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战胜人性的弱点·女人的野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引言】

    中国的宫廷本来是男人的天下,可却屡屡出现女人专权的局面,而女人独霸宫廷以后又往往祸乱国家,这两点怎样解释,也算得上是千古之谜了!

    这也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封建社会的中国男人鄙视女人,压抑女人,甚至不把女人当作人看待,但一旦女人得势,那些男人们又仿佛忘记了她们是女人,就好像她们一个个都是女菩萨一般,是天生的统治者,男人们争相趋奉尚且不及,更不要说反抗了。当然,中国的宫廷始终没有变成女人的天下,但就女人屡屡得势来讲,不就是足以说明这一点了吗?

    【事典】

    先不妨以西晋时期的恶魔皇后贾南风为例。

    西晋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十五岁的贾南风与小她两岁的太子司马衷结为夫妻,并被册封为太子妃。在西晋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在后宫里占据高位的女人绝大多数出身于当时的权贵之门或是名门贵族,很少出身于寒微之家,贾南风生在西晋,正是门阀士族兴起的时候,尤其是这样。贾南风的父亲贾充,是西晋司马氏权力集团的重要人物,他与武帝时期的中书监荀勖等人暗中勾结,把持朝政,权力很大。而且贾充夫妇二人为人均诡谲机诈,善于玩弄权术,对这一点贾南风自幼耳濡目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西晋的天下得来何其不易!司马懿欺凌曹操的子孙,好不容易弄了个西晋王朝,但刚到了西晋第一个皇帝司马炎这里,就开始糊涂了。太子司马衷是杨皇后所生,但司马衷是个白痴,基本不懂人情世故,更不必说通达世理了。武帝也曾为此事担忧,觉得司马衷很难担当起国家大任,就去同杨皇后商量。杨皇后当然不希望自己生的儿子被废掉,就苦苦哀求武帝,让他不要另立太子,并说:“立太子历来都是立长子,并不一定要选择贤明的人。太子既然已经立了,哪里能随便更换呢?”

    朝廷上一些正直的大臣都认为立司马衷这样的人做太子于司马氏天下大大不利,如果将来司马衷当了皇帝,西晋的局面将不堪设想。武帝听了这些意见,就想考考自己的儿子,看他到底是不是白痴,这就给贾充等人留下了充分作弊的机会。

    贾充一伙听说武帝有废太子之意,当然十分恐慌,因为一旦太子被废,贾南风就绝无做皇后的机会了,如果太子不废,将来做了皇上,贾南风自然而然地就做上皇后,那个白痴皇帝只会是个摆设,实权肯定会落在外戚手中,这晋朝的司马氏天下,岂不就变成了贾氏的天下!贾充等人听说武帝要考司马衷,就找到出题官张泓,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告诉他说:“你若能把试题事先告诉我们,将来司马衷做了皇帝,就会重重地感谢你,一生的荣华富贵是绝无问题的;如果你不愿透露试题,司马衷还是会当皇帝,到那时候,你就难办了!”结果,张泓不仅透出了试题,连答案都给草写好了。

    考试完毕,主考官把答卷交给武帝,武帝看后很高兴,说:“我的儿子哪里是白痴啊!”从此打消了废弃太子之意。

    贾南风做太子妃时,已表现出了她骄蛮凶妒的本性。她不许其他姬妾接近太子,一旦发现其他姬妾怀孕,她就用刀直砍孕妇的腹部,有时胎儿随刀坠地,其景象惨不忍睹。不仅怀孕的姬妾要遭她杀害,就是那些没有怀孕的姬妾也难逃她的魔掌,被她杀掉的宫中妇女,不可胜数。她的暴行传到武帝的耳朵里,武帝极其愤怒,决定把她废掉。可又碍于贾充的势力,杨皇后、荀勖等人一再为她求情,武帝才没有废她。一时的失误,为晋朝留下了祸根。

    武帝泰始十年 (公元274年),武帝的杨皇后病死。这个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国家的女人在临死之前曾哭求晋武帝说:“我的叔父杨骏有一个女儿,德容兼备,希望陛下能把她迎入宫中,主持后宫。”其实,杨皇后的真实用心是怕武帝另立皇后之后更立太子,才向武帝提出了这一请求,武帝觉得杨皇后一片好心,又兼杨骏之女确有姿色,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同年十月,武帝册立杨骏之女杨芷为皇后,没过多久,就封杨骏为车骑将军,并封临晋侯,杨骏自此大权在握,在武帝卧病期间,只有杨骏一个人在宫内服侍,别的大臣均无法靠前,这就给他制造阴谋提供了机会。武帝临死前,写下遗诏,要汝南王司马亮和杨骏一起共同辅佐司马衷,并要广招天下德才声望兼备的贤明之士来朝廷辅政,但杨皇后与杨骏父女俩合谋,藏下诏书,另外伪造一份,只写让杨骏一人辅政。

    武帝太熙六年(公元290年),晋武帝病死,司马衷即位,是为惠帝,加封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总揽朝政,内宫之事皆由贾南风主管,司马衷是个白痴摆设,他根本没有权力,他也不想有什么权力。他从来不问政事,只知优游享乐。一次,他在华林园中游玩,忽然听到青蛙叫,他竟问左右的人说:“这青蛙为什么要叫呢?它这样叫,是为了公事呢?还是为了私事呢?”当时,全国各地多遭灾荒,饿殍遍地,积骨盈野,各地的奏报不断传来,惠帝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十分奇怪地当众问道:“他们为什么要饿死呢?为什么不吃肉?”

    贾南风是个权力狂。她作为皇后,独揽了后宫的大权,还不时干预朝政,犹嫌不足。杨骏一家对她可谓恩德深重,她屡遇被废的危险,都是杨家替她说情,她做皇后,也出于杨家的支持。但她见杨家权力很大,便妒火中烧,她不仅不思报恩,还时刻寻找时机,消灭杨家,以求独揽大权。

    贾南风侦知殿中中郎孟观、李肇等人受到杨骏的压抑而不满,她就暗中唆使二人诬告杨骏谋反。贾南风借此秘密宣召楚王司马玮入都,诛杀杨骏。司马玮带领本部军马,突入京都,杨骏毫无防备,又兼都中兵马单薄,被司马玮杀死。贾南风又指使杀死了杨骏一族一百多人,株连杀害数千人,将杨骏的亲族好友一扫而光。然后,贾南风又把太后杨芷废为庶人,幽禁在洛阳城角的一个小城堡中,把她活活地饿死。

    就这样,贾南风完全掌握了西晋的政权,她也就肆无忌惮地过个人生活,不仅在物质享乐上穷奢极欲,在私生活中也荒淫无耻。贾南风和太医令程据等人私通,还嫌不足,竟派人到大路之上,见有美貌少年就拦住塞入箱中,抬入中宫,供她淫乐。事后又怕这些人泄露,就把这些无辜少年全都处死。

    贾南风诛杀了杨骏九族亲友之后,又杀死了楚王司马玮及汝南王司马亮,把军政大权全都置于贾氏宗族之手。由于她的荒淫无道及专权乱杀,司马氏诸王奋起反抗。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司马氏诸王终于起兵攻入皇宫,逮捕了贾南风,后来用药酒将她毒死。

    这位白痴皇帝的恶魔皇后终于走完了她可耻而又罪恶的一生!

    但贾南风还不是一个野心家,她还没有想当皇帝,中国历史上想当女皇的野心家、阴谋家应当算是唐中宗的皇后韦后。也许是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开了女人做皇帝的先河,引得韦后、太平公主甚至安乐公主这样的女人跃跃欲试,也许是武则天的雄才大略显示了女人的威力,使得中国的贵族妇女不甘再屈居人下或是屈居宫中,在武则天以后,唐中宗的皇后韦后、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居然都想当皇帝,而且屡试身手,弄得乌烟瘴气,朝野不宁,确也算得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武则天生有四子: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在武则天称制期间,李弘、李贤被武则天毒死和逼杀,李显曾即位为中宗,但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旦也曾在中宗之后为睿宗,不过“居于别院”,从未上过龙廷。不久,武则天自己称帝,改唐为武周。

    在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成为武则天的男宠,由于武则天在私生活以及政治上需要这两个人,就处处纵容他们,以至张氏兄弟把持了朝政,尽为不法之事,不断私杀皇亲国戚。朝廷上的正直大臣十分不满,多次罗列罪状,想置张氏兄弟于死地,可都被武则天驳回。一些大臣见无法控制张氏兄弟,就采取了武力政变的方式。在大臣张柬之等人的策动之下,联络了一批朝中重臣、羽林军将领以及太平公主等皇帝亲族,突然发难,趁武则天卧病之机,攻入武则天的住处,在走廊里搜出张氏兄弟,就地处决,并顺手将武则天请下了台,迎还了中宗。政变后的第三天,中宗即位,去掉武周国号,仍称为唐,中断了十五年的大唐复立。

    唐中宗李显在武则天当政中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他先是被幽禁于皇宫别院,继而被流放到房陵,在房陵亦被软禁。在武则天当皇帝的十五年里,他们夫妻俩的确是胆战心惊地过日子,因为武则天已害死了两个亲生的儿子,李显唯恐什么时候厄运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所以每当京城有诏书传来,李显都惶恐地要自杀。这时候,妻子韦氏总是劝他说:“人世间祸福无常,最多也不过一死,你又何必如此害怕?又为什么要急着自杀呢?”就这样,夫妻俩相依为命,一起度过了十五六年的惶恐岁月。

    及至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政变,迎还了中宗,复称大唐,中宗当然立韦氏为皇后,把女儿也加封为安乐公主。由于他们受了许多苦,遭了不少的罪,当了皇帝之后,他们要大加补偿,因此,中宗复位不久,其荒淫享乐的苗头就露了出来。

    中唐复位不久,边患不断,灾荒也接连发生。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陕西降特大雨雹,伤庄稼无数,个别地方颗粒无收;过了两年,山东、河南、陕西一代发生了大瘟疫,百姓染疫而死者不计其数,再加上朝廷内的武氏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唐朝的政局应当说很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韦后却一力怂恿中宗享乐,不问国政。例如,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二月,韦后陪同中宗登上玄武门,观看特设的宫女大宴,数不清的宫女如莺蝶纷飞,摆开一桌桌的宴席,气势既壮观又奇特。等宴会结束后,韦后又命宫女相互打斗,弄得中宗眼花缭乱,目眩神驰,而在这时百姓正在饥饿和瘟疫中备受煎熬。第二年元宵节,韦后又特命百姓张灯结彩,大庆元宵,她则陪着中宗,带着百官,穿着便服,夹杂在百姓之中共享太平之乐。从这些现象分析,应当说从这时起,韦后就有意效法武则天,想让中宗不问朝政,以便自己伺机掌权。

    武则天虽死,她的武氏宗族并未失势,尤其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中宗结亲,更是站稳了脚跟。有一次,洛州长史薛季昶曾对张柬之说:“张氏兄弟虽被除去了,但武则天的势力并未彻底铲除,就像汉朝的吕后虽死,她的宗族吕禄、吕产还在一样。去草若不去根,最终还是要复生的。”

    武三思之子既娶了中宗的爱女安乐公主,便有了靠山,而中宗复位后不久,武三思又与韦后私通,等于父子俩娶了母女俩,更是有恃无恐了。原来,韦后与武三思私通,是由上官婉儿牵线搭桥促成的。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武则天当政时,宰相上官仪曾劝高宗废掉皇后武则天,但被武则天的密探侦知,武则天就派人诬告上官仪谋反,杀了上官仪父子,把他家的妻女都没入掖庭为奴。上官婉儿在宫廷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人长得十分聪明灵秀,又极富文才,善于吟诗作赋,为武三思所爱。武则天当政时,武三思常在宫中值宿,上官婉儿于是与武三思私通。唐中宗复位以后,上官婉儿马上被召幸,拜为昭容,专门掌管皇帝的制命,深受宠爱。中宗重当皇帝以后,生活日渐浮靡,所宠的宫女也越来越多,也就顾不上韦后,而韦后又耐不住寂寞,生性淫荡,就找上官婉儿想办法,经上官婉儿撮合,两人就干起了苟且之事。这些事,宫中几乎人尽皆知,只是瞒着中宗一人而已,韦后和上官婉儿还多次在中宗面前替武三思说好话,夸他德才兼备,就这样,武三思被中宗拜为宰相。

    武氏势力复振,韦后也与武氏加紧了勾结,她希图有朝一日能借助武氏的力量登上皇位。朝中的正直大臣见中宗昏庸,朝政腐败,大有岌岌可危之势,就推举张柬之面奏中宗,要求除掉武三思,以加强李唐宗室的力量,其他官员也有类似的陈请。中宗不听,并把这些事告诉了韦后,韦后再转告给武三思,武三思立即打击报复,将张柬之贬出朝廷,使之死在襄州。其他正直官吏也一一遭到贬逐。

    韦后的女儿、武三思的儿媳安乐公主极其骄横不法。在中宗和韦后的纵容之下,她目无王法,屡屡凌辱大臣,贪污受贿,生活上极其骄奢淫靡,并多次向中宗索要土地湖泊。更有甚者,她竟逼着中宗立她为皇太女。这位宝贝公主,与其母如出一辙,是一位权力狂、野心家,但又浮巧刁蛮,绝无才干,其身败名裂是命中注定了的。

    在当时的朝廷之上,真是热闹非凡。上官婉儿是一个天才的笔杆子,韦后是一个天生的泼妇,两人共同私通武三思,武三思又刁滑奸邪,手握权柄,再加上一个成天吵嚷着要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真是文武齐备,生、旦、净、未、丑无奇不有,把一个堂堂的李唐朝廷当作了戏台,唐中宗仿佛耳聋眼瞎,对之不闻不问。一场风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安乐公主与其公爹武三思密谋串通,一心要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这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如同儿戏的异想天开的想法,但在无奇不有的唐代,也难保没有实现的可能。皇太子李重俊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和恐惧,他要先下手为强,擒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太子与左羽林军大将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伟等人,假借皇帝的命令,率领羽林军骑兵三百人,冲入武三思的家里,杀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训及其亲属党羽十多人,然后又自肃章门斩关而入,企图一举杀掉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

    当时,中宗夜宴刚刚结束,忽闻太子作乱,就连忙与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一起来到玄武门,并急命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率百余骑前往护卫,又急忙宣布命令,赦免一切跟从起事的人员。众人一听太子原是矫诏,又闻皇上的赦免令,就纷纷弃戈投降,最后只剩下三两个人跟随太子逃去。后来逃到今陕西的户县,在林中休息时,太子被随从杀掉。

    在平定了太子之乱以后,韦后的势力更加猖獗,其野心也已越来越清楚,朝廷上下一片舆论哗然。安乐公主另嫁的新夫武秀吉也积极参与其事,再加上宗楚客,数人狼狈为奸,使得朝廷上人人侧目。定州人郎岌上言,说“韦后、宗楚客将为逆乱”,结果被中宗乱棍打死。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不畏死难,毅然上书说:“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秀吉、宗楚客图危宗社。”中宗把他召至朝廷,当面责问,燕钦融慷慨陈词、毫无惧色,说得中宗无言以对,只好让他出廷去了,谁知他还没有走出朝堂,韦后就假借皇帝的命令,让宗楚客带人把他捕住,摔在殿中的石头上,使之颈折而死。中宗见此情景,竟然没有追问,只是在脸上表现出了不愉快的神色。韦后、宗楚客等人见中宗心中不忿,生怕中宗处治,就想立即把中宗害死。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六月,韦后派安乐公主给中宗进献食饼,中掺毒药,中宗食后,毒发而死。

    中宗暴死,而韦后的部署却没有完成,如果在这时发丧,定会引起朝廷的极大混乱,很有可能有人起兵,韦后一伙就有被杀掉的可能,因此,韦后的当务之急是秘不发丧,然后把亲信召入宫中,商议对策。韦后让自己的哥哥韦温负责统率所有的军队,又令韦氏宗族的韦捷、韦濯、韦琦、韦播等分别带领军队,巡行六街,保卫宫室,再从四方调来了五万亲信军队,驻守京城。待一切布置妥当以后,才给中宗发丧。

    在发丧之时,即宣布中宗“遗诏”,韦后自己临朝听政。三天以后,年幼无知的太子李重茂在中宗灵前即位,尊韦后为皇太后,由皇太后临朝摄政。

    可惜的是,韦后的野心比武则天大上十倍,其欲望也强上十倍,可能力却连武则天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她在诸王不服大臣离心的情况下临朝称制,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反抗。

    中宗李显的弟弟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在身处逆境时善于韬光养晦,躲过了武则天对李唐宗室的严酷迫害,即使在中宗在位时,他也十分谨慎。其实,他自幼饱读诗书,聪慧过人,又兼性格英武,胸怀大志。平时,他显得好像迷恋于声色犬马,守际上处处留心朝廷的动静。当中宗突然去世、韦后临朝称制的消息传来时,他感到自己的机会到了。他派人与太平公主联系,取得了内应,于是,他率兵从封地奔袭长安,与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以及羽林军的将领一起,率一万骑兵突出玄武门,冲上太极殿。韦后对这一变故茫然不知,等听到外面喊杀声起时,才急忙从寝处逃出,连外衣也来不及穿。刚一出房,即被乱兵杀死。安乐公主则正在描眉,未及回头就被士兵斩作两截,从此真的进入安乐之乡去了。

    上官婉儿则极有心计,她听悉变故,急忙写了一张让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登基的诏书,藏在袖中,率宫女列队迎接李隆基,希望能免一死。李隆基见了诏书后,对左右说道:“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天不诛,后悔无及。”立命左右把上官婉儿斩于当地。其实,上官婉儿是无辜的,她以才色奉事于人,并未做什么坏事,所处不当之事,也皆因不得已而为之。她是一位极有才华的女诗人,《全唐诗》中保存有她的诗作三十二首,并且有诗文集行世。

    李隆基平定了韦后之乱后,尽杀韦氏宗族,连武氏势力也一并扫除,自此以后,唐朝又回到李氏宗族手中。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登基,仍号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在其后的几年里,太平公主一直想当女皇,而且势力很大,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后,太平公主谋反事泄,李隆基将她逼入寺庙,令其自杀,终于稳住了李唐江山。在李隆基的统治下,盛唐之世终于到来了。

    【评议】

    在中国历史上,女人掌握朝政可谓屡见不鲜。尤其令人不解的是,趋奉正直的皇后帝妃尚且情有可原,而那些邪恶淫乱的女人也能得到时人的尊崇和畏服,实在是莫名其妙的事,在这时候,那些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全不管用了,似乎一夜之间都由硬骨头变成了势利眼。这是否也是民族的劣根性之一呢?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维持政权,要靠“法”、“术”、“势”三条,人一旦得“势”,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一样让人畏服,我们为什么要责怪谁呢?在这里,我们绝非无聊地替哪个性别鸣不平,相反,对武则天这样的女皇还要抱应有的肯定和赞扬的态度。我们只是想通过分析中国历代皇后帝妃专权的现象,来看看中国传统政治的运作方式,对于今人,或许不无好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