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战胜人性的弱点·玩欲火而自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引言】

    在儒家传统的修身理论中,非常强调两点:一是“慎”,一是“独”。所谓“慎”,就是要谨小慎微,用三国时期刘备的话说,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就是要通过积累小事来磨练自己的意志,造就自己良好的品格。“独”就是要人们在独处的时候节制自己,不要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为当大家在一起的时候,由于公众的监督,人们不易做坏事,但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私欲就容易萌动,就易于做坏事。所以,只要能把“慎”、“独”两点做好,就可以修成道德之身了!

    但在中国的传统中,人的公开的政治面目很难和人的私生活统一起来,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句话:“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仁义道德”是喊给别人听的,是叫别人做的,而“男盗女娼”却是自己真正想的,是自己要做的。所以,口号和实践形成了严重的背离,久而久之,人们觉得这听来十分美好的口号变得虚伪了,人们逐渐地变得不愿意只听你怎么说,还要看看你怎么做了。归根结底,人们变得聪明起来了。用鲁迅的话说就是“我们不再受骗”。

    言行不一,在中国古代史中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且不说封建帝王,就是一些所谓的功臣名相乃至贤人名士,如果把他们的私生活抖露出来,他们的形象也就立刻倒塌了。中国人在看某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把他看成完美的,在看到他的功业时,把他的私生活也看成是道德的。孰不知,中国人心目中的许多偶像,其私生活实是秽乱不堪,但中国人为了自己的自尊,要极力保持其偶像的纯洁性,对于他们龌龊的私生活,宁信其无,不信其有!其实,“公”、“私”应该分开,只要不把“生活”带到“工作”中来,你爱怎样,别人是无权干涉的。但中国的传统并非这样,它教人“慎”、“独”,教人窥探别人的隐私,发掘别人被窝里的新闻,再用这种新闻来搞倒搞臭一个人。这种现在还大有用场的方法,实在是源远流长。

    然而,古人讲的绝非没有道理,如果不修身,就很难齐家,就很难平天下,一个人在私人生活上的道德败坏,就很容易影响到他的社会品格,如果这个人做了皇帝,那其后果就更加不可设想。

    【事典】

    金代的海陵王完颜亮,本是一个具有非凡才智的皇帝,只因他欲火横流,不仅没能成就一番事业,终致身败名裂。

    完颜亮是辽王完颜宗干的次子,其母大氏是宗干的侧室。完颜亮自小聪敏好学,其母大氏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完颜亮幼承母教,对于汉族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但由于是庶子,所以经常遭受正室徒单氏的歧视,他就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求自保。这种青少年时期的经历,造就了他既早熟持重,遇事谨慎而又猜忌残忍、城府莫测的性格。

    金天春三年(公元1140年),完颜亮十八岁,由于父亲的庇护,被熙宗封为奉国上将军,其后官职屡得升迁。不久,父亲宗干病逝,完颜亮失去了靠山,幸亏他自小养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的性格,所以仍能同王公大臣处理好人际关系,甚至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他把小时候趋奉徒单氏的本领运用到官场之上,颇见效果。一次,熙宗跟他谈论太祖开创金国基业的艰难经历,完颜亮装出一副极受感动的样子,涕泣不止,他的态度让金熙宗觉得十分难得,博得了熙宗的信任,把他依为干将。因此,完颜亮的官位不断上升,权势也越来越重,由光禄大夫、中京留守、尚书左承、左丞相、右丞相、拜太保、领三省事兼都元帅,可以说是金熙宗时期首屈一指的大权臣。

    完颜亮虽大权在握,但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金熙宗既昏庸猜疑,又残忍好杀,弄得完颜亮大有如临深渊、如覆薄冰之感。一次,在完颜亮过生日时,金熙宗赏赐了他很多礼物,皇后听说了,也来赏赐礼物,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因熙宗与皇后不和,就大发雷霆,并怒打赐物使者,夺回赏品。这件事使完颜亮惊惧不已,他深深地知道,金熙宗反复无定,喜怒无常,做事不讲规则,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他杀死。又有一次,完颜亮被政敌诬告,说自己指使别人诽谤熙宗,结果熙宗不问青红皂白,把完颜亮贬出朝廷。

    完颜亮只好出京,从中京往南,前往贬所,但只走到了良乡(今北京市房山区),熙宗又派使者把他追回。完颜亮不知何故,十分恐惧,但除了听命返回以外,别无他法。等他返回朝廷,才知金熙宗回心转意,把他任命为平章政事。这种朝不保夕的宦海生涯促使完颜亮下定决心除掉熙宗。就在这时,平章政事秉德、右丞、驸马唐括辨、大理卿乌带等多位重臣因事被杖责,俱各心怀郁愤,完颜亮就找到他们,与他们商议废掉熙宗的大计。计议已定,又用计让熙宗杀掉了一些忠于他的大臣,于是,朝堂之上就再也无人肯替熙宗效忠了。天德元年(公元1149年)十二月九日,完颜亮通过内应,带人闯入熙宗的卧室,杀死了熙宗。完颜亮就在金熙宗的血泊中即位。

    为了消灭异己力量,完颜亮严密封锁熙宗被杀的消息,当即诈传熙宗圣旨,以召集众大臣立皇后为由,要大臣们到朝商议。众人丝毫不知就里,匆忙到来,完颜亮便埋伏武士,在朝堂之上捉住了曹国王宗敏、右丞相宗贤,立刻处死。并封秉德、唐括辨为左、右丞相,乌带为平章政事,下令改元天德。完颜亮夺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熙宗一支的宗室,以稳定自己的权力。当时,太宗一支(即熙宗一支)的子孙在全国各地掌握军政大权,势力很大,如果不早加剪除,日后必定会起兵造反。在这种情况下,完颜亮决定制造借口,诛除熙宗一支。

    他先与宗本的好友中书令萧玉联系,授意他诬告宗本谋反,萧玉在完颜亮的胁迫之下,不得不从,只好诬告宗本,说秉德在去外地做官时曾与宗本密约,准备约定日期,里应外合,除掉完颜亮。完颜亮拿到了这一“证据”,便派人前去宣召宗本,说是皇上要开一次打马球的盛会,要各地精于马球的贵族大臣前往参加,宗本并未料到完颜亮会加害于自己,便与宗美一起前来。因为宗本、宗美两人实在未曾准备谋反,所以,完颜亮也不审问他们,只是将他们立即处死。在除掉了这两个最有权势的熙宗宗室之后,又杀了东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可喜、益都尹毕王宗哲等人,同时还派唐括辨杀死了秉德,甚至连最为老实无能的东京留守宗雅也不放过,他们的家属亦被杀死。这样,太宗子孙有七十余人被杀,宗翰子孙有三十余人被杀,两支宗室无一幸存。

    通过这次骇人听闻的大屠戮,完颜亮基本消灭了能同他竞争皇位的宗室力量,觉得可以“稳坐江山”了。完颜亮在消除了他的政敌之后,仍然作无谓的杀戮,可以说是随意妄杀,只要他看不顺眼,即加杀戮。他见宗室斜也一支不太归心,就又派人假造谋反信件,根据这一信件,把掌握军、政大权的斜也宗族以及一些他所不信任的大臣杀掉,结果,又杀掉了一百三十多人。完颜亮的残忍好杀,一方面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群臣和宗族恐惧战栗,逐渐与完颜亮产生了隔阂。这种情形,与当年完颜亮在金熙宗的手下之时极其相似。

    大概因为他是庶子,自小遭受正室和其他人的白眼的缘故,他的“复仇”欲特别强烈,他不仅杀尽了熙宗的宗室,对于徒单太后,他也没有放过。完颜亮的父亲宗干有三房妻妾,长房正室徒单氏没有生育,次室李氏生郑王完颜充,第三房大氏则生三个儿子,其长子就是完颜亮。徒单太后收养完颜亮作为养子,完颜亮当然打心里感到不高兴,好在徒单氏见完颜亮聪明伶俐,讨人喜爱,对他还算喜欢,再加上徒单氏十分贤惠,和完颜亮的生母相处十分融洽,应该说,完颜亮是不应该有所忌恨的。但就是这样,完颜亮也容忍不得,一旦稍稍触犯了他的自尊心,他就会横加报复。在完颜亮杀死熙宗之后,徒单氏听说了,曾经惊讶地说:“皇帝虽属无道,做臣子的也不该如此!”等见了完颜亮,也没有拜贺他即位为皇帝。完颜亮从此怀恨在心。

    完颜亮当皇帝后,徒单氏和大氏都被尊为太后。一次,徒单氏生日,完颜亮和生母大氏一同前往祝寿,当大氏举杯奉觞之时,徒单氏正和别人说话,大概是没有察觉吧,让大氏等了一会,完颜亮非常气愤。第二天,他把和徒单氏说话的宫主、宗妇叫来,把她们痛打了一顿。完颜亮的生母大氏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过意不去,曾经责备过完颜亮,而完颜亮却说:“我如今当了皇帝,岂能和以前一样,遭人冷落?”

    完颜亮的生母大氏死后,完颜亮才把徒单氏接到中都,他表面上装得十分孝顺,经常去请安问好,多次率群臣百官为之祝寿,并亲自服侍,同辇而行,以致人们以为他天性至孝,连徒单氏也深信不疑。因此,徒单氏曾多次推心置腹地劝他多行善事,少动刀兵,尤其是不要涉江淮伐宋。完颜亮听了,当面隐忍不发,但每次回来,都怒气冲冲。后来,完颜亮想起徒单氏的养子完颜充的四个儿子都已长大,而且全都在外带兵,徒单氏又和一帮大臣多有交结,且经常表露出反对自己的情绪,如果他们里应外合,骤然起兵,恐怕很难对付,于是,他决定除掉徒单氏。完颜亮先收买徒单氏的侍女高福娘,让她监视徒单氏的一举一动,取得“谋反”的证据,继而派人把她勒死,并把她的尸体焚烧,投于水中。徒单氏身边的侍女从人,全被杀掉。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残忍好杀的不在少数,像完颜亮这样的人,还可以找出不少,但在荒淫无耻方面,却极少有人能同他相比,就是以此著名的隋炀帝杨广,比起他来,也是自叹弗如。在完颜亮当宰相时,还能装出一副兢兢业业的样子,妾媵不过三人,等当了皇帝,后宫有无名号的妃子宫女就不计其数了。这还不算最为无耻,最无耻的是他强抢大臣之妃,尤其是乱伦,在中国古代皇帝中是首屈一指的。他曾对心腹大臣萧裕说:“我即位之后,子嗣不多,党人妇女中有很多人是我的中外亲,可以纳入宫中。”萧裕还算是个明白人,他劝谏完颜亮说:“陛下即位之后,诛除了不少宗室,虽说他们罪有应得,但毕竟天下人心未服。如果再把他们的妻妾纳入宫中,其中还有一些是陛下的宗亲,恐怕更会惹起世人的议论。”但完颜亮拒不听从,萧裕不敢违拗,只好按完颜亮之命办理。结果,完颜亮的婶母被封为昭妃,宗本的儿媳、宗固的两个儿媳,以及秉德的弟媳均被纳入宫中。

    完颜亮的婶母(后被他封为昭妃)已生有一女,完颜亮竟令她母女两人一同侍寝。完颜亮的表叔母、宗本之女(完颜亮的从妹)、宗望之女(亦是他的从妹)、宗弼之女(亦是他的从妹)以及他的外孙女等六七个与他有血亲关系的女子,都已婚配,还有多人早已生儿育女,完颜亮也强行夺之,把她们纳入宫中,供他淫乐。对于一些颇有姿色的女子,完颜亮更是不择手段地猎取。乌带官居节度使,是帮他杀死熙宗的“功臣”,只因其妻定哥是个出名的美女,完颜亮就想尽千方百计,把她弄到手,然后再杀死乌带。定哥的妹妹文哥也很美丽,完颜亮就逼迫文哥的丈夫休了文哥,然后再把文哥纳入宫中。金世宗之妻乌林答氏据说姿色超绝,完颜亮当然不会放过,就下令强行召见。乌林答氏自然知道召见意味着什么,迫于无奈,只得自缢身亡。

    完颜亮的淫乐是无止境的,哪怕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大庭广众之中,他也毫无节制。只要有妃嫔在前,他往往把一件东西扔到地上,让左右的侍卫环绕在这件东西的周围立定,两眼直瞪这件东西,不经传唤,不得转头旁视,否则一律格杀。他还做出了一些极为残暴的规定,宫中服役的男子,只要抬头看一下他的嫔妃,就剜掉双眼;出入时不得独行,须四人偕往,不走划定路线者斩首;男女如在仓促间相撞,先声明者赏三品官,后声明者杀头,同时声明,两人俱免罪。

    关于完颜亮的荒淫无耻,历史上记载很多,野史杂说当中也有很多的传闻,“三言二拍”中就有“海陵王纵欲丧身”的故事。总之,完颜亮的乱伦、无耻、凶残和暴虐,在中国古代本就秽乱的宫廷生活中显得尤为突出,其细节实在不堪形诸笔墨。

    完颜亮曾对大臣怀贞说过:“吾愿有三,国家大事,皆自我出,一也;率师伐远,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他的第一条和第三条愿望可说“实现”了,剩下的,就是讨伐南宋,把南宋的君臣束执于前了,于是,他准备大举伐宋。据说完颜亮看了南宋词人柳永写的一首《望海潮》词而对南宋深自向往之。这首词描写了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景象,其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之句,“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朝中群小听说完颜亮倾慕南朝风物,就有意趋奉巴结,说南宋的刘贵妃是天香国色,即使春秋时期的西施和后蜀的花蕊夫人也望尘莫及,完颜亮听了,更是心痒难忍,竟命人为刘贵妃做好衣衾,等攻灭南宋,俘得刘贵妃时使用。其实,这些不过是附会而已,完颜亮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扫灭南宋,统一全国的疆土,以壮国威,他自己也算是一个建立不世之业的皇帝。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完颜亮不听一些有识之士的建议,悍然决定出兵伐宋,并把都城迁到了汴京。首先,完颜亮强征壮丁入伍,以扩大军队,凡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均须入伍,不准留下任何一个适龄男子奉事父母。其次是置备兵器马匹。当时,箭翎一尺贵至千钱,乌鸦乃至麻雀莫不被捉住拔下羽毛。民间马匹,一概征用,七品以上官员,只能留一匹马使用。由于指挥混乱,东方的马匹调往西方,西方的马匹调往东方,马匹死于道路者相望。马到之处,无粮草喂养,完颜亮就下令当地放牧,以致青苗被吃,许多地方颗粒无收。在这种极端残酷的征兵、征物法令的逼迫下,许多地方的农民被迫揭竿而起,临沂、海州、单州、大名府、济南府等地农民纷纷起义,给完颜亮以沉重的打击。许多人劝完颜亮暂罢伐宋,但他一意孤行,决不听从,分兵四路南侵。

    在南行过程中,由于女真人都不愿南下,许多人逃回了北方。就在这时,完颜雍杀掉完颜亮派去监视他的大将高福存,自立为皇帝,改元大定,后世称为金世宗。完颜亮知道这一情况后,明知军心动摇,无力进击南宋的军队,但他有家难归,只得渡江作战,希望能到江南找到一块立足的地盘。于是,他下命令说:“军士亡者杀其蒲里衍,蒲里衍亡者杀其谋克,谋克亡者杀其猛安,猛安亡者杀其总管。”并限令部队在三日内全部渡江。他这道命令本是为防止士兵逃跑而下的,但没想到适得其反,军中人人自危,军心惶惶,不可终日。

    为了挽救这种彻底败亡的局势,很多人愿意起来杀掉完颜亮。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浙西兵马都统制完颜元率兵闯入完颜亮的行营,先用箭把他射伤,再捉住勒死。至此,完颜亮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

    完颜亮死后,被金世宗贬为海陵王。其实,完颜亮并非一个只知淫乐、黩武、杀人、使奸的皇帝,他在社会改革方面,还显示出了雄才大略的一面,他在经济制度、科举制度方面都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改革,还把全国的都城从北方两次南迁,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但他的这些改革成果由于他的穷兵黩武而被完全毁掉,还给整个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再由于他个人的性格和品德,在他统治的十多年来,全国的政治应当说是日趋腐败,虽然他对宗族的屠戮和宫廷的秽乱只限于社会上层,但上梁不正下梁歪,社会风气不可能不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完颜亮的政绩可称道之处实在不多。

    根据完颜亮的智慧、才能和学识来看,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明君,但由于他品德上的严重败坏,尤其是私欲难填,政治野心难以满足,使他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和无耻之君。其间的转换,也就在一念之差。

    【评议】

    才可自立,欲可自毁,才不一定人人都有,欲可是天生带来的,因此,对于一个人的才能,一定要万分珍惜,对于一个人的欲望,更要尽可能地限制。在今天,“慎”、“独”这两个字已使人觉得十分陌生了,但凡有志于成就事业者确实还必须重视这种修身之道。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建议党员要借鉴古人“慎”、“独”的修身方法,在今天看来,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若不能从“慎”、“独”这样的小事做起,积累自己良好的素质,有朝一日,肯定会私欲泛滥。这一道理,千百年来,已为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哪一个人想去推翻这一结论,其结局只能是失败。才大欲亦大,这也许是规律之一,但如果不能控制欲望,则才无以发挥,即使发挥出来,亦得身败名裂。殷鉴不远,现实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才、欲之辨,难道不是每一个有志之士应该认真考虑的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