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花寻草:花诗堂草木笔记-得水成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水仙,一直是陌生的。之前一直以为,培育水仙,还不如养育一钵青绿的蒜苗。在我眼里,青绿的蒜苗比洁白翠玉的花朵更有诱惑。但等自己亲手培植了一丛水仙后,便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们对未知事物的认知总是拣熟悉的来类比。但类比只是类比,不同就是不同,蒜苗就是蒜苗,水仙就是水仙。

    为了能完成国画老师布置的功课,画出我们心中形神俱佳的写意水仙,我决定先从培植一株水仙开始。

    水仙就是这样进入我的生活的。

    种在水瓮里的水仙,只一掬清水,几粒卵石,就可蓬勃生长。水仙是喜阳植物,每天需要阳光照拂。所以最好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以防搬来搬去,而且温差变化大,也不利于其生长。

    水仙自身的鳞茎在夏秋储存了大量的营养,足够其开花结实的。在培植过程中,一般无需另外补充营养素,否则水仙会因营养丰富只旺苗而不开花。

    水仙的绿苗生长很快,形态与长势很像蒜苗,一天就能抽出一指长。一日不见,旺盛得就很陌生。

    水仙长苗之际,除了细细观其长势,控制绿苗疯长,就是谨防苗不抽薹以致哑花。

    哑花就是水仙只长苗不抽薹不开花,往往是青苗长势过旺或搬来搬去温差大或者缺少阳光所致。

    若你精心养育,水仙便用花开繁茂来回报。

    水仙的花开起来的时候,陆陆续续,接二连三,白花黄蕊,纯洁素雅。

    花朵常见单瓣花,6瓣,也有重瓣花,12瓣。单瓣简约,重瓣繁华,各花入各眼。不论单瓣还是重瓣,花瓣均洁白无瑕、简净素雅,周身散发浓郁的芬芳,沁人心脾。

    遥遥望去,盛开的水仙花儿轻盈玲珑,宛若凌波仙子踏浪而来,因此水仙素被人称为凌波仙子,有花中雅客的美誉。

    水仙花素雅,与兰、菊、菖蒲一样清简雅气,这四种草木古时就被人们并称为花草四雅。

    水仙可以说是人类的老友了,自唐人培植水仙以来,就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在寒风吹紧的冬日,万木萧萧、百花凋零之际,唯有水仙,盈盈而立,花开灿烂。

    水仙金灿灿的花蕊,冰清玉洁的白花瓣宛若春秋的暖阳,瞬间就能驱走空气里的寒凉,让看到的人不禁生出几分暖意。

    而且因其花开在隆冬,且多近年关,尤喜在雪花飘飞的严冬,展翠吐芳,春意盎然,被人们视为祥瑞的使者,常常被当作恭贺新年的岁朝清供。

    水仙凌雪傲霜,花开素简,不着一泥,不染尘俗,气度不凡,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歌咏抒怀的介体。

    爱水仙者自古不绝,仇英、赵孟坚、王迪简、陈淳、文徵明、黄庭坚、张大千,等等,但尤以李渔甚。

    你能想象有人仅仅因为酷爱水仙而举家搬迁,以成全自己临良仙而居的夙愿吗?

    清代李渔就是因为迷恋水仙才把家安到金陵的。李渔举家搬迁至金陵,仅仅因为那里生长着最好的水仙。

    李渔视水仙为生命,甚至宁肯折寿节食,换得一钵可观的水仙。他在《闲情偶寄》里这样记载:“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水仙,得水成仙。

    如此爱仙之人,让人惊叹。

    李渔痴迷的,绝非仅仅是水仙的仙女凌波之姿,更是它冰清玉洁、超脱出尘的性灵之气。水仙是李渔自我神魂的寄托实体。

    水仙为多年生草木,一岁一枯荣。等花开花败,青苗枯萎,水仙的鳞茎便开始新的生命。它们收敛锋芒,蛰伏在时间里安顿身心、整合资源,只待来年冰雪覆盖,又是水仙重新繁茂的时候。

    而很多人,只看到花开一年的水仙,等花落苗枯就草草将鳞茎处理扔掉。

    也许很少人能将花落的鳞茎保存,或埋于黄土,或卷于旧纸。妥善储存的鳞茎,第二年会再度给你惊喜。

    但这需要耐心,不知有多少人,能有眼缘看到旧根的再次繁茂。

    李渔一定是懂得的。因为懂得,才会深爱。

    李渔也一定懂得,水仙孑孑独立,各有风姿。他也一定了然,水仙在花开之前,早已经过千刀万剐。

    在所有的球根花卉中,唯有水仙花的种球在受到重创三分之二时还能开出花来。

    不经雕刻的水仙是很难开花,有大成就的,自古就有这样的讲究。

    每一只经过雕刻的水仙球茎,都是独特的,一刀下去,深浅部位有别,变化万千。

    那是个体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是生活的个中滋味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