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十月》2012年第3期
原刊责编 伊丽霞
本刊责编 章颖
作者简介:尤凤伟,男,山东牟平人。“新时期”开始写作,已发表作品500余万字,短篇小说《为国瑞兄弟善后》《雪》《隆冬》《风雪迷蒙》《空白》及中篇小说《山地》《生命通道》《石门夜话》《泱泱水》《生存》《小灯》《相望江湖》等颇受好评。出版长篇小说《中国一九五七》《泥鳅》《色》《衣钵》等,其中《中国一九五七》列2001年中国小说学会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榜首。出版文集、自选集、小说集数十种。根据其中篇小说《生存》改编的电影《鬼子来了》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以及日本每日电影大奖。
创作谈:当现实成为历史
尤凤伟
就在写这篇短文的前几天,我给拙作《中国一九五七》中的人物——右派劳改犯梁枫的生活原型,八十五岁的杨枫老人打手机,不想接听的是他的老伴,那瞬间生出一种不祥预感,果被告知:杨老已于二十天前谢世了。当时我被一种巨大的悲痛所撞击。一年多前我一家人驱车去他家乡莱州探望,相谈甚欢,不想竟成诀别。呜呼哀哉!
想想岁月真是不可阻挡,我书中所写包括杨枫在内的那拨“五七人”,以及当年曾加害于他们的那些有权势的人,现在也都成了垂暮老人,逼近人生的尽头。此情此景,与之恩怨相向的两拨人他们现在“活”得怎样,心里还有什么不得释怀的纠结?对此,我这个一直关注他们命运的“局外人”也不断地在探求在揣摩,于是就写了这篇可谓“来自生活”的《岁月有痕》。我倒觉得可将此作作为“五七人”后传来阅读。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亦如此,可谓积重难返。如果时光能将这一切冲刷洗涤干净,那无论对谁都是一种解脱,但事实上却是做不到的。就说杨老,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就给我写过一百多封书信(有的就是写成的文章),内容专一,就是不断回述他所遭遇的一切以及心中的郁结,他还希望我能帮他写一本自传(已录过两次音)。当然,也有另外情况:许许多多的“受难人”试图说服自己将那曾经的一切统统忘掉,以求度过一个“平安”的晚年。《岁月有痕》中的主人公姜承先便是如此心情且身体力行,自然可以理解,然而这种“忘却”却是如此脆弱,一旦“伤疤”在不经意间被触动,记忆的闸门便轰然打开,泄出泱泱大水。如此,令当事人姜承先与曾经的加害者周主任都始料不及。悲剧亦由此而来。
《岁月有痕》只是历史与现实的“短暂”打通,令人惊诧又黯然神伤。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