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落-懒皇帝的英明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三大征”的胜利带给大明的,不仅是边防的巩固和国威的大振,更重要的是给那个每天不上班的怠政皇帝“平反”了。在这个君主高度专制的政权下,三场战争能胜利不得不说是万历的正确领导带来的,本来以为这个只会逃避奏折和大臣的皇帝是个昏庸的白痴,现在大家才发现,原来万历不上朝是不上朝,他在幕后却一直暗暗注视着朝政的大势走向,牢牢把握着他的手下甲乙丙丁各个管理者。所以在国难当头之时,这个领导可以第一时间站出来,发挥他隐匿已久的能力,带着大伙打了三场漂亮仗。这不上班照样操控着大局方针,荒唐的万历让人们刮目相看,于是,惊奇加上钦佩,人们开始对他由黑转粉了。

    因为《明史》观点的偏向性已经出名了,它其中“明亡自神宗始”的论断自然引起大众的怀疑,仔细看看万历大哥的从政生涯,其实确实没有传统观点贬得那么渣。这里,我们就来讲讲这个懒皇帝在大征之中所表现的可圈可点的英明之处。

    最初,是关于战事最明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反应。据大明一贯的铮铮硬气,遇到叛乱、侵袭等事件,最先考虑的是镇压、平息,所以从建国之初到末代亡国,大明似乎是战火不断,这也为这个坎坷多舛的王朝赢得了历史上荣耀的“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的高度赞誉。万历显然是秉承了老朱家这一优良传统,面对朝廷上“招安”“议和”等观点基本否决,很快为战争赢得了主动权。这是一位决策者应有的果决。特别是在抗日援朝一战上,万历显然是做了“情面”与“安危”的双重考虑,如果因为贪图一时的安逸任由小鬼子胡来,历史将会怎样重写就不知道了。

    其次,是在战争将帅任命上的慧眼和坚持。老话说得好,“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万历求将的眼光还是蛮不赖的。最突出的,就是任用在宁夏之役和平壤战场都立下赫赫战功的李如松。李如松是曾经名震辽东的大将李成梁之子,将门之后,一家从戎,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李如柏等也是出色的将领,《明史》给他的描述是“少从父,谙兵机”。毫无疑问,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多半是要跟随长辈走上金戈铁马的路的。李如松可谓是继承了他父亲的将帅之才,而且官二代的身份也给了他迅速拥有统兵高位的机会。这位骁勇的少年年纪轻轻便坐到了总兵的位置上,和他的父亲、兄弟一起掌握了大明国防系统最强悍的几支力量。这时候,朝廷上最善于观察和挑事的言官如约登场,他们开始喷李氏家族,手握重兵、担心其有不臣之心一旦拥兵自立后果不堪设想云云。而万历似乎一直很信任李氏父子,没有重演史上“莫须有”的冤案。在宁夏哱拜叛乱,有人推荐李如松领兵平叛时,万历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还给了他陕西总兵的职位。当时朝廷一片反对之声啊,说万历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李家的势力太大了,皇上三思啊啥的。皇帝大人此时却表现出了少有的坚持和强硬,力挺李如松,更授予他做“提督”,给了他辽东、宣府、大同等重镇兵马随意调遣。我们猜想李将军此时的心情,该是很感动圣上这沉重的信任吧,之后便率军直赴西北,在宁夏战场踏平了骚乱的风沙尘埃,成就了一番丰功伟业。在宁夏刚打完,便接到中央将他派到东边朝鲜战场的调令,这位骁将即刻调转马头,携卷着大漠未散的烽火长烟,转战千里再赴逐倭一线,在第一阶段的大战中又立战功。他没有辜负万历的信赖,一直忠心耿耿地带兵征战,直到最后在蒙古平乱时不幸遭袭,以身殉国。他没有有辱圣上信任,没有有辱家门,一辈子都用尽全力为大明的安危战斗,最后以马革裹尸的悲壮圆满地给皇上交上一片丹心。万历这番坚持和重用,为三大征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不仅是李如松,还有叶梦熊、麻贵、刘綎等一干勇猛将帅,都是万历识人惜才的成果,这是一位领导最重要的能力,而用人不疑则是他最可贵的精神。

    还有,就是万历对战场进度和彼我实力的理智把控。回顾整个三大征的过程,大明打得可着实不轻松,最初都是以惨败开始的,也不能全怪明军态度不端正,实在是这不同地方的队伍实力差别也太大。而面对战局,商量对策的时候,朝廷上那帮“名嘴”扯着一把老胡须苦思冥想,也不知道从哪行古典经书上找来些大道理,万历说听听意见吧,众口不一千奇百怪,得,还是自己拿主意吧。虽然自己的决定肯定会遭来反对,但万历已经习惯了。他开始用他那不凡的头脑思考,密切注视战况,因而惨败的开始也意味着明军的转折点,这就是万历的过人之处,他可以在轻敌忽视的错误之后迅速反思,重新布局。相比之下,近代史上满清政府面对西方入侵,只是一味欺骗自己“他们是蛮夷,我们是天朝”,从未积极备过战,他们修《明史》的时候对大明的各位天子过分侧重的贬低,就显得太阴暗了。实际上,在大事面前,万历是会理性地站出来控制局面的,他始终用他那精明的脑袋思索着,用有力的双手抓紧了国家的大政方针,这从战争的点滴中都可以轻易发现。

    最可贵的是,三大征打赢了,边事就宁静了,虽然花了很多力气很多钱,但保住的是国家和民族。有人说是这三场战争拖垮了明朝,在女真兴起辽东时再也打不动了,所以断送了朱姓江山,但是此时用光力气是为了打跑日本人,经此一役,令日本三百年不敢贸然犯边。而趁此空虚灭明入关的满清政府,三百年后的甲午战争,却再也没有了万历“虽强必戮”的坚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