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后,笔者选定明代曲家薛论道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在对其散曲作品全集《林石逸兴》进行研读的过程中,谨遵清代学者钱大昕“通儒之学必自实事求是始”之治学教诲,于进行深入研究之前,努力做足校注文辞、通顺文句之功,以求建立实事求是之基。而《林石逸兴》作为一部类跨九流、量至千首的散曲别集,对其进行校注自然是一件殊多艰苦之事,因此,本科校友、研究生学友张强也以同好之身参与到校注的工作中来,给予了笔者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其中,校勘、附录以及卷一、二、三、四、五、十的注释由笔者负责,卷六至卷九的注释则由张强承担,最后我们共同审读了稿件。三年多来,我们奔波于南京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扬州图书馆、扬州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地,充分享受着学术研究无可言说的苦与乐。每每漫步南师随园或扬大瘦西湖校区的幽深小径,就某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或通过电话和邮件交流得失,如今都化为一段段最快乐的时光场景凝定在我们的记忆里。此刻,翻阅着手边的书稿,回望先前所历经的无数艰辛与痛楚,如今终于汇聚成为这本即将付梓的小书,倍感激动与欣慰,毕竟,三年的辛苦没有白废,我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中国散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华师范大学赵义山教授于百忙之中审阅了部分书稿并提出了宝贵意见,得悉拙著即将付梓的消息,赵教授欣然应允为小书赐序。而就在不久前,赵教授还邀请我们参与撰写由他主编的《元明清散曲鉴赏辞典》中薛论道部分的篇目赏析文字,作为中国散曲研究的权威,这真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和提携。同样感谢扬州科技学院蔡文锦教授为本书赐序,蔡老谦逊的为人、扎实的学风、渊博的学识,令我们受益匪浅。感谢中国书法家协会著名书法家齐俊堂先生为拙著题写书名,使小书增色颇多。感谢扬州边城书店的王军兄,他在当下并不景气的书店经营中依然坚持高端的学术精品路线,为我们提供了不少颇为有用的资料。当然,我们更要感谢家人的鼓励,没有他们在背后默默支撑起坚强的后盾,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毫无顾虑地尽情徜徉于学术的海洋。还有很多需要感谢的朋友,限于篇幅,不能一一道明,请允许我们在心中默默地说声“谢谢”。
如今,笔者已告别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张强兄则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执著前行。我们相约,今后还会在学术研究的领域中相互勉励,相互扶持。而这本不成熟的小书,就当是笔者与散曲文学永恒的约定吧。
赵玮
农历庚寅冬夜记于古城金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