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3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汉军大获全胜后,韩信激奋地说道:“用兵之道,贵在激发出士卒的拼死之心。到了危急时刻,人人都可以成为勇士,也许连他们自己都难以相信啊!”

    [一语点“睛”]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韩信布阵背水一战,最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奥妙就在于“死中求生、败中求胜”。在当时两军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只有背水一战,才能激发起士卒们求生的全部欲望,促成以一挡百的效果。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陷之死地 必有出路

    朱元璋放舟弃粮绝归心

    元朝末年,元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人民纷纷揭竿而起,朱元璋便是起义军中的一位首领。公元1355年6月,朱元璋率红巾军3万人由和州(今安徽合县)乘战船千艘渡过长江,攻占了元军盘踞的牛渚矶(今马鞍山市长江东岸)。

    攻占牛渚矶之时,朱元璋的红巾军夺取了大量的粮食,红巾军中的很多将士都是和州人,当时正值和州大灾,粮食奇缺,和州的将士都想把粮食运回和州,不愿再继续进军了。

    朱元璋与大将徐达、常遇春商议道:“退返和州,就等于前功尽弃,要再次攻取牛渚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今之计,只有断绝将士们的归心,否则,大事难成呀!”

    徐达和常遇春都表示赞同。于是,朱元璋立刻传令亲信将士赶到江边,将停泊在江边的千余艘战船的缆绳砍断,放任战船顺江而下。转眼间,浩浩荡荡的船队就顺水而去,消失在了浩渺的烟波雾霭之中,全军将士们不禁目瞪口呆。

    朱元璋对将士们说:“我们要想建立功业,就不能为一时的安乐所牵制。太平城(今安徽当涂县境内)离此不远,待我们攻下太平,就有吃不尽的粮食了!然后再攻取金陵,成就大业。”

    将士们虽然都为粮食的丧失而心痛不已,同时为日后的食物发愁。但战船尽失,退路已无,只好死心跟着朱元璋去进攻太平城。太平城的将士们从未遇到过如此不要命的队伍,交战不久即弃城逃走,红巾军成功地夺取了太平城,终于有了安身之地。

    此后,朱元璋不断地打胜仗夺取地盘,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在公元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成为明太祖。

    [一语点“睛”]

    朱元璋放舟弃粮,与韩信背水一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连行军所需的基本食粮都丢弃了,将士们只有奋勇杀敌才能夺取粮食、继续生存下去,这样一来,必定有着锐不可挡的势头,最终将事业做大。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陷之死地 必有出路

    “领带大王”绝处求生创辉煌

    欲成就大事,必须能够接受厄运与困境的挑战。人很容易遇到一些失败或障碍,如果悲现失望,消沉下去,或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气;或只知道唉声叹气、牢骚满腹,那么,困难只会更多,更难以解决。如果身处逆境而不丢掉信心,肯定会打开一条活路,否则,只有通向失败之路。

    曾宪梓本来在广州农业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后来他在泰国的哥哥为了与叔父争夺父亲的遗产,把他叫去了泰国。由于与哥哥意见相左,他被哥哥赶出家门。

    于是,他开始白手打天下。他开始在港泰之间做小买卖,不过,只够糊口,无法租房子,只得寄居在香港一个远房亲戚家中。这样的局面持续了三年,三年中,曾宪梓一直忍受着这种低迷的日子。

    幸好,他在哥哥家那段日子里,学会了领带技术,于是他和妻子手工做领带出售,结果只能勉强糊口。

    选料、裁剪、制作、熨烫、推销,样样要自己干,一家人从早忙到晚。曾宪梓规定,每天必须卖掉60条领带,否则不回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最低生活消费。

    曾宪梓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妻子也很辛苦。一岁的小儿子嗓子哭哑了,妻子才能给他喂奶换尿布。他们就这样白手打天下,艰难地支撑起了自己的领带事业。

    通过拼命地打拼,一年后,他们的情况已经大大有了好转,曾宪梓给自己的领带注册了“金利来”商标,并第一个在报纸上为领带打广告。一个家喻户晓的名牌从此起步。后来,曾宪梓成为靠领带起家的亿万富翁,也是香港著名的成功商人。

    [一语点“睛”]

    试想,若是没有那段低迷而艰难的日子,可能就不会有日后的“领带大王”了。是那种艰难的处境激发起了曾宪梓一家人的强烈拼搏欲望,一鼓作气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陷之死地 必有出路

    梅尔龙站起来了

    一位已被确定为残疾的美国人梅尔龙,靠轮椅代步已十载有余。他的身体原本很健康,19岁那年,他参加战争,被流弹打伤了背部的下半截,被送回美国医治,经过治疗,他虽然逐渐康复,却再也没法行走了。

    此后,他整天坐轮椅,觉得此生已经完结,免不了借酒消愁。

    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三个劫匪,动手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喊拼命抵抗,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

    轮椅着了火,在这危急时刻,梅尔龙忘记了自己是残疾人,他拼命逃走,竟然一口气跑完了一条街。事后,梅尔龙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跑,直到停下脚步,才发觉自己能够走动。”

    现在,梅尔龙已在奥马哈城找到一份职业,他已身体健康,与常人一样走动了。

    [一语点“睛”]

    梅尔龙能够重新站起来成为健全人,要感谢那场意外的危难,否则,他可能就会在轮椅上了结余生了。人在遭遇危难时,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爆发力”,身体内在地潜能就会被开发出来,结果自己都会感到吃惊。

    十二节 老子之道:遇怠不馁    就能笑到最后

    遇祸不馁 坏能变好

    [原文]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原文释意]

    灾祸呵,紧靠着幸福;幸福呵,埋伏着灾祸。谁知道它们的界限呢?有没有固定的准则呢。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人生在世,灾祸和幸福都是会不断变换的,没有什么界限。因此,即使遇到深重的灾祸,也不要惊慌失措,只要努力去改变处境,那么,可能好事就要到来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遇祸不馁,坏能变好。”

    人们都喜欢福运而畏惧灾祸,遇到福运则兴高彩烈,遭遇灾祸来临则垂头丧气。

    孰不知,灾祸和福运之间,是没有界限的,灾祸常常连着福运,而福运也常常带来灾祸。懂得了福运与灾祸之间的关系和定律,我们就知道该怎样去趋利避害、趋吉避凶了。

    当我们遇到福运到来时,不要太过于兴奋,更不能因此而得意忘形,否则,灾祸很可能因此而降临。

    当我们遭到灾祸来临之时,也不要垂头丧气、听天由命,而是要保持镇静,思索扭转局面的办法。这样,灾祸很可能就带来福运,结果坏事变成好事。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遇祸不馁 坏能变好

    郭淮因祸得福

    三国时,郭淮在恭贺文帝曹丕登基典礼时迟到了很长时间。

    文帝禁不住十分生气,认为郭淮这是不尊重自己,于是很严厉的责备他说:“以前大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来晚,大禹盛怒之下,便即刻将他杀了。现在朕登基,全天下的臣民百姓一同欢度,而你却胆敢迟到,为什么呢?”

    郭淮临危不乱,镇定地说:“五帝时代,先王们教育百姓,以德行引导人民;夏朝末代德行衰微了,才开始用刑罚。现在臣所处的时代,相当于唐虞时的盛世,陛下又是开明圣主,因此我知道不会像防风氏一般被杀的。”

    郭淮的一番巧言辩护令文帝听了很高兴,因为郭淮的言外之意,是将文帝比作唐虞时的圣明君王了。

    这样一来,郭淮不仅被免罪,还被任命为雍州刺史,再升任为征西将军。

    就这样,郭淮因祸而得福了。

    [一语点“睛”]

    如果郭淮不是在大祸即将临头之际还能够镇定自如,想出巧妙地为自己的错误开脱的计策来,那么,肯定就要人头落地了。结果,他不但没有丧命,还官升几级,转祸为福。这就是遇祸不馁的好处。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遇祸不馁 坏能变好

    相国范睢

    范雎是战国时期魏国人,虽有满腹才学,却一直不得志,最初屈于魏国大夫须贾的府中做了一个门客。

    了解须贾的人都为他感到惋惜:“依你的才能,完全可以为王侯效力,而须贾只是无德无识之辈,你跟随他是没有前途的呀!”

    范睢无奈地说:“我也想有大的发展,去游说诸侯,但是我穷得连路费都凑不齐。须贾虽无才无德,但他能够供我衣食有余,也就满足了。”

    一年,魏昭王派须贾出使齐国,范雎随同前往。齐襄王见范睢很有才华,就派人劝范雎留在齐国。范雎说:“臣与使者同出,而不同归,这是不信不义,今后何以为人?”齐襄王更加喜爱范雎,赐给他黄金,但他没有接受。

    须贾知道后,怀疑范雎把魏国的密秘告诉了齐国。回国后,魏国的相国魏齐不问青红皂白,就重打了范雎一百竹板,以至于打断了范雎的肋骨和牙齿,还让人把范雎用竹席卷上抬入厕所。

    范雎只好佯装死去,等到天色渐晚,他买通了看守的小卒,才被当做死人扔了出去,得以活命。

    遭此一劫,范睢已经万念俱恢了,十分頹丧。收留了他的友人郑安平劝慰他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大的劫难和羞辱吗?”

    范睢直摇头。

    郑安平说:“因为你没有跟对人。你本是有才能之人,却甘心跟随着无才无德的须贾,你这样作贱自己,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如果你能振作起来,投奔明主,一定会有大好前途的。”

    一席话点醒梦中人,他从此振作了起来,开始了新的努力,从此改名更姓叫张禄。

    半年后,秦国使者王稽来到魏国,郑安平把范雎推荐给王稽,一经交谈,王稽觉得此人非比寻常,于是在办完公事之后,悄悄用车把范雎带到秦国。

    行至秦国的湖关时,远远望见一队人马迎面跑来。一问王稽,方知是穰侯魏冉。范雎知道他是秦太后之弟,仗势专横,便说:“我听说穰侯嫉妒能人,我还是躲一躲吧。”于是,在车上的箱子里藏了起来。

    穰侯到后,斜眼看了看王稽的车子,问道:“你没带外国的客人来吧?这种人专门会说好听的话,其实完全没用处。”

    王稽说:“我可不敢带什么人来。”

    穰侯点点头就走了。穰侯的人马走远后,范雎从箱子里出来,对王稽说:“穰侯遇事不敏感,见识短,方才他怀疑车里有人,却忘记了搜查,一会儿必然派人回来搜查,我还是躲开吧。”

    于是范雎下车,离开车队步行。走了十多里,魏冉果然派人骑马回来搜车子,没搜到什么才离去。这样,范雎才得以与王稽一起进入咸阳城。

    范雎到达秦国,虽然有王稽的推荐,但秦王并没有相信王稽的话,一年也没接见范雎。这一年中,范雎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潜心研究天下大事与诸侯纷争形势,坚信只要自己才学出众,总有一天会受到秦王的重用。

    秦昭王三十六年,秦国对楚国、齐国大举进攻,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秦国内,穰侯、华阳君以及昭王的弟弟泾阳君、高陵君都仰仗宣太后,他们的权势日益增大,私家财富比王室还多。范雎深为秦国的形势忧虑,忍不住恳切陈词,上书秦昭王。

    秦昭王早把范雎忘却了,但看到范雎的上书后,很受感动,于是把范雎请来,君臣谈得甚为投机。

    范雎对秦王说:“大王的国家,四面都有天险作为屏障,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是成就王业的土地。民众为国家打仗很勇敢,这是成就王业的民众。可秦国到现在闭关自守15年,大王的计策有失误的地方。”

    秦昭王诚恳地说:“寡人希望听您说说我失误的地方。”

    范雎道:“越过韩、魏而进攻齐国,这不是好计策。少出兵不足以伤害齐国,多出兵却对秦国有害。大王不如采取结交远方的国家而攻取就近国家的策略,得到一寸土地就占有一寸土地,得到一尺土地就占有一尺土地……”

    一席话,说得秦王口服心服,他封范雎为客卿,采用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的领土不断扩大。几年后,秦王又采纳范雎的计策废掉了宣太后,把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逐出函谷关外,夺回了他们手中的权力,范雎被任命为秦国的相国,从此一步登天。后来,范睢以丞相之尊,惩罚了魏齐,一雪前耻。

    [一语点“睛”]

    一个人可能出生贫苦,也可能境遇非常糟糕,但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能够不气馁就会有出头的希望。比如说秦相范睢,在得志之前历尽坎坷,先是受辱、后是受轻视,最终终于功成名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遇祸不馁 坏能变好

    奥伦索·辛普森创造的奇迹

    奥伦索·辛普森是一个双腿有残的不幸的人,可是,他却用他的不幸双腿创造了奇迹:在美式橄榄球场上打破了吉姆·布朗所写下的所有纪录,创下一些新的纪录。是什么使奥伦索·辛普森激发了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改写了一生的命运,从一个行走不便的人成为传奇人物?

    是他那不馁的精神!

    奥伦索·辛普森生来就是不幸的,这个出生于旧金山贫民区的小男孩从小因为营养不良而患有软骨症,6岁时双腿变形成弓字形,而小腿更是严重萎缩。然而在他幼小心灵中一直藏着一个没有人相信会实现的梦——有一天他要成为美式橄榄球的全能球员!

    奥伦索·辛普森是传奇人物吉姆·布朗的球迷,在他小的时候,每当吉姆所属的克里夫兰布朗斯队和旧金山西九大队在旧金山比赛时,他便不顾双腿的不便,一跛一跛地到球场去为心中的偶像加油。由于他穷得买不起票,所以只有等到全场比赛快结束时,从工作人员打开的大门溜进去,欣赏剩下的最后几分钟比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