 200多米。
图见《中国孩子的疑问》P142
电闪雷鸣的海底
人们都知道,大气中有电闪雷鸣。而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分,加上它的浓度又大,所以海水有较好的导电性能,不可能积聚大量的电荷。那末,海底又怎么会放电呢?
海底所存在的放电现象,是科学家们在日本海海底的最新发现。先进的电场仪表记录了海底放电的频率,奇怪的是它与大气中闪电的频率非常一致。
按照水文物理学的原理,类似于大气中闪电的天然电磁过程,一般发生于200米深度以上的浅层海水。而在500米深度的深海,由于海水的导电能力强,从理论上讲是不可能产生放电的。难怪科学家们对500米以下深海测到的闪电现象目瞪口呆了。
通过反复实验,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电荷源实际上来自陆地上近海岸的空中,而与海底相连的岩石又充当了天然传导管的角色,把电荷传导到海底。由于距离较大,电量不大,因此海底闪电通常都很微弱。
淡水机枪
一次,一艘正在大西洋上航行的巨轮在行驶到距刚果海岸还有70公里的海面上时,淡水用完了。船长当机立断,命令水手们取用海水。新来的水手取了一口海水尝尝,发现这里的海水是淡的。海水怎么是淡的呢?
原来,是非洲的刚果大河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刚果河的流域面积达382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二。刚果河水量很大,河口年平均流量为3.9万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可达8万立方米/秒。它像一挺重型机关枪,日夜不停地向大西洋中发射淡水“子弹”.刚果河每年能不间断地把1230立方公里的淡水“射入”大西洋中。
刚果河在下游形成了刚果和扎伊尔两个国家的天然分界线,两国的首都--布拉柴维尔和金沙萨就在河的两侧。扎伊尔把这河叫作扎伊尔河,因此,刚果河和扎伊尔河是同一条河的两个名字。入海口河道宽阔,可达20公里,河水奔腾咆哮着冲入大洋中,气势磅礴。刚果河的河槽在大西洋底延伸了150公里。因为刚果河水量巨大,常年不减,因此,在离河口75公里处的大西洋里,海水也都是淡的。
静海非海
按照我国地名命名的原则,地名中带有海字的,一般都临海。天津南边有个静海,东距渤海50多公里,根本就不挨着海,为什么地名中也带海字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然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正是由于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使人们对许多地名产生了疑问,静海就是其中的一个。
海岸线不是固定不变的,地壳的升降,海水的涨落,都可能使原来的陆地变为海洋,原来的海洋上升为陆地。在有人类活动的几千年文明历史中,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海陆变迁,但由于河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的淤积,也使陆地不断向海洋伸展,原来临海的地方,离海就越来越远了。静海为什么不靠海就是这个缘故。不仅是静海,如河北的海阳、海兴,江苏的海州、海安、海门等,都是这种情况。地理学家可以依据这些地名,再配合野外实际调查,了解海岸线的历史变化,确定古代海岸线的具体位置。
江苏有个泗阳县,按地名中“阴”、“阳”的命名法,它应该在泗水(或泗河)之北,可是地图上根本就没有泗水这么一条河。原来,古代确实有这么条河,后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这条河从地面上消失了。
最咸的海
即使不会游泳的人,在红海里也可以躺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红海的含盐度高达41-42‰,深海海底个别地方甚至在270‰以上,这几乎达到饱和溶液的浓度,是海水平均含盐度(35‰)的8倍左右,居世界之首。
最淡的海
海水又咸又涩,不能饮用,可是,从波罗的海中舀起来的水,几乎尝不到咸味。
这是因为它形成的时间还不长,这里在冰河时期结束时还是一片被冰水淹没的汪洋。后来大水向北极退去,最低洼的谷地形成了大海,水质本来就比较好。除此以外,还因为它处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海水蒸发量很小。这里又受西风带影响,雨水较多。四周和许多大小河道相连,大量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海中。
多岛之海
爱琴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海岸线非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它拥有的岛屿数量之多,全世界没有哪个海能比得上它。
因为曾经爱琴一带是商业活动的中心,人们习惯地把爱琴海以东的地方叫做“亚什”,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叫做“欧列伯”.“亚什”是“日出之地”的意思,即东方;“欧列伯”是“日没之地”的意思,即西方。
妇女湾
几内亚湾位于西非的大西洋上,西起利比里亚的帕尔马斯角,东到加蓬的洛佩斯角。
“几内亚”在当地语言中就是“我是妇女”的意思。据说,当欧洲探险家初次登上几内亚湾的海岸时,遇到一位妇女,他们就向她打听这个国家的名字。这个妇女听不懂他们的问话,就说“几内亚”(意思是“我是妇女,有事请问男人。我不懂”),欧洲人误以为这就是国名了,一直沿用至今。
并不太平的太平洋
太平洋被称为太平洋,那么,这里真的非常太平,毫无凶险吗?
太平洋其实并不太平。在南纬40°附近的海域,终年刮着强劲的西风,风起浪涌,非常险恶。
太平洋是台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占全部台风发生数量的一半以上。台风造成的狂风暴雨,甚至还会引起海啸。例如在1922年,太平洋遇到巨大的海啸,海啸袭击了我国汕头,海浪翻涌,整个汕头遭灭顶之灾,死亡6000多人。
太平洋的边缘又是火山地震发生最频繁的地带,因为它正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及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在这一地震带上的智利,就曾发生过世界上最强烈的地震,死亡14万人。1815年4月5日,在这一地带上的印度尼西亚还发生了空前的火山爆发,震惊全世界。可见,太平洋并不太平!
小档案: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开始环球航行。一年后,他们从大西洋穿过了充满惊涛骇浪的麦哲伦海峡,来到了一片茫茫无际、风平浪静的大洋。船队从1520年11月15日起直到1521年3月初止,连续航行3个多月,竟未遇到暴风雨和巨浪的袭击。于是,麦哲伦和他的船队都欣喜地称赞这片大洋为“太平洋”.
冷暖无常“厄尔尼诺”
南太平洋东部,南美洲西岸,是一段冷水区,但每隔数年,这里海水就将变暖一次,为什么会这样呢?
南太平洋东部,南美洲西岸,有一股由南向赤道方向流动的洋流,称为秘鲁寒流。受秘鲁寒流影响,这一海区海水温度较低,海水中生活着大量的冷水鱼类。但是,每隔数年,这里的海水会出现一次强烈的变暖现象。而且这种变暖现象又通常出现在圣诞节前后,当地人称这一现象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的意思。
经研究,“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是由于海洋底部火山熔岩的流动所引起的。熔岩流从洋底地壳断层中流出,把剧热传给海水。于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变暖的海水又影响其上空大气,使大气压下降,在南太平洋东部出现由赤道方向向南吹的风。这段海区的海水,在北风吹拂下,也由赤道方向向南流动,使原来的冷水区变暖。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造成气候反常,环境变化,人和生物深受其害。如1982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全球气候出现异常,南美洲西海岸的厄瓜多尔发生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涝灾;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屡遭狂风暴雨袭击,河水泛滥成灾;而澳大利亚却出现了长期的干旱,导致灌木丛林多次火灾。由于气候反常,全球至少有800人死亡,财产及庄稼损失达83亿美元。那次水温变暖,使南太平洋西部鱼类大量死亡,海面上漂浮着大批腐烂发臭的生物,海水变黑,栖息在附近岛屿上的各种海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燃烧的冰
“水火不相容”,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可是,人们却发现了一种能燃烧的冰。冰为什么能燃烧?
最近,美国科学家已发现了海洋中能燃烧的冰,并打算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
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浮在大洋中的冰山底部充满了固体状态的碳氢化合物--甲烷。这种固体甲烷,一旦遇火便会燃烧起来。
冰山底部固体的甲烷含碳量非常丰富。根据科学家们的估计,冰山甲烷中的含碳量相当于世界上目前已知其他各种矿物燃烧含碳总量的两倍。并且这种固体甲烷又是一种干净的能源。
不过,目前要开发这种固体甲烷能源还有相当多的困难。相信不久的将来,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这种能燃烧的“冰”一定会被人类所利用。
水域深浅总相宜
有人说,水深5~10米的称为湖泊,不足5米的则是沼泽,那么你知道沼泽是怎样形成的吗?
沼泽和湖泊相比,水比较浅,有的只有薄薄的一层水,水里还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水底沉积有厚厚的泥炭。
很多沼泽都是由湖泊演变来的。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河水带着泥沙流进湖泊,由于水面突然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在湖里沉积下来,时间长了,湖泊就越来越浅,各种水生植物开始生长繁殖起来。
这些植物不断生长,也不断死亡,大量的腐烂植物在湖底堆积,使湖泊变得越来越浅。接着,植物从四面八方向湖心发展,死亡后又沉积下来,结果湖泊越来越小,越来越浅,最后就变成水草丛生的沼泽了。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水完全干了,只留下杂草,沼泽也就消失了,而形成了草地。
沼泽中的植物死亡后,大量堆积起来,由于空气不足,得不到充分的氧气,便逐渐形成泥炭。泥炭可以当做燃料和肥料,也可以用来制造化工产品。
海洋是个聚宝盆
陆地上有许多宝藏,金、银、铜、铁……什么矿藏都有,如果一座山里有多种矿藏,人们就会叫它“宝山”.海洋里有什么宝?为什么叫它元素宝库呢?
水能把好多矿物溶解在自己的“身子”里,是一种“万能溶剂”;水又是勤劳的“搬运工”,把陆地上的各种矿物不断地搬运到大海里去。科学家计算过,现在全世界的江河每年从陆地带进海洋里去的溶解物质就有30亿吨。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海洋里的矿物元素越聚越多,它也就变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元素宝库。
在地球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中,在海水中就发现了80多种,其中70多种都可以提取出来。
据科学家估算,在全世界的海洋中,贮藏着2 100万亿吨镁,600万亿吨钾,100万亿吨溴,1 900亿吨铷,140亿吨锌,416 000万吨铜,268 000万吨钒,6亿吨铯,5亿吨银,600万吨金……就连稀少珍贵的原子能燃料锂和铀的含量也高得惊人:2 600亿吨锂,40多亿吨铀。海水中铀的含量为陆地上已知铀的总储量的4 000倍,这些铀如果能为人类利用,抵得上燃烧8 000万亿吨优质煤所产生的能量。
考考你:
1.我国的塔里木河,一到夏天,天越热,太阳越毒,河水就会越多,这是怎么回事?
2.为什么人掉在死海里不会沉下去?
3.地球上最大的“公共垃圾箱”在哪儿?这个“公共垃圾箱”到底有多大呀?
4.位于澳大利亚中部的埃尔湖,湖水时隐时现,你知道湖水哪里去了吗?它在和人们“捉迷藏”吗?
5.浅海的海底为什么总是比较平坦的?
6.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可是,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黄河吗?
7.为什么湖水有的淡,有的咸?
8.有的专家认为,世界海洋可为人类提供的食物,要比陆地上全部耕地所提供的食物多1000倍。按此推算,海洋可以养活多少人口?
9.哪一个湖是火山建造的?
10.河流为什么总是弯弯曲曲的?
答案:
1.我国新疆的塔里木河,是一条主要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的河流。
新疆地处我国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西北内陆地区。在这里,盼望老天爷下雨是没有多大希望的,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毫米左右。但这一带日照充足,强烈的光照能使高山上的冰雪消融。供应塔里木河水量的几条主要支流都发源于积雪丰富的高山地区,阳光越强烈,高山的融雪越多,塔里木河里的水量就越大。所以就出现了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怪事:塔里木河流域的人民在天越旱、越需要水的时候,越盼望出太阳。
2.在死海里游泳,你绝对不必担心淹死。因为,这里的海水含盐量高达27%.海水的比重,比你身体的比重还大。因此,人可以像一块木板一样浮在死海里,不会沉下去。
3.地球上最大的“公共垃圾箱”就是大海。过去,有人作过一次粗略的估计,在一年中,100多个临海的国家往海洋里倾倒了5000万吨垃圾。从固体废物、重金属、农药、有机物质到放射性物质,什么样的污染物质都有。海洋每年大约要收进1万多吨汞、20多万吨铜、30~40万吨铅……全世界过去总共生产了150万吨滴滴涕,现在估计就有50~100万吨残留在海洋中。在这些污染物中,尤其以石油最为突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每年就约有500万到1000万吨石油通过各种途径排进海洋,现在仍是有增无减。
4.原来,埃尔湖的湖水主要来自河水和雨水。当降雨量较大时,湖的面积可达8200平方公里;而降雨量较小时,湖水被大量蒸发,湖就干涸见底了。因此它在地理学辞典中的面积是“0-8200平方公里”,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
5.这与海浪的作用有关。海浪能够影响到水深不超过200米的地方,把海底深度不大于200米的部分冲刷削平,再把破碎的砂石搬到水深大于200米的地方堆积起来,使海底变得平坦。另外,河流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堆积在海底,把低凹的地方填平。
6.因为黄河里的水太黄,在黄河中下游,河里流的简直就是黄泥汤子。科学工作者在河南省陕县测量过,在这里每立方米黄河河水中的平均含沙量是37.6千克;洪水期河水中的泥沙就更多了,最高时每立方米河水的含沙量达到600多千克!正是这浑黄的滚滚浊流,使它得了“黄河”这么个名字。
7.大多数的湖泊的水,都是河水注入的,河水把经过地区的岩石和土壤及地下水里的一些盐分溶解并带给湖泊。如果湖水又从另外的出口继续流出,盐分也跟着流出去了,即形成淡水湖。如果有些湖泊排水非常不方便,而且因气候干燥,蒸发消耗了很多的水分,含盐量便愈来愈高,湖水就会愈来愈咸,成为咸水湖。
8.如果每年从海洋捕捞30亿吨水产品,则可养活500亿人口。一旦海洋大量开发,它将成为人类最大的食品库。1000吨鱼,相当于1亿头猪的营养价值,又相当于5亿头羊的营养价值。如果人类能充分发掘海洋的潜力,那将使全球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需要重新回到海洋中去寻找食物,这是解决人口不断增长和减轻陆地的承载力的最好办法。
9.镜泊湖是火山创造的奇迹。火山爆发喷出的熔岩流入牡丹江的河道,凝固后形成了堤岸,堵塞了上游的河谷。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湖泊。这种由于火山熔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叫做堰塞湖。
10.在每一条河开始形成的时候,河道就不是笔直的。河水流经之处,由于许多原因使流速的分布不是左右两边完全相等。这里河岸坍了一些,那里掉下来一棵树,在另外一些地方有一股水从旁边流进来,诸如此类的现象都能使河流某个局部的流速发生加快或减慢的变化。同时两岸的组成物质也有差异,有的易被侵蚀,有的比较坚固。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河床变成弯曲。
固体水库
在地球上纬度较高和高山地区,气候异常寒冷,积雪常年不化,时间久了,就形成了蓝色透明的冰层。冰层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沿斜坡缓慢移动,逐渐形成冰川。
山岳冰川发育于山地,形态常受地形的影响,比大陆冰川小得多。它们有的蜿蜒千里,静卧幽谷;有的气势磅礴,如瀑布直泻而下;尤其是那些冰川上的冰塔、冰洞,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